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高等級田徑賽事「2018台灣國際田徑公開賽」將於5月25、26日舉行,將有18個國家超過200名世界菁英選手匯集台北田徑場,被視為今年雅加達亞運的前哨戰。今(19日)下午舉辦宣傳記者會,「台灣最速男」楊俊瀚和「跨欄王子」陳傑一起出席,表示有信心將金牌留下,楊俊瀚更邀請大家像去年世大運一樣擠爆田徑場。
賽事由中華民國田徑協會與台北市政府體育局共同主辦,北市體育局局長李再立表示,目前已有18個國家,共兩百多位菁英選手將來台參賽,期許這場賽事再現台北世大運榮景,希望民眾延續2017世大運當時的熱情,到場為台灣選手們加油打氣。
主辦單位這次邀請多位國際菁英選手來台踢館,包括2017倫敦世錦賽男子跳遠金牌與2016里約奧運男子跳遠銀牌,南非選手曼勇加(Luvo Manyonga),個人最佳成績8米65公尺;2014大英國協運動會男子400公尺跨欄金牌,南非選手費德里克(Cornel Fredericks),個人最佳成績48秒14;2018大英國協運動會男子100公尺銀牌選手布魯傑斯(Henrico Bruintjies),個人最佳成績9秒97;以及汎美運動會金牌、NCAA冠軍,美國女子100公尺跨欄選手哈里森(Queen Harrison),個人最佳成績為12秒43。
面對國外大軍來襲,將參與賽事的台灣田徑好手楊俊瀚和陳傑被問及是否備感壓力,顯得老神在在。陳傑說,今年的訓練成長幅度比去年更多,重量訓練與練習秒數的狀況比世大運還好,每一步都在他和教練的預期中,對國際邀請賽非常有信心,也期待在亞運再創佳績。面對南非跨欄好手費德里克以48秒14來台踢館(陳傑個人最佳成績49秒05),他表示會以老樣子平常心看待,把重點放在自己身上。被問及在自己國家比賽會不會較有壓力?陳傑表示,當真正走進場,台灣朋友熱情的加油聲將變成自己的動力。
全國100公尺紀錄保持人楊俊瀚在記者會中宣告將參與大會100公尺個人項目及400公尺接力團體項目。面對這次賽會邀請南非百米好手布魯傑斯(個人最佳成績9秒97),楊俊瀚信心喊話「沒在怕的!」他表示跟國外選手比賽反而較不會有壓力,也很享受與國外菁英選手競技的感覺,不會被影響,只要專注在自己的調整就好。此外,他提到去年世大運沒預期來了這麼多觀眾擠爆會場,希望台灣朋友今年也能延續熱情,用行動進場支持選手,重現世大運擠爆會場的盛況。
至於亞運將參加哪些項目,楊俊瀚表示100、200公尺及400公尺接力都有達標的,但目前教練和他都還在評估,將看體能狀況來決定個人項目只報其中一項或是兩項都參賽。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體育局
責任編輯/Dama
無論是為了某場比賽的專門訓練還是為了下半年的長跑計畫,近年來,許多跑者開始嘗試精英跑者長期使用的一種馬拉松訓練;配速跑,作為它們平時的訓練。
這些訓練使馬拉松跑者有了明顯的感覺。畢竟,對非全馬的距離來說,良好的訓練計劃包括以某個目標為主,再進行規劃性的訓練即可,那麼為何馬拉松就例外呢?
在馬拉松訓練中,比賽配速訓練不僅是從身心上做好保持全程良好配速的準備,也是練習比賽日補給策略、測試比賽裝備的最好機會,還能知道你的馬拉松目標是否現實。
但當他們暫時遠離馬拉松而專注回於短距離項目時,大多數跑者便會拋開馬拉松配速跑。甚至沒有馬拉松經驗的跑者則極少以此配速訓練。這是不對的,因為馬拉松比賽配速訓練對非馬拉松跑者在賽季前和中期都有好處。
馬拉松配速訓練就是最好的提高肌耐力的訓練之一;不只是長距離練習或是更快的頻率,馬拉松配速訓練能增加慢肌細胞的有氧能力,生成更多毛細血管用於為這些細胞輸送更多氧氣,提高細胞乳酸排出和降低乳酸堆積的能力,並提升跑步效率,相當於讓車更省油的道理。
這些訓練教會跑者閱讀自己的身體,並學會找到一種在困難之中,仍可以維持的配速。馬拉松配速有助於打下強大的基礎,以便在賽季中加入間歇訓練。基礎越強,你能做的間歇訓練就越好,很可能讓你的完賽時間,減少數秒甚至數分鐘。
如果你目前還不知道自己的馬拉松配速,這裡有兩個推薦方法:
當你想避開太激烈的高強度訓練時,馬拉松配速跑是完美的基礎訓練。無論你是訓練從800m到馬拉松的任何距離,這種方法都是同樣重要的,你可以根據比賽來調整距離,但關鍵法則是力量就是速度。
你也可以連續做馬拉松配速訓練,當然距離可以是你目前長跑距離的1/3或2/3;就是如果你在跑15K的長跑,那可以進行5-10K的馬拉松配速跑。在馬拉松配速跑前後幾天安排一次輕鬆跑,即使訓練能使你充滿能量,且應該不會產生明顯的疲勞,但仍會使你的神經系統和肌肉糖原產生消耗,同時加劇肌肉和結締組織緊張。
當然,在進行馬拉松配速跑訓練的日子,熱身和放鬆也是不可或缺的。但由於配速比間歇訓練或節奏跑要慢,所以相應的熱身可以是10-15分鐘的輕鬆跑及簡短熱身,這應該足夠了。
最後,你可以在你最喜歡的或最熟悉的地方進行馬拉松配速跑,而不必特地去找越野小徑,或是自己不熟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