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91公尺36創亞洲標槍紀錄 鄭兆村驚天一擲摘金
1
91公尺36創亞洲標槍紀錄 鄭兆村驚天一擲摘金
2
107年體育蒲公英計畫講座 邀請總統教育獎體育類得主分享運動的正向力量
3
中華隊首金出爐 滑輪溜冰陳彥成奪金寫歷史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91公尺36創亞洲標槍紀錄 鄭兆村驚天一擲摘金

2017-08-26
話題 綜合 台北世大運 賽事 新聞

標槍拋物線劃過臺北田徑場天空,將近滿場的上萬民眾站起來,中華臺北選手鄭兆村(Cheng Chao-Tsun)等待最後一擲成績出現,但他很有自信跳躍振臂,「91公尺36,鄭兆村......」大會播報員聲音被地主觀眾、狂喜聲浪掩蓋。鄭兆村創下亞洲紀錄、全國紀錄及大會紀錄,贏得臺北世大運男子標槍金牌。

田徑中華隊鄭兆村最後一擲破紀錄得金。

「賽前我跟教練安德森(Anders Borgstrom)討論,我想突破90公尺,成為亞洲第一人,我想要成為標槍傳奇,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不可思議的成績,最後很高興,我辦到了。真的很感謝我低潮時,田徑協會的理事長(蔡辰威)跟秘書長(王景成)始終作我的後盾,讓我走過這段難熬的日子。」鄭兆村在賽後記者會上,感謝協會栽培,世大運銅牌黃士峰也說,如果沒有協會支持,就沒機會讓世界看見臺灣、讓國人知道田徑這運動,臺灣有能力站上世界舞台。

田徑標槍,中華隊金牌得主鄭兆村(左)、銅牌得主黃士峯(右)與教練薛聖融(中)合影。

23歲鄭兆村為我國標槍紀錄保持者,他本季傷癒復出,年初締造86公尺92的舊全國紀錄,但接著狀況調整不佳,上個月倫敦世錦賽未能晉級決賽。但兩週後,回到熟悉的臺灣主場,他擺脫低潮,這一擲「91公尺36」,讓他成為本季第三傑,男子標槍史上第12人超越這成績,也是臺灣現役唯一的亞洲紀錄保持者,並且是首位突破90米大關的亞洲標槍選手(前紀錄是2014年、中國趙慶剛的89公尺15)。

田徑賽中華隊鄭兆村創下亞洲紀錄、全國紀錄以及大會紀錄,贏得臺北世大運男子標槍金牌。

中華隊「雙槍俠」之一的黃士峰(Huang Shih-Feng)擲出86公尺64,收下銅牌,銀牌得主為德國好手Andreas Hofmann,同樣擲出91公尺07的佳績。三人展現高水準競爭,成績優異且相互領先,鄭兆村直到最後一擲才勝出。

德國Andreas Hofmann最後一擲擲出個人最佳成績91公尺07,以些微差距略遜於鄭兆村拿下銀牌,也讓這場比賽成為史上少數同時有兩個超過91公尺成績的賽事。

男子400公尺跨欄決賽,地主名將陳傑(Chen Chieh)跑出平個人最佳、49秒05,但不敵多明尼加好手Juander Santos的48秒65,陳傑收下銀牌、無緣突破個人國際大賽零金障礙。

眾所期待的男子200公尺決賽,新科百米金牌楊俊瀚(Yang Chun-Han)跑出21秒07,居第7名,金牌得主是來自法國的Jeffrey John、20秒93,這是他個人首面國際大賽金牌,但決賽選手表現不如預期,無人跑進20秒90內。

中華隊鄭兆村破紀錄一擲後繞田徑場感謝滿場地主觀眾的支持。

鄭兆村這項驚人紀錄,也吸引國際田總(IAAF)的關注,並撰寫專文報導,真是令人振奮!

IAAF專文報導鄭兆村在臺北世大運締造亞洲標槍新紀錄。 ©IAAF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影片提供/華視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107年體育蒲公英計畫講座 邀請總統教育獎體育類得主分享運動的正向力量

2019-01-04
新聞綜合話題

為宣揚生命的意義,散播運動帶給生命健康及積極正向的生活態度,由教育部體育署委託國立體育大學辦理的107年度「體育蒲公英校園座談會」,1/3在臺北市靜心國民小學,邀請四屆亞運國手、現任全國女子鉛球紀錄保持人林家瑩及兩名總統教育獎得主李凱琳以及黃楷軒,分享在攀上巔峰過程中身心所承受的挫敗,以及如何走出低潮轉換成正能量,享受成功果實的親身經驗,期許學生都能培養正向積極的生命活力。

