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10種專屬公路車選手的顛覆傳統補給
1
10種專屬公路車選手的顛覆傳統補給
2
全台最硬FXT極限鐵人三項賽僅26位完賽  「范老師」稱過-3度體感溫度奪冠
全台最硬FXT極限鐵人三項賽僅26位完賽 「范老師」撐過-3度體感溫度奪冠
3
30歲還不運動小心肌少症
30歲的你還不運動 小心肌少症上身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10種專屬公路車選手的顛覆傳統補給

2017-08-07
知識庫 飲食 戶外運動 單車 運動補給

公路車選手的補給到底該怎麼做?答案眾說紛紜。營養學家將告訴我們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不過在這之前,以下幾種常見的狀況先必須了解:

10種專屬公路車選手的顛覆傳統補給

爆掉

「爆掉」意指體力指數見底,往往是騎車所面臨的最糟狀態,有人形容,當下甚至就像「天國近了」。原因主要在於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導致體內肝醣幾乎耗盡,血糖下降。這時,若大腦偵測到血糖過低,就會指揮身體減緩運作。

一般說來,體內儲存的肝醣大約夠你運動1.5小時,但也要看騎車時的速度和出發前的肝醣存量而定。所以有人建議,長距離騎乘前,最好先補充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例如吃一頓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豐盛早餐。

空腹騎車

空腹騎車是許多職業選手的必備訓練,讓身體在消耗碳水化合物之餘,也能燃燒脂肪,但目前尚無研究證實該訓練可提升運動表現。事實上,太常空腹練車反而會降低表現,因為並無助於提高碳水化合物的轉換效率,然而能量轉換正是高強度運動所最需要的。此外,還可能削弱免疫系統,使騎士更容易咳嗽、感冒。因此,建議該訓練每周約1到2次就好,每次不超過2小時,結束後務必補充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

只喝水就夠了

天冷時,以低強度騎乘1到2小時,也許光靠喝水就足夠,但為了維持體內充足水分,還是建議補充一些電解質。特別是含鈉的飲料,有助於鎖水,以目前市售的電解質發泡錠來看,約是500毫升的水兌上30毫克的鈉。

騎完喝啤酒

回程時來瓶冰涼的啤酒確實爽快,但酒精容易造成脫水,還會消耗體內肝醣,可說是一點好處也沒有。若想有良好復原,完騎後3到4小時內應避免飲酒,甚至從騎車的前一晚開始就不要碰。

香蕉放口袋

香蕉富含碳水化合物,但其糖份無法快速釋放給人體吸收。果糖吃下肚後,熱量要先經肝臟分解才能轉換成能量,過程可長達1.5小時。因此,若想在短時間內補充大量能量,以果糖為主的食物可能不是首選。

燕麥餅乾

燕麥餅乾好吃又方便攜帶,但熱量也十分驚人,光是75克的餅乾就含有15克脂肪。人體消化脂肪的速度很慢,導致胃中其他食物及液體
的消化時間跟著拉長,所以當你想增加騎乘強度時,很容易感到肚子太撐或脹氣。

果醬三明治

果醬三明治在公路車界的人氣居高不下,提供各種不同醣類,但絕非最實用的補給品,因為至少每小時就得吃一份,才能達到建議攝取量。不如補充能量果膠或能量棒,小小一包,輕鬆滿足。

碳酸飲料

每場大環賽結束時,工作人員都會把可樂塞給選手,賽程中也常見有人從補給袋中拿出碳酸飲料。其糖和咖啡因雖然可瞬間激升能量,但也容易造成腸胃不適。相較於長鏈碳水化合物(如運動飲料常用的麥芽糊精),人體在吸收精緻糖的時候會耗掉更多水分,可能加劇脫水,或者刺激腸內產生氣體,形成脹氣。下次想提神時,不妨試試添加咖啡因的麥芽糖能量果膠。

