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不對身體造成負擔的穩定步行方法後,獨攀就會更加輕鬆愉快。儘管如此,在本身就必須承受沉重負擔的登山過程中,就算知道「這樣走比較好」也很難修正。畢竟身體面臨嚴峻考驗時,特別難做出與日常不同的行動,因此必須從平常開始修正步行方法。事實上,在生活中使用正確步行方法的人相當少。首先就先找到身體的縱軸,學會用骨骼支撐身體開始吧。平常多加留意走路方法,使其成為一種習慣是很重要的。只要身體習慣這種走法,登山時自然就能夠走得輕鬆。
學會正確走路方法的第一步,就是像下方照片一樣擺出正確的姿勢,這時要特別留意的是軸與重心。此外也要改變步行的觀念,那就是走路時不是只動腳,重心與縱軸也要跟著移動。以身體後側肌肉將身體往前推出的感覺踏出前腳後,利用著地至重心移動這一瞬間的時間延遲,確認接到地面的狀態。若有溼滑、不穩等不安定因素,就要立即修正身體的均衡,或是把重心挪回後腳。未經過確認就一口氣將重量施加在前腳時,容易造成跌倒或扭傷,遭受的損傷也會特別大。正確的行走方式是靠重心移動,縱軸則要在前腳正上方,因此應確認身體縱軸維持筆直後再踏出下一步。
爬升時的姿勢與步行方法大致相同,但是因為是走在斜坡上,所以要特別注意別讓重心往後。學會正確步行方法後,能夠實際感受到「啊!不一樣!(步行感覺變了)」的時機通常是抬起前腳的瞬間。讓重心自然移動,並在抬腳的同時維持筆直縱軸的話,會發現登山時的省力程度令人訝異。「能夠用這種方式登山的話……」實際體驗後光是想像就覺得期待。然而放空腦袋走路時,很容易就恢復原本的姿勢,所以請養成定期確認的習慣。
基本步行:
1.抬起前腳
抬起要往前的這隻腳,後腳則要維持筆直的縱軸,重心也留 在原處。這裡要特別留意的,就是避免上半身往前傾。
2.前腳著地
移動重心的同時,前腳以平坦的方式往下踩。這時的縱軸在雙腿之間,並且要利用縱軸與重心移到前腳之間的短促時間,確認落腳處的狀態。
3.將重心移往前腳
將重心完全移至前腳後,縱軸就會豎直在前腳正上方,過程中應使用大腿後側與臀部的肌肉。接著踏出後腳時,請不要往前踢,以自然往前的方式即可。
上樓梯的動作近似於爬升,所以不妨把握日常走樓梯的機會多練習。若能夠藉此察覺原本的爬升方法與正確的步行方法有哪些差異,將有利於登山過程中的姿勢修正。
爬升方式:
1.抬起前腳
抬起前腳時縱軸與重心都要留在後腳,這時縱軸要維持垂直(垂直於水平面)。 骨盆若能隨著腿部動作抬起會更理想。
2.前腳著地
著地時的腳掌會成平坦狀態,縱軸會落在雙腿之間,並應利用這一瞬間確認落腳處的地面狀態。步行時應運用大腿後側與臀部的肌肉,使縱軸與重心往前移動。
3.重心移往前腳
為了避免身體往前傾,要採用與地面平行的方式,將重心移往前腳。後腳往前時不要用腳尖往前踢,只要自然離開地面即可。
4.用前腳立起
重心移動到前腳後,就立刻形成筆直的縱軸,使身體站在前腳的正上方。同時頭部要抬高,視線望向前方數步之遙,才能夠避免姿勢亂掉。
下降時的關鍵在於要伸直前腳著地,過程中要避免重心移動過慢。下降時會遇到斜坡陡峭或是沒有好踩腳的地方,所以比較容易小心翼翼,結果就造成身體縱軸彎曲、重心的移動延遲,對膝蓋與大腿前側造成沉重負擔。所以這裡要建議各位大膽地把身體(重量)往前挪動,移動時試著第一個往前的不是前腳腳尖而是骨盆。
試著將重心往前挪動的話,更容易看清楚適合落腳的位置,足部也較易維持平坦的狀態。而步伐縮小一點,則會讓步行更加順暢。另外著地時伸展前腳時,應讓前腳與頭部形成筆直的縱軸。用骨骼支撐身體的方式著地,就能夠避免過大的衝擊力道,膝蓋與大腿前側就不會過於緊繃。這裡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維持良好的視野,並視情況將注意力在腳尖或視線之間自由轉移。
下坡步行法:
1.伸出前腳
後腳形成筆直的縱軸後,重心留在原位並伸出前腳,這時要避免恐懼心讓動作變得過度小心,並留意縮小步伐。
2.前腳著地
