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沒有雙腳卻成為馬拉松世界盃美國代表 刀鋒戰士Brian Reynolds
1
沒有雙腳卻成為馬拉松世界盃美國代表 刀鋒戰士Brian Reynolds
2
2019 SKECHERS LADY’S RUN 萬名姐妹跑出女力
3
美國教練提出4大關鍵 助5K跑者邁向10K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沒有雙腳卻成為馬拉松世界盃美國代表 刀鋒戰士Brian Reynolds

2018-04-20
人物誌 跑步 馬拉松 故事

大多人聽到一位身障朋友沒有雙腳,通常不會把他和跑步聯想在一起。然而雙截肢運動員Brian Reynolds卻打破了既定印象,他不只能跑,還是位即將跑進3小時的馬拉松好手,更代表美國參加2018年世界田徑馬拉松世界盃。

沒有雙腳卻成為馬拉松世界盃美國代表 刀鋒戰士Brian Reynolds ©BRIAN REYNOLDS

現年29歲的Brian Reynolds起初是個舉重運動員,然而與大多健身選手不同的是,他是一名雙腳截肢的運動員。早在Brian四歲時,就因為一種罕見的致命性敗血症-腦膜炎球菌血症,失去了他膝蓋以下的雙腿,而他的健身生涯始於12、13歲被媽媽帶去健身房,起初他一點都不愛,直到上了大學,健身不僅變成他的興趣,也讓他開始接觸舉重。
 
起初,光是「舉起」動作就帶給Brian很大的挑戰,因為他無法蹲下來,義肢更無法承受舉重時的重量,因此他的碳纖維義肢常常被折斷、扭曲。大學畢業後Brian更加認真,他把一周6天的訓練課表改為一周4天,2天強度高的舉重加上2天輕量級動態練習,這讓他進步更多,20出頭歲已成為一名優秀的舉重選手。

Brian Reynolds自大學開始接觸舉重 ©BRIAN REYNOLDS

不過Brian仍有個大問題,當走路時他毫無耐力,甚至只能走短短1英里(約1.6公里)。為了提高耐力,Brian曾加入一群徒步走大峽谷的訓練團隊,這是一個白血病與淋巴瘤協會開設的訓練,而他的祖母正是白血病患者,他很自然地選擇接觸這個社團。當舉重過程讓他痠痛不堪甚至受傷,他改採其他鍛鍊方式來減少傷害,而跑步正是相當適合的方式。
 
現在,他有兩對鈦和碳纖維製作成的義肢,一對用來走路,另一對帶有刀片且較輕便的「跑腿」用來跑步。不過對Brian來說,訓練並不容易,因為如果他要像菁英馬拉松運動員一樣頻繁地跑(約每周90-100英里),他的矽利康內襯義肢會使腿上的皮膚摩擦受傷,只要進行長跑這種問題就難以避免。他感嘆:「連續好幾周跑步後,我腿上的皮膚將摩爛,而我就必須停止一兩個禮拜」。
 
為了解決這困境,Brian和教練一起找出方法,透過交叉訓練來彌補里程數的不足。他現在每周平均跑6天共約55-65英里;每周騎一兩天自行車,並利用交叉滑步腳踏車模擬跑步,每周訓練3-4天。不只如此,Brian每周也排3-4天做重訓,並以TRX懸吊訓練增強背部和臀部肌肉,改善長跑時的穩定度。

Brian透過交叉訓練來彌補跑步里程數的不足,圖為利用交叉滑步腳踏車模擬跑步 ©BRIAN REYNOLDS

Brian不僅嘗試各種運動,更創下相當優秀的表現。他在2017年芝加哥馬拉松獲得3小時6分31秒的佳績,還將在今年4月底代表美國參加2018年世界田徑馬拉松世界盃,他希望能在這場賽事跑進3小時,成為美國第一個創下此紀錄的截肢者。
 
Brian依然沒放棄年少時的舉重夢想,他說,雖然現在仍致力於創下更好的跑步成績,但他仍然非常想念舉重,最終希望回到CrossFit的路線,將舉重和耐力訓練融合在一起。「我只是像其他運動員一樣,去做任何我喜歡、讓我快樂的運動。也希望我的例子能鼓勵其他身障者,走出去嘗試,了解並挑戰身體障礙的困難。」

Brian在2017年芝加哥馬拉松獲得3小時6分31秒佳績,並將在今年4月底代表美國參加2018年世界田徑馬拉松世界盃 ©BRIAN REYNOLDS

資料來源/Men's Health US、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9 SKECHERS LADY’S RUN 萬名姐妹跑出女力

2019-03-11
賽事馬拉松路跑跑步話題

SKECHERS LADY’S RUN於10日登場,近萬名女跑者在細雨中熱情開跑。今年最大亮點是加入全女性賽事唯一首創的10K與半馬組團體賽制,300公尺障礙好手許珮芸受邀組隊參賽,並奪下10K團體賽冠軍。

2019 SKECHERS LADY’S RUN 萬名姐妹跑出女力

以全女性跑者賽事著稱的LADY’S RUN累積7年高人氣,今年與美國第二大運動品牌SKECHERS共同主辦。除了首創團體賽制,更獨創設立半馬組分組排名獎勵,希望鼓勵不同階段的女性都能跑出屬於自己的溫柔女力。
 
