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發生膝蓋痛最常見於跑者,在跑步障礙當中,膝蓋痛高佔50%以上。許多運動咖一遇膝蓋痛,就認為自己罹患最常被統稱「跑者膝」的髂脛束症候群(ITBS)或髕骨疼痛症候群(PFPS),但膝蓋痛的兇手只有這兩個嗎?當你發現膝蓋周圍疼痛,看看以下這6種常見膝蓋疑難雜症,去找專業復健科或物理治療所檢查自己出了什麼問題吧!
跑步和走路的模式大不相同,以膝蓋為例,走路時會有一股力量將小腿肚的肌肉往腳踝方向拉,但理想的跑步姿勢卻是將其往膝蓋方向拉。另一方面,跑步的著地點如果跟走路相同,不斷反覆的錯誤動作,使膝蓋處的肌腱左右晃動,摩擦到骨骼,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疼痛;如果你喜好的運動項目廣泛,那麼膝蓋更可能有其他激烈動作造成的問題。
簡單來說,因為跑步導致的疼痛主因是「壓力」,過度的壓力使肌肉與肌腱有發炎現象,甚至使骨頭受損。造成疼痛的壓力可分為拉扯、壓迫、錯動,或是這三種組合成複合式壓力。拉扯壓力代表性的例子是拉傷;壓迫壓力代表性例子是髕骨疼痛症候群;而錯動壓力代表例子是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以下是膝蓋周圍各種可能的疼痛症狀、原因,以及可自行舒緩的改善方法。
症狀:膝蓋外側刺痛、尖銳疼痛或瞬間劇痛,疼痛感可能從大腿外側延伸到膝蓋下方,上下樓梯時膝部疼痛加劇。
主因:膝蓋重複彎曲伸直動作時朝內或外倒,使韌帶與骨骼產生摩擦造成發炎。X型腿的人應特別注意右腳發生ITBS。
改善方法:把右大腿朝髖關節外旋的方向扭轉,若不疼痛可在伸展狀態下施加壓力。
症狀:膝蓋內側疼痛,但又指不出、摸不到確切位置。初期時有時無,隨著時間慢慢變嚴重,不只在跑步時疼痛,走路時也會痛。
主因:髕骨軌跡滑動異常,使髕骨與髕骨溝相互摩擦造成發炎、疼痛。
改善方法:握住左大腿靠近膝蓋部位,往膝蓋方向按壓;伸展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
症狀:突出於膝蓋內側的肌腱疼痛,尤其常見於左腳。因為患部接近,常被誤認為內側韌帶炎或半月板損傷。
主因:左腳踢蹬之後,讓鵝足部的肌肉在放鬆狀態下甩向空中,拉扯肌肉與肌腱;尤其在腳懸空時不是前後擺動,膝蓋下方出現扭轉動作,就容易產生此問題。
改善方法:伸展放鬆臀部肌肉,藉此改善左腳與身體連接處的緊繃狀況。
症狀:膝蓋內側中央刺痛或尖銳疼痛,右腳出現這種現象的機率遠大於左腳。
主因:通過膝蓋的小腿肚肌肉(腓腸肌)承受拉扯壓力,造成位於膝蓋的小腿肚肌肉端點(肌腱)發炎。
改善方法:揉捏小腿肚下方的內側部位的比目魚肌、伸展比目魚肌、訓練腓腸肌。
症狀:膝蓋肌腱接於膝蓋骨處有明顯的壓痛,尤其膝蓋下緣疼痛較常見,偶爾伴隨局部腫脹現象。
主因:最多見膝蓋肌腱反覆拉扯或過度運動引發,但也可能因為一次不當的跳躍或局部撞擊而引起。
改善方法:做股四頭肌等長運動,伸展股四頭肌、腿後肌。
症狀:輕則關節感到拉扯或活動時有疼痛感;重則關節腫大、劇痛發炎。如果韌帶完全斷裂,關節失去支撐造成不穩定現象,常合併嚴重血腫。
主因:膝關節有4條主要韌帶,包括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外側副韌帶及內側副韌帶。前、後十字韌帶損傷主因在運動中激烈跳躍或急停,脛骨過度前移或後移,增加十字韌帶的壓力;內、外側副韌帶常在膝部外側受到加強的外力或過度扭轉時造成損傷。
改善方法:大腿前方股四頭肌的強化訓練。
當你想解決運動傷害造成的膝蓋疼痛,不能只針對疼痛的患部,還得改善造成壓力的原因,例如不合腳的鞋子、變形的骨骼、失去平衡的肌肉與不當的跑姿。
