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跑步機12小時跑118公里!美國媽媽打破世界紀錄
1
跑步機12小時跑118公里!美國媽媽打破世界紀錄
2
ADIZERO
adidas ADIZERO跑鞋家族新色齊發 助陣突破速度極限
3
根據心率設定特定運動目標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機12小時跑118公里!美國媽媽打破世界紀錄

2016-09-29
話題 跑步 故事 跑步機 馬拉松 趣味

據Runner’s World網站報導,2016年3月4日,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州一位4個孩子的母親,現年43歲的蘇西·斯文哈特 (Suzi Swinehart)創造了在跑步機上12小時連跑73.3英里(約118公里)的女子金氏世界紀錄,打破了一個月前英國女跑者Susie Chan所創造的60.26英里紀錄。她在當地一個健身房裡,從早上8點跑到了晚上8點。在創造這個紀錄之前,蘇西在跑步機上的最佳記錄也只有30英里(48公里)。可以說,她完成了不可思議的自我突破。

Suzi Swinehart 在跑步機上破紀錄 ©runnersworld.com

去年,在經歷過一次路跑賽的失敗後,這位43歲的媽媽決定要請一位教練來指導她,因為她知道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她認真地想要在運動上面追求自己更高的可能性。

蘇西說:「我對自己說,現在不做的話,馬上會有人搶先一步。對於一個像我這樣已經四十好幾的媽媽來說,當一個馬拉松運動員也許會太老,但後來我看到有些年級比我大的跑者還很能跑,於是我對自己說,『至少我可以超越我自己。人生只有一次,我想拼盡全力做好一件事。』」

現在蘇西終於可以當一個世界紀錄保持者了。

Swinehart 開心擁抱 ©vimeo.com

為了這次挑戰,當地跑步機零售商 Summit City Bicycles & Fitness 還把一台 LifeFitness 跑步機送去一家實驗室做校正,再將該機送至蘇西要執行這次挑戰的 Three Rivers Running Company 健身房,以便讓她獲得最正確的成績。

她認真思考並設計了這次跑步的整體策略。早上8點,她以約7.5MPH(每小時12公里/5分速)的配速跑了最初的2、3個小時,並在每個小時裡給自己5分鐘的休息來喝水和吃東西,當她覺得有些噁心時,她會以走路的方式休息5分鐘,然後再回復跑速。此後,她慢慢降低至平均6.3MPH(每小時10公里/6分速)的速度,其中還包括幾次上廁所、換衣服與跑鞋、與補充能量的時間。

因為此次挑戰要申請金氏世界紀錄,現場也有該組織的認證官全程陪同。在過程中,有將近50位親朋好友與現場的顧客一同待在健身房為她加油打氣,還有人為她做了線上直播,紀錄了她整個挑戰過程。蘇西說:「我很感謝這些為我加油打氣的人,我覺得我有義務要招呼到每個來幫我加油的朋友,我不想忽略任何人。」在這12個小時之間,還有4個來自不同報紙和電視台的記者前來採訪,蘇西在跑步機上一邊跑一邊接受採訪,「這些都讓我保持忙碌並讓時間過得更快了。」

Swinehart ©journalgazette.net

蘇西的丈夫湯姆和四個分別為5、11、13和16歲的孩子們也都在健身房全程為她加油。「他們實在是太興奮了,而且他們超愛我所做的這件事。」蘇西說。孩子們一直圍繞在媽媽身邊不停地為她加油打氣,一會兒喊,「媽媽加油!」;一會兒又問,「媽媽,你累不累?」「有他們在場真是太歡樂了。」

結束之後,蘇西會將自己挑戰的全程紀錄影片、照片、里程記錄以及證明人證詞上交金氏世界紀錄委員會,等待他們的最終認可。對於蘇西來說,這或許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她說:「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一直夢想著能成為一個專業運動員並參加奧運比賽,或是類似的盛會。但生命中所遭遇的艱難讓我最終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並讓我有些失去自信。現在,我43歲了,我很高興自己仍然有能力來實現我小時候想要追逐的夢想。」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adidas ADIZERO跑鞋家族新色齊發 助陣突破速度極限

2023-04-13
配備館馬拉松ADIDAS運動配備鞋子跑步

adidas ADIZERO家族在2022年為全球頂尖馬拉松跑者贏下多場戰役,憑藉八個世界冠軍頭銜、打破兩項世界紀錄和50%的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冠軍,ADIZERO系列橫掃各大賽場獎台,在國內,「黑色閃電」蔣介文也穿著ADIZERO ADIOS PRO 3相繼奪下2023 年萬金石馬拉松及2022 臺北馬拉松國內男子組冠軍,成為御用戰靴。

adidas以顛覆性科技打造ADIZERO家族跑鞋,鼓勵追求速度的跑者秉持「Made To Win」的精神站上起跑線,不斷突破自我。今年四月,adidas ADIZERO家族旗下六大跑鞋推出全新配色「火焰紅」,六大鞋款滿足不同跑者需求,為賽道抹上新的色彩,豐富跑者靈魂,引領菁英再創佳績!

