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任職於台北原力復健科診所,致力於打造全世界最棒的復健科診所。善長運動傷害治療、功能性增生注射、Redcord懸吊、運動治療、鐵人三項、肌力與體能訓練。
著作
《顧好下肢筋膜,全身痠痛out!:鐵人醫師最想告訴你的復健眉角》
證照
美國運動醫學會私人教練(ACSM-CPT 1038238)
Cyriax 脊骨矯治
懸吊訓練 Redcord Neurac1認證
台灣運動醫學會隊醫研習
KBC 壺鈴教練
你每天睡多久?睡眠對健康非常重要,能讓疲憊的身體獲得休息,幫助恢復體力與精神。然而,睡太多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研究指出,每晚睡眠時間若超過9小時,可能導致認知能力下降,這種情況在憂鬱症患者身上更為明顯。因此,保持適當的睡眠時間對身心健康至關重要,過多或過少的睡眠都應避免。
睡眠對於身心健康至關重要,每晚要睡多久才能夠保護大腦健康呢?根據2025年4月發表於《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協會期刊》(Alzheimer's & Dementia: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的研究指出,每晚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可能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這情形在憂鬱症患者更加明顯。
該研究分析1853名無失智與中風史者,結果顯示,長時間睡眠與較差的整體認知能力有關,並影響特定的認知功能,如:記憶力、視覺空間能力以及執行功能。此外,無論是否服用抗憂鬱藥物,在有憂鬱症狀的人群中更明顯,研究者表示,對於憂鬱症患者而言,睡眠是影響憂鬱症患者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因素。
新北市土城醫院暨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說明,該研究有2項限制,首先睡眠時間來自參與者自我回報,可能存在記憶誤差;再來,研究為橫斷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只能觀察特定時間點的相關性,未考慮先後順序及時間之影響,故無法確定因果關係。
劉嘉逸指出,該研究只能告訴我們,睡眠時間長與認知功能差有關,卻「無法斷定其因果關係」。不過,研究結果提醒我們,憂鬱症患者要盡量多動、不要睡太多,以免腦功能退化。此結果與目前絕大多數科學研究結果,以及各大憂鬱症治療指引完全契合。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該研究指出長時間睡眠與較差的認知能力有關,適量睡眠才是保護大腦的關鍵,過長或混亂可能會造成身心健康以及其他的負面影響。有多項研究證實:睡眠過量或不足都與認知領域的損害有關,包括記憶力、注意力以及管理和調節其他心理過程的能力。
孩子睡很久怎麼辦?葉雅馨表示,現在正值暑假期間,孩子多睡一點並無妨。建議父母可以跟孩子共同約定,例如暑假可延後至午夜入睡,若孩子遵守,隔天可多1小時自由活動時間,有助於增強孩子遵守與父母的約定,並維持規律作息。
葉雅馨呼籲,父母是孩子重要的榜樣,若父母把自己排除在約定外,天快亮才睡、一直盯著手機看、該睡時還在吃喝玩樂,就很難對孩子做同樣的要求,畢竟他們很容易有樣學樣。因此,建議父母也以身作則,才能共同守護孩子身心健康。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成份,像是頭髮、皮膚、器官、骨骼、肌肉、神經等都是由蛋白質組成,如果說人體是一間工廠,那蛋白質就是組成產品的重要原料。人體內的蛋白質約占了20%,僅次於水分,要比脂肪的比例還高,是體內含量最多的有機物質,可見它有多重要性。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建議,一般人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是每公斤體重0.8公克,換算成年男性每日攝取65公克,女性為55公克。然而現代人一天所攝取的食物中,應該可以取得足夠的蛋白質,但臨床上卻仍發現,許多人的肌肉組織過於薄弱,顯示蛋白質攝取不足。除了老年人因為消化機能減退,或是飲食不夠均衡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之外,也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出現蛋白質攝取不足的狀況。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統計,國內30到39歲的女性肌肉量不足的比率高達53%,其中以腿部肌肉不足比例最高,代表蛋白質攝取不足。
如果一開始攝取蛋白質不足,可能還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但隨著時間的增長,體內蛋白質不斷的消耗,就可能會出現一大堆問題,以下這6種最主要的症狀:
消瘦且肌肉無力或萎縮:因為身體需要使用蛋白質做為能量,如果蛋白質攝取不夠,所以身體會變得消瘦、體重減輕,但如果又動得少,當心會逐漸出現肌少症,使得肌肉質量下降或是萎縮,導致力氣變小或活力變差,常見的狀況是走路越來越慢、步態不穩、疲倦無力等。
免疫力下降且傷口不易恢復:免疫細胞和抗體是由蛋白質所組成,當體內蛋白質缺乏時,身體整體的免疫力會受到影響下降,而治療和重建細胞、組織和皮膚,都需要蛋白質,如果受傷後,攝取蛋白質不足,復原時間就要比一般人更長。
肌肉與骨骼疼痛:蛋白質是形成肌肉、韌帶、骨骼與關節液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會在身體合成出葡萄糖胺、軟骨素。如果攝取蛋白質不足,就會讓肌肉變得無力、疼痛或鬆弛,而骨骼軟骨與關節也會容易因關節液不足而摩擦疼痛。
貧血以及頭腦昏沉: 當人體缺乏蛋白質時,容易缺乏維生素B-12與葉酸,身體無法產生足夠的紅血球,會導致貧血,也可能會造成血糖值波動,使得腦袋昏昏沉沉、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影響判斷力與靈敏度。
肝臟功能變差: 肝臟正常的人,會合成人體所需的蛋白質,但肝臟功能不好,合成蛋白質的能力變小,加上蛋白質攝取不足就容易發現腹水。而蛋白質缺乏和肝臟疾病是相互關係密切,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肝臟去除脂質和排毒會的功能都會變差。
頭髮與皮膚變乾澀:當人體缺乏蛋白質時,原本黑亮濃密的秀髮會慢慢變得發黃、乾枯,容易脫落,此外,皮膚也會變得失去彈性,光澤度和保濕程度降低,而臉色容易發黃,出現皺紋。
蛋白質維持人體基本運作不可或缺的一項營養,對於多種機能非常重要,包括構建和修復肌肉、抑制飢餓感和穩定血糖以及使頭髮和指甲健康成長。因此,如果攝入蛋白質不足,則會影響很多層面。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