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夏天炎熱潮濕,對於進行各項戶外訓練、比賽的運動都是一種挑戰。近年隨著天氣暖化,冬天不酷寒,冬季的時間也逐漸變短,夏日的時間越來越長,選手或是特定運動的愛好者,越來越不太可能避免夏天的訓練,因此對於熱天適應的策略就會越來越重要。
夏天到了,認真的跑者、鐵人們在難熬的酷暑仍能堅持逆境開鍊,甚至運用炎熱天氣做耐熱訓練。那麼你知道耐熱訓練如何運用、在科學研究下哪些策略幫助較大?陳柏長醫師清楚解析4種策略與其運用方式,在大太陽下出門運動之前,先參考一下吧!
耐力運動的選手或是愛好者,會選擇在早上或晚上天氣較舒適的時候訓練,或許像是網球球員就必須培養出整天的熱適應能力。目前對於熱適應的一些策略,也有不少研究進行過不少的實驗,像是比較昂貴的主動式熱適應,或是相對便宜的被動式熱適應,都被認為可以降低悶熱天氣對運動表現的影響。
科學家會研究這些議題,主要是為了每4年舉辦一次的奧運,舉辦時天氣通常相當悶熱,溫度往往大於攝氏25度,濕度超過70%,一般認為這樣的天氣條件下,會降低運動表現以及耐力運動的持久性,因此熱適應的策略因而被重視。
就算在亞熱帶的台灣,長期處在悶熱環境下,對於熱適應也沒有我們自身想像的好。2018的倫敦馬拉松,溫度是史上最高的一次(23度),看起來以台灣動輒30度以上的天氣似乎沒什麼,但是起跑在10點之後,非台灣常見的6-7點起跑,加上城市在陽光照射下的熱輻射,跑起來感覺一點都不輸給台灣的天氣。
主動的熱適應像是在運動場館裡,把溫度調到攝氏30-40度,濕度70度以上,在這樣的設施內進行為期約2週的運動;被動的熱適應則是進行30分鐘以上的運動後,浸泡30度以上的熱水或是進入蒸氣室。經歷這樣的過程後,可以對於悶熱天氣產生一定程度的抵抗。
除了主被動的熱適應外,比賽前的cooling、合適的水分補充、更好的代謝能力都被認為可以降低身體的核心溫度,更可以抵抗悶熱的環境。這4種策略都值得嘗試,但是身為運動員或是愛好者,應該都會想知道孰優孰劣,各自的優缺點或是對於個人可能值得先做哪種嘗試。
先說結論,以耐力運動員來說,可能幫助的優劣排名:
1. 有氧耐力
2. 主被動熱適應(2週以上為優)
3. 賽前cooling
4. 合適的補水策略
對於耐力運動員來說,有氧能力的訓練是這項運動最核心的能力之一,沒有好的有氧能力還來跟人玩什麼耐力運動。因此整個訓練的核心項目,也是為了培養更好的有氧能力。
經過訓練後的運動員,在擁有更好的有氧能力後,排汗的速度及皮膚血管的擴張,都可以進一步降低身體的核心溫度,進而達到對抗悶熱天氣的好處。同時經由這樣的訓練,耐力運動員可以忍受較高的核心溫度完成比賽,但這是一個雙面刃,可以忍受更高的溫度,但也可能在事後產生較大的傷害,善泳者溺,善跑者也是最容易產生意外的一群。不過在馬拉松比賽當「步兵」除了畫面難看外,很難有很大的意外。
在經由不斷的濕熱環境刺激後,身體會對悶熱的環境產生適應。心血管及核心溫度可以在熱刺激後7天產生適應,有氧耐力及體溫調節能力則要14天以上的適應時間。經由熱適應後,可以發現在賽前有較低的核心體溫、較低的心律、較大的心輸出量及血液流量。同時經由皮膚的血流量也增加,進而增加身體熱能排出的能力。
