•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帥氣健身男自創減肥法,一天一餐只吃4000大卡
1
帥氣健身男自創減肥法,一天一餐只吃4000大卡
2
超越居家健身極限! 中高階徒手伏地挺身超級變化式
超越居家健身極限! 中高階徒手伏地挺身超級變化式
3
增肌的瓶頸
無論怎麼練肌肉量一直上不去!你該注意重訓的心理層面「肌肉感應」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帥氣健身男自創減肥法,一天一餐只吃4000大卡

2017-06-23
話題 瘦身 飲食 健身 飲食方式 趣味

有在從事健身的人對飲食方面應該不陌生,一般來說攝取太多高卡洛里的食物都會照成肥胖。但是在紐澤西有一名34歲的健身男子名叫布雷克·霍頓(Blake Horton),他每日只攝取一餐,則一餐的熱量約4000卡路里,這個奇特的飲食方式不僅沒讓他發胖,還讓他有著完美結實的身材。

布雷克·霍頓(Blake Horton)一日攝取4000卡路里 ©翻攝Youtube/Blake_201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布萊克以前都是擁有胖胖的體型,當過30歲後,意識到新陳代謝慢慢降低才開始減肥,當時他只靠飲食減肥,從多量多餐到每天三餐再到一天兩餐,但還每天都處於在一個飢餓的狀態。

布萊克:「為了身體健康、體型我開始節食,但這個方式讓我感到非常痛苦,每天滿腦子都是食物。時常週末我的好友們都會打來叫我出去喝酒玩樂,但是我在減肥也不能去,只能一直盯著牆上的時鐘等待我的一下一頓飯。」

有天布雷克再也受不了,決定把想吃的都集中在一餐,於是就發明了間歇性節食法。這個節食法就是將這一餐裡面攝取到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纖維,則裡面有足夠的營養以及大量的熱量能讓他一整天都能充滿飽足感以及動力,而一餐的熱量約4000大卡,非常驚人,像是一個牛肉大披薩約2600大卡,再加上一個起司漢堡540大卡、香蕉奶油巧克力,約900大卡。布雷克表示,每天只要吃下這一餐後,會一整天都不會餓,當自己吃完這一驚人的一餐後,就會上健身房開始健身。

在健身方面,布雷克每天都會做許多重量訓練、騎BMX來消耗熱量。

©dailymail.co.uk

布雷克會一邊製作這些食物還會邊開直播分享給他的粉絲們。

©dailymail.co.uk

布雷克的女友也會跟他一起每天製這4000大卡的食物並一起健身。

但是布萊克表示,這樣的吃法要因人而異,不是值得該效仿的做法。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超越居家健身極限! 中高階徒手伏地挺身超級變化式

2022-05-12
居家肌力訓練訓練動作胸部肌群上半身肌群徒手訓練健身動學堂

許多健身人希望穿衣服看起來更挺,尤其是男性開始健身的第一個訓練動作多是練胸。其實無論你進不進健身房,在家也能練出傲人胸肌。日本知名健身教練清水忍指出:「居家健身無法鍛鍊出大肌肉」完全是錯誤觀念!下文是他在《超宅健身:在家也能練出六塊肌!35 項最強徒手訓練技法》書中提出的有效練胸動作,讓你超越居家健身的極限。

1. 側抬膝伏地挺身

等級:中階

訓練肌群:
1 胸大肌
2 三角肌
3 肱三頭肌
前鋸肌、腹直肌、髂腰肌、股四頭肌、臀中肌、臀大肌

次數/組數:左右各15下×3組 

側抬膝伏地挺身
側抬膝伏地挺身

超理論:在動作過程中發揮肌力
在一般的伏地挺身中加入抬膝,會讓抬膝那一側的胸部承受更大的負荷。在下半身重心不穩定的狀態之下,發揮上半身的肌力=促使身體在動作過程中發揮肌力,這一點正是這個動作會被挑選出來的主要原因。

