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專家:心跳太快會短命!規律運動的人能有效降低壽命減短風險
1
專家:心跳太快會短命!規律運動的人能有效降低壽命減短風險
2
睡眠不足
每日睡眠不足七小時將導致腦部工作效率降低 引發出「微睡眠」的症狀
3
5種走路徵兆代表你的「大腦正在老化」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專家:心跳太快會短命!規律運動的人能有效降低壽命減短風險

2020-01-13
話題 保健 觀念 生活

你是否曾測量過自己一分鐘心跳有幾下?根據美國期刊《Cardiology》發布研究,發現透過大數據分析,一分鐘心跳數超過70下的人恐怕會減壽,超過70下每多一拍平均壽命將減少四個月。這樣研究顯示心跳越快,可能少活幾年。研究員分析累積上萬筆健檢資料發現,扣除多項高危險因子,像是吸菸、高血壓等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的族群,剩餘數據顯示,心跳每分鐘超過70下就算心跳偏快,可能會造成壽命減少。

專家:心跳太快會短命!規律運動的人能有效降低壽命減短風險 ©inrestaurant.com.au

如何測量自己的心跳?

測量心跳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平躺五分鐘,處於休息狀態的心跳。最健康應該維持每分鐘60下左右,如果越多可能有減壽風險。如果心跳每分鐘70~89下,平均減壽3年6個月;90~99下將減少8年;超過100下,恐縮短13年壽命。 為什麼心跳太快會造成壽命減短呢?根據研究推測可能是因為心跳每分鐘90下的人比起跳60下的人,20年下來就多跳3億下,這樣會讓心臟的負荷過大,並且臨床上許多,使用像是氣喘藥物,會造成心跳加速,也證實這些都會對身體有傷害。 

©saga.co.uk

心跳與壽命息息相關

這套心跳越快減少壽命的理論,也適合運用在動物界上。研究團隊發現小老鼠們心跳最快每分鐘500下,平均壽命只有3年,貓狗類每分鐘100下,壽命約10幾年,鯨魚心跳最慢每分鐘15~20下,可活到80年。然而造成心跳快慢的原因很多,也許是天生基因、後天作息、飲食習慣都有關連。在哈佛研究中明顯發現的是,有在運動且體能較好的人,像是慢跑選手心跳會比較慢,運動能有效去除壽命減短風險。

©safetyandhealthmagazine.com

每日健走20分鐘,助心跳速回復正常

德國體育運動學專家克勞思‧柏斯曾表示,健走比慢跑安全,又比散步有效,不僅是全身性的運動,同時也可以讓高年齡的長者輕易達到,根本是個「完美的運動」。在哈佛研究中也提出健走有助於心臟疾病。想要達到最有效的健走方式,可以配合幾個關鍵。

1.身體挺直:一定要抬頭挺胸,脖子和脊椎成為一條線,讓雙臂為要主動運動,擺動雙臂使下臂呈約90度,有節奏地擺動。

2.步伐節奏:步伐跨大,跨步後腳跟先著地,再讓腳底、腳趾著地,接著再以腳趾用力蹬離地面,此外膝蓋最好微彎。

3.暖身暖足:一定要先拉筋伸展,讓肌肉達到放鬆緩和。一開始可以先用5分鐘散步,讓更多血液流到腿部肌肉,再慢慢起步後加快速度。

4.穩定運動量:盡量步行速度要到達每分鐘80公尺,且至少每週3次、每次至少保持20~60分鐘外,期盼每次要走到一萬步。 

©youthfirstinc.org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KARGER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每日睡眠不足七小時將導致腦部工作效率降低 引發出「微睡眠」的症狀

2024-04-11
話題書摘觀念新知知識保健

針對「睡眠不足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這點已經進行過許多實驗。舉例來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教授同時也是睡眠科學家馬修.沃克(Matthew Walker)在他的著作《為什麼要睡覺?》(Why We Sleep)中指出:

只要稍微沒睡好,腦部最先受到影響的功能就是「專注力」。

該書也介紹了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睡眠、時間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大衛.丁吉斯(David Dingis)做的實驗,讓受試者對睡眠時間進行各式各樣的調整,分成四組,分別是每晚睡八小時的「充足睡眠組」和三天完全不睡覺的「徹夜不眠組」,以及一天睡眠時間各為四小時和六小時的「慢性睡眠不足組」進行比較。測試方法是當按鈕發光或電腦螢幕亮起,受試者能不能在一定的時間內按下對應的按鈕,測試反應的正確程度與反應速度,藉此判斷受試者的專注力。

睡眠不足
睡眠科學家馬修.沃克(Matthew Walker)指出,只要稍微沒睡好,腦部最先受到影響的功能就是「專注力」。

上述的實驗結果可以彙整成以下三個重點:

1. 睡足八小時的組別基本上兩週受測期間都能表現出完美的反應。

2. 睡眠不足的組別裡,不只所有人的反應速度都變慢了,還會陷入「完全沒反應」的狀態。

3. 十天持續只睡六小時的組別和二十四小時不睡覺的組別表現得一樣差,且工作效率在實驗的過程中持續下降。

針對發生第二點的「完全沒反應」狀態,丁吉斯發現了「微睡眠」這件事。所謂的微睡眠是指在本人毫無自覺的極短時間,大腦無法吸收外界資訊的狀態,不同於完全睡著的「打瞌睡」。