ADIZERO
ADIZERO系列六大鞋款一次滿足所有跑者的需求。

疾速競賽跑鞋ADIZERO ADIOS PRO 3

專為提升菁英跑者表現而生的ADIZERO ADIOS PRO 3,短短一年內打破六次世界馬拉松紀錄,儼然成為頂尖跑者的「飆」配,其疾速能量來自三大革命性科技,LIGHTSTRIKE PRO雙中底科技不僅極致輕量,更為跑步者提供緩衝和能量回饋,ENERGYRODS 2.0 爪型碳纖維推進系統則帶來強勁的推進動力與絕佳的抗扭性能;大底全掌採用耐磨的 Continental™ 馬牌輪胎大底,高抓地力給予跑者神一般的助攻!此次推出全新亮眼「火焰紅」配色,搭配經典三條紋,吸睛程度再升級,帶領頂尖跑者拿下更亮眼的佳績。

ADIZERO ADIOS PRO 3
adidas ADIZERO ADIOS PRO 3短短一年內打破六次世界馬拉松紀錄,儼然成為頂尖跑者的「飆」配 。

中短距離競賽跑鞋ADIZERO TAKUMI SEN 9

ADIZERO TAKUMI SEN 9專為5公里至15公里中短距離競賽設計,其中底科技同樣採用雙層LIGHTSTRIKE PRO,搭載ENERGYRODS推進系統,給予跑者充沛的推進動力;輕薄透氣的LIGHTWEIGHT MESH鞋面兼具彈性與支撐,而馬牌輪胎大底更是提供絕佳的耐磨抓地力,讓跑者體會破紀錄的喜悅。

ADIZERO TAKUMI SEN 9
adidas ADIZERO TAKUMI SEN 9是專為5K至15K中短距離競賽設計的跑鞋。

中長距離訓練鞋款ADIZERO BOSTON 11

訓練,是為了比賽!專為中長距離訓練而生的ADIZERO BOSTON 11,結合LIGHTSTRIKE PRO 與LIGHTSTRIKE兩大中底科技,提供最佳緩震及舒適腳感,ENERGYRODS 爪型玻璃纖維強化推進力,讓訓練更具爆發力;搭配具包覆感的LIGHTWEIGHT MESH鞋面,讓跑者們安心備賽。ADIZERO BOSTON 11全新配色以米白色為基底,以草地綠的經典三條紋為亮點,鞋後跟及鞋舌則以亮橘色及淺藍色呈現,外觀簡單卻又不失特色。

ADIZERO BOSTON 11
adidas ADIZERO BOSTON 11結合LIGHTSTRIKE PRO 與LIGHTSTRIKE兩大中底科技,提供最佳緩震及舒適腳感。

入門輕量訓練跑鞋 ADIZERO SL

若想要達成目標,就從日常訓練的累積開始!adidas於今年年初推出ADIZERO SL,幫助入門跑者邁向訓練目標。輕量訓練跑鞋adidas ADIZERO SL前掌置入與ADIZERO ADIOS PRO 3 相同的奪冠黑科技 LIGHTSTRIKE PRO中底,不僅減輕鞋身重量,緩震技能也全面升級,鞋面採ENGINEERED MESH工藝式網布製成,包覆性佳,讓跑者在訓練時也能擁有舒適透氣感。此次adidas ADIZERO SL帶來火焰紅配色,鞋後跟輔以灰藍色點綴,好比澆不熄熱情的跑者,帶著能量奔向終點線。

ADIZERO SL
adidas ADIZERO SL帶來火焰紅配色,好比澆不熄熱情的跑者帶著能量奔向終點線。

薄底競速訓練鞋款ADIZERO ADIOS 7

穩定耐磨的薄底跑鞋ADZERO ADIOS 7,早已成為許多跑者競速訓練的首選。LIGHTSTRIKE PRO + LIGHTSTRIKE雙層中底科技,提供最佳能量傳導,穩定支撐跑者足下的每一步。鞋面上採用極致輕薄且透氣的LIGHTWEIGHT MESH,減少整體重量,搭載耐磨馬牌輪胎大底,將性能與外型滿點輸出。此次ADIZERO ADIOS 7換上全新白綠配色,鞋面以清新的淺藍、淺綠色交織而成,帶來彷彿跑在草地上的輕盈視覺。

