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2017國際自由車經典賽,中華隊再添四金一銀六銅
1
2017國際自由車經典賽,中華隊再添四金一銀六銅
2
「史上最強素人」自行車登山王范永奕的私房東進武嶺備賽攻略
「史上最強素人」自行車登山王范永奕的私房東進武嶺備賽攻略
3
Onean電動噴射衝浪板 給您兩種水上馳騁選擇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7國際自由車經典賽,中華隊再添四金一銀六銅

2017-06-27
話題 戶外運動 單車 新聞 賽事

這項經國際自由車總會授證的場地國際經典賽會,25日至26日在高雄楠梓自由車場進行第一站,27日將在原地進行第二站比賽,共有來自荷蘭、哈薩克、日本、南韓和我國等10個國家及地區,共124位車手同場競技。

國際自由車場地經典賽菁英男子組競輪賽金牌荷蘭布希利(前)。 ©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

菁英女子組500公尺個人計時賽,申騰美利達隊張瑤以37秒663封后,香港馬詠如第二,台中市隊&國家儲訓隊王慈均第三。這同時也是張瑤繼25日和黃亭茵聯手,在團隊競速賽摘金後,在本屆第二金。菁英男子一公里個人計時賽,台中市隊&國家儲訓隊蕭世鑫以1分06秒889稱王,哈薩克第二,加上競輪賽銅牌,和首日團隊競速賽金牌,共拿下兩金一銅。

申騰美利達隊張瑤在菁英女子組五百公尺個人計時賽封后。 ©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

爭先賽金牌戰採三勝兩負制,日本深谷知広金牌戰二勝一負打敗奧運銀牌荷蘭布希利,拿下菁英男子組金牌,台中市隊&國家儲訓隊康世峰第三。青年男子組台中市隊&國家儲訓隊曾至鴻拿到銅牌。

深谷知広表示,今天金牌戰第一回合,主要是為了了解對手的虛實,推測出對手的能力,可以追多長距離 ,第二回合一開始就拉大距離,以致對手最後無法跟上,第三回合則是先尾隨在對手後面,維持在自己可超越距離,抓住時機超越。菁英女子組爭先賽冠軍台中市隊&國家儲訓隊王慈均,這也是她繼競輪賽後,個人第二金。女子青年組冠軍申騰美利達隊邱靜雯,季軍台中市隊&國家儲訓隊王伶瑄。菁英男子組全能賽,今年國際自由車環台賽亞洲第一藍衫得主、台中市隊&國家儲訓隊陳建良,以102分後來居上躍居第三。「小黑」陳建良說,倒數第二項落後淘汰賽比完後,他才從第八跳到第四,最後一項領先計分賽後再進到第三名。
 
由於去年大專盃時在楠梓自由車場第二彎道嚴重摔傷,陳建良坦承心中仍有陰影,早上比賽時感覺還沒熱開無法融入,頭有點痛,下午就好多了,能夠拿到第三名,坦白說自己有點驚訝。壓軸的菁英男子組競輪賽,奧運銀牌荷蘭布希利在決賽之前都保留實力,到了最後決戰時才火力全開,拿下冠軍。台中市隊&國家儲訓隊蕭世鑫第三,深谷知広最後掉到第五名。青年男子組競輪則由台北市楷加隊嚴浩維拿下一銀。

國際自由車場地經典賽菁英男子組爭先賽,日本深谷知広打敗奧運銀牌,抱走冠軍 ©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提供

布希利表示:「很開心能夠打敗深谷知広,報了上午爭先賽丟金的一箭之仇,決賽時我一開始也是保持在後方,觀察對手動向,直到最後關頭才一鼓作氣後來居上,摘下金牌。」
 
對於能在競輪賽拿到銅牌,蕭世鑫很開心,「對手中有奧運銀牌布希利,還有日本深谷知広,我的策略是先跟住最強兩位中其中一位,我抽中四號,深谷三號,所以我一開始就先跟深谷,最後再伺機攻擊,最後深谷落居第五,感覺他有些太急,風大也有影響到。」