然而,這些熱適應產生的好處,對於長期處在亞熱帶或熱帶國家的居民來說,可能已經長期接受這樣的刺激,去進行熱適應的策略並無法再帶來進一步的好處。同時也因為現代化的生活,讓身處這些國家的居民,因為使用空調而可能破壞身體調控溫度的能力。
熱適應策略所帶來的好處,很難很明確跟有氧耐力訓練所帶來的好處做清楚的切割,兩者帶來的好處機制類似,所以無法區分清楚是兩者加成抑或是單獨創造出好處。
利用cooling來降低運動時的核心溫度,可以延緩核心溫度的上升時間,藉由這樣的方式來達到延遲運動的疲勞或是能量消耗。Cooling的方式包含浸冷水、穿冰背心、吹冷風、喝冷飲等方式。
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身體核心溫度,但是有研究發現cooling可能會破壞身體體溫調節的能力,也有可能造成運動員的不適,而無法進行這樣的策略。同時cooling也可能會讓運動員無法在比賽達到理想的身體運動溫度,進而無法達到最佳表現。
Cooling對於馬拉松、鐵人三項等大型比賽,有設備上取得不易的問題。除了菁英選手外,多數人都要提前進場排隊,不太有可能持續吹冷風、浸冰水的機會。所以現實上,cooling存在著不小的限制。
耐力運動中補充水分是一再被強調的觀念,要盡量維持身體體液的平衡,才能避免降低運動表現。同時體液在身體裡流動,可以藉由汗水蒸發來降低體溫,進而維持運動表現。一般認為體液流失2%可能會造成4%的運動表現下降。而過度飲水可能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進而產生其他問題,同時我們也不想因為過度飲水上廁所而損失比賽時間吧?
理想上,我們應該在比賽前就將身體保持在充足水分的狀態,並且在比賽時適當的補充水分。過與不及都不是我們所想要的。
夏天持續在相對悶熱的天氣中保持運動習慣,可以讓身體的有氧耐力持續進步,更可藉由熱刺激來達到熱適應的效果。身處在台灣,應該是不必為了熱適應而去特別浸熱水、進烤箱,走出室外一切都是免錢的熱刺激。
Cooling相對較有爭議,但是在長距離課表時備涼的運動飲料,是可以稍微降低點核心溫度,同時可以補充電解質避免過度補充水分帶來的電解質不平衡。關於補水補能量的文章,我已寫過不少篇,就放在延伸閱讀中讓大家做參考吧!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為準備2015台北馬拉松, adidas 繼之前推出限時的Running Lab之後,仿造了國際馬拉松賽前博覽會的形式,在台灣著名地標101旁的adidas 101球場,設立了adidas running EXPO五大展覽區,Running Lab動態足測、Gym&Run 跑步課程、Running Club 團跑體驗、Run Base 跑鞋租借與限量商品展售區。
而這些體驗無論是對於專業跑者當作賽前的熱身準備,或是一般民眾去體驗跑步的樂趣都是相當有趣以及好玩的,在這個空間中,就算一開始你不是熱愛跑步的人, 這邊現場的氛圍,也會讓你不知不覺地想去體驗一下跑步的樂趣。看著每個體驗區的人,都是興奮的投入在各項體驗的時候,這時候的你還會不心動,不想去嘗試一 下看看嗎?
