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東京馬拉松:亞洲最值得期待的完美城市賽
1
東京馬拉松:亞洲最值得期待的完美城市賽
2
馬拉松訓練到底要不要練間歇?
3
接力賽大逆轉 紅衫女孩爆衝奪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東京馬拉松:亞洲最值得期待的完美城市賽

2016-11-10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六大馬 賽事

始辦於2007年2月的東京馬拉松是一場大規模的城市馬拉松賽,包括日本國內外應邀選手在内的36,000名參賽者途經東京都中心的名勝古蹟(如皇宫前、銀座、淺草等)跑完全程。比賽當天沿途聲援不斷,參賽者和志工、加油者的息息相融,讓整個東京市區融為一體,加上賽事高規格品質,讓東京馬拉松被世界跑者讚譽為「零缺點的完美賽事」。東京馬在2013年被納入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成為Big Six中最年輕的賽事;2017年起賽道路線修改,讓全程更集中市區,相對以往路線更加平坦、快速。(文章最後更新:2019/2/21) 

東京馬拉松 ©getrunning.co.nz

東京馬拉松賽當天,在路線沿途的各個地方設置了許多的活動會場,舉辦各種節目慶祝盛大的東京馬拉松節,聲援參賽選手。

比如,以東京的旅遊勝地著稱的淺草雷門前,會舉辦當地的傳統節目「金龍舞」、淺草大鼓舞等。在馬拉松的終點東京BIGSAITO,可以觀賞到抬神轎、森巴舞等表演。這一帶成為觀看馬拉松賽的好景點。同時在其他活動現場,沿途的居民、高中生以及市民團體表演音樂、歌曲、舞蹈、啦啦隊、傳統節目使整個東京融為一體,也使眾多的參賽者和聲援觀眾的人們開開心心度過這個盛大的節日。

日本淺草金龍舞表演 ©bow-asakusa.com

比觀光更有趣的方式,邊跑邊欣賞日本獨有的名勝古蹟

東京馬拉松起點位於東京都政廳(東京都廳舍)第一本廳舍和都議會議事廳前的市民廣場之間。一起來看看途中會經過的美景吧!

東京馬拉松起點:東京都政廳 ©marathontours.co.nz

10公里:日本橋

從起點東京都新宿區繞經皇居外圍後,沿著中央通跑進位於東京車站附近的日本橋。「日本橋」是中央通橫跨日本橋川的一座橋梁,也是其鄰近商圈的地名與町名。日本橋是東京都的道路元標,即日本道路網的起點,跑在這條花崗石築成的橋梁上,暨能欣賞上百年老橋的優雅,同時能見識到商圈與金融區的繁華城景。

©wikipedia.org

15公里:淺草寺雷門

東京馬拉松快到15公里處,可以直面淺草寺的玄關口-雷門(風雷神門)。古代日本為祈禱天下太平穀物豐登造了雷門,在門的左右兩側佇立著威風神氣的風神和雷神鎮守淺草寺,中間掛著一盞高3.9公尺、寬3.3公尺、重約700公斤的巨大紅燈籠,上頭寫著漢字「雷門」,現成為東京都的象徵之一。

淺草雷門 ©japantimes.co.jp

30公里:銀座

銀座位於日本中央區西部,範圍從銀座一丁目至銀座八丁目。賽道從近30K後陸續跑經銀座一丁目、銀座二丁目與銀座三丁目,再轉向晴海通,一路百貨、精品名店林立,跑者可一睹江戶時代以降高級商店街的風采。

銀座和光 ©wikipedia.org

終點42K:行幸通

最後1公里是平行皇居的筆直賽道,道路兩側商辦林立、樹木成排,在最痛苦的時刻能夠轉移精神。當跑者轉出行幸通,這時日本「跑者聖地」皇居就在眼前,而跑者們將在美麗的併木大道間迎向終點線。

©東京マラソン財団 / Tokyo Marathon Foundation

 報名  

東京馬拉松近年來報名人數不斷提高,隨之想要中籤越來越難,全程馬拉松項目從2015年的9.3%到2017年的8.2%,直到2019稍回升到 8.3%。根據2019年東京馬拉松官網數據,馬拉松項目的報名人數共330,271人,卻只有27,370人脫穎而出,如果不採慈善名額方式,要登上東京馬拉松殿堂還真不容易呢!