ADIZERO ADIOS 7
adidas ADIZERO ADIOS 7鞋面以清新的淺藍、淺綠色交織而成,帶來彷彿跑在草地上的輕盈視覺。

旗艦長距離訓練跑鞋ADIZERO PRIME X STRUNG

ADIZERO PRIME X STRUNG秉持「讓創新更創新」的理念,使用STRUNG數位編碼鞋面,透過數據驅動電腦將紗線編成縱橫交錯的無縫鞋面,創造如繭的輕化腳感,並運用三層LIGHTSTRIKE PRO中底科技,充分的回彈緩震,不論是長距離訓練或賽事,都能給予百分之百的助力。雙重ENERGYRODS與ENERGYBLADES碳纖維推進系統則放大推進力,成為跑者累積能量的基底。全新配色以深淺橘紅色交織的紗線呈現,使旗艦質感再升級!

ADIZERO PRIME X STRUNG
adidas ADIZERO PRIME X STRUNG不論是長距離訓練或賽事都能給予百分之百的助力。

ADIZERO系列六大鞋款除了推出主打全新色「火焰紅」與清爽的白綠搭配之外,其中的三款跑鞋ADIOS PRO 3、BOSTON 11與ADIZERO SL更首次推出全白款式,若想擁有簡約低調的競速跑鞋款式,不妨嘗試adidas ADIZERO此系列配色!

adidas ADIZERO系列已於全台門市及官方購物網站上市,欲瞭解更多相關資訊請詳見adidas官方購物網站與官方粉絲專頁

資料提供/adidas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根據心率設定特定運動目標

2016-10-26
知識庫無氧運動有氧運動健身單車跑步運動生理

根據你自己的運動經驗,你應該知道體能有很多種類型。有些人騎單車遠比游泳厲害,有些人擅長速度而非距離,有些人非常強壯,但是跑不遠。基本上,這些運動需要不同型態的體能,我們稱此為「不同的能量系統」。而比較常見的用語是「有氧」與「無氧」,更容易理解的說法是「時間長、節奏慢的運動」以及「時間短、節奏快的運動」。

人們在不同運動中移動的形式,反映了不同運動有不同的體能需求,因此也有不同的能量需求。舉例來說,足球球員不斷地跑跑停停,或是不停慢跑又衝刺;網球選手先是靜止,接著快速啟動;長距離跑者總是用同樣的速度練跑。因為不同的運動需要不同的移動模式,也就需要不同的訓練方式。要了解你自己的訓練計畫不同的階段,你就得了解體能有哪些型態,以及它們運用的能量系統為何。

如果你是耐力型運動員,你也得了解影響這些能量系統運作的因素,而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營養」和「強度」。即使本書主要聚焦在心率訓練,但是在此我們會花點時間探討其他因素如何影響你的體能。

根據心率設定特定運動目標

能量如何產生

心率對運動的反應受幾個因素主導,心肺系統是其中之一。因此,當我們討論心率時,也該涵蓋完整的心肺系統功能。這個系統將氧氣和能量運送給肌肉,我們可以把「運動時使用能量的能力」直接視為「肌肉的代謝能力」。

最基本的兩個能量代謝系統是「有氧系統」和「無氧系統」,它們分別使用不同的能源提供能量,你是否能順利瘦身或是在賽事中得名,端看其中一種能量系統訓練的成果。一般來說,時間較長、速度較慢的運動,例如越野滑雪以及長跑主要仰賴有氧系統,它會將脂肪轉化成能量。

衝刺型和爆發式運動,例如百米短跑,或是鍊球,主要仰賴無氧系統。團隊型的運動大體居中,兩種系統都會用到,不過各種團隊型運動對於不同系統的依存度差別很大。舉例來說,冰上曲棍球大約有80~90%屬於無氧,剩下的10~20%是有氧,足球則是一半一半。