在進入場館之後,可以體驗 Running Lab 動態足測,藉由adidas專業的測量儀器分析出跑者的腳型特色、跑步方式、腳步壓力分佈、以及腳在運動時的最大尺寸。這些資訊無論對於自身在訓練上,或 是挑選鞋類都是有相當大的幫助,整體數據有助於了解自身腳型狀況,以及跑步時腳部壓力的轉移狀況等等,另外在腳步運動時的最大尺寸,是因為在長時間走路或 是跑步中,腳部會因為充血與壓力的關係,造成腳部變大,而這個測驗就是在模擬運動時腳部的變化狀況。筆者認為是一個相當好的參考數據,因為自身雙腳大小差 距接近一公分,所以兩隻腳的大小差了接近兩個尺寸,所以在運動鞋挑選上,就會出現問題,而且每個人也會因為走路習慣不同,雙腳產生不同的大小也是正常的, 可以利用數據的方式,更加正確的瞭解個人的跑步與腳步狀況。在測量完之後會有專人為您解說這些測驗資訊,並推薦最適合的鞋款。(此活動需事前在網路預約, 並完成付款)
在瞭解自己適合的鞋型之後,可以前往隔壁的 Run Base 跑鞋租借處,免費租借跑鞋嘗試,無論是想要試試看最新款的型款,或是經由先前的足測資料,來嘗試看看他們所推薦的跑鞋,都是很好的選擇,一雙鞋子的好,只 有真正在考驗時才會體會出來,所以這時候就不要客氣的穿上租借的跑鞋,到他們外部的測試區好好的跑上一番,你就知道這雙鞋到底好不好。如果你對於挑選鞋子 原因不是因為想要跑步,而是做有氧運動,也不用擔心,這邊所租借的鞋子,你也可以穿去場館後方的 Gym&Run 跑步課程,體驗一下是否有達到自己的需求。鞋子的好,只有試過的人才知道,既然有這個機會何不穿穿看呢?
在場館中間是趣味的體驗區,可以體驗世界紀錄保持人、2014 柏林馬拉松金牌 Dennis Kimetto 的跑速到底有多快,在短短三分鐘的測試中,就可以知道什麼叫做跑步跑到飛起來的感覺,在體驗前會有專人幫忙著上安全的保護配件,在三分鐘的體驗中,前一分 鐘輕鬆愜意的速度開始慢跑,第二分鐘增加到時速12公里小快跑速度,最後一分鐘就是以時速20公里的衝刺。很不幸的筆者在最後的一段衝刺上只堅持了20 秒,就被打敗了,如果你對自己跑步的實力很有自信不妨來挑戰一下,如果挑戰成功,會有精美小獎品,可惜筆者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其他人領走獎品。另外在體驗區 也有一個boost能量圈體驗活動,讓可以體會一下哈姆太郎,平常的運動是怎麼樣的一個感覺,也是相當有趣味性的呢。
場館的最後就是 Gym&Run 跑步課程的場地,在 Gym&Run 跑步課程中有分為三個等級,核心訓練、中階、高階與女性專屬課程,參加者可以依造自身的時間,體能狀況來上網預約選擇最適合的課程。而整體的課程動作設計 上,由日本專業體適能教練中野修一所開發的 Gym&Run 跑步健身課程,依照跑步時所運用到的肌群和動作模式,讓跑者能不受時空限制,有效率地完成跑步輔助訓練,讓跑者可以藉由這些動作,提升核心、臀部和腿部肌 群的肌力,並將肌力訓練成果與之後的跑步動作可以做整合。筆者這次是體驗中階的課程,在一個小時的課程中,跟 Power Energy 胡孝新 老師與 陶子 老師的帶動下,體驗了整整一個小時,紮紮實實的訓練。在整體的教學動作中,作難度其實不高,多半利用弓箭步與深蹲動作做變化,雖然看似簡單的動作,卻大量的運動到核心、臀部與腿部的肌肉,這樣的訓練方式無論對於是想要減肥或是當作賽前訓練都是非常推薦的。
在全部的體驗中,只有 Running Lab 動態足測、Gym&Run 跑步課程與Running Club 團跑體驗需要事前上網預約,其他的現場體驗活動,只要當天在現場用臉書打卡,即可以免費進場,去體驗 Run Base 跑鞋租借與互動體驗區的活動。無論你是走過、路過就是不要錯過,千萬不要放棄這麼難得的機會,就進場體驗看看吧!相信在這五大展覽區中,絕對可以滿足你無 論是要訓練、健身或是體驗的目的。最後運動就是,只要你想做,沒有不可能,讓你變更強。adidas running EXPO 活動日期至十二月二十日晚上十點,還沒有來體驗過的朋友們,趕快加緊腳步來體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