參賽資格:
.馬拉松(大會當日滿19歳以上)
一般參賽者:需於6小時40分內完賽
輪椅參賽者:需於2小時10分鐘內完賽
.10 km
一般及其他障別參賽者:大會當日滿16歳以上,需於1小時30分鐘內完賽
青年組:大會當日16-18歳,需於1小時30分鐘內完賽 
輪椅參賽者:大會當日滿16歳以上,需於35分鐘內完賽

 路線 

在2017新路線將令選手吃盡苦頭的連綿起伏臨海賽道移除後,現在的路線為:新宿區東京都廳 → 飯田橋 → 神田 → 日本橋 → 淺草雷門 → 兩國 → 門前仲町 → 銀座 → 高輪 → 日比谷 → 東京火車站前、行幸通

©marathon.tokyo

天氣:東京馬拉松開賽的二月底至三月初間正值北半球冬末春初,據JNTO天氣數據,3月份東京的最低溫度4.4℃,最高溫度13.6℃,對於台灣人來說是稍冷的天氣,但對於跑者而言,這樣的溫度有助於破PB。此外,由於東京馬的賽道大部分在城區中心,高樓林立的東京街頭帶來的陣陣側風到時候也許是真正考驗選手們的地方。

裝備:建議準備一件防風輕薄易收納的風衣來幫助你度過起跑暖身時的寒冷。如果怕太冷,在沒有下雨的情況下可準備跑步手套,以維持四肢溫度。
 
賽道服務: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馬拉松賽事之一,你無需擔心東京馬拉松的賽事組織與服務,每公里都設有廁所、出色官方的補給點、完善的賽事醫療急救體系,讓跑者無後顧之憂地專心奔跑。除了官方提供的補給服務外,近兩百萬現場觀眾還會給你帶來各種你意想不到的熱情和美食鼓舞,如同田中馬一樣,完全不必擔心比賽中會餓著。當然對於想在東京馬上破PB的跑者來說,還是建議自備自己所習慣的能量補充品,畢竟有些日本特色的補給食物也許並不適合當時跑步的情況。
 
賽前準備:如果你在開賽前一周或者更早抵達東京,那你可以有充分地時間適應當地的氣候和賽道,可趁清晨去馬拉松會路過的經典賽道上跑一跑、適應路段,這是一種很好的賽前體驗,也能幫助比賽當天更快進入狀態。

2019東京馬拉松相關資訊
date 2019.3.3(日)
start time/place 馬拉松& 10K:9:10(日本標準時間)|東京都廳
fee/closing time
全程馬拉松:日本國內10,800JPY/海外12,800JPY|限時7小時
10km:日本國內5,600JPY/海外6,700JPY|限時1小時40分
東京馬EXPO 2019/2/28-2019/3/2

其他相關資訊請上官網查詢:www.marathon.tokyo

分享文章
許立杰
許立杰

馬拉松訓練到底要不要練間歇?

2018-11-20
許立杰專欄觀念跑步訓練間歇訓練馬拉松跑步運動部落全馬訓練

有時我會很好奇,為什麼台灣跑者對於練間歇有這麼強的執念?
提升5000公尺速度?練間歇。
提升10公里路跑成績?練間歇。
目標全馬破4?還是練間歇。
我還記得去年回了台灣一趟,趁著空檔在平日晚上走訪了幾個校園。第一個去的是中興大學的田徑場,當時操場上有一群很快的人,正在操著200 公尺間歇20趟,每趟配速大概是33-35秒。隔天去了逢甲大學操場,場上在跑 400 公尺間歇,大約是 80 秒。再隔兩天到了台北的師大操場...你猜的沒錯,還是在跑間歇。