這些代謝需求其實指明了訓練的方法:刻意偏向訓練某一種能量系統,或是訓練不足,不僅影響你的表現,也會影響你的恢復,甚至有受傷的風險。

三種能量系統

肌肉中最終的能量來源是三磷酸腺(adenosine triphosphate),一般簡寫為ATP。不管你吃或是喝什麼食物,最後都必須轉化成三磷酸腺才能被當作能量來運用。人體透過三種能量系統來釋放出三磷酸腺:磷酸-肌酸(ATP-PC)系統、無氧醣酵解系統(anaerobic glycolysis system )、有氧系統(前二者都是無氧系統)。通常,一個能量系統會主導某個特定運動強度,但是這三種能量系統其實在各種運動類型中多少都會用到。

在三種能量系統中,利用心率監測來量測有氧運動的強度,相對簡單,也很可靠,當然這不是說無氧運動不能利用心率來量測,它也可以,尤其在強度最低的部分相當準確。然而,當運動強度持續上升,到達無氧運動的高強度區,心率反應就會產生延遲的現象,尤其是強度急遽上升時。這個延遲現象的確降低了它的可靠度,然而當延遲發生時,恢復心率量測的可靠度卻上升。因此,在這類情況下,心率計可能更適合作為恢復的量測工具。

磷酸-肌酸系統(ATP-PC)

磷酸-肌酸系統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高能量系統,能夠快速地提供大量的能量,但是它只能維持幾秒鐘,主要用來應付衝刺和節奏極快的運動。多數的情況下,它需要最高或是接近最高強度的輸出,它同時也是任何一項運動,不管強度如何一開始幾秒最主要的能量來源。 這個能量系統仰賴儲存在肌肉的ATP,一旦有需要可以立即釋出。由於這個系統高度仰賴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 ,所以力量型和速度型運動員經常補充肌酸,這個能量系統恢復的速度很快,通常只需要3到5分鐘。

當你在磷酸-肌酸系統為主的狀態下運動,心率的功用相對小很多,因為運動負荷增加很快,但是心率反應卻很遲緩、遠遠落後。就像在接著要說明的無氧醣酵解系統中運動一樣,此時心率計較適合用來測量恢復狀況。

無氧醣酵解系統

無氧醣酵解系統也可略稱為「醣酵解系統」,或是「乳酸系統」。現代運動科學又稱其為「快速醣酵解」或「慢速醣酵解」,這個系統主要在最高運動強度持續15到90秒時供應能量。它仰賴分解的碳水化合物,能夠非常快速地提供能量。不過因為它依賴碳水化合物,通常會導致乳酸的產生,這就是它有時也被稱為乳酸系統的原因。當氧氣供應量不足以完全分解碳水化合物(或是能量快速產生時),乳酸就成為最終的產物。當乳酸大量堆積,會產生一個酸性環境,讓你的雙腿變重,也讓肌肉縮放的能力受損。通常,在跑步或是騎單車爬上一個陡坡後,你會產生雙腿變重的感受;爬完坡之後,強度降低,肌肉又有餘裕可以再承受乳酸,你就可以繼續向前。

要在時間這麼短的無氧運動中運用心率協助訓練,的確有點困難。因為心率要反應到足以辨識運動強度的變化所需要的時間,有時就和該次無氧運動的時間差不多長。因此在週期較短的情況下(少於90秒),我們建議你不如將心率用在測量恢復所需的時間,而非實際的運動心率。當運動持續的時間拉長,超過90秒並維持在無氧區,你的心率反應才會值得參考。

有氧系統

最後一個能量系統是「有氧系統」,或者說「氧化系統」,它主要燃燒脂肪,可說擁有無窮盡的能量供應力。一個普通成人擁有約十萬卡路里的脂肪,有些人甚至多很多。有氧系統產生能量的速度很慢,但是餘裕充足,可以歷久不衰。由於運動的強度比較溫和,所以氧氣供應充足,讓分解速度慢的脂肪,也能夠被代謝。這就是為什麼耐力運動員總是比較精瘦,體重較輕的原因。

有氧系統主導的心率訓練區間,是運動強度在最大心率75%以下的部分。我們的挑戰是讓能量系統成為心率訓練區間的一部份。要多辛苦、或是最大心率百分之幾的強度的訓練,才會用到哪個能量系統?運動時你燃燒哪一種燃料,在特定強度下,燃燒的速度又如何?時間的長短又與這些能量系統有何關聯?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更深入探討這些能量系統。

運動時的能量系統

將能量系統與時間因素連結起來,有助於你進一步了解兩者關係。如果你以最高強度分別運動15秒、90秒、以及5分鐘,你會得到一個很完整的能量系統分布(請參閱本書表4.2)。全力輸出的運動只要不超過15秒,主要使用磷酸-肌酸系統,如果是15到90秒之間,主要使用無氧醣酵解系統,超過90秒之後,就會使用有氧系統。田徑賽事剛好可以為前述現象作為佐證,本書表4.3即是各種田徑運動與相互搭配的主導能量系統。

