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的防滑、抓地力及耐磨度,過往全靠硬質的橡膠大底發揮效用,但大面積橡膠材質直接影響了跑鞋重量,如何能兼顧橡膠大底的效能與輕盈腳感呢﹖UNDER ARMOUR顛覆傳統製概念,捨棄橡膠大底,研發UA Flow一體式中大底技術,並推出全新科技跑鞋UA Flow Velociti Wind,大量減輕跑鞋重量並保有中底避震緩衝、推進回饋與穩定性能。UA跑步教練Hank陳政翰實測後,表示UA Flow Velociti Wind將是間歇訓練、路跑比賽的最佳戰友!
UA Flow中底技術最早出現在去年底上市的Curry Flow 8籃球鞋款,也是UNDER ARMOUR首款採用UA Flow中底技術的鞋款。NBA金洲勇士隊當家球星Stephen Curry曾表示,UA Flow中底技術提供無法置信的輕盈感受,即便沒有橡膠外底的防護,仍然可以帶來極佳的抓地力與絕佳的柔軟回彈,幫助創造更卓越的運動表現。
擅長科學化分析跑步訓練、並曾任奧林匹克路跑賽官方訓練班教練的Hank陳政翰搶先體驗UA Flow Velociti Wind科技跑鞋 (白、黑、紅三色,$4,980),他表示:「UA Flow Velociti Wind科技跑鞋大膽捨棄了橡膠外底,跑動瞬間感覺相當輕盈,緩衝與回彈力表現出色,並且在短距離速度訓練中保持絕佳的抓地力與穩定度,鞋底流暢性也很好,讓腳步交換時靈活度非常高。」沒有橡膠大底最容易讓人擔心鞋底耐磨度,對此,已著UA Flow Velociti Wind實測近50公里的Hank說:「鞋底實際上比想像中會有的磨損輕微。」
「UA Flow Velociti Wind是UA最輕量的跑鞋款式,這雙鞋將會是我今年比賽的最佳戰友,也會拿來做日常的間歇訓練。」不過Hank提醒:「考慮到跑鞋的里程壽命,平常的長跑訓練我應該會穿其它跑鞋,等到接近比賽前的訓練再開始使用UA Flow Velociti Wind。」
UA Flow Velociti Wind擺脫橡膠外底以減輕整體重量,為UNDER ARMOUR至今跑鞋陣容中最輕 量的款式。UA Flow科技材質柔軟、緩衝性佳,卻同時擁有強勁韌性與抓地力,讓腳步無論轉彎、煞停及加速時都能穩定且快速應對,將橡膠大底效能完美呈現的全新UA Flow科技,給予 跑步愛好者與運動選手截然不同的輕盈、敏捷與疾速體驗。
跑者進行以速度為目標的訓練時,跑鞋整體穩定度與靈活性是很關鍵的一環,UA Flow Velociti Wind的UA Warp編織鞋面,從生物力學角度考量設計,彌補了多數人認為「編織鞋面穩定性差」的印象。鞋面織帶能依據跑步動作提供絕佳支撐性,並準確地在跑步過程中跟著腳步活動放鬆或收緊,完美貼合足部發揮出色性能,讓動作保持流暢並全程感受安穩不受拘束地奔馳快感。
延續UA智能跑鞋系列的數據分析功能,UA Flow Velociti Wind中底同樣置入了感應晶片,不須充電且能離線使用,與跑步應用程式「UA MapMyRun」連接便能獲取即時的個人訓練數據以及語音教練給予的訓練提醒,使訓練更有效率,同時也能依照個人目標和習慣規劃長期訓練挑戰。獨家「觸地角度」數據功能改善跑步姿勢與習慣,大幅降低受傷風險。輕量競速的機能搭配應用程式科學化訓練輔助,讓UA Flow Velociti Wind幫跑者全力朝目標大步邁進!
運動星球編輯Dama本身是馬拉松跑者,今(16)天搶先體驗UA Flow Velociti Wind,剛穿上它首當其衝的印象就是極度輕盈的腳感;起跑後,雙腳相當流暢地被帶動向前;體驗新鞋在街頭試跑800公尺,無論要加速、閃避路面物品、轉彎時,跑鞋都能提供相當穩定的支撐力,這是我穿過的編織鞋面跑鞋支撐度相當優異的一款。UA Flow Velociti Wind設計採競速取向,著地時有直接地面接觸的腳感,編輯雖然是長期習慣以厚底跑鞋參賽的跑者,不過這雙鞋的優異性能讓我想拿來做為半馬以內距離的比賽鞋!