馬拉松訓練到底要不要練間歇?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我們都懂得「依個人需求運用對的工具」的道理,例如自拍如果只為了記錄生活、在手機裡欣賞,那麼你就不會拿台單眼相機來自拍;又例如作者在文中提及「當你手邊就有電蚊拍,那就不要拿來福槍去打蚊子。」
練間歇是許多對跑步表現有要求的跑者,都會加入的訓練項目之一,然而作者打破這個既定執念,用上述道理反思「為什麼要練間歇」,而這可能是許多跑者吃課表時沒思考過的面向。當然,他並沒有否決間歇訓練,而是進一步分析,並針對為數不少的「只求完賽者」給予雖不中聽但中肯的建議。(同一主題相關文章請見PARTII、PARTIII)

短間歇目的

當然我知道這三天遇到的並不是同一組人,而我看到的也只是他們練習的片面。但其中一天我自己下去跟他們跑了幾趟,才發現這群人真的是咬了牙在幹。

舉例來說,400公尺跑到80秒,以我的理解已經是全馬245 左右的課表了,即使是我來跑也一點都不輕鬆。然而同跑的五六個人之中,可能只有一兩個是全馬Sub3(編按:破3,意即跑進3小時以內)水平,其他人每跑一趟都是拼命,最後可能到課表的一半就扛不住,要嘛降速、不然就直接跳車。

我們都知道200或400公尺這類型的短間歇,目的是提高最大攝氧(VO2Max),最大攝氧量指的是在激烈運動時,細胞所能消耗的最高氧氣量。一個人擁有更高的VO2Max,就被視為可以更有效率地使用氧氣,因此也常常被當成一個人心肺強度的指標。

但同時也請記得一件事,最大攝氧並不是馬拉松、特別是全程馬拉松所需要關注的唯一。其他包含乳酸門檻(Lactate Threshold,亦稱乳酸閾值)、跑步經濟性(Running Economy),甚至是你的軀幹及雙腿的肌肉力量強度等,也扮演了同樣重要的角色。意即你即使短距離跑得再快,跑不完全程也是白搭。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等等,跑個步而已,怎麼這麼複雜?不過實際上,市面上常見的週期化訓練課表,舉凡 Hudson, Hansons, Daniels, Hal Higdon都包含了這些項目的訓練內容。只要好好訓練、不要偏廢,最終你就可以獲得一個全面性、適合進行全馬比賽的身體。

至於更深入的強弱項分析及專項訓練,等時間到了(意謂,你成績提升不上去了...)你自然會去學,或者請教教練。

心肺或肌耐力不足  別跟課表了!

今天會這麼有感而發寫這篇文章,其實是因為有一位跑友私訊問我,他先前完成過一場全馬(關門前跑完)、另外一場 DNF(編按:Did Not Finish的縮寫,表示沒有完成比賽)。下半年開始訓練卻傷停3個月,目前重新開始跟全馬Sub4的課表,可是沒辦法達到每週的里程要求。例如目標40公里、他只能跑30,要怎麼樣才能慢慢增加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我第一句話就是讓他別跟課表了。他有點不是滋味,問說:「那能不能改成一個月做一次速度訓練?」

Q&A 的第一題我就直接寫了:至少有每週 26 英里(42 公里)的平均里程再嘗試,這個沒得商量。原因先前也說過,如果你沒有辦法在一週內,行有餘力地累積一個全馬的距離,那練課表風險就很高。

這代表你無論心肺能力或者肌肉,都還不足以支撐你跑 42 公里這麼長的距離。而在肌耐力欠缺的前提下,不去提升這些基本能力和跑步經濟性,卻有樣學樣跑400間歇,作用非常小(*註)。

更白話一點,就是如果你比賽連42公里都跑不完,那400公尺跑很快可以幹嘛?

