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使用(Overuse)、廢用(Disuse)、誤用(Misuse)是肩膀疼痛的主要原因。棒球選手中的投手,是過度使用肩膀的典型例子。投手每天要投數十顆球,為了提升球速,必須一再重複做出向前伸出手臂的動作,這時便會對為使肩膀在特定角度下旋轉而活動的「旋轉肌」造成傷害,進而導致發炎與引起疼痛。
如果不常使用肩膀,肩膀的關節膜會變硬,這會導致作為潤滑油來轉動肩膀的「水囊」水分乾涸,引起五十肩與退化性肩膀疾病。此外,如果是動手術或受傷導致疼痛,因而不太使用肩膀的話,可能會引起頸椎間盤或肌肉僵硬的續發性問題。所以,適當使用肩膀且正確運動比什麼都來得重要。只要好好遵守以下提到的「正確使用肩膀的五大原則」,對肩膀的健康將會大有幫助。
1. 經常保持端正姿勢。
2. 手臂舉起來時盡量緊貼身體。
3. 運動前務必做肩膀伸展操。
4. 工作等需要長時間在高於肩膀的位置使用手臂時,建議調高地面的高度。
5. 避免從事過度伸長手臂與肩膀的事。
一般人多是因為「誤用」而出現肩膀疼痛的問題,典型的錯誤姿勢有:在健身房進行手臂由上往下的肩膀運動;手臂向後倒抓肩膀後方的手把;伸長手臂敲打電腦鍵盤;在車子前座轉身拿取後座的物品;開車時汽車方向盤太高,需緊握方向盤上端;放入或拿取清洗衣物時,離洗衣機太遠;挺起腰桿拿東西或拿物品時離太遠等。這些錯誤行為會讓活動肩膀所用到的旋轉肌變得脆弱,引起發炎或退化性變化,導致肩膀向上活動時卡住的疼痛感。若是面前要處理的事項會經常使用到肩膀,後方肩胛骨周圍的肌肉就會時常處於拉長狀態,前方胸部肌肉也會收縮。從側面來看的話,頸部會突出呈現烏龜頸的狀態,肩膀則會逐漸拱起來。物品向前高舉時,位於肩峰(肩胛骨的外側末端)下方的肌腱會撞到肩膀,然後產生摩擦,進而導致用來轉動肩膀的重要肌腱(棘上肌肌腱)發炎。
「肌力」是維持關節健康的方法之一。適當的伸展操與肌力運動可提高對外界的抵抗力,並能預防退化性椎間盤與關節疾病。
側躺緊握手腕再下壓
維持 15 秒、重複 3 次
在背後輕拉手肘
維持 15 秒、重複 3 次、換手
手臂在胸前側壓
維持 15 秒、重複 3 次、換手
手肘緊貼門框,延展肩膀
維持 15 秒、重複 3 次、換手
在背後將毛巾往上拉
維持 15 秒、重複 3 次、換手
手臂自然垂下不出力,再轉動手臂
轉動 30 秒、重複 2 次、換手
責任編輯/瀅瀅
天氣一冷就容易流鼻血?為什麼會流鼻血?振興醫院耳鼻喉部喉及頭頸外科主任薛智仁提醒,秋冬是感冒及過敏性鼻炎好發的季節,易導致鼻黏膜發炎、充血,經常會感覺到搔癢而搓揉、打噴嚏、擤鼻涕,都會使發炎中的鼻黏膜破損而流鼻血。該如何預防流鼻血?事實上,只要「戴口罩」就有奇效。
薛智仁表示,造成流鼻血的原因是由於鼻腔內的鼻黏膜,具有大量的微細血管及血流,一旦鼻黏膜的血管破裂,就會出現流鼻血的現象。秋冬是感冒及過敏性鼻炎好發的季節,易導致鼻黏膜發炎、充血,經常會感覺到搔癢而搓揉、打噴嚏、擤鼻涕,都會使發炎中的鼻黏膜破損而流鼻血。
同時,由於冬季的氣溫較低,人體血管在天冷時會快速收縮,導致血壓上升,血管容易破裂,也可能發生流鼻血。薛智仁提醒:「在使用暖氣時,空氣變乾燥,則會刺激鼻黏膜,在表面形成結痂,當用手挖結痂或結痂脫落時,就更容易會流鼻血了。」
薛智仁指出,當流鼻血時,請保持鎮靜,避免慌張造成血壓升高,反而會出血更嚴重。如果出血點是在鼻腔前部,最有效的止鼻血急救5步驟為:
把頭微微往前傾
以手指將兩側的鼻翼往中間壓緊
直接壓迫至少5分鐘
用嘴巴呼吸
也可在鼻根處冰敷,幫助止血
「流鼻血時頭往後仰是錯誤動作。」薛智仁提醒,此時頭盡量不要往後仰,因為往後仰時,鼻血雖然較不會從鼻孔流出來,但會往後流到咽喉處,有可能會嗆入氣管,或從食道吞入胃部,造成噁心、嘔吐。
薛智仁提醒,大多數流鼻血,在適當的壓迫處理後,通常會自然停止,但若是快速、大量的出血,有可能造成低血壓而休克此外,情緒過度緊張有時會導致暈厥,若是長期反覆的出血,也有可能造成貧血、四肢無力。而無論是不明原因的反覆流鼻血,或是血量大、流血超過20分鐘、不容易自然停止的流鼻血,都應就醫治療。
