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中國強勢包辦太極拳、劍全能雙金 地主好手逆轉摘銀
1
中國強勢包辦太極拳、劍全能雙金 地主好手逆轉摘銀
2
向女性運動家致敬 UA讓每個〝妳〞獨一無二
3
體育署長林德福偕熊讚訪國訓中心 為世大運選手加油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中國強勢包辦太極拳、劍全能雙金 地主好手逆轉摘銀

2017-08-28
話題 綜合 台北世大運 新聞

臺北世大運新增武術比賽,是史上第一次,每場比賽都意義非凡。27日澳門李禕(Li Yi)勇奪世大運武術歷史第一金後,實力強勁的中國隊,隨即在28日展現領導全世界的武術水準,來自北京體育大學的孔繁輝(Kong Fanhui)與華東交通大學的吳夢瑤(Wu Mengyao),都在太極拳/劍全能,以大比分力壓對手,為中國隊勇奪雙金。

女子太極劍全能決賽,中華隊陳宜盈替中華隊再拿下一面銀牌。

除了中國隊包辦雙金,地主中華臺北隊也有斬獲。26日賽事結束後,暫居第3名的陳宥崴(Chen Yu Wei)與陳宜盈(Chen Yi Ying),28日在全場地主觀眾助威下,繳出精彩表演,分別逆轉馬來西亞與香港對手,以些微差距,為地主留下兩面銀牌。

女子武術太極劍全能頒獎(由左至右)中華隊陳宜盈銀牌、中國吳孟瑤金牌、中國香港莫宛螢銅牌。

武術太極拳/劍全能賽事分兩天舉行,分別演出太極拳與太極劍套路,再將兩天賽事分數加總。孔繁輝與吳夢瑤分別繳出9.66分與9.60分,取得大幅領先,28日再繳出穩定表現,孔繁輝拿下19.33分、吳夢瑤拿下19.22分,都以明顯優勢拿下金牌。

臺北世大運武術男子太極拳金牌得主,來自中國北京體育大學的孔繁輝。

孔繁輝感謝教練指導,更開心能在比賽中繳出應有表現,他說:「能拿這面金牌,我感到特別高興,因為發揮了我平常訓練的水平。」

男子武術太極拳全能頒獎(由左至右),中華隊陳宥崴銀牌、中國孔繁輝金牌、馬來西亞羅俊豪銅牌。

吳夢瑤則掩不住喜悅,她說:「我為今天表現打100分,感謝教練帶領我成長,才有這樣的成績,我會繼續苦練,期許自己未來能走向更大舞台。」

臺北世大運中國華東交通大學的吳夢瑤在女子太極劍決賽替中國隊拿下一面金牌。

陳宥崴與陳宜盈漂亮逆轉摘銀,兩人不約而同都強調穩定性,並感謝武術總會支持,陳宜盈說:「其實沒有刻意看排名與成績,因為在家裡比賽,就想把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她強調,想要為地主留下最佳成績,但壓力反倒還好,因為風格較為兇悍,與其他選手不同,只需要把自己表現到最好即可。

世大運武術中華隊陳宜盈(右)獲太極劍銀牌、陳宥崴獲太極拳銀牌。

陳宥崴對自己的表現則有些不甚滿意,他最終以0.01分險勝,他說:「比賽就是比失誤多寡,今天有失誤也被扣分,但重點是如何在比賽時快速做好心理調適,誰穩就是誰的了!」

中華隊陳宥崴武術項目男子太極拳銀牌。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向女性運動家致敬 UA讓每個〝妳〞獨一無二

2017-08-28
綜合UNDER ARMOUR新聞話題

女力崛起,不只女性運動員在全球體壇屢屢突破表現,更有許多女子在各自領域綻放光采。頂尖運動品牌UNDER ARMOUR為向女性運動家致敬,近期全球同步推出「#UNLIKE ANY不可比妳」系列活動,透過訴說許多傑出女性運動員,傳遞每個<妳>都可以堅持與眾不同的品牌信念。

向女性運動家致敬 UA讓每個〝妳〞獨一無二

為具體展現「#UNLIKEANY」的內涵,UNDER ARMOUR「#UNLIKEANY女子團練」特別邀請里約奧運跆拳道國手黃懷萱與台灣首位奧運角力女將陳玟陵,兩位台灣女子運動家現場分享自己的「#UNLIKE ANY不可比妳」宣言,期盼透過女子團練體驗活動啟發女性I WILL精神,在新的世代與人生舞台創造無限可能。

里約奧運跆拳道國手黃懷萱與台灣首位奧運角力女將陳玟陵搶先體驗「#UNLIKEANY女子團練」

#UNLIKEANY女子團練超勵志 號召女生們勇敢無懼!