補充水分以及能量同等重要,因此含有碳水化合物與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便成了首選。此外,能量果膠與能量棒也很實用,可額外攝取碳水化合物。最重要的是,這類運動營養品都經過特殊調配,對人體可以達到百分百補給,快又有效,又不含人工添加物。不但不必擔心吸收成效,更不會造成腸道不適,讓你常保最佳狀態。

但如果你還是偏好一般食物,最好選擇高升糖碳水化合物,例如麵包或蛋糕,以快速獲得能量。不過記得別吃太多蛋白質,否則會降低食物的升糖指數。此外,人體消化脂肪的速度很慢,容易堆積在腸道,也盡量避免攝取。無論選擇何者,原則上每小時補充60克的碳水化合物,搭配500毫升以上的水分。

 1  花椰菜─常保纖瘦

▲怎麼說:「保持身材的祕訣是多喝水、攝取大量纖維,產生飽足感。」運動科學家亞倫.林(Allen Lim)說,「花椰菜不僅富含纖維,
還有大量的抗氧化成分,有益身體健康。」抗氧化成分由養分和酶組成,當運動後吸入過多氧氣時,可用來抑制氧化作用對人體的傷害。另外,葉菜類蔬菜或麥片也很容易產生飽足感。林建議,「別在肚子很脹或全飽的狀態下上床睡覺,像是晚餐後就不要再吃零食,因為馬上要就寢了,沒必要攝取多餘熱量。」
▲怎麼吃,何時吃:花椰菜是低升糖指數食物,轉換成能量的速度很慢,適合晚餐食用,特別是像休息日等不需要額外補充能量的時候。
▲適度適量:「攝取過多纖維可能造成胃痛、放屁,」營養作家凱特.
波西(Kate Percy)說,「最好還是以魚肉類為主、花椰菜為輔。」

1杯蒸花椰菜
熱量54大卡
脂肪1克
碳水化合物6克
蛋白質4克

 2  藍莓─免疫系統

▲怎麼說:「對抗自由基的抗氧化酶被認為有害人體,」林解釋,「對此,可食用顏色較鮮豔的蔬果,富含抗氧化成分,可強化人體免疫系統,其中又以藍莓最棒。」波西也同意,「若你需要靠食物來攝取維他命C、鋅等物質,藍莓絕對是不二之選。」另外,藍莓也含大量槲皮素。英國巴斯大學車隊的飲食顧問芮妮.麥貴格(Renee McGregor)說,該成分具有天然抗組織胺及消炎功能,「研究顯示能舒放血管,促進肌肉血液循環。」
▲怎麼吃,何時吃:早餐時,來一杯新鮮現打的藍莓冰沙。
▲適度適量:吃多恐怕會造成胃腸不適。另外,還是得特別留心寶貝
衣物,要是沾到了可就永遠洗不掉囉。

100克藍莓
熱量57大卡
脂肪0克
碳水化合物14克
蛋白質1克

 3  牛排─最大攝氧量

▲怎麼說:運動時,人體會流失水分,導致血液濃度增加,只好殺掉部分紅血球細胞,好恢復循環順暢。但問題是,肌肉需要紅血球供氧,這時含有大量鐵質的牛排就能派上用場,有助於紅血球製造,強化氧氣輸送、心肺功能以及最大攝氧量。然而,許多運動員選擇吞鐵劑、鐵錠,而不靠天然食物攝取。「有的保健食品會直接跳過腸道,但偏偏腸道具調節功能,可防止人體攝取過多的鐵質,」林說,「因此,許多服用過量保健食品的車手容易產生脹氣和便祕問題,反而拖累騎乘速度。」相反地,一般食物的營養成分就比較完整。「像牛排還提供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協助肌肉修復。」林解釋。
▲怎麼吃,何時吃:晚餐可選擇較瘦的沙朗,避開後腿肉或菲力。波西建議,可另外搭配柳橙汁食用,因為維他命C有助於鐵質吸收。
▲適度適量:紅肉有時候會有太肥的疑慮,所以盡量挑比較瘦的部位,也別過量,以免體重增加。