國際自由車場地經典賽菁英男子組爭先賽前三名日本深谷知広(中)、 荷蘭布希利(左) ©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提供

TVBS首度全程網路全球直播精采賽事,民眾可在手機上隨時觀看賽況,提高全民參與感,一起瘋自由車,直播網址:https://youtu.be/G4DfylZmXek。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史上最強素人」自行車登山王范永奕的私房東進武嶺備賽攻略

2021-11-26
書摘鐵人三項人物誌故事戶外運動單車

范永奕,台灣自由車界無人不知的「范老師」。曾在2012 - 2020年間的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Taiwan KOM Challenge)分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以及敢鬥賞,被媒體冠上「史上最強素人車手」封號,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台灣自行車登山王。2010-2020 這 11 年間,他的生活幾乎圍繞著 Taiwan KOM,從 2010 年拿下冠軍後,生命也開始有了不同的面貌。在新書《狂飆的18鐵人:台灣經典賽事與備賽攻略》中,他親筆回顧十年有成的「職業自行車選手」生涯,以及針對 Taiwan KOM 東進武嶺路線的詳細備賽攻略。

「史上最強素人」自行車登山王范永奕的私房東進武嶺備賽攻略
「史上最強素人」自行車登山王范永奕的私房東進武嶺備賽攻略(圖為獲得 2016 Taiwan KOM 冠軍)

十年有成的「職業自行車選手」

運動什麼時候開始進入我的生命?其實很難回答出確切的時間。約從小學一年級,父親開始帶著我晨泳,我也跟著父親跑操場、爬山。記憶較深刻的是剛升小二那年,父親帶著我參加橫渡日月潭的活動,他用一條繩子,一端綁著充氣的泳圈,一端繫在我的腰上,並全程游在我身邊,陪我完成了橫渡壯舉。游完後,我成為當年年紀最小的完成者,還與赫赫有名的長泳健將王翰合影。現在回想起年幼時期,運動與挑戰的種子已經深埋在身體裡,慢慢地發芽、茁壯。

我初次接觸單車是為了要參加鐵人三項。1999 年,大學同學約我參加當年的統一盃國際鐵人三項賽,地點在金門。然而,當年賽程因為颱風, 大會取消自行車項目改成游跑鐵人兩項,後來卻因太湖湖面波滔洶湧,許多參賽者折返棄賽,甚至被救生人員或其他選手救起。因此,大會直接勸退第二梯次下水的選手不要游泳,直接路跑。我是第一梯次先下水的選手, 完成第一圈之後猶豫了幾分鐘,硬著頭皮再下水完成第二圈,才接著路跑, 就這樣,我完成了人生的初鐵。按當時的天候與環境狀況,雖然只有兩項, 能完成也算得上是貨真價實的鐵人吧!

在那一年只有一或兩場鐵人三項比賽的年代,2000 年花蓮鯉魚潭統一盃是我第一場完整完賽的鐵人賽,也從這年開始積極參與鐵人賽與自行車賽,包括 2000 年自行車環台賽、第一屆環花東自行車賽。2003 年退伍後, 我開始專注於自行車訓練與競賽,此後有 14 年未再參與鐵人比賽,轉而做為一名真正的「職業自行車選手」(有職業的自行車選手)。

范永奕衝過2011 Taiwan KOM終點 ©單車身活

投入自行車競賽滿十個年頭,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比賽之後,在 2010 終於迎來了第一個正式盃賽冠軍,而且是國際賽「MAXXIS 太魯閣國際登山賽」冠軍,隔年又成功衛冕,被媒體冠上「史上最強素人」封號。下一個十年開始在國內外各大比賽展露頭角,尤其爬坡的賽事都能名列前茅,期間連續參加2012 年舉辦至今的「Taiwan KOM 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賽」, 只有 2018 年賽前因發生嚴重意外未復原,而被迫放棄出賽當年的 KOM。

