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健身的人都會知道充足睡眠的重要性,雖然你每天都會上床睡覺,但你有認真的感受自己的睡眠品質嗎?睡眠的品質比睡眠的長短咬來的更加重要,它可能也是你增肌減脂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這篇將透過幾個小方式讓你除了睡眠時間之外也能增強睡眠品質,並提升健身的訓練效率。
1.相同的時間上床
這是給自己培養的一種習慣,久而久之你的身體就會記住這個時間,在這個時間就會快速入睡,並且能夠快速的進入深度睡眠狀態。
2.在正確時間運動
運動能夠改善睡眠這是我們都知道的事,不過建議大家先找好自己適合的睡眠時間,在自己精力最充沛最清醒的時候進行運動訓練,並且最好是在上床睡覺的1小時前,這樣運動完稍做放鬆然後入睡效果最佳。
3.睡前不要吃東西
有很多人會在睡前習慣吃一點小零食,這樣不僅會給我們的腸胃造成巨大壓力之外,根據科學研究表明,在睡前攝入高脂肪會減少夜間快速眼動時間,也就是我們的深度睡眠時間。
4.睡前30分鐘停止用手機
現代人對於手機的依賴一直到睡前都捨不得放手,其實這是一種會影響睡眠品質的壞習慣,由於現在大多數電子產品螢幕都會發出一種被稱「藍光」的光,這些光會抑制身體褪黑素的產生,從而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
1.睡前6小時避免咖啡因
大家都知道咖啡因會讓我們神志清醒,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工作之前會習慣喝杯咖啡,但這個習慣放在睡前就十分的不好,這是由於咖啡因會讓我們的身體時刻處於警戒狀態,特別是對於咖啡因比較敏感的人在睡覺前6小時左右就要控制咖啡因的攝入,才能更快的入睡。
2.睡前放鬆自己
如果你是那種不容易睡著的人,那麼可以在睡前做一些放鬆自己的事。例如看看書、聽聽歌或者用溫水泡個腳,這些都是能放鬆身體加速入睡的好方式,等到有睡意就立刻上床讓自己快速入睡。
3.臥室保持黑暗和涼爽
漆黑一片的空間會加速我們的睡眠,特別是對於睡眠不太好的人來說,稍微一點光亮就很可能影響入睡,這些人在睡覺的時候可以戴上眼罩,因為戴上眼罩後,我們的眼睛就會處於完全的黑暗當中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進入睡眠狀態。另外,科學研究表明,睡眠時的環境溫度最好是在16-19度之間,除了可以降低身體的溫度之外,還能更有效率的提高睡眠品質。
資料參考/draxe、healthline
責任編輯/David
有些人早上起床時,總是覺得全身痠痛,因此會覺得是床太軟或是太硬,但是換了各種床墊都沒有效果,也不知道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床墊。其實,有時起床腰痠背痛並不是單純床墊的問題,可能是在不知不覺中罹患肌筋膜痛症候群!
肌筋膜痛症候群是(Myofascial Pain Syndrome)一種慢性疼痛障礙,如果持續對肌肉的敏感點施予壓力,此時會導致身體疼痛並出現肌肉反覆收縮以及痙攣,如果有此症狀可能與工作的重複性動作或壓力導致肌肉緊張感有關!然而主要症狀有深層筋骨疼痛、肌肉疼痛等,當肌肉一旦受傷或過度緊張,肌肉纖維就會形成敏感區域,可能會導致整個肌肉拉傷和疼痛,然而當疼痛持續惡化時,就會出現肌筋膜痛肌症候群。
一般來說,目前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注射類固醇或物理治療等,然而藥物包括止痛藥、抗抑鬱藥、鎮靜劑。一般物理治療方式建議為以下四點:
伸展運動:柔和的伸展動作有助於緩解受影響的肌肉疼痛
按摩肌肉:透過按摩來舒展緊繃肌肉、緩解疼痛
熱敷或泡熱水澡:這兩項都能緩解肌肉緊張和減輕疼痛
超音波治療:利用超音波來增加血液循環和溫暖,可以促進肌肉的癒合
但針對藥物方面,只能治標不治本!根據國外許多研究顯示,透過瑜伽改善身體痠痛,像是背痛、手痛、腰痛、腳痛等,都比藥物跟一般復健動作更加有效,當你適當規律的進行,對於預防與緩解更能有效果。
其實治療肌筋膜痛的方式有很多種,但大部分的治療效過都只能持續一段短暫的時間,無法持續中期或者更長期的治療效果,所以病患的肌筋膜痛大部分都還是會再發,除了保持平時良好習慣,加上平時適當進行伸展,才能讓治療方式更上一層樓。
資料來源/MAYO CLINIC、WAKE SPINE&PAIN
責任編輯/妞妞
什麼是深層肌肉(Inner muscle)?深層肌肉就是一般泛指所有無法從外部觸及的肌肉,如果在運動分野,則定義為位於深處並負責維持姿勢與固定關節位置的肌肉,這種類型的肌肉並不負責執行強而有力的運動或是大動作,而是在肢體的活動過程中保持關節位置的穩定。
如果把肌肉比喻為火箭,就是從火箭發射前到發射的這段時間,發射台必須做各式各樣的準備以支撐住火箭,同樣的,當我們要拿起一個杯子時,除了主要肌肉在活動以外,深層肌肉也正為了拿起杯子而不斷工作,正因為深層肌肉得維持住關節,並且支撐住淺層肌肉,杯子才能夠持續被舉起,而當目的動作完成後,主要肌肉便能休息放鬆,但深層肌肉卻為了能隨時做出下個動作而持續工作,因此容易累積疲勞,導致僵硬、痠痛。
在最早開始受到重視的深層肌群,就是肩膀的外旋肌群。例如棒球投手在投球時,肩膀內旋的動作是由胸大肌與闊背肌等上半身這些大肌群所共同運作的,因此能夠發揮強大的投摋力,然而在肩膀內旋的同一時間,外旋肌也正進行著逆向的轉動,原因是此時肩膀的負擔相當大,外旋肌群能夠穩固地支撐讓肩關節不至於脫出,因此如果外旋肌群的力量太弱,投球時肩膀的位置可能會移動而脫離,最終會導致肩關節的損傷。
在西元1990年代初期,棒球投手開始會以滑索或是彈力帶來鍛鍊肩部的深層外旋肌群,後期逐漸開始受到關注的還有位於骨盆周圍的腰大肌、髂肌、豎脊肌與臀中肌等身層肌群,健康的肢體動作,必須顧及身體姿勢及關節位置的正確,能夠充分利用深層肌肉的身體,即使在靜止時也能增加代謝效率,形成不易發胖、減少脂肪囤積的體質,這就是廣泛被用來宣導說訓練深層肌群有助於瘦身的原因。
深層肌群是保持正確姿勢的重要肌群,因為即便是站立、坐著這些靜止動作也要用到它們,日常生活中的工作時間相當長,然而如此像腰大肌這樣深層的肌群,幾乎時時刻刻都在發揮功能,我們卻很難自我感受到,因此也特別難以鍛鍊。
當人體深層肌肉衰退,對於骨骼、內臟與韌帶的保護會變的薄弱,讓原本就弱化的骨頭更為脆弱,而要加強深層肌肉的不二法門,就是從現在開始持續的運動與肌肉鍛鍊,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減緩老年人的骨骼問題,也能從年輕時就開始預防肌群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