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柔道賽落幕 日本10金最大贏家
1
柔道賽落幕 日本10金最大贏家
2
郭婞淳奧運女子舉重59公斤級金牌
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奧運奪金!輕鬆抓舉103公斤成功破奧運紀錄
3
格鬥選手必練的抓握、拉扯與壓制肌力訓練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柔道賽落幕 日本10金最大贏家

2017-08-25
話題 武術競技 台北世大運 賽事 新聞

臺北世大運柔道賽24日落幕,日本隊在最後一天男女子團體賽再添雙金,累計柔道10金2銀4銅,成為最大贏家。女子隊教練出口達野表示,日本隊交出了亮麗成績單,比預期更好,這讓全隊更有信心、迎接2020東京奧運。

日本隊以10金2銀4銅,成為本屆柔道項目最大贏家。

柔道獎牌榜排第二的是韓國隊,4金5銀4銅;巴西隊10 金2銀4銅,排名第三;法國隊1金2銀2銅,第四名;分居五、六名的是義大利1金2銅、亞塞拜然1金1銅。

日本柔道隊全員都是第一次來臺灣參賽,出口達野表示,很感謝大會的各項安排,包括選手村食宿、交通等都巧費心思,對所有工作人員、接待人員及志工的親切態度,都留下深刻印象。

日本男、女子隊在團體賽,延續前一天包辦四金的氣勢,前兩輪都以5比0完封對手,巧的是,男女隊在四強戰與決賽,都以4比1力克對手獲勝;日本女子隊在決賽擊退韓國,拿下團體賽首金後,男子隊隨後在決賽輕取俄羅斯,再添一金。

柔道女子團體賽日本隊奪下金牌。

日、韓女子團體決賽出現了本屆賽事「最長一役」。第二點由同為57公斤級以下選手對陣,獲得誀一級銅牌的日本MURAI Yui花費11分又2秒後,敗給了銀牌韓國的KWON Youjeong;輸了這一點的MURAI Yui賽後十分沮喪,表示內心非常難過,也很對不起隊友。

被看好有實力打進男、女子團體賽決賽的韓國隊,由於男子隊在第二輪出賽以2比3輸給巴西隊,確定無緣爭奪獎牌;女子隊在前兩輪,都以直落5、先後輕取德國隊、阿爾及利亞隊,順利晉級四強;四強戰,韓國隊續以4比1力退法國隊,取得與日本隊爭金資格,但終場1比4落敗,收下銀牌。

臺北世大運柔道男子團體,日本在決賽輕取俄羅斯拿下金牌。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奧運奪金!輕鬆抓舉103公斤成功破奧運紀錄

2021-07-27
賽事新聞奧運武術競技話題

這屆奧運備受注目的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在今日(7/27)下午女子舉重59公斤級賽事登場。一開場以抓舉100公斤開把,成為整場設定最重的選手,在第一次試舉100公斤輕鬆帶過,第二次試舉將重量上調至103公斤,但卻因為左手肘微彎被裁判判定失敗,不過在第三次再度試舉103公斤則順利過關,並打破抓舉的奧運紀錄,成為最新的紀錄保持人。

郭婞淳奧運女子舉重59公斤級金牌
「舉重女神」郭婞淳以抓舉103公斤、挺舉133公斤、總和236公斤,勇奪奧運女子舉重59公斤級金牌。

接下來的挺舉部分,郭婞淳原先設定為130公斤遠遠超出同場選手10公斤以上,而在挺舉開把試舉第一把前將重量下調為125公斤,以穩定取勝的戰略讓郭婞淳穩穩的完成第一把的試舉,這時已經確定以228公斤的總合取得金牌的地位;但第二把試舉則選定133公斤進行挑戰,也餘刃有餘的完成這個重量,在第三把原定140公斤,在試舉之前郭婞淳跟教練林敬能決定挑戰141公斤的世界紀錄,但非常可惜的沒能成功舉起。

郭婞淳奪得舉重金牌
挺舉第二把試舉以133公斤取得金牌的地位。

郭婞淳在前進東京奧運之前,早就鎖定運動生涯獨缺的這面金牌,在確定以總和228公斤順利奪得舉重59公斤級金牌的同時,可以看的出來她內心十分的激動。在現場她也表示,希望這面金牌能為台灣帶來正多的正面力量,也請大家也多多關注接下來仍持續在奧運場上奮鬥的中華隊選手,就如同我看到勇緯拿到柔道銀牌那刻的心情。

郭婞淳奪得舉重金牌
郭婞淳在頒獎時難掩心中激動的心情。

舉重女神郭婞淳不負台灣人的期望,順利為我國奧運代表隊取得歷史第27面獎牌,這同時也是台灣歷史上的第6面金牌;在舉重這項運動中就占有4面,成為台灣奧運最大的金牌庫。

延伸閱讀:

比舉出銅牌更動人!郭婞淳散佈愛心讓溫暖蔓延不斷

無懼挑戰 郭婞淳:我準備好了

「舉重女神」郭婞淳亞錦賽奪3金破2項世界紀錄 挺進奧運

照片提供/體育署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格鬥選手必練的抓握、拉扯與壓制肌力訓練

2017-05-31
知識庫書摘背部肌群上半身肌群訓練動作武術競技

在進行格鬥比賽或練習時,當你需要進行拉扯、破壞平衡或者壓制對手,手臂力量的重要性僅次於背部。為了成功抓住對手並壓制,強化前臂與握力就顯得相當重要。

這是包含前臂屈肌與背肌群的複合運動,此動作需同時注意到收縮的部分,與穩定的部分。

為什麼格鬥者需要練這個動作

★ 在比賽中要將對手拉向自己以破壞他的平衡時,手臂與背部的肌力就相當重要。
★ 強化勒頸的力量。

雙手反握單槓 ( 小指相對)❶,握距略小於肩寬,用手臂與背部的力量將身體舉高❷。當下巴與槓同高為最高點,保持肌肉收縮 5 秒再下放身體。

引體向上

變化動作

 A  為了訓練到手臂不同位置的肌肉,還可以改用正握(拇指相對)以刺激肱橈肌,或對握(掌心相對)以刺激肱肌。

 B  當引體向上變得相對簡單時,則可以提高負重來增加難度。

引體向上變化動作

 C  當把對手拉向自己時,通常會抓住機會用膝蓋攻擊。因此在做引體向上訓練手臂時,也可以同時加進膝擊動作。

引體向上變化動作

優點
引體向上可以在短時間內訓練到上半身的肌群,而且需要的器材簡單。

缺點
如果沒有足夠的上肢肌力,在訓練初期很難完成引體向上動作。這時可將雙腳踩在板凳或地面來降低難度。

! ​風險
當以反握(小指相對)做引體向上時,不可將手臂完全打直,否則會增加肱二頭肌拉傷的風險。

這是結合肱三頭肌與背肌的複合運動。

為什麼格鬥者需要練這個動作

★ 使你有更強的力量將對手往下拉以破壞他的平衡,再以身體進行壓制。

運用滑輪機的滑索或拉桿,面對機器用肱三頭肌的力量往下拉❶❷。注意手肘與上臂要靠近身體兩側,拉動時也要保持兩手動作一致。

一般滑輪下拉是將握把停在下胸位置,而這裏是要停在接近頸部的高度,因此上臂會接近平行於地面,可以完整訓練到肱三頭肌。並用背肌與肱三頭肌以爆發力將滑索拉到大腿前。

★ 訣竅
將對手壓倒在地時,需善用自身的體重而非單純依賴肌肉力量。

重點提示
如果要以爆發力的形式來執行這個訓練動作,建議使用可調整重量的滑輪機,以免負荷過輕。

變化動作

你也可以用雙膝跪地的方式來做這項訓練,去模擬比賽時在地面角力的情況。

! ​注意
使用直徑較粗的拉桿或握把時,肱三頭肌能發揮更大的力量,而且也可以減低手肘的壓力。一般的拉桿直徑約為 2.5 公分,但比賽對手的手臂不可能這麼細,因此可以在拉桿套上硬泡棉來增加直徑。

優點
使用滑輪機對手肘的壓力較輕,比用槓鈴或啞鈴來得好。

缺點
當執行大重量時,很難讓腳穩穩踩在地面。若你也有此困難時,可以將一腳扣在較重的啞鈴下。

! ​風險
不要讓腰椎前凸拱背,同時小心拉桿和滑索不要刮到臉部。

★ 這是針對手腕屈肌的孤立運動,對前臂深層屈肌特別有效。

為什麼格鬥者需要練這個動作

這個動作可以幫助增進在各種狀況時的抓握能力。這項能力對格鬥者比對柔道選手更為重要,因為柔道過招時可以抓住對手的道服,但格鬥時唯一能抓的就是對手的手臂,但每個人的手臂圍度、型態不同,再加上會流汗,讓這項動作更難以執行。

雙手正握 ( 拇指相對),手臂打直懸吊在單槓上❶。雙手放在感覺最舒適的握距。稍微鬆開手指下降約 5 公分❷,再運用指力握回單槓,握緊保持收縮 5~10 秒,再開始下一次動作。

重點提示
即使已經無力再鬆開手指做動作時,一定還有力量能握住單槓保持懸吊至少 10 秒。

! 注意
高階格鬥者的抓握力,只比有做肌力訓練但未特別練手腕的人多出 8% 的力量。這樣的抓握力其實比很多籃球員還低。因此對格鬥者來說,前臂肌力其實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懸吊上拉是改善缺點最有效的訓練動作。

變化動作

 A  如果鬆開手指對你來說負荷太大,可以試著將一腳甚至雙腳都踩在地上或椅子上。

 B  當覺得雙手懸吊過於輕鬆時,可以嘗試以單手進行懸吊,另一隻手則用來穩定身體。

優點
這是用來增強抓握力的簡單動作。

缺點
不應猛然鬆開手指,以免造成手受傷。

! 風險
當接近力竭時,將雙腳靠近地面,以避免突然脫手墜落。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旗標出版,Frederic Delavier 與 Michael Gundill 著作《格鬥肌力訓練解剖聖經:動員全身爆發力出擊,培養僵持肌耐力克敵制勝》一書。

肌力訓練對格鬥或綜合武術是不可或缺的要件,因為肌力訓練可以透過以下五種方式去增進你的運動效益:
1. 讓爆擊更有力量。
2. 增進肌耐力與對抗性。
3. 增加動作範圍 比如踢腿。
4. 可以成為有效的防禦手段去減少破綻。
5. 減少慢性運動傷害。重複性的強力出拳,會導致肌肉關節的原發性傷害,肌力訓練可避免不必要的創傷。

市面上有許多針對肌力訓練設計的器材與裝備,其實只要運用槓鈴及啞鈴的訓練動作便綽綽有餘。 由於槓鈴與啞鈴的便利性與訓練效益,本書會以這兩樣器材作為訓練課表的核心。

過去的格鬥技巧教學並不強調因材施教,而近期在自由搏擊最大的進展,就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格鬥風格。

遵從這理念去設計你的肌力訓練課表,能夠避免盲目地遵循他人或冠軍選手的格鬥風格。人並非無堅不摧的剛體,要成為為一位頂尖鬥士,就必須正視生理上的條件,因此本書將告訴你發展出屬於自己格鬥風格的肌力訓練課表。


•旗標科技《格鬥肌力訓練解剖聖經》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