2016 年,在闊別 14 年之後再度參加鐵人三項,就是想完成自己年輕時未能實現的事:成為一位真正的鐵人,完成 113 與 226 鐵人三項。於是,我分別於 2016、17 年各完成了一場 113 鐵人三項, 2017 年完成了自己生涯第一次的 226 鐵人賽,且出乎眾人意料地拿到了國內總一的成績。2018 年,我積極準備在鐵人三項競賽追求更高的表現,上天卻給了我最大的考驗,那一場三月舉辦的賽事,如前述,在我即將完成自行車項目之時, 遭到一位因失控由對向賽道迎面而來的選手衝撞。接下來的兩年,我進出手術房八次,走過了漫長的復健,2020 年 11 月底終於再次回到鐵人三項賽場,完成了台灣有史以來最高難度的「FXT 台灣極限鐵人三項賽事」。

范永奕於 2018 年撞車骨折後歷經八次手術
2018 年撞車骨折後歷經八次手術,圖為第五次手術
進出手術房八次並歷經漫長復健,2020 年 11 月底范永奕完成台灣有史以來最高難度的「FXT 台灣極限鐵人三項賽事」
進出手術房八次並歷經漫長復健,2020 年 11 月底范永奕完成台灣有史以來最高難度的「FXT 台灣極限鐵人三項賽事」
2020 年 11 月底范永奕完成台灣有史以來最高難度的「FXT 台灣極限鐵人三項賽事」
2020 年 11 月底范永奕完成台灣有史以來最高難度的「FXT 台灣極限鐵人三項賽事」

古人云「十年有成」。我在參與自行車運動第十年時拿到了第一個正式盃賽的冠軍,意外傷害卻讓我差點無法繼續運動生涯。當時我在想:「第二個十年,迎接我的會是什麼?」傷後兩年,第二十年到了,我從外科手術病房,走到合歡山主峰的終點,完成了高難度的極限鐵人競賽。 

如此樂此不疲是愛上專注的過程,攻頂的喜悅是因為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運動過程中進入一個單純流暢的狀態,深深令我著迷。偶爾會想:「如果將自行車從生命中拿掉,那麼,我會是什麼樣子?」但始終不會有答案, 因為騎車運動、訓練對我而言是興趣、是修煉,更是生活的方式與生命的一部分。

備賽攻略-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

過去我常利用假期在武嶺進行訓練,這段路無論是東進還是西進都不輕鬆,因此看過武嶺的各種面貌:陽光普照、狂風暴雨與低溫,各種天氣說變就變。很多朋友都聽我提過「騎 2000 公尺以上高山沒有輕鬆的」或「武嶺不管怎麼爬都很累」,這絕對不是一種恐嚇,而是我真心的感受與給大家的提醒。每每到此進行訓練或比賽,尤其是每年十月中下旬的 Taiwan KOM,我都是做足準備,以虔敬、謹慎的心態去面對。

天氣最惡劣的 2014 年 KOM
天氣最惡劣的 2014 年 KOM ©自行車騎士協會

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評比 - 范永奕評

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評比

備賽攻略

◆ 備齊裝備:無論最後是否用上,有備無患
.防風背心或風衣。
.排汗內衣不只排汗,對體溫的保存也有一定的效果。
.單車專用雨衣選擇合適的剪裁與防水透氣功能,較不影響下雨騎乘時的操控,而且不會外面濕(下雨)、裡面也濕(流汗)。

◆ 注意事項
.出發前先查詢氣象預報,作為裝備整備的重要依據。
.評估自身狀況,適可而止,必要時分段完成。
.騎乘時注意天氣變化,遇到不好的天氣不要堅持騎上去。建議中午前下山,台灣高山中午過後通常會下雨或起霧、溫度驟降。
.事先安排好下山方式,如汽車接駁。

◆ 體能準備
高山空氣稀薄,再加上陡峭的爬坡,體能付出是平地的數倍。體能上若沒有相當的準備,在體力透支情況下,除了身體容易出狀況, 判斷力與注意力都會變差,導致發生意外的機率提高。訓練一定要包含 Zone 3-4 的長間歇,累計時間約 90-120 分鐘。另外就是穩定強度的踩踏練習,訓練並強化自己能輸出平穩,控制強度。以上若能在山路練習,效果會更好。

