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在進行重量訓練或核心訓練時,有沒有想過到底是在訓練淺層還是深層的肌肉群呢?在人體的骨骼系統之上,重疊並附著著好幾層的肌肉組織,因此,當我們觸摸身體表面時,可以感受到正在活動的肌肉就屬於淺層肌(outer muscle),這也是在大多數動態性動作中會使用到的肌肉層;反之,當我們無法從表層觸摸到的肌肉就是屬於深層肌(inner muscle),它主要是用來維持姿勢或穩定關節動作,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進行訓練時,你應該要著重在淺層肌還是深層肌。
淺層肌就如同我們的衣服一般,深深的影響著肌肉的外觀門面,因此,有很多注重於身型外觀的型男美女們,都會先進行淺層肌肉的訓練動作,例如想要擁有能微微抽動的胸肌,就會進行所謂的胸大肌訓練,若是想要比腕力時能展現出力量,就必需要進行肱二頭肌的訓練;想要有勻稱的小腿外型,就會進行所謂的腓腸肌訓練。所以,當你在做淺層肌訓練動作時,都會讓你感覺到我有訓練到的感覺,因此,它們主要負責動態性關節部位,也被歸類為易於鍛鍊的肌肉。
看完淺層肌的介紹之後,關於深層肌就不用多想!當然就位於較為深層並局部連結於骨頭之間,主要作用是用來穩定關節,並有從身體內側輔助表層肌的功能,此外,對於能使骨骼維持在正確位置上,並矯正姿勢也是深層肌重要的負責範圍。另外,由於深層肌都附著於較靠近關節的位置,因此,大多數的深層肌都是屬於較短的肌肉組織,本身並沒有辦法產生驅動動態性關節的力量,所以,當我們要進行較為複雜的動作時,就必需要依賴能使用強大驅動力的淺層肌,才能快速且安全的完成動作。
一般來說,深層肌與淺層肌在視覺度上剛好相反,因此,我們很難在訓練動作上明顯感受到訓練的成效,所以,在進行深層肌的訓練時,不需要如同淺層肌一樣採用大重量高強度的訓練方式,你只需要維持在不穩定的狀態下,重複進行低負荷的動作就可以訓練到它,這也是許多訓練課程看似簡單卻會讓你滿身大汗的原因。
例如在肩關節動作中常見的淺層肌有三角肌、胸大肌與背闊肌等;深層肌則有棘上肌、棘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圓肌等。
支撐我們身體軀幹的肌肉,主要是由前面和側面的腹肌群(包含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與後方的背闊肌、豎脊肌(包含背棘肌、背最長肌、背髂肋肌),以及位於身體深處的肌群所組合而成。前方的肌肉由位於腹部中央表層的縱長型肌肉(腹直肌)與斜向分布於側腹部的腹外斜肌,再加上腹外斜肌內側的腹內斜肌。背後的肌肉主要是由被稱為豎脊肌沿著背骨分佈的縱長型肌群,並從靠近背骨的位置開始分為背棘肌、背最長肌與背髂肋肌,再加上位於腰椎左右側的腰方肌組成。而深層的核心肌群是由上部的橫隔膜與下部的骨盆底肌;再加上腹部週圍的腹橫肌與背面的豎脊肌所組成。
這類的深層核心肌群,具有保護身體內臟、提高腹腔內壓以及軀幹的穩定功能,因此,訓練好深層的核心肌群將有助於運動時,所有動力的來源也能避免無謂的運動傷害。
責任編輯/David
近日,有一名俄羅斯舉重男子選手在一場比賽中,2次嘗試舉起重達250公斤的槓鈴時都失敗,正當他再度挑戰第3次時,他的右腿硬生生的被折成三段!當時的現場觀眾還能聽到骨頭折斷的聲音,此畫面十分令人驚恐!
根據外媒報導,這名俄羅斯20歲的舉重選手洛迪克維奇(Yaroslav Radushkevich) 再參加舉重比賽的時候,腳踝的部分就已經有輕微的受傷,不過他仍然成功的進入比賽!但是沒想到,就在他挑戰舉起250公斤的槓鈴時,恐怖的事情發生了。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洛迪克維奇嘗試了兩次想把槓鈴舉起,但都沒有成功,正當他進行第三次的挑戰時,一開始先是成功的將槓鈴舉起,隨後聽到一旁指令要往下蹲時,發出好大一聲「喀!」,此時他的膝蓋先是向外折,接著他的腳踝也因為突如其來的壓力跟著被折斷,於是整個人跌坐地上流露十分痛苦的表情,周圍的人也被嚇到花容失色,而觀眾席的部分則是爆出許多驚呼,看來許多人都被這場意外給嚇到。
根據診斷後,洛迪克維奇的雙脛骨閉鎖性骨折,腳踝的部分也骨折,最少需要花上6個月的時間養傷,但他表示自己在舉重這項運動上,已經取得了很多的成就,現在將放棄自己的希望和抱負並且短暫的職業生涯已經差不多該結束了。雖然洛迪克維奇也很難再回歸這項運動,但還是希望他能早日康復並且去實現他其他生涯規劃。
資料來源/TIEMPO、YOUTUBE、PERIODI COCORREO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