*註: 其實對於姿勢的矯正、以及讓身體及中樞神經習慣「輕快跑」還是有點益處,不過這不該是這階段的訓練主軸。

作者指出,如果連42公里都跑不完,那400公尺跑很快作用也非常小

給只求完賽者的建議

你要專注的,就是腳踏實地的提升自己的基本能力。很多課表包含Hansons都有給只求完賽者(Just-to-finish)的內容。如果你真的毫無經驗,那應該由這種開始,尤其在這種情況下,初學者(Beginner)的課表對你都算要求太高。
以下是Hansons Marathon Method Just-to-finish的課表範例,詳細說明請自行買書。

初期
週一:5 公里
週二:7 公里
週三:休息
週四:7 公里 
週五:7 公里
週六:7 公里 
週日:10 公里

後期
週一:8 公里
週二:8 公里
週三:休息
週四:8 公里 
週五:10 公里
週六:8 公里 
週日:24 公里

你可以看到並沒有什麼速度訓練內容,因為你不需要;也沒有特別配速要求,只要你能達到這個距離就可以了。比賽你大概不會跑得很快,但至少能確保你能平平安安上起跑線、健健康康回家。

有人會問:「那我每週跑不到42公里,是不是就不要跑全馬了?」...其實我內心的小惡魔正在瘋狂點頭,不過你會這麼問,大概就還是想跑。

我的建議是:做好跑走結合的打算(例如跑 10 分鐘、走 2 分鐘)、確實依照策略補給,盡量延遲撞牆期的出現。真的不行,也千萬不要過度勉強自己。

那你大概可以 Survive(活過)一場全馬,即使過程會充滿了咒罵。賽後,運氣好的會痠痛一兩個禮拜、不好的可能要跑復健科。不過,這都是個人選擇,你決定好了就好。

若每周跑不到42公里,那麼比賽時建議做好跑走結合的打算

這篇文的對象其實涵蓋了不同程度的跑者,這是就我所觀察,普存於台灣市民跑者訓練的現象。(專業跑者我不清楚,也不敢說)我完全能夠理解短間歇練起來真的非常有成就感,而且也是提升最大攝氧最有效率的方式之一。但是在你搞清楚自己真正的敵人是誰以前,小心不要把力氣用錯了方向。當你手邊就有電蚊拍,那就不要拿來福槍去打蚊子。

全馬訓練的目標終究是好好跑個全馬,不是成為短距離間歇王,不是嗎?

/ 關於許立杰 /
許立杰

沒有受過一天田徑訓練,長大才發現自己很喜歡跑步;參加過兩屆波士頓馬拉松,全馬最佳成績 2 小時 39 分。目前居住在加州,與同樣追求全馬夢想的夥伴一起努力著。

FB Jay的跑步筆記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接力賽大逆轉 紅衫女孩爆衝奪冠

2016-10-17
賽事新聞跑步話題

振奮人心!觀看專業選手的賽事就是這麼刺激!當你以為比賽就要結束,沒想到在最後一輪殺出程咬金,不但一路衝刺,還反敗為勝!2016年4月16日由愛爾蘭大學田徑協會(IUUA)在桑特里 (Santry) 所舉辦的錦標賽中,女大生菲爾‧希利(Phil Healy)在女子4x400公尺接力賽決賽中,從第5位一路狂追,在終點線前演出了驚天大逆轉,讓所有人看得大呼過癮!

當接力賽來到最後一棒,穿著紅背心的菲爾‧希利在第5位接棒,此時,第1位的黃背心選手已經過了第一個彎道,不過她的速度在後半段明顯下降,眾人的目光都盯著正在加快腳步的紫背心選手米雪爾‧芬(Michelle Finn),期待她來個逆轉秀。

想不到,到了最後衝刺階段,菲爾‧希利反而開了外掛開始拔腿狂奔,過彎後更開始神奇加速,前面4位看來體力已經有點不濟,菲爾‧希利於是從落後位置一連超過幾人,在終點線前幾公尺更是超越了眼看冠軍在望的米雪爾‧芬,翻轉了這場比賽。

令人心頭一緊的是菲爾‧希利衝過終點線後,整個人立馬摔趴在地,不過她表示自己只有些許擦傷,對於能夠跑最後一棒並逆轉獲勝感到很開心。

Phil Healy衝線後摔趴在地 翻攝Youtube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