100克藍莓
熱量57大卡
脂肪0克
碳水化合物14克
蛋白質1克

 4  甜菜根汁─衝刺專用

▲怎麼說:甜菜根富含天然硝酸鹽,有助於舒張血管、改善運動效能。近來,硝酸鹽在營養學界引起熱議,麥貴格就做了多項研究,並鎖定甜菜根,「甜菜根對於3到27分鐘的運動效果最好,特別適合衝刺。」
▲怎麼吃,何時吃:「建議練車前1到3小時喝杯甜菜根汁,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消化、吸收,」麥貴格說,「同理,賽事當天也是開騎前1到3小時飲用。」不妨試著按照以下方法,自己動手做:甜菜根清淨後剝皮,切成三份,和1/4杯的水一起打攪,過濾成汁。
▲適度適量:如果你有腎結石的問題,甜菜根汁就比較不適合,另外像是菠菜、莓果、堅果等含高濃度草酸鹽的食物也不要吃,因為容易和體內的鈣質結合,產生結石。

100毫升甜菜根飲品
熱量36大卡
脂肪0克
碳水化合物9克
蛋白質1克

 5  沙丁魚─預防運動傷害

▲怎麼說:談到預防運動傷害,最常忽略的肌肉群非消化道莫屬。「太密集的運動會造成腸道內膜受傷,因為體溫過高容易脫水、損失紅血球細胞,使得防止病菌感染的天然屏障也失去了。」林說。沙丁魚不僅其魚油含有Omega-3脂肪酸,可作為天然消炎劑,同時魚肉
也富含維持健康不可或缺的鈉。林表示,「要預防體溫過高,就得補鹽又補水,才能讓身體呈現飽水狀態。」波西也強調,「若想讓身體攝取充分熱量,保護肌肉,只要多吃富含蛋白質、抗氧化成分,以及鐵、鈣、鋅等重要礦物質的食物,就可強化免疫系統。」然而上述這些,沙丁魚全部都有:一份沙丁魚罐頭可提供每日鐵攝取量的20%、鈣攝取量的60%與鋅攝取量的8%。
▲怎麼吃,何時吃:午餐時,來份沙丁魚吐司,既營養又健康。記得選擇低升糖指數的全麥麵包。
▲適度適量:最好不要在辦公室食用,以免味道太重慘遭同事白眼。

水煮沙丁魚罐頭
熱量130大卡
脂肪7克
碳水化合物0克
蛋白質17克

 6  地瓜─滿滿能量

▲怎麼說:「地瓜是我的最愛,」麥貴格說,「除了升糖指數低,還有其他許多優點,實屬騎車良伴。」波西也同意,「地瓜含有大量β胡蘿蔔素、維他命C、鎂和纖維質等等。」林則認為,相較於馬鈴薯,地瓜的營養密度更高,且富含維他命A、C,還有鐵質與鈣質,「地瓜口感甘甜,含水量高、易消化,不像其他高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容易引起細胞發炎。」
▲怎麼吃,何時吃:晚餐以地瓜替換馬鈴薯。波西說,「可加進湯品、咖哩或燉飯一同烹煮,有助於強化體力及免疫系統。」林建議,「以微波加熱或水煮,加上少許鹽巴和橄欖油調味,再用鋁箔紙包起來,就可方便帶著走。」
▲適度適量:雖然地瓜的好處比馬鈴薯多很多(如低升糖指數、高鉀、高纖),但其蛋白質含量不足,因此不建議餐餐都以地瓜取代。

中型連皮烤地瓜
熱量103大卡
脂肪0克
碳水化合物24克
蛋白質2克

 7  雞肉─強化肌力

▲怎麼說:林說,「這裡談到的肌力,指的是肌肉密度,仰賴蛋白質補充。雖然蔬菜也含蛋白質,但肉類蛋白還是最好、最方便。」雞胸肉就屬精瘦的蛋白質來源,含有肌酸和β丙胺酸,可促進肌肉強壯。林也解釋,「大家通常從保健食品攝取胺基酸,但事實上,動物性蛋白質本身就含天然胺基酸,何必多此一舉?」
▲怎麼吃,何時吃:「我推薦用泰國茉莉香米來烹煮雞肉咖哩飯,」波西說,「長穀粒的香米可快速被血液吸收,協助肌肉恢復,而使用到的香料可發揮消炎功能。至於咖哩醬和椰奶,則提供鈉及其他礦物質,幫助補充流失的電解質。」
▲適度適量:光一塊雞胸肉就含有約26克的蛋白質,但人體一餐最多只能吸收30克,所以最好酌量食用,因為吃再多也無法消化。