◆ 飲食與補給
  常見迷思:

.飲食補給很容易被忽略,常常會有忘記吃、吃不下的情況發生。
.賽前吃了許多難以消化的食物。
.賽前不敢吃、比賽中狂吃運動果膠,或是等到餓或渴了才補充已來不及。身體的能量補充需要靠正餐,運動果膠只是維持血糖濃度,讓身體的能量供應系統不至於中斷。
.賽前和賽中才在嘗試平常沒有習慣的補給,只因車友或網路說該產品對比賽很有幫助。

  通則:
.賽前一日晚餐:吃飽,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如糙米。
.賽前兩小時:吃飽,早餐 400-500 大卡,足量且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少許。
.賽中:每四十分鐘流質碳水化合物 120-150 大卡(果膠),每兩小時固體碳水化合物 200-250 大卡,時時補充水分。
.以上為建議的原則,必須依據個人情況調整。因此,平常練習時就要嘗試並提前適應最適合自己的飲食補給方式。

◆ 路線分析與攻略

太魯閣 → 天祥
22 公里;平均坡度 1.8%,總爬升 382 公尺。峽谷河谷地形,雖然整體爬升不多,平均坡度很小,但是實際路線起伏大,藏有許多急陡坡與高難度的急彎,且部分路面經常是溼滑的。
    騎乘重點:維持速度,小心下坡急彎。

天祥 → 新白楊
26.6 公里;平均坡度 3%,總爬升 1244 公尺。很重要的一段長緩坡, 因距離長,坡度平均,沒有急陡的路段。通常比賽時集團會在這段路有初步的篩選,大部分的選手會在此段路掉出集團。
    騎乘重點:控制好節奏。

新白楊 → 碧綠
4.4 公里;平均坡度 6%,總爬升 887 公尺。坡度分佈平均,但坡度更陡。
    騎乘重點:踩踏的節奏與輸出強度繼續保持穩定。

碧綠 → 大禹嶺
14.7 公里;平均坡度 2%,總爬升 358 公尺。海拔正式突破 2000 公尺,碧綠隧道前穩定的陡坡,金馬隧道後約 4 公里的下坡,下坡後到大禹嶺是 6 公里的爬坡。
    騎乘重點:隧道需要燈具。下坡後接著的急上坡很難,下坡結束再上坡雙腳會突然僵硬,但還是要保持踩踏節奏,所以建議以較輕的齒比維持節奏,並讓雙腳恢復靈活。

大禹嶺 → 克難關(大風口)
10 公里;平均坡度 7%,總爬升 702 公尺。海拔突破 3000 公尺,許多 10% 以上的長爬坡是挑戰。合歡山管理站後路段平均坡度 8.4%, 有 13% 的陡坡近 1 公里,落鷹山莊處髮夾彎是最陡的地方,坡度達27%。     騎乘重點:善用你的飛輪,維持迴轉,提醒自己上身放鬆。

克難關(大風口)→ 武嶺
大風口前有急陡坡,接著是急下坡直達松雪樓,此時注意對向來車。松雪樓到武嶺的最後路段則是著名的陡坡「魔鬼坡」。
   騎乘重點:精神與體能都已經達到極限,最後的爬坡一開始要刻意放慢節奏,竭盡所能地騎到終點。

備賽攻略重點整理

以下都必須在挑戰前透過適當的練習達成。
.控制自己的踩踏節奏,切勿因為陡坡而用力過度。將強度保持在邊騎邊說話會有點困難的程度,覺得太累就再放慢速度,調整節奏。
.應該維持的是運動強度,而非速度。
.補給要及時,利用平緩路段調整體能及補給。
.白楊過後坡度越來越陡,大禹嶺是極致。此時配速很重要,陡坡不能硬踩,讓飛輪發揮功能,維持好節奏。踩很重不代表厲害,可以騎上山頂才是強者。齒比飛輪準備大一點的,讓自己可以一直騎在適合自己的迴轉速,以保持踩踏節奏。
.不要有留救命盤的錯誤概念!如果硬踩,累積的疲勞將讓自己在後段陡坡加上空氣稀薄,完全騎不動。

資訊

• 圖文章摘自莫克文化,陳彥良等19位作者合著《狂飆的18鐵人 台灣經典賽事與備賽攻略》一書。

由18位知名鐵人,包含運動企業的總舵手、專業教練、選手,以及熱愛鐵人運動的知名藝人、主持人、模特兒、網紅等,親筆寫下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比賽經歷。栩栩如生的故事讓你彷彿親歷賽道現場,為衝向終點線的他們加油吶喊!