另外, 要能夠正確執行抬膝這個動作,需要足夠的柔軟度。假使嘗試過後,發現自己的柔軟度不足,出現「膝蓋無法靠近手肘」、「一旦試圖靠近,骨盆就會旋轉」的情形,就表示你尚未獲得超宅健身的挑戰權。既然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了,那麼就請先以加強柔軟度為優先。

由於這個動作只要正確執行,也會同時訓練到臀部,因此可以當成以胸部為中心的全身性運動來活用。

超格言:即使抬起膝蓋,身體也不能傾斜!
■ 身體要隨時和地板平行
■ 注意腰部不可下凹

 側抬膝伏地挺身錯誤動作示範,骨盆不能旋轉
側抬膝伏地挺身錯誤動作示範,骨盆不能旋轉

2. 左右交替伏地挺身

等級:高階

訓練肌群:
1 胸大肌
2 三角肌
3 肱三頭肌
前鋸肌、腹直肌、髂腰肌、股四頭肌

次數/組數:15下×3組 

左右交替伏地挺身
左右交替伏地挺身

超理論:對運動選手也有效果
這項運動雖然實際上是創造出單手伏地挺身的狀態,但是相對於單手伏地挺身是對肱三頭肌造成強烈刺激,這個動作因為是採取肩關節的水平屈曲姿勢,所以能夠強力刺激到胸大肌。

和「側向爬行」一樣,雙手的距離越寬,給予胸大肌的刺激越強。由於需要使用到單手往下推的力量,因此也可望提升運動表現。

超格言:將全身重量 施加在單隻手臂上!
■ 重心分配為 胸部下沉的手:對側手 = 10 : 0
■ 手的距離越寬,強度越高

左右交替伏地挺身正確動作
左右交替伏地挺身正確動作
利用器材突破極限:趴著將彈力帶繞過背部、穿過腋下後用手按住兩端。調整成在最低位置時彈力帶仍保有張力的狀態,然後左右交替做伏地挺身
利用器材突破極限:趴著將彈力帶繞過背部、穿過腋下後用手按住兩端。調整成在最低位置時彈力帶仍保有張力的狀態,然後左右交替做伏地挺身

3. 不對稱伏地挺身

等級:高階

訓練肌群:
1 胸大肌
2 三角肌
3 肱三頭肌
前鋸肌、腹直肌、髂腰肌、股四頭肌

次數/組數:左右各 15 下×3組 

不對稱伏地挺身
不對稱伏地挺身

超理論:講求肩關節的活動度!
這項運動結合了推舉和飛鳥兩個動作,需要特別留意手指尖的方向。根據槓桿原理,手在椅子上那一側,給予胸大肌的負荷會比手在地板上那一側來得大;同樣根據槓桿原理,手在地板上那一側,對肱三頭肌造成的刺激會比手在椅子上那一側來得強烈。

另外, 進行飛鳥動作時,必須讓椅子上的手肘隨時保持朝上,因此肩關節需要具備一定的活動度。這項運動之所以被列為高階動作,不只是因為強度高,還因為需要有高度的柔軟度和適當的活動度。

超格言:用全力推椅面!
■ 飛鳥側的手肘要隨時朝上
■ 如果肩膀感覺不對勁就調整椅子的高度

不對稱伏地挺身的正確與錯誤動作
不對稱伏地挺身的正確與錯誤動作
利用器材突破極限:讓彈力帶繞過背部,穿過腋下後用手將一端固定在椅面上,一端固定於地面。調整成在最低位置時彈力帶仍保有張力的狀態後即可開始
利用器材突破極限:讓彈力帶繞過背部,穿過腋下後用手將一端固定在椅面上,一端固定於地面。調整成在最低位置時彈力帶仍保有張力的狀態後即可開始

4. 慢速伏地挺身

等級:MAX

訓練肌群:
1 胸大肌
2 三角肌
3 肱三頭肌
前鋸肌、腹直肌、髂腰肌、股四頭肌

次數/組數:左右各10下×3組

慢速伏地挺身
慢速伏地挺身

超理論:創造最大負荷
使用長 8 秒的時間緩緩移動,主要是讓肌肉進行離心收縮,能夠給予胸大肌和前鋸肌強烈的刺激。而使用椅子創造高度,亦可讓肩關節的可動範圍達到最大,因此算是一項高階的運動。