體育蒲公英計畫 主持人李偉清教授(中)與3位講者李凱琳、林家瑩及黃楷軒(左起)合影。

體育署指出,生命是不斷成長的歷程,面對日新月異的生活環境,必須培養生命的活力,而運動則是促進身心健康及培養生命活力的利器。為宣揚生命的意義,散播運動帶給生命健康及積極正向的生活態度,特別委託國立體育大學辦理的體育蒲公英校園座談會,今年已邁入第4年,由總統教育獎體育類的得主與學生舉行座談並分享自身透過運動所帶來了體悟,期許這股正向的力量,如同蒲公英般,散播在各學校的角落。自107年起至108年1月中,共計辦理30場座談會,巡迴全國包括外島澎湖的國、高中。

本次座談會的與談人之一林家瑩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專任講師,就讀文化大學運動教練博士班,仍堅持選手身份,林家瑩認為36歲對技術為主的投擲選手還不是退休的年紀,雖然自己168公分的身體條件一直不被看好,但只要選得上國手仍將繼續拼下去,深信還有機會再突破。

而榮獲3屆亞帕運的柔道國手李凱琳,雖然因為家族性遺傳病─視神經萎縮症,視力不佳,不過一路走來她沒有上過特殊學校,在大學二年級之前還參加正常人的比賽。來自柔道世家,視力沒有擊倒她,反倒是2010年發生右膝前十字靭帶撕裂的運動傷害,她形容這是人生一次重大打擊,在這受傷、復健過程中,產生無數負面想法,一度想逃避,還失去練習柔道信心,全靠防護員學姊、家人、隊友等鼓勵,走出低潮重新再站起。

林家瑩老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講師)於講座中分享經驗。

和越南媽媽相依為命的「新二代」黃楷軒,媽媽為了讓他能繼續求學,有好的前途發展,籌錢買機票把他從越南送回故鄉台灣,相隔10年再踏上這陌生又熟悉的土地,全靠老師、朋友的幫忙,才讓他們母子在宜蘭安身。黃楷軒雖然只有19歲,但就讀羅東高中二年級,因為比同儕年紀大,使他在田徑比賽得獎,被同學譏笑立足點不平等,反而承受著異樣的眼光及挫敗,讓他十分沮喪,但身旁的人不放棄他,反而鼓勵他轉換項目開始學習西式划船,在這裡他找到成就感。回想過往一切,他感謝生命中的所有貴人,都是督促他前進的動力,同時為了讓辛苦的媽媽能過上好日子,黃楷軒努力去追逐夢想,不輕言放棄。

2014年總統教育獎體育類得獎者黃楷軒同學陳述其茁壯的成長故事。

體育署表示,總統教育獎獲獎者都能秉持力爭上游的精神、發奮學習的態度,以樂觀面對逆境翻轉原先困苦與橫逆,傳播正向積極的生命活力,足堪學生學習的典範,尤其是體育類的得主,他們揮灑天賦馳騁在競技運動各項場域,更能彰顯不屈不饒,勇往直前的奮勇精神,期望透過舉辦校園座談會的方式,傳遞體育運動正向的力量,讓社會都能看見這群生命的勇士,除給予關懷與肯定,也能帶給社會向上的力量。

資料來源/體育署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中華隊首金出爐 滑輪溜冰陳彥成奪金寫歷史

2017-08-21
賽事綜合台北世大運新聞話題

臺北世大運首度將滑輪溜冰列入競賽種類,21日首金得主出爐,由中華臺北隊陳彥成(CHEN Yan-Cheng)在男子1萬公尺計點淘汰賽,以積分20分奪金,不僅拿下本屆中華代表團的第一金,也是世大運29屆以來的滑輪溜冰第一金。

中華隊首金出爐 滑輪溜冰陳彥成奪金寫歷史

賽後陳彥成表示,賽前當他知道中華隊還沒有人拿金牌,又是第一個出賽的選手,感覺很興奮;他很享受興奮刺激的感覺,會去想如果奪金會是怎樣的心情?於是越想越亢奮,最終陳彥成如願摘金!他說,辛苦半年的訓練終於有所回報,一路走來曾受傷勢困擾,還要控制飲食等,最終奪金對他有很大意義,值得深刻留念。

賽後陳彥成和以13分奪銀的隊友柯福軒(KO Fu-Shiuan),一同舉旗環繞賽場,全場響起熱烈歡呼。陳彥成表示,賽前暖身時聽到觀眾加油,令他感到亢奮,想回應眾人期許,但比賽時因專注在場上,有時會聽不見觀眾呼喊。

男子10000公尺計點淘汰賽中華隊選手陳彥成(左)及柯福軒。

賽前陳彥成就瞄準金牌,做足功課準備。他透露,有先跟教練溝通,教練也有指導戰術,並透過意象訓練,進行賽前模擬,比賽時就以此方式下去跑。

隊友間的良性競爭,也很重要。陳彥成說,他和柯福軒是室友,兩人感情不錯,在場上會適時提醒對方、互相合作,正式比賽時就各憑本事。

儘管奪金失利,但柯福軒表示,很開心能拿下銀牌,謝謝大家關心,在比賽時也會互相提醒隊友、調整狀況,不會因彼此競爭關係,而影響團隊合作。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