由UNDER ARMOUR舉辦的「#UNLIKEANY女子團練」有別以往,是為了追求不同的女子所設計的訓練課程!課程內容涵蓋心肺、肌力、速度、體能、反應等全方位訓練(Combine Training),有系統與效果地提升自己的體能強度,透過這次的女子團練,UNDER ARMOUR表示:「除了透過全面提升運動能力來幫助女性發揮自我潛能之外,更希望能讓女性能從課堂中思考及尋找自己的獨特價值!」

#UNLIKEANY「妳,不可比妳」淬鍊女性意志

世界級專業運動女將證明每個人都是“不可比妳” 

年僅20歲的台灣跆拳道國手黃懷萱在今年世大運複賽時因被對手絆倒,導致左側膝蓋內側韌帶撕裂,進而影響後續許多重要賽事,遭遇接踵而來的挫折卻也為她換來心理上的成長,她展現了女性成熟的態度與不放棄的堅毅精神,也藉由自己的#UNLIKEANY宣言鼓勵正身處谷底的女性朋友們要秉持著努力不懈的意志,勇敢迎向挑戰、相信自己!

黃懷萱 ─ 迎向挑戰!我選擇相信自己

陳玟陵 ─ 活得與眾不同,只想為台灣爭光

奧運場上第一位來自台灣的女子角力選手陳玟陵,雖然前陣子受了傷,但已經逐漸恢復的她正積極投入訓練,全力備戰2018年亞運以及2020年東京奧運,準備赴上世界級戰場的陳玟陵知道這條路上最大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她表示:「想要脫穎而出就要先找到自己的價值,並把女子鋼鐵般的意志力與精神向世界展現,更想讓台灣的角力運動在國際舞台上被看到!」

陳玟陵 ─ 傷口是最閃亮的徽章,活得與眾不同,只想為台灣爭光

女子訓練系列新品讓妳專注提升表現

呼應「#UNLIKE ANY不可比妳」精神, UA在女子訓練新品設計也更在單品的風格變化大膽嘗新。例如可兩面穿著的運動內衣reversible,讓UNLIKE ANY女子可以因應心情或場合變換不同風貌。根據不同運動項目或強度,也有不同的裝備選擇。健身房訓練或瑜珈課程等室內運動,可選擇中衝擊運動內衣搭配Mirror Striped條紋緊身褲以及多樣用途的Rotation訓練鞋;熱愛戶外跑步的女生們則可選擇亮色系的HG Streaker慢跑背心、HG Armour Reversible緊身八分褲與今天夏天最受歡迎的Slingwrap慢跑鞋。季節交替之際,不論在何時何地,都能準備好迎向每一次挑戰!

資料提供/Under Armour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體育署長林德福偕熊讚訪國訓中心 為世大運選手加油

2017-06-08
綜合台北世大運新聞話題

教育部體育署林署長德福今(8)日上午來到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為國手們加油打氣。距離臺北世大運開幕只剩73天,各項目代表隊名單也陸續出爐,身為體育界大家長的體育署林署長德福期勉選手,為自己也為國家,超越自己、爭取榮譽。

體育署長林德福上任後首次到訪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為世大運選手加油。 國訓中心/提供

這是林署長上任後首次來到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除了關心選手的訓練狀況,也視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的各項訓練設施。署長表示,相信國家頂尖的運動選手在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進行訓練,都能有長足的進步。

體操隊教練林育信向林署長介紹奧運體操國手李智凱。 國訓中心/提供

同時,世大運吉祥物「熊讚」也三訪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不負「最佳啦啦隊長」的身分,陪在林署長身旁,走訪體操、韻律體操、排球、擊劍等世大運培訓隊伍。可愛的「熊讚」適時遞上毛巾,為訓練中的選手擦汗,並以活潑熱情感染選手與教練,讓平時嚴肅的訓練場充滿了歡樂氣息。

熊讚為表演鞍馬動作後的奧運體操國手李智凱擦汗。 國訓中心/提供

面對緊接而來的2017臺北世大運、2018雅加達亞運,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林執行長晉榮表示,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要做選手最好的後盾,讓國家代表隊獲得全方位的照顧。執行長也透露,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正陸續提升相關設施,期盼在2020東京奧運時,啟用現代化的住宿及餐廳設施,讓選手全心備戰下一場國際賽事。

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林執行長晉榮與教練林育信向教育部體育署林署長德福介紹訓練設施。 國訓中心/提供
教練林育信向署長及執行長解說選手訓練狀況。 國訓中心/提供
體育署林署長德福期勉選手為自己、也為國家,超越自己、爭取榮譽。 國訓中心/提供
林署長德福與熊讚在拳擊場秀一段趣味格鬥。 國訓中心/提供
林署長德福與2018雅加達亞運拳擊培訓隊員合影。 國訓中心/提供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