移動重心的同時,前腳以平坦的方式著地。這時並非僅輕緩伸出腳尖,應用整個身體與斜面平行後移動的感覺進行。
3.用前腳站穩
重心移往前腳,並以筆直位在正上方的縱軸站穩。膝蓋維持伸展的狀態,用骨骼支撐起往下的力量,如此一來,衝擊力就不會被膝蓋的屈伸所吸收。
• 文章摘自采實文化 , 山與溪谷編輯部、 黃筱涵譯《一人登山完全攻略》一書。
【本書特色】
1.面向廣、專業性高:本書集結了資深登山者、山難搜索顧問、國際山岳醫師、登山嚮導等專家,以多面向撰寫,能給予適切且專業的建議。
2.滿足登山愛好者的需求:不只提供了登山的實用技能與解決方法,還分享許多實際案例,彷彿跟著書中的主角身歷其境。
3.一人登山的安心守則:將本書送給身邊喜歡獨自登山的朋友,照著書中的提點並指示製作計劃書,更為放心。
4.借鏡日本山林文化:本書雖然以日本山林為主,但登山方法與遇到的危機大多相似參考價值高,還可借鏡日本的搜救方法、安全網,作為台灣改進的參考。
• 更多《一人登山完全攻略》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林彥甫
越來越多人喜愛透過運動,去認識一座城市。今年5/6~5/7即將第三年舉辦的「2023 Marechal LAVA Tour de Pingtung 英友達環屏東自行車挑戰」,將會帶領大家進行一場「國境之南」的騎乘之旅!
「2023環屏東自行車挑戰」於屏東縣舉辦兩日自行車活動,首日由大鵬灣青洲灣出發, 經由具有幸福公路之稱的縣道 185 線「沿山公路」自行車道,一路向南往車城濱海景觀公路、福安大橋、龜山大橋,將墾丁海景風光一覽無遺;接著挑戰 CNN 選定世界12大美景的高點「關山」 ,再回到墾丁福華渡假飯店享用豪華自助餐。
第二日由墾丁福華渡假飯店出發,沿著台 26 線,經由台灣最南端後再往北挑戰旭海、牡丹、枋寮等知名景點,並經過屏東地標的大鵬灣跨海大橋,最後回到青洲灣,結束本日的挑戰。兩日將騎過屏東線具有代表性之山際線、海際線,用雙腳把美景盡收眼底。
除了騎車感受美景,更不能忘了享用美食!這次的特色補給納入了屏東特色名產,如位於車城福安宮內的「石川綠豆蒜」、濕潤的蛋黃帶著鹹香滋味的「鹹鴨蛋」、扎實綿密的「阿品芋粿」,以及排灣族傳統美食「吉拿富」等,豐盛補給更讓選手直呼:「練腿力更要練胃口!
「2023環屏東自行車挑戰賽」本次的主視覺以金色線條勾勒,呈現出在夕陽映照下,屏東的山與海光芒熠熠之景,騎士享受吹拂在臉上的風。此款主視覺延伸到報名禮的設計。丈青色為底的報名紀念 T-Shirt,鑲上金色主視覺 logo 是最百搭的款式;設計質感的「輕量斜背袋」能裝手機、鑰匙等小物,讓人自如穿梭於城市與自然之中;另外,參加兩日組的選手將能額外獲得「紀念水壺」與「16 合 1 自行車工具組」,是騎車的最佳配備。
為感謝選手報名「2023 Marechal LAVA Tour de Pingtung 英友達環屏東自行車挑戰」活動,協辦單位「交通部觀光局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特別規劃「免費體驗魚線椅DIY活動」,凡報名參加之選手,憑5月5-7日期間東港地區住宿憑證,就能體驗老船長的編織心法「魚線椅」,深度認識屏東傳統工藝文化。
「2023 Marechal LAVA Tour de Pingtung 英友達環屏東自行車挑戰」現正報名中,一起用雙腳認識屏東吧!
第一日
●時間:2023年5月6日(六)
●起終點:大鵬灣青洲灣 – 墾丁福華渡假飯店
●總公里數:121 公里
第二日
●時間:2023年5月7日(日)
●起終點:墾丁福華渡假飯店 – 大鵬灣青洲灣
●總公里數:150 公里
2023 Marechal LAVA Tour de Pingtung 英友達環屏東自行車挑戰-活動報名
資料提供/台灣鐵人三項股份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林彥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