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臺灣燈塔・極點慢旅》極南點環鵝鑾鼻 黃亭茵、王胤之陪你一起挑戰!
1
《臺灣燈塔・極點慢旅》極南點環鵝鑾鼻 黃亭茵、王胤之陪你一起挑戰!
2
跑得越多汗水越少! 流汗真正的原因是…
3
英冒險家成功登上巨岩,成為25年來第一位征服者!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臺灣燈塔・極點慢旅》極南點環鵝鑾鼻 黃亭茵、王胤之陪你一起挑戰!

2017-09-01
話題 戶外運動 單車 賽事

《臺灣燈塔・極點慢旅》系列活動,9月2日將進行極南點環鵝鑾鼻挑戰&佳樂水騎遊,其中41K挑戰組有彩蛋。提醒車友們,看到里約奧運自由車國手黃亭茵、台灣登山王挑戰季軍王胤之時,千萬別只顧開心忘了合照喔!
 
2017臺灣自行車節Light up TAIWAN《臺灣燈塔・極點慢旅》系列活動,極南點環鵝鑾鼻挑戰&佳樂水騎遊,9月2日在「臺灣八景」之一的鵝鑾鼻登場,可欣賞到南國墾丁的無敵海景,以及全世界唯一的武裝造型燈塔-鵝鑾鼻燈塔。
 
如果你錯過了鵝鑾鼻這一場,那9月16日極西點七股國聖港挑戰&騎遊&南雙塔200K挑戰活動,目前如火如荼報名中,千萬別再錯過。

黃亭茵(左)和王胤之(中)將會參加鵝鑾鼻燈塔挑戰。

9月16日極西點七股國聖港挑戰&騎遊&南雙塔200K挑戰 等你來報名

里約奧運自由車國手,也是我國唯一一位加盟世界女子一級車隊的黃亭茵表示,「身為台灣人,我規畫要騎自由車環島很久了,但一直沒機會成行,很開心能參加環鵝鑾鼻挑戰,近距離親近台灣最南端的鵝鑾鼻燈塔。」
 
談到9月16日極西點七股國聖港挑戰&騎遊&南雙塔200K挑戰,「爬坡王子」王胤之透露,自己一天內騎最長的距離是400公里。「不過400公里實在太燒肝,試一次就夠了,200公里就很有挑戰性了,歡迎大家踴躍報名。」

黃亭茵(左)和王胤之邀請大家踴躍報名極點燈塔慢旅活動。

9月16日極西點七股國聖港挑戰&騎遊&南雙塔200K挑戰 等你來報名

極西點七股國聖港極點慢旅包含三種難易不一的路線。騎遊活動「燈峰造極西遊記」路線,是從臺灣鹽博物館出發,經龍山宮、六孔碼頭、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到國聖港燈塔折返回臺灣鹽博物館,約36公里,騎遊於海陸之間。
 
挑戰活動「西南低地挑戰」路線,從臺灣鹽博物館出發,往北門水晶教堂,沿途經過174縣道、台19線、西港、173縣道、173甲、176縣道,返回臺灣鹽博物館,全程約64公里,挑戰西南臺灣的豔陽與夏季季風。
 
超級挑戰活動「國聖港燈塔~鵝鑾鼻南雙塔挑戰」路線,從臺灣鹽博物館,沿途經過龍山宮、海寮碼頭、六孔碼頭、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國聖港燈塔,由台17線往南到鵝鑾鼻燈塔,全程約200公里,這段路就是南臺灣海岸景觀的巡禮!
 
終點臺灣鹽博物館現場還有精彩表演與在地美食等待著眾車友們,耳朵聽著優美樂曲,嘴巴咀嚼著好吃的食物,雙重滿足聽覺與味覺的享受。歡迎車友或是對活動有興趣的朋友都一起到場參加活動,順遊雲嘉南風景區各特色景點。
 
欲報名者可透過線上活動報名,各路線限制人數分別為 36km騎遊組300 人,64km挑戰組500 人, 200km超級挑戰組300 人,數量有限,詳細訊息請逕上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網站查詢。
 
為鼓勵民眾以自行車騎乘來認識與探索自己的家鄉土地,於活動期間內,至臺灣四極點燈塔騎乘自行車旅遊並留下紀錄者,不管是與一塔、雙塔、三塔或四塔,皆可獲得電子紀念證書。
 
活動期間自2017年6月1日起至2018年5月31日完結。自主認證的申請步驟可參閱極點慢旅活動網站。

王胤之邀請大家踴躍報名極點燈塔慢旅活動。

資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得越多汗水越少! 流汗真正的原因是…

2019-07-19
跑步知識庫夏日跑堂戶外運動觀念生活保健

悶熱的夏天在戶外跑步,你一定邊跑邊狂飆汗!無論在寒冷冬天或悶熱夏天跑步,汗水都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出汗有什麼必要呢﹖為什麼做同樣強度的運動你流的汗總是比別人多﹖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跑得越多汗水越少! 流汗真正的原因是…

