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平衡在跑步目標實現中真的這麼重要嗎?
1
平衡在跑步目標實現中真的這麼重要嗎?
2
選擇適合的跑鞋
最新的跑鞋更適合你嗎?運用跑步功率數據挑選適合的鞋款
3
臺灣觀眾打造熱情賽道 地主女將摘半馬團體銅牌寫新頁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平衡在跑步目標實現中真的這麼重要嗎?

2018-01-18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觀念

平衡是最常在教練或專家口中很重要的東西,但是在運動或者生活中,它真的只有益處嗎?美國Strength Running的跑步總教練Jason Fitzgerald 邀請到他的學生,也是美國超跑達人Christine Sandvik來分享在他訓練的過程中,是如何平衡生活?

平衡在跑步目標實現中真的這麼重要嗎?

在長期的高強度訓練容易失去平衡

我們都知道在忙碌的生活中,休息是適度的必要。但當談到跑步目標時,有時最好把平衡放在一邊,看看你能完成多少。我們很少能在不參與的情況下實現崇高的目標,所以,這可能代表著我們在生活中的還有一些不平衡的時間。
 
Christine Sandvik表示,自己13歲的時候成為一名騎馬選手,每天放學後,騎馬是她唯一要做的事,即使到了周末,也得在賽馬場上度過。
 
所以,Christine 認為自己從20多歲才開始跑步也不足為奇了,她慢慢地從5K到10K的比賽,然後到半程馬拉松,2007年時,完成人生的全馬。就這樣,她從一周跑步三天到六天,慢慢到整年的每個周末都頻繁的安排比賽。
 
2013年,Christine開始挑戰超馬,2016年9月完成了巨石場100k比賽。雖然她一直致力於訓練任何距離比賽計劃,但是超馬已經幫助她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在長途跋涉的上山和下山中,她承諾自己要變得更加強壯。

雖然每天都在在訓練,但除了跑步之外,Christine也喜歡瑜伽,但她表示:為了這100K的高強度訓練,她幾乎沒有額外的時間再去參加這些課程,於是她突然發現,想要試圖平衡太多的東西,是沒有辦法的。

美國超跑達人Christine Sandvik

平衡對訓練的幫助?

平衡在某種形式上確實有一席之地。為了避免過度疲勞和過度訓練我們都需要休息,它有助於在跑步之外,得到更多的好處。我們需要多樣化的訓練,包括力量和機動性訓練以保持健康。
 
但是,當你達到某個大目標時,你的平衡感需要轉變。我們通常根據Merriam-Webster 來定義平衡:重量均勻分佈與產生的穩定性的意思是我們把時間均勻地放在我們關心的事情上,基本上就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從很多方面來說,這就像是多任務處理,而我們學到的東西也遠比專注於某項特定任務的效率要低得多。

如果我們認為平衡更像元素美學上的整合的這個定義(也是Merriam-Webster):我們所做的事情,總有潮起潮落,這代表著有時我們必須為當前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所以,從上述論點來看,讓我們想想平衡對你的訓練有什麼幫助(當它阻礙你的時候)?

 1  休息是必要的

這聽起來可能過於簡單化,但它卻非常重要。不管你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去訓練,你都需要休息。
 
休息有多種形式;包含每週休息一天、一場比賽後休息1-2周、每天艱苦的訓練後,有著充足的睡眠和恢復。不要低估休息,這就是身體適應訓練時的成長!

 2  跑步之外的興趣

在追求一個遠大的跑步目標過程中,你可能很少有時間投入到你跑步以外的興趣上。但這並不代表其他的興趣不能存在。若有其他想追求的事情,可以讓你在跑步之外的時間的生活更充實。

如果你受傷了,被迫休息,這時若有其他的興趣,就不至於會那麼令人沮喪。也不會因為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或該做什麼訓練而發脾氣。畢竟,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風險總是比較高。

 3  在訓練中保持平衡

當你有著許多不同形式的訓練時,就是所謂的平衡訓練。

跑步並不代表你把自己全部投入到訓練目標中,是表示你需要做這些必要的事情來支持你的跑步,包括動態熱身和力量訓練,以及在艱苦和輕鬆的努力之間改變你的鍛鍊。

 1  你沒有設定一個足夠高的目標

達成跑步目標的道路從目標設定開始。如果你沒有設定足夠大的目標,它可能會阻礙你。畢竟,平淡無奇的目標產生了追逐目標的動力。目標設定始於夢想希望實現的目標,儘管它可能是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達到目標。

從一個長遠的願景開始,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和幾個月裡把它分解成更容易管理的區塊。接著,要達到這樣的終極目標必須做些什麼?例如:你的目標是波士頓馬拉松,這是否代表著你必須在2小時內跑完半馬,或者完成了一場山地越野賽?