資料來源/《跑步障礙改善BOOK》、堡 醫師的運動傷害診療室、運動醫學資訊網、力邁物理治療所、台中學善物理治療所、國軍高雄總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世英
責任編輯/Dama
糖尿病可能增加憂鬱症風險?在台灣,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根據國健署統計,去年就醫人數更超過256萬人,糖尿病更居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第6位。而最新研究發現,血糖對大腦結構和功能的傷害,也連帶地影響了憂鬱症的風險,研究更指出,這代表只要穩定控制血糖,就對預防及降低老年憂鬱症風險有所助益。
根據2023年6月發布於《全球轉型》(Global Transitions)期刊的糖尿病與憂鬱症相關性研究指出,大腦灰質體積的減少,可能在血糖與憂鬱症之間的關係起了間接相關性,若可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尤其是針對年長者,可以對大腦健康產生正面影響,並可能降低憂鬱症的罹患風險。
該研究分析2006~2010年間,英國超過3.3萬名年齡介於40~69歲參與者的前瞻性世代資料,並以60歲為基準,分為兩組。研究團隊檢驗受試者大腦內的灰質體質(GMV),在糖化血色素(HbA1c)與憂鬱症間的相關性起了中介作用。
研究結果發現,糖化血色素數值的升高與其灰質體積的減少,和憂鬱症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若灰質體積較少,且為糖尿病前期的受試者,比起糖尿病患者或非糖尿病患者,與憂鬱症的關係更加顯著;同時,60歲以上的高齡長者,也比60歲以下的受試者更為顯著。
對此,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台北仁濟醫院總院長李龍騰說明,糖尿病與憂鬱間的關聯性一直都有學者探討兩者的因果關係,以憂鬱症來說,導致的原因可能是基因遺傳、生活壓力或內在因素等,血糖高或低也會增加罹患的風險;而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者,得憂鬱症的機率較高,但他提醒,兩種疾病間的因果仍需更多的研究探討。
李龍騰指出,糖尿病患者在控糖上除了按時服藥外,飲食也需作調整,可減少每天攝取的熱量,像少吃碳水化合物,多攝取蛋白質或富含纖維的蔬果等食物,同時盡量維持規律生活,固定時間就寢起床,和親朋好友保持互動,更重要的是養成運動的習慣,不僅降低血糖也能紓壓帶來好心情,同時培養一兩個感興趣的嗜好,為自己找些娛樂。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人在血糖不足時,情緒控制變弱、會易怒或焦躁,上述這份研究結果,更是提醒了血糖控制的重要,特別是大腦灰質體積的影響,當糖尿病前期病變患者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影響更顯著。
葉雅馨建議,最積極的處理方式就是從控制碳水化合物,如麵包、米飯類等精緻澱粉的減少攝取開始著手,可降低因血糖引起的相關病變及憂鬱症的發生率。
葉雅馨表示,糖尿病患者應盡量養成規律作息,因經常晚睡、睡不好而失眠,容易半夜肚子餓想進食,影響控糖狀況;且血糖偏高時,大腦會受影響,不只情緒、認知能力、記憶力等,也可能增加罹患憂鬱症、失智症的風險。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你知道肌肉伸展也是一種柔和的離心收縮運動嗎?除了能增加身體循環外,還能有效放鬆緊繃的肌肉與筋膜。只要將肌肉伸展動作與按摩技巧結合做被動運動時,就可以針對不同的對象,創造出個別獨特的手法與效果,主動運動亦是如此。特別是能讓繃緊的肌肉獲得增長,並提高柔軟度與關節活動範圍,及緩解肌肉因長期使用而導致的攣縮僵硬現象。