【本書特色】
✓ 台灣第一本大規模集結18位鐵人親自撰述的著作
✓ 18個感人的比賽故事、16場台灣經典鐵人三項、自行車、游泳及馬拉松賽備賽攻略
✓ 以賽事主辦單位、教練、選手、初鐵素人等各種不同觀點深入了解賽事細節
✓ 18位鐵人針對親身參與過的耐力賽事提出私房備賽攻略
✓ 18位賽道明星獨門訓練心法大公開
✓ 大數據為全台耐力運動賽事總覽分析

【適合讀這本書的人】
✓ 市民鐵人、跑者、自行車騎士與泳者︰看鐵人們的故事,反觀自己運動的初衷…比賽繼續報下去吧!18位鐵人為你護航。
✓ 耐力賽教練︰彷彿跟自己的同業促膝長談教學心得,也深入了解初鐵學員的內心想法
✓ 運動員╱選手︰邊看邊感嘆「你的痛苦我完全懂!」
✓ 運動相關從業人員︰用多種視角看一場運動比賽,更能了解選手參與比賽的感受。
✓ 喜歡任何運動的你︰只接觸過其他項目運動沒關係,他們的心聲任何運動咖都懂。剛開始接觸耐力運動的新手更好,讀完本書,絕對有入坑報名人生初鐵的衝動,成為一名真正的鐵人!

讀完它,勇敢報名下一場比賽,為你夢想的終點線狂飆!

• 更多《狂飆的18鐵人》資訊 請點此

狂飆的18鐵人 台灣經典賽事與備賽攻略
《狂飆的18鐵人 台灣經典賽事與備賽攻略》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Onean電動噴射衝浪板 給您兩種水上馳騁選擇

2016-05-24
戶外運動配備館趨勢水上運動

如果你想在平靜水域衝浪,你可能需要由船拖行,或是跟在一艘船所製造出來的浪上,現在,你可以不需要借助外力,自己就可以在水上前進!只要把引擎裝進衝浪板,就可以讓你自由在水上滑行。小編曾在墾丁玩過一種前置控制纜繩的電動衝浪板,只要用手拉住纜繩,靠握把上面的控制器就可以改變前進速度,真的是很方便很好玩!事實上,已經有許多人在研發各種各樣的電動衝浪板,電池和動力推進器也做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小,讓你可以在任何水域上面滑行。

最新進入這個新興的品項的是Onean公司,該公司最近推出了兩款配備強大電動推進器的噴射衝浪板,能有效地讓你「無波衝浪」。

onean.com

Onean公司還有一款「Blade」即將推出。以該公司公布的圖片來看,這似乎是一個比Carver更小、更靈活的電動衝浪板。 不過Onean公司尚未透露任何產品規格或價格。

onean.com

各家的電動衝浪板都有不同的特色,Onean兩款板子提供的多功能性是非常實用的,不過Onean的板子不是充氣式,比較不像Sipa或Lampuga Boards所推出的便於存放和攜帶。另外,這家的衝浪板不需要搭配划槳,遙控器是一個外部配件(不是內建在槳上),這也是攜帶上面要考慮的地方。

Onean電動噴射衝浪板適用於湖泊衝浪和平靜的海灘。花費美金3,870元(台幣約126,058)就能讓帶回一組Carver,而Manta則要花你美金4,090元(台幣約133,224)。這兩組都包含一塊衝浪板、無線遙控器、電池、充電器、腳繩和一套安裝於板底的鰭片,而Manta也可以另外選購划槳。

有興趣歡迎前往Onean官網了解訂購。

onean.com
onean.com
onean.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