能量補充需考量的營養成分因素

運動時使用的能量系統與營養素的類型,如碳水化合物、脂肪或是蛋白質等有密切關聯。簡單來說,有氧系統仰賴脂肪,而無氧醣酵解仰賴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磷酸-肌酸系統仰賴儲存在肌肉的ATP,在它全部釋放後即需立即透過有氧代謝補充。

不管什麼運動,恢復都是有氧型態,有時可能還需要補充碳水化合物,例如在長跑或是單車騎乘之後。無氧醣酵解系統主要仰賴碳水化合物和少量的蛋白質。不過,這個系統也會出現在有氧運動的過程中,當你在有氧運動中用完碳水化合物(又稱為撞牆期),就會處於低碳水化合物狀態。雖然人們多數認為有氧運動只會燃燒脂肪,其實它也會用到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這是長距離耐力賽之後,必須適量補充碳水化合物的原因。

不同類型的運動對於體能的需求

對能量系統的了解,能釐清為何不同運動類型的運動員必須用不同的訓練方式。美式足球的後衛和2000公尺划船選手的訓練方式完全不同,因為訓練內容必須能激發和模擬正式競賽時主要使用的能量系統,這就是為何同一種運動的選手總是有近似的體型。精瘦、體重輕的選手通常受過良好的有氧系統訓練,體型壯碩、肌肉較多的選手通常以無氧訓練為主。所以足球選手和橄欖球選手體格大不相同,一個是衝刺型,一個是耐力型。

還有一個需要了解的是「肌肉形態」與「能量代謝」之間的關係。慢縮肌纖維(Slow-twitch fiber)利於耐力運動,通常燃燒脂肪,它們比較細小。快縮肌纖維(Fast-twitch fiber)利於力量型和速度型運動,通常燃燒碳水化合物,它們相對也比較粗壯。

不同能量系統的心率監測

在你了解三種能量系統與運動強度之間的關聯性之後,你可以選擇適當的心率來刺激特定的能量系統,並藉此設計出一系列的訓練課表。這個做法對於可監測強度的無氧醣酵解系統和有氧系統最為適合,但是一遇到時間短、強度極高的運動形態,例如衝刺,就會失去效用。然而,心率在偵測短時間高強度週期性運動(同時會用到磷酸-肌酸和無氧醣酵解兩個系統)的恢復情況時非常有用,因為你可以藉此來決定何時再開始重複衝刺,或是繼續休息等到心率下降到一定程度。

有些教練認為,當運動員的心率下降到最大心率的65%以下,就可以開始重複衝刺訓練。不幸的是,雖然在整個有氧運動區間裡,恢復心率是非常好的觀察指標,此時卻不足以用來判斷恢復狀況。當體能增強時,你應該會發現在前後兩次高強度訓練項目之間的恢復速度變得越來越快,即使仍在訓練的過程中也一樣。舉例來說,單車騎士在短上坡時心率常常會上升到非常接近最大心率,然後在幾分鐘之內就會落回到65~75%之間,這表示他具有優異的有氧能力。

要藉由這樣的心率與訓練資訊進行訓練,你必須仔細考慮下列幾點:

1. 你進行的運動,有氧和無氧的比例?
2. 根據你的能量代謝分配,你該如何分配有氧和無氧訓練的總時間?
3. 你應該用什麼樣的心率區間進行訓練,才能讓想要的能量系統向上提升?
4. 你是否考慮透過營養素的使用方式來增強能量系統的表現?
5. 在訓練暫停休息,或是剛結束一段短時間的高強度訓練時,你期盼怎樣的恢復心率?

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就能幫助你為自己的訓練課程選擇正確的強度。

書籍資訊
◎本文摘自臉譜出版,羅伊.班森與狄克蘭.康諾利著作《心跳率,你最好的運動教練:解讀最佳體能指標,找到自己專屬的運動方式與進步關鍵》一書。全球頂尖運動教練一致推崇的「心跳率訓練法」完全聖經。掌握心跳率,你的運動計畫就成功了一半!

──心跳率是身體內建、最懂你的貼身運動教練,也是科學化訓練的第一步
──一個數值,即能連結你身體及運動之間的所有狀態
──讓你以最少的訓練量、最安全的狀態達到最佳的運動成果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