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中國強勢包辦太極拳、劍全能雙金 地主好手逆轉摘銀
1
中國強勢包辦太極拳、劍全能雙金 地主好手逆轉摘銀
2
全球1994雙超限量! Reebok Instapump Fury Prototype 設計原型睽違
3
全新AIR MAX 720 你必須知道的七件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中國強勢包辦太極拳、劍全能雙金 地主好手逆轉摘銀

2017-08-28
話題 綜合 台北世大運 新聞

臺北世大運新增武術比賽,是史上第一次,每場比賽都意義非凡。27日澳門李禕(Li Yi)勇奪世大運武術歷史第一金後,實力強勁的中國隊,隨即在28日展現領導全世界的武術水準,來自北京體育大學的孔繁輝(Kong Fanhui)與華東交通大學的吳夢瑤(Wu Mengyao),都在太極拳/劍全能,以大比分力壓對手,為中國隊勇奪雙金。

女子太極劍全能決賽,中華隊陳宜盈替中華隊再拿下一面銀牌。

除了中國隊包辦雙金,地主中華臺北隊也有斬獲。26日賽事結束後,暫居第3名的陳宥崴(Chen Yu Wei)與陳宜盈(Chen Yi Ying),28日在全場地主觀眾助威下,繳出精彩表演,分別逆轉馬來西亞與香港對手,以些微差距,為地主留下兩面銀牌。

女子武術太極劍全能頒獎(由左至右)中華隊陳宜盈銀牌、中國吳孟瑤金牌、中國香港莫宛螢銅牌。

武術太極拳/劍全能賽事分兩天舉行,分別演出太極拳與太極劍套路,再將兩天賽事分數加總。孔繁輝與吳夢瑤分別繳出9.66分與9.60分,取得大幅領先,28日再繳出穩定表現,孔繁輝拿下19.33分、吳夢瑤拿下19.22分,都以明顯優勢拿下金牌。

臺北世大運武術男子太極拳金牌得主,來自中國北京體育大學的孔繁輝。

孔繁輝感謝教練指導,更開心能在比賽中繳出應有表現,他說:「能拿這面金牌,我感到特別高興,因為發揮了我平常訓練的水平。」

男子武術太極拳全能頒獎(由左至右),中華隊陳宥崴銀牌、中國孔繁輝金牌、馬來西亞羅俊豪銅牌。

吳夢瑤則掩不住喜悅,她說:「我為今天表現打100分,感謝教練帶領我成長,才有這樣的成績,我會繼續苦練,期許自己未來能走向更大舞台。」

臺北世大運中國華東交通大學的吳夢瑤在女子太極劍決賽替中國隊拿下一面金牌。

陳宥崴與陳宜盈漂亮逆轉摘銀,兩人不約而同都強調穩定性,並感謝武術總會支持,陳宜盈說:「其實沒有刻意看排名與成績,因為在家裡比賽,就想把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她強調,想要為地主留下最佳成績,但壓力反倒還好,因為風格較為兇悍,與其他選手不同,只需要把自己表現到最好即可。

世大運武術中華隊陳宜盈(右)獲太極劍銀牌、陳宥崴獲太極拳銀牌。

陳宥崴對自己的表現則有些不甚滿意,他最終以0.01分險勝,他說:「比賽就是比失誤多寡,今天有失誤也被扣分,但重點是如何在比賽時快速做好心理調適,誰穩就是誰的了!」

中華隊陳宥崴武術項目男子太極拳銀牌。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全球1994雙超限量! Reebok Instapump Fury Prototype 設計原型睽違

2019-03-18
配備館鞋子REEBOK綜合

Reebok最受消費者擁護的潮鞋之一Instapump Fury系列滿25週年,Reebok將忠實重現首款Prototype版本,還原25年前的Pump fury原型,從標誌性檸檬黃色的橡膠底,到經典Pump充氣按鈕-The Pump標誌,原汁原味保留90年代的歷史足跡。Prototype全球限量發售僅1994雙,台灣區限量發售釋出,販售數量極少,每一雙Prototype鞋舌內刻上的1-1994獨特編號,讓收藏者擁有獨一無二專屬編碼鞋,是潮人不容錯過的必收鞋款。