中等大小去皮雞胸肉
熱量142大卡
脂肪3克
碳水化合物0克
蛋白質26克

 8  咖啡還是茶─提振精神

▲怎麼說:「咖啡算是職業車手們有志一同的選擇。大型賽事中,常見選手以各種方式攝取咖啡因。」林表示,咖啡可幫助提神、增進表現;實驗也證實,喝咖啡的受試者在認知測驗時的反應比較快,同時對爆發力及耐力表現皆有正面影響。事實上,咖啡因無所不在,許多能量補給品都有提供,但最常見的還是咖啡和茶。
▲怎麼吃,何時吃:咖啡因進入人體後,約需1小時才會被吸收,所以最好約開騎前1小時先喝杯咖啡,過程中再定期補充,以每公斤體重攝取6毫克咖啡因為原則(一杯正常大小的咖啡,其咖啡因含量約在115到175毫克之間)。
▲適度適量:咖啡因的好處已獲得多方證實,但波西仍警告,並非人人適合,「咖啡因可提神沒錯,但喝多會使人焦躁緊張,表現失常。因此,不建議平常沒在喝咖啡的人於比賽當天飲用。」

杯裝黑咖啡
熱量2大卡
脂肪0公克
碳水化合物0克
蛋白質0.5克

 9  燕麥片─強化耐力

▲怎麼說:「燕麥是低升糖指數食物,能將碳水化合物(即能量)慢慢釋放到血液當中。同時也富含蛋白質、纖維與鈣、鐵等礦物質,以及維他命B和E。」波西說。相關研究發現,維他命E有助於預防中風及糖尿病,並提升耐力。燕麥也容易產生飽足感,提高專注力、維持消化系統健康。
▲怎麼吃,何時吃:波西建議,「只要將燕麥粥淋上蜂蜜或糖漿,再加進切塊香蕉或一把藍莓,就是一頓冠軍早餐了。」當然還有其他吃法,例如搭配牛奶或優格,也可以摻進鬆餅麵糊,甚至試著自己動手做燕麥餅乾和燕麥蛋糕。
▲適度適量:不要買充泡式燕麥隨身包,因為通常鹽分或含糖量都破表,較不健康。「那些所謂『快煮燕麥』的營養成分也比較低,」波西說,「所以盡量挑選未精煉過的大片燕麥。」

一碗燕麥粥
熱量291大卡
脂肪9克
碳水化合物38克、
蛋白質8克

 10  雞蛋─體能恢復

▲怎麼說:「雞蛋的營養價值高,富含各項基本胺基酸和維他命,有助於肌肉生長和維持。」波西說。林也同意,雞蛋可提供身體恢復所需之蛋白質,「一顆蛋約含有8到10克的蛋白質,若以每公斤體重每天至多吸收1到1.5克的蛋白質來計算,一份含三顆蛋的歐姆蛋就算營養滿分了。」此外,雞蛋還含有維他命B12,人體的維他命B12若不足,就無法自行修復肌肉及韌帶損傷。
▲怎麼吃,何時吃:「運動後15分鐘是補充能量的最佳時機,」波西說,「此時身體的吸收力最好,效率也比平常更高。」長途騎乘後,不妨用三顆蛋做成的歐姆蛋或炒蛋,搭配全麥吐司一起吃。
▲適度適量:生雞蛋要放冰箱冷藏,烹調時也務必確保完全熟透,否則可能會有沙門氏桿菌,吃了容易生病。