微睡眠
微睡眠是指在本人毫無自覺的極短時間,大腦無法吸收外界資訊的狀態,不同於完全睡著的「打瞌睡」。

微睡眠的危險之處,在於那短短的幾秒可能會發生車禍等重大的意外。已知微睡眠是因為持續的慢性睡眠不足引起,具體地說,如果平常的睡眠時間不到七小時,就會引起微睡眠的症狀。

至於第三點,則顯示慢性的睡眠不足將導致工作表現與「徹夜不眠組」一樣差,而且如果一直處於慢性睡眠不足的狀態,工作效率將繼續惡化下去。

資訊

• 文章摘自莫克文化, 黃川田徹 著《擺脫鼻塞、打呼、睡不好的「鼻呼吸」:日本鼻科權威醫師30年實證,戒掉用嘴呼吸,讓你增加深度睡眠、一夜好眠!》一書。

日本鼻科權威黃川田徹醫師,三十年來,治療超過14,000人的鼻塞,發現很多健康問題,其實是因為我們忽略了「用鼻子呼吸」的重要性。

作者透過最新醫學研究和超過三十年的看診經驗,發現睡眠品質與鼻子呼吸是否順暢息息相關。因為鼻塞而來看診的患者,高達七成都有睡眠障礙的問題;而治療鼻塞後,有八成患者的睡眠品質都獲得了顯著改善。

更多《擺脫鼻塞、打呼、睡不好的「鼻呼吸」》資訊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5種走路徵兆代表你的「大腦正在老化」

2019-08-16
話題生活觀念保健

一聽到老化,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臉上出現皺紋、駝背、缺牙,或是白頭髮以及開始無法自己生活等,但其實還有一個地方也會跟著老化,就是我們的大腦。隨著大腦開始老化,會開始有平衡感很差、小腦不發達的情況發生,然而這些都是自身沒有感覺的,如果你有下列5種走路徵兆,說明你的大腦正在漸漸老化,也同時在提醒你要使用正確方法來延緩衰退。

5種走路徵兆代表你的「大腦正在老化」 ©nationalpost.com

走路看似簡單卻需要牽扯全身機能

走路這件事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其實牽涉到很多肌肉、神經、骨骼等,而且這些組織之間還要有很高的協調性。像是小腿兩側的肌肉控制得太緊繃,就好像有人在拉你外側的腿一樣,內側的力氣跟不上,走路就會變的不協調。因為走路這件事牽涉到很多,所以一開始很難判斷到底病變位置在哪裡,不過一般來說,大概可以分成3種疾病等級,最輕微的是周邊神經及肌肉,中階的是脊髓、腦幹、小腦、丘腦及基底核等大腦的周邊組織,最嚴重的病變位置則在大腦的皮質或白質,如果是大腦退化所造成的步態問題,通常會統稱為前額退化步態,主要是前額葉的退化造成,而前額葉同時也主管情緒、認知功能,一旦受損,就很可能造成顳額葉型的失智症。

走路看似簡單卻需要牽扯全身機能

大腦老化造成的走路症狀

走路變慢:如果你的步調開始在無意間慢慢變慢、變小時,除了身體不適外,有可能是腦部再慢慢老化。

走起小心翼翼:漸漸的出現小碎步很多,如果要改變方向,得停下來才能轉向。

雙腳無力:覺得起步困難,要在原地準備一下才能有力氣邁開始走路。

無法控制力氣:從椅子上站起來的時候,沒辦法一次站起,會跌坐回去,要試好幾次才起得來。

走一走突然跌倒:走路有到一半時常有跌倒的問題,排除肌肉不發達的原因,腦袋老化也是佔其中一個原因」。

©wellbeing.com.au

如何延緩大腦老化?

除了透過飲食保健來延緩大腦老化外,還可以透過運動來幫助。根據2006年3月美國肥胖醫學委員會的一篇文章提及,自主性的身體活動和運動訓練能更好的促進神經生成、神經適應和神經保護可有利地影響大腦的可塑性。這代表著運動可以使大腦具有連續的能力創造神經元之間的新聯繫,以促進學習、批判性思維和記憶。該文章進一步指出,運動可以提高大腦的適應能力,對預防和治療肥胖、癌症、憂鬱症、與衰老相關的認知下降以及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氏症、老年癡呆症、缺血性中風以及頭部和脊髓損傷都有關聯。

運動能減緩大腦老化 ©y98.radio.com

睡得好也能幫助大腦延緩老化

要維持人體的健康與正常機能運作,有兩件最基本的事情要做,第一個當然是進食吸收營養來供給全身器官與組織所需的有用元素與物質;第二則是排毒清除廢物,把存留在體內的毒素與廢棄物質清出體外,然而我們的大腦其實也會排毒。根據研究顯示,大腦每天都會清除約7公克的有毒蛋白質、並以新生成的蛋白質取代,這個廢物處理過程每月大約更新210公克的蛋白質,而每年更新的蛋白質超過1400公克,也就是一顆大腦的重量,而腦中的廢物處理機制在我們睡眠時最為活躍,尤其是熟睡時。所以,睡眠品質更好,就能更保持腦頭清晰、維持專注力與記憶力。

睡得好也能幫助大腦延緩老化 ©thegoodcaregroup.com

總之,不管在走路時出現哪一種症狀,背後都有可能代表好幾種不同的疾病,所以想要對抗這種「老化」方式,還是要去找專業醫師詳細檢查,才能真的找出最大的原因。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科學人雜誌

責任編輯/運動星球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