全球1994雙超限量! Reebok Instapump Fury Prototype 設計原型睽違25年問世

風靡25年   超經典檸檬色橡膠大底Prototype問世

Instapump Fury Prototype是Reebok最具珍藏價值的鞋款,原始設計初版於1994年3月誕生,當時因為採用的檸檬色橡膠大底過於柔軟,Reebok將鞋底調整為更堅韌耐用的黑色碳化橡膠,並於同年9月上市,成為目前市面上所流傳的Instapump Fury OG版本。而未上市的Instapump Fury Prototype在25年後的今天重出江湖,受到許多復古球鞋收藏家的高度重視。底印有原創者Steven Smith所帶領的RAC(Reebok Advanced Concepts)標誌,這是向Reebok創意團隊致敬,也代表著此鞋款跨時代原創意。

Prototype以1994年未曝光的原型作為基底,重現最初鞋款風采
鞋底印有原創者Steven Smith所帶領的RAC(Reebok Advanced Concepts)標誌

全球限量1994   雙專屬編碼 重回1994年

1994年誕生的Instapump Fury Prototype呼應創始元年概念,全球限量發售1994雙,每雙鞋上都標有獨一無二的號碼,展現Prototype的稀有珍藏價值。
 
1989年,Reebok發表了全球首創充氣「PUMP」系統,於鞋舌處設置「Pump Button」,穿上Reebok能立即藉此系統讓鞋子達到最貼腳的效果。Reebok不滿足於此,1994年Reebok結合PUMP系統與Hexalite蜂巢避震結構,搭配鞋底的Graphite碳纖維材質,打造出經典代表鞋款Instapump Fury,自此開創Reebok Instapump Fury的潮流王國。今 Reebok推出極具紀念意義的Prototype,以1994年未曝光原型作為基底,重現最初鞋款風采,鞋身則以90年代最受歡迎的飽和撞色展現當時的復古潮流,大膽的檸檬黃與正紅色的搶眼配色,讓潮人們穿上Prototype彷彿立馬回到1994設計元年。

Prototype全球限量僅1994雙,每雙鞋上都標有獨一無二的號碼

資料來源/Reebok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全新AIR MAX 720 你必須知道的七件事

2018-09-26
配備館穿搭指南鞋子運動時尚NIKE綜合

早在二十多年前Air Max Safari就採用了主打純粹生活方式設計的Air Max氣墊,不過直到2010年之後,隨著科技的進步才有可能真正研發出適合全天候穿著的全新氣墊鞋款。Air Max 97引入全掌氣墊,重新定義了氣墊的緩震潛力,Air Max 720則是完全顛覆了之前對舒適度的預期。相比運動時的功能緩震需求,這款鞋專為日常步行而設計打造。

全新AIR MAX 720 你必須知道的七件事

以下為 Air Max 好處:

720擁有全新厚度的AIR氣墊
這款鞋的前一代270的氣墊厚度為3.2公分,而720則是直接加厚到3.8公分。

與所有Air Max鞋款相比 Air Max 720提供前所未有的緩震與舒適性
作為前所未有之厚的 Nike Air氣墊,氣墊中的空氣容量也是無與倫比,在設計上不僅增強了720的彈性和舒適性,再加上360度“圓環”的造型,這款氣墊令雙腳如同在搖籃般舒適。

其名稱源自可見式氣墊
由於這款球鞋的氣墊無論是水平還是垂直視角皆360度可見,因此便以720命名。

首款帶有720氣墊的球鞋,配色靈感源於自然景觀
各種自然奇觀的天然能量輻射活動,都真實地展現在Nike Air Max 720的每種鞋面配色中。例如在即將推出的鞋款版本中可以看到熔岩流、極光、銀河以及日落日出。

720氣墊有近75%的原料來自製造業回收材料
Nike Air時刻秉持著為運動員透過運動的力量推動世界進步,並促進永續性發展未來的品牌宗旨,在減少環境影響、改善性能方面絕對不會妥協。在這款720中,用於新氣墊的原料有近75%是來自製造業的回收材料。

跟270一樣,備受期待的720氣墊
Nike預計將在多個不同的鞋款推出720氣墊版本。其中包括一款Jordan Brand将在明年春季推出的Jordan Proto-Max 720。

AIR MAX 720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