想要減少流鼻血的發生,有方法。薛智仁建議,有鼻過敏的患者,除藥物治療外,亦可配戴口罩,保持鼻腔的溼潤度,降低冷空氣的刺激,也可在鼻孔周圍塗抹凡士林、抗生素藥膏或使用食鹽水噴霧來加強鼻腔的保濕。在室內使用暖氣時,宜注意溼氣的變化,建議將濕度保持在相對濕度40%以上。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你一定曾經躺在床上盯著天花板,整個農場的羊都被你數完了也闔不上眼睛;或是翻來覆去靜不下心,此時你已精疲力盡想好好休息,頭腦卻不讓你睡。在台灣,每 10 個人就有 1 人受慢性失眠所苦(2017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盛行率為 11.3%),所以你並不孤單!躺在床上甚至坐著休息時,試試以下7種呼吸訓練,有助克服失眠、讓你快快躲進夢鄉裡。
這是瑜伽呼吸法的其中一種呼吸技術,可促進睡意。
Step1:輕輕打開你的嘴唇。
Step2:大口呼吸,發出很大的嘶嘶聲或嘆息聲。
Step3:閉上嘴唇,並通過鼻子吸氣 4 秒鐘。
Step4:屏住呼吸 7 秒鐘。
Step5:從口吐氣 8 秒鐘,發出很大的嘶嘶聲或嘆息聲。
・重複 4-8 次。
Bhramari pranayama 是一種瑜伽呼吸法,在臨床研究中已被證明可降低心率,有鎮定作用,有助你進入深沉的睡眠品質。
Step1:閉上眼睛,用拇指遮住耳朵,將食指、中指分別放在眼睛上方並遮住眼睛,用無名指輕輕按壓鼻子兩側。
Step2:保持嘴巴緊閉,慢慢通過鼻子深吸氣到腹部。
Step3:吐氣時從喉嚨發出如蜂鳴般嗡嗡聲,最後再由鼻子吐氣(詳細步驟請見下方影片)。
・重複約 5 分鐘,可一直練習直到身體流汗才停止。
此呼吸法不僅有助放鬆入睡,也能增強橫膈膜和週邊肌肉,讓你完整地做每一口呼吸。
Step1:仰臥將枕頭放在膝蓋下,或是坐在椅子上。
Step2:將一隻手平放在心臟上方,另一隻手放在胃上方。
Step3:透過鼻子深呼吸,同時感覺一下胸腔和腹腔的起伏。
Step4:接著最嘴唇微張,透過嘴巴緩慢呼吸約 5 分鐘。
・目的是每一次呼吸都盡可能放慢,使胸腔不會動,只有腹腔自然鼓起、收回。
一部分呼吸、三部分放鬆。這項呼吸訓練非常容易掌握,因此成為許多人的最愛。
Step1:深吸一口氣。
Step2:吐氣,專注於你的身體以及呼吸時的感覺。
Step3:以上重複做數次,每次都減慢吐氣速度,重複直到吐氣時間是吸氣時間的兩倍。
Buteyko breathing 被醫學研究證實可明顯改善氣喘症狀。它的不同在於,主要倡導呼吸要少一點,透過減量呼吸訓練,可改善現代醫學難以控制的多種慢性病。
Step1:坐在床上,嘴巴輕閉。
Step2:透過鼻子呼吸約 30 秒,接著更有意識地用鼻子呼吸。
Step3:輕輕捏住鼻子,保持嘴巴閉上,直到你需要再次呼吸為止。
Step4:釋放你的緊繃,並透過鼻子再次深呼吸。
・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重複多次。
英文 Box breathing 或 Square breathing,也稱 4-4-4 呼吸法。通常用於冥想,是對抗焦慮症狀的強大工具,有助於體內回復正常機能,把絮亂的呼吸模式與節奏調回自然狀態。
Step1:躺在床上或是軀幹打直坐著。
Step2:透過鼻子呼吸約 30 秒,接著更有意識地用鼻子呼吸。
Step3:輕輕捏住鼻子,保持嘴巴閉上,直到你需要再次呼吸為止。
Step4:閉上雙眼,透過鼻子慢慢吸氣 4 秒鐘。
Step5:屏住呼吸 4 秒鐘。此時嘴巴不需用力緊閉、鼻孔也不需施力。
Step6:用嘴巴吐氣 4 秒鐘,確保所有氣體從肺部排出。
Step7:屏住呼吸 4 秒鐘。
・視需求重複上述步驟數次,一般來說,重複做到 4 分鐘就能發揮鎮定效果。
Papworth method 起初是英國醫師為了控制過度呼吸而發展出來的,有助緩解憂鬱與焦慮症。主要是鼓勵用腹部和橫膈膜,而不是用胸腔來呼吸,使呼吸能更溫和放鬆、更自然,有效控制呼吸節奏,同時穩定情緒,也能減少打哈欠和嘆氣。
Step1:軀幹打直坐著。
Step2:同時用口鼻呼吸,有條不紊地專注於每次吸氣數到 4。
Step3:全程專注於腹腔的起伏,聆聽自己的呼吸聲音
資料來源/GREATIST、台灣睡眠醫學會、世鴻健康、BBC英倫網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