當你超越可能的時候,試圖保持平衡反而會阻礙你前進。一個遠大的目標需要的不僅僅是夢想,而是認真投入日常的練習。

當然,這並不能成為生活中的其他事情被耽擱的藉口。如果因訓練而太過忙碌,可以減少參加社交活動來取代放棄工作,並將其他時間專注於訓練之中。

 2  你想玩得太多

當你決定追求一個遠大的夢想時,也代表著有些事情將不得不放棄。很多人都想把太多的事情塞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想做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沒有做到某件事情的時候,似乎又錯過了什麼。

但這正是自我強加的平衡感阻礙我們前進的地方。如同任何形式的多重任務一樣,我們試圖把精力分散在太多的事情上,表示我們從來沒有真正把精力投入到最需要的事情上。

長距跑步後,為了休息和恢復體力而使你沒有時間上瑜伽課,或者需要暫時擱置某個新項目。但這並不代表你永遠也做不了這些事情!,我們需要從更大的角度來看待平衡;是幾個月或幾年,而不是幾個小時和幾天。

透過放棄我們需要做每件事的想法,現在,我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更快地達到目標。

 3  你還沒有和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

當你決定在跑步方面取得一些成就時,你會發現單靠自己是幾乎不可能的。若與支持自己或者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完成,感就會很不同,所產生的效果也會出乎意料。
 
當你開始為某個跑步項目或距離訓練時,你的家人或朋友可能認為你瘋了,但這沒有關係,它只是代表著你需要找到一個團體,可以再努力訓練的時候為你加油。
 
在過去的一年裡,Christine很幸運地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跑步朋友,他們似乎認為跑100英里的比賽是一件相當正常的事情。雖然聽上去很瘋狂,但多與這些人相處,可以改變你的心態。

 4  你的跑步目標太多

即使你已經全心投入跑步,但仍有太多的衝突訓練或比賽目標阻礙了你的最終成就。假設你的目標是波士頓馬拉松,那麼你還會想每個周末都參加5K的比賽嗎?把自己分散在沒有效率的訓練上,最壞的結果可能是受傷。

找教練訓練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她可以幫助你審查整個訓練過程,並幫助你清除不必要的訓練。5K與馬拉松的目標訓練是非常不同的。

 5  你需要每天集中註意力以達到長期目標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都很難把日常工作清單縮小到一件事,但這是一個有價值的目標。當你試圖為一項長期目標而努力時,你每天生活的步驟就是你努力的支柱。

無論是長時間的工作還是馬拉松式的會議,抑或是真正休息的一天。沒有日常工作,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發生。尊重遠大目標代表著每天得花些時間把非必需品排除在外。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面臨到需要放棄一些東西,例如你不可能參加每一堂瑜伽課或者花上數小時在健身房訓練,這些都沒有關係。在實現目標的過程裡,嘗試放棄平衡的理想,做最重要的事,把自己帶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資料來源/Strength Running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Stryd
Stryd

最新的跑鞋更適合你嗎?運用跑步功率數據挑選適合的鞋款

2020-12-10
知識庫鞋子跑步訓練運動裝備馬拉松路跑跑步

跑鞋可說是跑者最重要的裝備之一,其舒適程度與性能將會大大影響跑步表現,穿著適合自己的跑鞋除了有助於提高成績,也能降低受傷的機會;反之,穿著自己不適應的鞋子,既跑不出該有的表現,也可能提高受傷風險。最近我的一位選手從原本穿習慣的 Nike 4%,嘗試另一雙彈性更好的新跑鞋卻明顯感到更加吃力,回來看 Stryd 的跑步功率數據也發現跟以往有很大的落差,在此分享這次的經驗給大家。

選擇適合的跑鞋
跑鞋有多重要?穿著適合自己的跑鞋除了有助於提高成績也能降低受傷的機會!

下圖是最近兩次輕鬆跑的數據記錄,06/15 是穿著習慣的跑鞋,06/16 則是穿近期新嘗試的跑鞋,兩次路線相同,跑步距離同樣是 10 公里,也同樣以 6:00/km 的配速完成。

跑步數據記錄
兩次輕鬆跑的數據記錄可以看出平均功率之間的差異性!

可以發現在相同配速下,平均功率卻高了 4W(157 → 161W),換算功率體重比從 2.80W/kg 上升至 2.88W/kg,高了將近 3%,因此跑步效能(RE)也從 0.99 大幅降低至 0.96,代表新鞋明顯降低了他的跑步經濟性,跑起來更耗力。再深入一點看,垂直振幅從 5.95cm 提高到 6.63cm,姿勢功率(Form Power)也從 49W 增加到 53W,剛好高了 4W,代表多出來的功率全都來自姿勢功率(無助於水平前進的功率)。另外,觸地時間從 276ms 縮短至 253ms,下肢剛性(LSS)更是從 7.6kN/m 提高到 9.2kN/m,雖然說兩者都跟跑步經濟性呈正向關係,但前提是在維持差不多的垂直振幅下才成立,像這次大幅縮短的觸地時間與更高的剛性只不過是因為新鞋帶來過多的彈性所導致(垂直振幅跟騰空時間增加,每步重心下墜需要花更多力量接住自己),對於水平前進並沒有任何的幫助,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最新鞋款不見得適合你
有時後最新的鞋款不見得適合你,可以經由一些功率數據看出端倪!