含三顆蛋的炒蛋
熱量300大卡
脂肪22克
碳水化合物4克
蛋白質24克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紅樹林出版, Cycling Plus Magazine著作《公路車技術指南:從新手到選手的基礎概念、騎乘技巧、體能訓練、清洗維修、飲食計畫全手冊》一書。英國暢銷公路車雜誌,由Immediate Media出版集團發行,其內容涵蓋的主題多元。不僅針對初學者,以精美的圖文深度解析體能訓練、騎乘技巧、運動後恢復、營養補給等知識,為甫入門的新手提供最專業的指導;亦有蒐羅自資深教練、冠軍車手、運動生理學家及營養學家等各方專家的第一手資訊,為專注競速或追求體能卓越的資深玩家,開啟更進階、嶄新的運動視野。

這是一本深入淺出、選材多元的全方位公路車指南。翻開它吧!不論你是首次跨上公路車的菜鳥,或是準備解開塵封已久的愛駒,重出江湖。

人類代步工具發展的速度之快,不下奔馬,然而其中有這麼一匹鐵馬,風馳電掣,如同光一般,飛掠文明所及的通衢。它,就是追風者的車,公路車。

公路車不僅是一門講求速度、功率的運動,同時考驗個人絕佳的體能與專注度。

自古以來,公路車始終領著人們旅行他方,冒險啟程,穿梭腳力無法抵達之境。此刻,我們再次攬轡跨鞍……

•書籍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全台最硬FXT極限鐵人三項賽僅26位完賽 「范老師」撐過-3度體感溫度奪冠

2021-11-30
賽事戶外運動話題極限運動游泳單車跑步鐵人三項

第二屆 Formosa Xtreme Triathlon 極限鐵人三項賽(FXT)於 26 日歷經 19 小時嚴峻賽程圓滿落幕,此次共 54 位極限勇士參賽,僅 26人 撐過武嶺氣溫3度體感溫度 -3 度的艱困環境,登上合歡山頂敲響完賽鐘聲。最終冠軍由自行車登山王「范老師」范永奕以 12:59:31 奪下,亞軍為「鐵人一哥」謝昇諺、季軍則由破格參賽的「泰神」吳承泰獲得。

全台最硬FXT極限鐵人三項賽僅26位完賽  「范老師」稱過-3度體感溫度奪冠
全台最硬FXT極限鐵人三項賽僅26位完賽 「范老師」稱過-3度體感溫度奪冠(圖為26位黑衫完賽者)

賽道總長 226 公里,海拔爬升超越 6000 公尺,游泳於秀姑巒溪出海口逆游3.8公里,當天早晨六點準時開賽,然而天空不作美,開賽不久就飄起小雨,增加了游泳的困難度。鐵人一哥謝昇諺在游泳三圈賽段中保持領先第一順位上岸。游泳排名:謝昇諺 57:05,寇大龍(Darren)59:23,吳承泰 1:02:40

自行車總長 180 公里,途經蜿蜒曲折的花 64、193 產業道路,台 11 線海岸公路,最終爬升至海拔 1644 公尺的新白楊。登山王范永奕游泳於第五順位上岸(1:20:14),自行車路段如履平地,與謝昇諺同時進到 T2 新白楊。范永奕第二天頒獎典禮時笑說:「我在 T2 與昇諺一同進入更衣帳,謝昇諺說我游泳好快,我也回饋他騎車進步好多,追得好辛苦。」兩位勇者皆是第二屆參加,彼此都把最弱的項目加強訓練並且好好表現,盡情發揮後享受賽事,這就是鐵人三項賽迷人之處吧!