資料來源/UNDER ARMOUR
採訪撰稿/Dama
攝影/David
「直到現在,我仍常跟妻子說:妳相信我能跑全馬嗎?」Richard Jewitt是名45歲加拿大人,即便在健康服務機構擔任總監,卻曾胖到260磅(約118公斤),更因體重限制而不能跑步。經過兩年的飲食控制和跑步訓練,他足足減重85磅(約38公斤),瘦身後,更往世界六大馬中條件最嚴格的波士頓馬拉松邁進。如果你也擔心體重過重又想找個良好的運動嗜好,看看他的跑步減重故事,也許能激勵你甩開贅肉跑出去!
Richard曾經的身形就像大家印象中典型的歐美胖大叔(上圖左),起初他只是想減重,賢慧的妻子Geri就為他改變三餐飲食,Richard原本想同時以跑步加強瘦身效果,不料體重的限制讓他一跑腳就痛,只能先轉戰騎自行車。騎車運動幫他減了一些體重,6個月後,當他再次嘗試跑步,腿部疼痛感不再,這代表他拿到了跑步入場票,當時他興奮地一跑就跑出近10公里的距離。
工作上身為總監的Richard做事喜歡有完整計劃,在兩年跑齡中,他也為了參加馬拉松賽事而試過一些計畫,例如下載跑步訓練的app,並依照app規畫做訓練。工作日間,每周一和四固定是他訓練強度較高的日子,節奏跑或乳酸閾值跑等速度訓練都在這兩天完成,其他工作日則保持輕鬆跑。到了周末,星期六是他固定練習長跑的日子,星期日則是休息日,用充足休息迎接新的一周來臨。
伸展運動和瑜珈對Richard的身體幫助相當大,因此他必須確保每周都將它們納入訓練項目。經過數場半馬和全馬賽事洗禮,Richard預計在今年夏天開始訓練騎自行車,並可能再次回到游泳池,這不只為了讓運動項目多元化,更為了鐵人三項賽事做準備。
美食當前是否能不為所動?得視每個人的目標和毅力。Richard著重於保持飲食均衡,並試著堅持只吃高品質食物,雖然偶爾會在一次長跑後嘴饞吃些低品質食物,但健康飲食的目標從未改變。
對Richard而言,跑步最大的關鍵就是設定目標,例如為了下一場比賽擬定訓練計畫、吃得營養;此外,把馬拉松賽事融入旅遊是個很棒的動力,可以因為參賽而前往一個未知的地方,跑一場比賽,然後放鬆度假幾天。總而言之,所有訓練計畫和健康飲食,都是為了實現目標或下一場比賽所做的投資,當你達成目標,穿過終點線拿到獎牌的那一刻,這就是投資所獲得的最棒獎勵。
Richard和Geri是一對愛旅行的夫妻檔,所以Richard總試著將馬拉松賽事融入旅行,例如夫妻倆都喜歡迪士尼樂園,於是他身平第一次參加跑步賽事、也是他跑步訓練7個月後第一場半程馬拉松,正是迪士尼世界馬拉松。之後一年多以來,他已完成三場半馬和三場全馬比賽。
目標只會不斷提升、擴大,Richard今年的最大目標就是達到BQ(Boston Qualify的縮寫,波士頓馬拉松的速度門檻),為此他今年已規劃好幾場馬拉松比賽,都是為達到BQ而跑。
原本只因為減重而把自己推入跑馬人生,現在Richard回頭想想,體重再也不是他的重點,而他認為跑步最有意義的是能完成心裡想要的任何距離。目標明確的Richard在跑步當下心態卻相當輕鬆,他表示,只要想著能健康地跑足3小時就夠了。
世界馬拉松大滿貫之一波士頓馬拉松堪稱「跑友終極夢幻殿堂」,夢幻原因除了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馬拉松比賽,其嚴苛的成績門檻限制(Boston Qualify)更是許多跑馬者追求的目標。 BQ即Boston Qualify的縮寫,意指全馬成績的最低標準,根據不同年齡層與性別制定不同標準,年齡越低門檻愈高,例如2018年18-34歲男子組為3小時05分,同年齡女子組為3小時35分。想參加波士頓馬拉松必須提出去年的比賽成績證明,未達資格就沒法參賽。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