流汗的意義

流汗是身體自然降溫的一種方式,當你的身體開始升溫,無論是因為自身體溫變化、外部溫度變化,或是為了應對壓力、食物、藥物或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會向全身汗線發出信號,使身體降溫;而降溫時機發生在汗液蒸發時,皮膚表面的熱量隨之消散。

此外,一些人認為「跑步流汗可以排毒」、「跑步爆汗瘦身更快」,前者目前沒有科學根據,後者沒有直接關連,其實都是迷思。反倒是運動流汗可讓身體排除多餘的鈉,保持腎臟健康(但如果跑步超過1小時流了大量的汗,應適當補充運動飲料)。

運動流汗可讓身體排除多餘的鈉,但如果跑步超過1小時流大量的汗,應適當補充運動飲料

為什麼我比其他人流更多汗﹖

一般人1小時訓練中平均流800-1,400毫升的汗,但有些人流的汗總比別人多。費城骨科醫學院教授彼得比迪解釋道﹕實際上人的身體一整天都在不斷出汗,只是你沒注意到汗珠積聚在衣服上,直到出汗率或超過蒸發率。

而出汗率會受體重、年齡、性別和壓力指數影響,這就是為什麼跑步時你總是汗如雨下,但隔壁跑友卻只是微微冒汗。一般而言,體重越重、年齡越大、壓力越大,可能產生的汗水就越多;若以性別區分,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汗。

此外,如果你的某部位特別容易出汗,例如明明只是輕鬆跑卻像剛洗完頭髮一樣,可能是因為某部位汗線過度活躍,汗液自然比其他人多。

怎麼判斷我是否流汗過多﹖

事實上,沒有客觀的方法能判斷一個人是否流汗過多,但如果出汗影響到進行日常活動的能力(例如手握筆或穿拖鞋),你可能成為占總人口中發生率1%的「多汗症」患者。

多汗症患者起床後會發現雙手、腋窩和腳底總是過度流汗,直到睡著才停止。然而原發性多汗症原因不明,多數自小就有某些部位流汗特別多,這些症狀可能造成患者在工作或社交上的困擾,尤其是處於緊張狀況或溫度較高的環境。如果懷疑自己有多汗症,可就醫診斷,經醫師評估做非手術或手術治療。

止汗制臭劑 ©Metro

該怎麼擺脫擾人汗水﹖

出汗是必要的,前文已說明這是防止你過熱的生理機制,但如果你覺得自己過度出汗,除了多汗症的診斷治療,你還可以做一些事來讓身體清爽一點。

1. 止汗制臭劑

坊間賣的止汗制臭劑是藉由鋁鹽膠狀物質阻塞汗管,達到抑制出汗的效果,能延緩出汗並減少汗液帶來的氣味。塗止汗制臭劑的最佳時機是睡前或肌膚乾燥時,當大量流汗、運動散熱時使用會效果不佳;此外,刮毛後的肌膚可能有傷口,建議不要使用。要注意的是,止汗制臭劑跟防曬乳不一樣,不需要常常補擦,過度塗抹反而容易刺激皮膚。

2. 透氣穿著

避免穿不透氣或是合成纖維製的衣服、大熱天運動不要把自己包得密不透風,在戶外跑步選擇淺色衣服,都是能降低皮膚受熱的小技巧

3. 跑得越多,汗流得越少

跑步訓練得越多,跑步效率就越高,這意味著過熱情形發生的機率會減低,而產生的汗水相對越少。所以,別把溫度太高當作你不練跑的理由了!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卷第四期、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郭豐州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英冒險家成功登上巨岩,成為25年來第一位征服者!

2016-09-21
故事攀岩戶外運動話題新聞

對於一位愛攀岩運動者,當你成功登上頂端時,望著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風景,這一路的艱難險阻似乎都不值一提了。但當不斷的失敗爬不上去時,一些攀岩者可能會就此打消念頭並放棄。而有些攀岩者攻頂不是為了看這些美麗的風景,而是為了挑戰自己的極限並戰勝自我,並征服自己內心的恐懼。

位於愛爾蘭梅奧郡的知名「Dún Briste」巨岩,是全世界攀岩家不斷挑戰又重覆失敗的聖地,這一塊從海底浮出的巨岩高達 48.7 公尺高,險惡的攀岩環境以及天氣變化相當容易讓挑戰者喪失意志以及體力。

Dún Briste ©dailymail.co.uk

而英國有位冒險家伊恩·米勒(Iain Miller)在2016年八月份完成這項偉大艱困的壯舉。米勒今年46歲,與隊友計畫後並開始執行這項艱鉅的任務,而在隊友的協助之下,他成為在25年內第一次成功登上這塊巨岩的人,這也是也是歷史上第2位成功的挑戰者,這個長久的歷史就可以知道這一塊岩石有多麼難以征服。

Iain Miller 與他的隊友 ©dailymail.co.uk

Iain Miller 也很開心的在他自己的twitter 上分享攻頂的榮耀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