第二屆FXT冠軍 - 范永奕
第二屆FXT冠軍 - 范永奕(12:59:31)

全長 42 公里的路跑,從新白楊停車場起步需一路向上至海拔 3417 公尺的合歡主峰終點,當天武嶺氣溫 3 度,體感溫度 -3 度,時大時小的細雨不停。大會規定陪跑員需過 25k 關原加油站後才能陪跑,前 25K 路程,選手獨自面對黑夜、孤獨、寒冷、雨水、寂靜,考驗的不只體力,還有被伸手不見五指的迷霧包裹著獨自一人前行,這場極限鐵人三項真正的挑戰入夜後才開始。

在路跑賽段,選手與陪跑員互相加油打氣,靠著頭燈光芒跑在漆黑寒冷的山路上。如果你問選手為什麼想參賽,他會告訴你:為了挑戰自己,但如果你問陪跑員為什麼願意義無反顧陪著選手到達頂峰,也許他會告訴你,為了實現一個人的夢想。FXT 極限鐵人三項賽事除了讓我們看見選手堅忍的實力,更讓我們看見一群人為了成就夢想,團結力量的強大,你不是孤單一人,你有一群人陪你一起走的長遠。多位第二次參加的選手亦突破佳績,成功雪恥征服黑衫。

選手與陪跑員
選手與陪跑員

這場由 Waypoint 威整合運動主辦、泰山企業冠名贊助的極限鐵人賽事,創下鐵人賽有史以來最高觀看流量,選手追蹤頁面點擊次數高達 80,000 多次,平均停留時間 6 分鐘,讓大家笑稱那天 FXT 賽事嚴重影響了經濟,因為大家都在關注賽事沒生產力。

FXT選手追蹤頁面
FXT選手追蹤頁面

今年有兩位女選手參賽,分別為前體育主播侯以理與陳玉玲,兩人雖未成功登頂,讓冠軍戒指席位再次從缺,但第二次參賽的以理去年騎車項目被關門,今年成績大幅躍進,成功抵達關原加油站、大禹嶺,最終止步 36K,勇於參賽面對挑戰的精神就值得為她喝采。讓我們一起期待女生總冠軍誕生的那一天吧!

侯以理與陪跑員
侯以理與陪跑員

此屆賽事有 10 位白衫選手(完成游泳、自行車賽段)雖未成功登頂,止步於跑步賽段,但他們不放棄奮戰到精疲力盡最後一刻的態度令人敬佩,留下一點小遺憾,為下次迎接更大的美好。

第二屆 FXT 冠軍范永奕戴上專屬冠軍戒指與現場觀眾分享參賽心得:「大家可以坐在這裡,無論是白衫或黑衫都好,當我們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按部就班地把它做好。雖然結果並不一定如我們預期,但至少我們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把它做好。」

第二屆FXT共10位白衫選手
第二屆FXT共10位白衫選手
第二屆FXT亞軍 - 謝昇諺
第二屆FXT亞軍 - 謝昇諺(13:08:42)
第二屆FXT季軍 - 吳承泰
第二屆FXT季軍 - 吳承泰(13:42:59)

特別感謝富士達保險經紀人、Vision、AROMASE艾瑪絲、日立變頻冷氣、SCOTT、五十五街精釀啤酒、titan、GOLDEN ARMOUR贊助,因為有這些支持,得以讓世界看見台灣,看見鐵人三項運動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要挑戰極限不用出國,而應該到Formosa Xtreme Triathlon就是你此生挑戰極限旅途必經的路程。

資料來源/Waypoint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30歲的你還不運動 小心肌少症上身

2018-11-28
微肌男子話題觀念體適能營養補給飲食保健

「肌少症」你還在認為是老年人才會有的問題嗎?其實,人只要不固定持續運動從30歲之後,肌肉就會以每10年3-5%的速度減少!大多數的人從出生到30歲時會讓肌肉的成長達到巔峰,但30歲之後你開始失去肌肉質量和功能,這種與年齡相關的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的喪失我們稱為肌肉減少症,它的速度可能比你所想像中的更快。

30歲還不運動小心肌少症
你30歲之後還不運動小心肌少症上身!

歐盟老年醫學會理事長米榭爾(Jean-Pierre Michel)引述,肌少症(sacopenia)在1980年代晚期的研究發現,有10~15%的人口患有肌少症。台大醫院針對家醫科和老醫部門診老人,利用文獻報告的診斷切點平均值估計發現,有慢性病的老人中男性佔三分之一,而女性也佔四分之一有肌少症的問題。有什麼辦法可以阻止它嗎?有研究證明,漸進性的訓練是能快速增強肌肉的質與量,可以在短短兩個星期有效的提高骨骼肌減少症,另外,我們可以用哪些方式改變它呢?