慢速下降後以伏地挺身將身體推起時,要盡可能讓肌肉進行向心收縮。這樣不只是胸大肌,也能對前鋸肌施加最大的負荷。由於椅子過高會對肩關節造成多餘的負擔,因此找到不會感到不適的高度再執行這一點非常重要。

慢速伏地挺身正確動作
慢速伏地挺身正確動作

5. 跳箱伏地挺身

等級:MAX

訓練肌群:
1 胸大肌
2 三角肌
3 腹直肌
髂腰肌、股四頭肌

次數/組數:左右各15下×3組

跳箱伏地挺身
跳箱伏地挺身

超理論:宅健身 上半身動作的最高峰
要在沒有反彈力的情況下從地板跳到椅子的高度,需要相當大的肌力。另外,要在執行這個動作時避免折腰或彎腰,讓軀幹保持筆直,也需要相當強大的核心力量。換句話說,這項運動不僅在用自身體重進行以胸部為中心的上半身訓練動作中屬於最高強度,同時也能發揮高強度的核心訓練效果。

椅子的高度依各個家庭而異,不過太高有可能伴隨風險的產生。建議最好先從不會感到害怕的高度(像是墊腳凳等具穩定性的物品)開始執行。

超格言:用全力推地板,讓身體浮起來!
■ 不是「跳到椅子上」而是「推地板」
■ 等到不再對高度感到害怕再使用椅子
■ 從頭到腳一直線
■ 以兩肘、腳跟用力往下推
■ 讓肩關節內旋,保持挺胸

跳箱伏地挺身正確安全動作
跳箱伏地挺身正確安全動作

資訊

• 文章摘自台灣東販 ,清水忍著《超宅健身:在家也能練出六塊肌!35項最強徒手訓練技法》一書。

【本書特色】
超越居家健身的極限!
35 種撼動健身魂的最強動作   

「居家健身無法鍛鍊出大肌肉」完全是錯誤觀念,只要有知識和意識,身體就能有驚人改變。   
深獲頂尖運動員支持,由健身界的傳奇所設計出的終極居家健身術,讓你即便只承受體重這種有限的負荷,也能透過有效的姿勢和確實的動作,使肌肉承受極大的負擔,進而有效鍛鍊!

• 更多《超宅健身》資訊 請點此 

《超宅健身》
《超宅健身》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無論怎麼練肌肉量一直上不去!你該注意重訓的心理層面「肌肉感應」

2021-09-02
知識庫觀念增肌重量訓練健身知識

你是否常覺得自己的肌肉好像非常頑固,以往顯著的鍛鍊成果好像遇到了「瓶頸」?不管如何加強重量、訓練次數、嚴格規劃飲食,卻覺得肌肉量就是上不去?答案或許就在你「心裡」!是的,你沒看錯,儘管舉重被許多人視為嚴格的體育鍛鍊,但它有許多重要的心理層面值得探討,甚至是經得起科學驗證的,而我們今天就要來討論健美運動中最重要的心理方面:「肌肉感應(Mind-Muscle Connection)」。

增肌的瓶頸
無論怎麼練肌肉量一直上不去!你該注意重訓的心理層面「肌肉感應」

我們都知道,在鍛鍊時要集中精神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尤其是當你生活忙碌、利用短暫的閒暇時間才得以鍛鍊發洩時,很多時候那些訓練往往會淪為純粹的「執行動作」,例如當你正在胸推時,腦中浮現的可能是等等練完要吃什麼、或是明天上班要提案的壓力;我們都懂,這是非常正常的事,但如果就這樣放任下去,你可能會錯過了健身最重要秘訣之一,那就是「心智與肌肉的連接」。

重量訓練的技巧
在訓練的過程中你是否沒有專注於感受度?這樣只會將訓練淪為執行動作而已!

什麼是「肌肉感應」?