因此,大家在找適合自己的跑鞋時,除了自我主觀感受外,也可以根據 Stryd 的數據作為輔助:

1.跑步效能:

在相同環境下,當同樣的配速下功率增加,或是同樣的功率下配速變慢,都會導致跑步效能變差;最適合自己的跑鞋,應該能讓你跑出較高的跑步效能。

2.姿勢功率/垂直振幅:

如果跑鞋不適合你,跑步效能變差通常都是來自於姿勢功率的增加,把它們放在一起看,就能確認多出來的功率是來自哪裡。

3.下肢剛性:

就像賽車的懸吊系統,無論是過硬或過軟都會影響性能表現;跑者也一樣,腿的剛性太高或太低,都會影響跑步表現,並不是只單絕追求越高就是越好。通常在維持差不多的垂直振幅下,下肢剛性的提高才會帶來真正的效益,否則可能只是更多上下彈跳所造成。

/ 關於Stryd /
Stryd

在這個講求科學化的時代,一昧地埋頭苦練已經不是現代人追求進步的方式。 想要更客觀、更精確的方式監控跑步訓練強度? 不用毫無頭緒的猜測是否達到訓練計畫中的每一項目標。 Stryd 可以告訴你,你還能加多少速或是是時候該放慢腳步,不畏懼逆風,且戰勝風阻。

臺灣 Stryd 粉絲專頁

臺灣 Stryd 官方網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臺灣觀眾打造熱情賽道 地主女將摘半馬團體銅牌寫新頁

2017-08-27
話題綜合馬拉松跑步新聞台北世大運

每次有選手經過、場邊都大聲呼喊選手名字,嘶吼加油聲不絕於耳。臺北世大運半程馬拉松,27日一早觀眾熱情應援,幫助地主女將曹純玉、游雅君、陳宇璿和張芷瑄拚下團體銅牌,為中華臺北留下田徑史上、國際大賽第一面長跑獎牌。

「這面獎牌靠大家而來,就是大家加油,才有這機會撐著,因為大家都在加油,絕對不能放棄,真的沒有想到一早、這麼熱、還會有這麼多人,真的很謝謝大家。」曹純玉(Tsao Chun-Yu)跑出1小時19分05秒,位居第10名,為四位地主女將中最佳名次。

臺北世大運半程馬拉松,一早觀眾熱情應援,幫助地主女將拚下團體銅牌。

游雅君(You Ya-Jyun)則是1小時21分57秒、排第12位,陳宇璿(Chen Yu-Hsuan)1小時24分50秒,居第18名,張芷瑄(Chang Chih-Hsuan)則以1小時31分27秒完賽、排第22名。取前三位最佳成績加總,以4小時05分52秒險勝中國隊的4小時10分24秒,地主女將摘下銅牌,次於金牌日本隊和銀牌土耳其隊。

中華半馬女團,賽前特別到金門移地訓練近一個月,即使團體賽並非接力賽,只取三位最佳的選手成績加總,但她們專注練習、培養默契。游雅君表示,「在金門時都住一起、吃飯也在一起,向心力凝聚在一起,儘管我們各跑各的,但心裡都默默為隊友加油。」張芷瑄同樣認為,這是團體努力而來的結果,大夥目標一致。

臺北世大運半程馬拉松女將(由左至右)游雅君、陳宇璿、曹純玉和張芷瑄拚下團體銅牌,為中華臺北留下田徑史上、國際大賽首面長跑獎牌。

女子個人部分,日本棟久由貴(Munehisa Yuki)日前一萬公尺無緣獎牌,這回半馬以1小時13分48秒奪金,土耳其中長距離好手Esma Aydemir以1小時14分28秒奪銀牌,日本福居紗希(Fukui Saki)以9秒之差收下銅牌。

日本女將贏得半馬金牌和銅牌,男子隊則展現堅強實力,三人跑進1小時07分內、順勢佔據頒獎台、囊括金、銀、銅,理所當然團體賽添金。27日日本在田徑公路賽場一口氣進帳4金。

世大運女子半程馬拉松日本棟久由貴(中)奪金,土耳其銀牌得主Esma_Aydemir(左),銅牌得主日本選手福居紗希。

男子半馬金牌、片西景(Katanishi Kei)以1小時06分09秒率先抵達終點,他坦言不想輸給學長工藤有生(Kudo Naoki),片西整場配速穩健,直到後段才加速超越、贏得勝利。

中華臺北隊3位男子選手皆順利完賽,周庭印(Chou Ting-Yin)以1小時09分17秒,獲第9名,鄧新詮 (Teng Hsin-Chuan)跑出1小時14分30秒,獲得第28名,陳秉豐(Chen Ping-Feng)以1小時17分28秒、收下第33名。

臺北世大運男子半馬金牌,日本片西景以1小時06分09秒率先抵達終點。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