我們肌肉為何會減少?

我們人體的肌肉量約佔體重的30-50%,但實際的肌肉量就必須看每個人的身體健康以及遺傳基因來做決定,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身體的肌肉組織、強度與耐力都會漸漸減少變弱,有個研究也指出人類從40歲開始到70歲左右,肌肉量每10年會以8%左右的速度減少,我們用一位男性來做換算,30歲時他擁有20公斤左右的肌肉,到70歲時會減少大約5公斤的肌肉量。然而,肌肉變少就會開始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移動功能,間接會讓身體的體脂肪量變高(在體重總量不變的狀態之下),這些脂肪就會堆積在身體內部的內臟器官上,進而影響身體的健康指數。

肌肉為何會減少?

避免肌肉減少症的方法

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都勢必會失去一些肌肉量,但只要通過固定且持續的運動以及許多簡單的自然療法,就可以減緩甚至逆轉這種肌肉減少的速度,對於大多數的老年人來說,有效率的保持肌肉質量和功能,對於實現日常生活自主性與活動力至關重要,我們將通過以下6個方法可預防減少和逆轉肌肉退化的速度。

 方法  1 維持至少每週三次運動量
美國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市梅奧診所的物理醫學和康復部門與物理醫學系的Nathan K. LeBrasseur博士都說「運動是解決肌肉損失的最有力的干預措施,無論是在年齡增長還是衰弱的慢性或急性疾病的背景下」,然而,醫學研究人員還在尋找是否有藥物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改善因病躺在床上或因其它原因無法運動的人改善其骨骼肌質量。

維持至少每週三次運動量。

但目前在肌肉減少症方面,「運動」已被證明可以增加體力、有氧能力和肌肉蛋白質合成外,還能增加年輕人和老年人的肌肉線粒體酶活性,特別是阻力運動這塊,已被證明可以有效減少老年人身體虛弱和提高肌肉力量,因此,建議在一週內進行多天且固定的運動習慣;如果無法每天運動那最少每週需運動三次以上,才能有效的減緩肌肉損失預防肌肉減少症,運動絕對是隨著年齡增長維持肌肉量最大的好處之一。

 方法  2 增加蛋白質攝取總量
大家都知道蛋白質是修復和構建肌肉纖維最有價值的食物,有研究表明;每天每公斤體重中12%的男性和24%的70歲以上女性,在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明顯低於推薦的每公斤體重0.8克蛋白質,目前,對於19歲及以上的男性和女性,蛋白質的推薦攝取量通常為每天50克蛋白質或每天0.8克/kg體重。然而,在最近的研究表明65歲及以上的成年人需要更高水平的膳食蛋白質。對於健康的成年人來說1-1.2克/kg是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的良好指標;對於患有肌肉減少症的人蛋白質需求甚至更高,建議每天攝取量要提升至每公斤體重1.2-1.5克蛋白質。

首先,要弄清楚你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質,就是你的體重X1.2就是每天建議的蛋白質攝取量,舉例來說:體重67.5公斤的人,他每天所需的蛋白質攝取量就是67.5x1.2=81g蛋白質。而大多數肉類例如雞肉和魚類每盎司蛋白質含量約為7克;一杯牛奶或一個雞蛋含有約8克蛋白質,你也可以在飲食中另外添加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來做攝取。

 方法  3 理想的蛋白質類型
當談到蛋白質影響肌肉成長時,不僅僅是你吃多少蛋白質的量之外,還有你消耗的蛋白質類型也是重點,你要知道並非所有蛋白質都是平等的,你吃的蛋白質類型似乎也起到預防肌肉損失的作用。膳食蛋白質由多種氨基酸組成,當然我們身體可以自己製造一些氨基酸,但其餘的必須從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獲取,在總共大約20種氨基酸中,某些氨基酸被認為是「必需的」,因為這些是我們不能自己製造的特定種類,其它的是「非必要的」,因為身體可以通過合成其他氨基酸來創造它們。氨基酸亮氨酸已被證明可以保護身體肌肉,亮氨酸是一種必需氨基酸,這意味著我們的身體不能產生它,所以我們必須從膳食來源獲得它。