大家都知道 ,身體的動作是由大腦控制的,當你肌肉收縮時,最初的第一步是來自大腦向肌肉發出的信號,指令它們進行收縮。而肌肉感應(MMC)就是發生在所謂的「神經肌肉接合處」,這是思想與身體相遇的地方,意指運動神經上的動作電位到達軸突末梢時,會使得細胞外的鈣離子流入細胞內,促成軸突末梢釋放出一種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與體內的肌肉進行通訊。

研究發現,只要你越能改善這種交流,就能吸收越多的肌肉纖維。單個肌肉頭由許多單獨的肌肉纖維組成。透過改善你的肌肉感應,你可以在進行舉重時增加肌肉纖維的數量,這也代表你能得到更有效率的鍛鍊,以及更好的肌肉收縮品質(就是更壯的意思啦)。

訓練與大腦的聯繫
一般來說身體的動作由大腦所控制,因此你必須要改善肌肉感應才能讓訓練更有效率。

為什麼肌肉感應這麼重要?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人體有非常多大大小小的肌肉,例如,胸大肌是臥推時我們主要訓練的肌肉,而肱三頭肌和三角肌則是次要會訓練到的部分,當你開始進行臥推時,你腦中的想法是什麼?你是否只是去想推出的重量有多重?沒關係,這很正常,因為有太多人沈迷於進行鍛鍊的「重量」,而不是身上實際正在運作的肌肉,而肌肉感應能夠帶來的好處,就是能讓「最大化」施加在目標肌肉上的力量。

重量訓練效率最大化
肌肉感應能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讓訓練最大化施加於目標肌肉上的力量。

舉例來說,如果你臥推 250 磅,但是,由於你的MMC較差,因此三頭肌和三角肌正在承受很大的重量,而你真正想練的胸部可能只承受了 150 磅的重量,也就是 60% 的負荷。取而代之的是,你可以嘗試減輕重量,讓重點放在 MMC 上。假設你將重量減輕到220磅,這次由於改善了MMC,胸部得以承受 80% 的負荷。現在,你用目標肌肉推著 176 磅(220的80%),因此你胸部實際上其實鍛鍊到了更多重量。

很多人都會忽略的是,僅僅增加重量並不代表著你的目標肌肉就鍛鍊到更多,如果你只考量重量,而不惜一切代價舉重(有時甚至會扭動身體造成姿勢不能而逼出最後一下),那麼不僅目標肌肉的力量不足,而且還會增加你的受傷風險,如果你持續進行這樣的訓練,你的大腦將永遠學不會如何與肌肉進行正確的交流。因此,你應該將精力集中在目標肌肉上。

這樣練習肌肉感應

1.正確的心態:

很多人無法建立適當的肌肉感應最常見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沉迷於越來越重的體重。請試著不要太刻意去在意要加多少重量,而是專注於每次重複的質量。

2.熱身運動:

在開始鍛鍊前,嘗試做一些重量很輕的熱身運動(15–20次)。閉上眼睛,專注於目標肌肉。

3.緩慢地進行鍛煉:

為此,你可能會傾向使用比平常輕的重量。目的是要讓你專注去感受,執行動作時身體的肌肉是如何運作。

4.在組間休息時繃緊你的目標肌肉:

繃緊肌肉是怎麼一回事?其實就是擺出健美選手「秀肌肉」的樣子,這會迫使更多的血液進入你的肌肉,同時也會讓你能感受自己的肌肉,從而更容易進行MMC。

增強肌肉感受度
在組間休息時,透過擠壓或緊繃肌肉的動作能增強肌肉感受度。

訓練身體之外,「心」也要訓練

總而言之,你當然還是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進行艱苦的訓練,但是如果你的身心連接沒有得到充分發展,這也代表你無法發揮全部的潛能。就像「心流理論」中的運動員的進入「領域(Zone)」時,往往能發揮出比平常更精準、更優秀的表現,而這種身心合一的狀態,不僅是最需要練習的,也是最困難的事之一。

當你能夠從精神上阻斷來自外界的壓力和其他令你分神的事時,運動表現會因此得到增強。鍛鍊時,身體的耐力很重要,但要用「心」練習、放開自我,往往是更困難的。如果你想要在鍛鍊上更進一步,肌肉感應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本篇文章由「健身工廠」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