所謂伸展並不是只有活動關節,而是在微動關節的情形下盡量擴增肌肉的張力,使緊繃的肌肉放鬆,增加身體柔軟度,並幫助主控協同僵硬肌肉放鬆,藉此增加關節柔軟與平衡並改善體能,減少因肌肉持久不平衡導致的傷害。肌肉有所謂的肌緊張纖維,它與腦部下視丘部位連結著,當這束肌肉受到刺激時,就會分泌腦內啡使心情變好,也會促使做伸展運動的人在運動中感到全身放鬆的舒適感。
1. 增加血液與淋巴液循環,有助於維持肌肉與軟組織獲得適當供氧狀態。
2. 降低肌肉緊繃與硬化,改善肌肉緊張與柔軟度及放鬆肌肉,並促進全身肌肉張力的平衡,促進代謝,消除炎症、腫脹、疼痛等。
3. 降低肌肉痙攣與僵硬,並緩解損傷的肌肉使其恢復,及預防傷害發生。
4. 緩解肌肉痠痛,增加運動員連貫性及高層次的訓練,以獲得最佳表現。
5. 有助於細胞纖維重新排列組合更新。
接下來,我們將針對大家較常遇到的手腕、肩頸、腰背、膝蓋與腳底等5大區塊部位,來進行肌筋膜伸展動作介紹,不需要任何器材在家裡也能自行放鬆筋肌膜,不但能強化肌力外,還能在伸展過程中舒緩日漸僵硬的肌肉,進而讓肌肉、肌力、協調性與柔軟度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並預防筋膜沾黏及改善身體痠痛的不適感。
伸展肌群:肱二頭肌、橈尺側屈腕肌群、上肢屈肌面深、淺筋膜
作用:可緩解腕隧道症候群,及肱骨內上髁損傷。
STEP 1
站姿,兩手伸直張開,掌心向前,手指呈鷹爪形。
STEP 2
伸腕,掌心盡量向外旋。
伸展肌群:大小菱形肌、頸半棘肌、斜方肌、提肩胛肌、股內收肌
作用:放鬆肩頸僵硬、舒緩肩胛痠痛。
STEP 1
雙腳盤坐,雙腳掌併攏,雙手指交叉,抱緊腳外縱弓前半段。
STEP 2
吸氣,低頭雙肩向上提,下巴盡量貼近胸骨,些微弓背,將肩胛骨拉開至極限為止。維持約20 秒,吐氣放鬆。
伸展肌群: 背闊肌、腰方肌、腹外斜肌、臀中肌及胸、腰髂肋肌
作用:舒緩腰背痛,預防腰椎粘黏。
STEP 1
站姿,以左側為例,雙腳張開,雙膝微蹲,左腳在前、右腳在後。
STEP 2
左手往後伸,掌背貼於腰背,右手屈肘反掌於胸前。
STEP 3
頭、肩、手、腰向左旋,眼睛朝左肩看,右腳跟離地約5 公分以利於旋轉。
伸展肌群:背闊肌、腹外斜肌、腰方肌、腹橫肌、臀部肌群、闊筋膜張肌、胸髂肋助、腰髂肋肌
作用:放鬆腰背肌群,舒緩腰酸背痛。
STEP 1
仰臥,腰背緊貼地面,雙腿併攏,屈髖屈膝,腳掌平貼地面,雙手張開,與身體呈90 度,掌心朝下。
STEP 2
吸氣,將雙膝向右側傾斜, 臉朝左看,自然緩慢左右擺動。接著向左側傾斜,臉朝右側看著右手掌背。無論傾斜或收回,膝蓋都應保持併攏。
註:此法可當做每天起床或睡前的伸展與放鬆,及運動前的暖身動作,堪稱腰背保養的基本功。尤其對腰背部特別僵硬者,極為有效。
伸展肌群:膕窩及膝上下周圍肌群
作用:放鬆股後屈肌群。
STEP 1
站姿,雙腳呈內八字,屈膝彎腰。雙手伸直勾住腳尖。
STEP 2
臀部提高,雙膝伸直,維持20 秒。
伸展肌群:比目魚肌、腓腸肌、膕繩肌
作用:放鬆膝關節股後側坐骨神經,及緩解跟腱炎。
STEP 1
站姿,右側為例。雙手抬高130 度, 雙掌貼牆,右腳向後伸直,右腳掌著地踩內八字,左腳屈膝掌呈八字。
STEP 2
胸腹部向前傾,臀部下降,手掌向前推,左腳跟稍離地,右腳保持伸直腳跟不得離地。要伸展到膝膕窩有緊繃微痠的感覺。維持姿勢約20秒。同樣姿勢左右交替。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