理想的蛋白質類型。

2010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攝入富含亮氨酸的必需氨基酸可以刺激年輕人和老年人的肌肉蛋白質合成;在動物性食品中含有較高含量的亮氨酸的包括牛肉、羊肉、雞肉、魚、蛋、牛奶和用牛奶製成的產品,它也存在於大豆等植物類食物中,在較小程度上也存在於其它豆類,堅果和種子中。
 
吃足夠的蛋白質對於建立和保持健康的肌肉質量是必要的,同時還支持肌腱,韌帶和其他身體組織。當你的飲食缺乏氨基酸時,當你的肌肉纖維被分解以支持你的身體的能量需求時,可能會發生肌肉萎縮。運動後蛋白質尤其重要,因為力量訓練等身體活動會有目的地損害肌肉組織,因此它們可以修復和恢復更強壯。為了使過程有效發生,您需要一些額外的蛋白質來幫助修復損傷。雖然單獨的蛋白質不能提高運動表現,但研究表明,運動前後食用蛋白質有助於增加肌肉恢復,促進肌肉合成,並作為有效的肌肉疼痛治療。

 方法  4 提升omega-3攝取
已經發現 ω-3脂肪酸在人類衰老的背景下影響肌肉蛋白質代謝和線粒體生理學,2011年隨機對照研究的目的,是評估ω-3脂肪酸補充對老年人肌肉蛋白質合成速率的影響,比較了ω-3脂肪酸與玉米油的補充作用。該研究發現,飲食中添加omega-3脂肪酸可增加老年人肌肉蛋白質合成的速度。另外,已經發現ω-3脂肪酸EPA在各種生理條件下保持肌肉質量與EPA一樣,ω-3脂肪酸DHA具有抗炎作用,科學家認為這可能對治療肌肉減少症有價值。

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發表的一項2015年研究發現,魚油來源的ω-3脂肪酸補充減緩了老年人肌肉質量和功能的正常下降,應被視為預防老年人肌肉減少症和保持身體獨立的一種治療方法,關於這點可以考慮補充魚油或亞麻籽油以增加攝入的omega-3酸。

 方法  5 身體的激素是否平衡
身體的激素可顯著影響著肌肉的質量,如果你現在是40歲或以上的人,建議可以每年進行血液檢查以跟踪身體的激素水平,如有必要也可在醫生的監督下使用自然補充劑來解決基本激素(如生長激素、DHEA和睾酮)的缺乏,自然平衡荷爾蒙的方法也很多;這點對防止肌肉損失非常重要。

特別是對於女性來說,荷爾蒙是否平衡會對肌肉減少症產生直接影響,更年期與中年和老年女性中稱為雌二醇的激素濃度降低有關,在卵巢激素產生減少的絕經後期間肌肉表現似乎受損,醫學認為荷爾蒙的變化和平衡可能在老年婦女的肌肉減少症中發揮作用。

身體的激素可顯著影響著肌肉的質量。

 方法  6 減少酒精的攝取
長時間飲酒過量會減少你的肌肉生長,如果你知道你已患有肌肉減少症,那麼你想更認真地考慮你的飲酒量。根據Rambam Maimonides Medical Journal發表的一項研究,大量的飲酒似乎會影響著骨骼肌的成長與質量,因此,有許多酒精成癮的人都會出現肌肉疼痛、痙攣、步態困難和摔倒的現象。

長時間飲酒過量會減少你的肌肉生長!

大多數酒精飲料不僅僅是空卡路里,而且還可以清除體內的重要營養成分,酒精特別是過量的酒也可能導致炎症;因此,對於肌肉減少症你需要增加營養攝入量並減少身體炎症的情況,通過減少酒精攝入量或避免飲酒,更容易達到增加有益營養和減少促炎物質的目標。

資料來源/Fitness Magazine、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