受邀組成「夫人後援會」的許珮芸跑出總排第一名,個人更跑出44分19秒佳績,她完賽後表示:「平時在學校跟夥伴們的密集訓練跟今天的耐力挑戰有不小差異。平常訓練壓力不小,而今天透過SKECHERS LADY’S RUN團體比賽,讓我有機會以比較輕鬆的心情參賽,和平常共同訓練的夥伴有不一樣的體驗。」
 
跑出好成績的許珮芸直說訝異自己面對耐力賽有這樣的表現、相當開心,同隊夥伴賽後也表示:「10K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難,可能一路都是女生們的陪伴,或許彼此互不認識,但是就有一股力量支持著我繼續向前,是一次相當特別的經驗。」

思克威爾總經理蔡淑妹(右起5)與房思瑜(右起6)等人,為SKECHERS LADY’S RUN開跑鳴槍

擔任賽事活動大使的房思瑜談到,在今天賽事中讓她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每一位參賽者在完賽後,都能獲得刻有自己名字的完賽獎牌。最棒的是,還能將織帶拆卸下來放進化妝包中當作隨身鏡使用,房思瑜當下看到設計特殊又吸睛的獎牌,直呼「就為了這一面獎牌,早知道就用力練起來!」雖然因為通告關係未能出賽,但她也在開跑時目送跑者們,並用力為所有選手鼓勵,在起點大喊著要所有姐妹們堅持完賽!

完賽獎牌可當隨身鏡使用

主辦單位之一SKECHERS多年來持續關注乳癌防治議題,響應全球粉紅絲帶公益推廣,今年首度投入全女性賽事,也希望透過近萬名女跑者的力量,由女性向女性疾呼正視乳癌防治的重要性。SKECHERS LADY’S RUN也捐贈新台幣30萬元給乳癌防治基金會,期許民眾關懷自己、走入人群,以更積極的態度支持乳癌防治。

資料來源/SKECHERS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國教練提出4大關鍵 助5K跑者邁向10K

2018-03-13
跑10K觀念路跑跑步知識庫

對許多初跑者來說,「5公里」是他們一開始的目標,而當完成5K比賽後,有些人認為自己有底子了,就直接跳過10K往半馬邁進,殊不知這種想法正是促成賽事變成噩夢的罪魁禍首。擁有美國RRCA和USATF認證跑步教練暨運動生理學家的Sean Coster提出4大關鍵,能有效且安全地幫助跑者從5K晉升到10K甚至更長距離。

美國教練提出4大關鍵 助5K跑者邁向10K ©www.mvtimes.com

關鍵一:管理最大攝氧量

慢跑是種有氧運動,需要身體使用氧氣產生能量,跑步里程數越多,需要的能量自然就越多。據Coster的說法,參加5K和10K賽事的跑者都「在有氧狀態下挑戰身體功能達到最高工作效率」,而關鍵在於根據比賽距離調整消耗的氧氣或最大攝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

舉例來說,一名菁英跑者跑5K時,最大攝氧量可能落在97-98%,跑10K時可能僅92-94%,跑者在長距離比賽中透過降低速度,確保自己長時間保持運動表現。然而擁有高數值的最大攝氧量不意味著冠軍,因為獲勝關鍵點很多,而最大攝氧量只是其一。

最大攝氧量傳統測量方式是以跑步機或是腳踏車機檢測 ©my.garmin.com.tw

關鍵二:訓練耐力而非速度

當身體進行快跑或其他任何類型的無氧運動,是依靠肌肉內的暫時能量來滿足需求,而不是靠氧氣;肌肉內細胞反應提供暫時的能量爆發,但同時使乳酸堆積在肌肉中,終使能量消耗殆盡、造成疲勞。5K距離短到足以承受較高比率的有氧與無氧運動,10K賽事則主要需要氧氣來運作。

「10K比賽中耐力是王道」,Coster提醒,要讓耐力持久,應找出自己的乳酸閾值,或者在沒有乳酸堆積情況下跑45-60分鐘的最高速度。為了延緩跑者的乳酸閾值,建議每星期應在訓練計畫中加入一個節奏跑(Tempo Run,又稱速度跑、乳酸閾值跑)。

關鍵三:了解配速的重要

穩定配速是邁向10K的最佳方法,發現「10K舒適範圍」前或許會先試錯一陣子,但仍要找到您可以長時間保持的配速。當然,通過更多訓練後配速也相對提升。Coster建議,可根據以往5K的比賽時間,用網路配速計算器來找到您適合的配速,並將其提升到10K;而這個配速無論在短跑或長跑訓練中都須保持一致,練習這樣的速度,能幫助您快速度過10K練習的起始階段。

關鍵四:起跑別太快

在比賽的前2-3分鐘內,您很難衡量這場賽事難度有多高,但如果在比賽一開始跑太快,將讓自己陷於超過乳酸閾值的風險中,且最後沒有任何剩餘能量能支持您完賽。例如10K比賽中,如果您第一英里發現自己跑太快,恐怕為時已晚,這就是為何配速如此重要。

學習起跑時的跑速是需要練習的,嘗試完成一些節奏跑,這樣可以學習對配速的知覺。明白自己配速並把這項能力轉換到比賽中的跑者,通常直到比賽結束,身體狀態都能維持地相當良好。

如果比賽開始時跑太快,超過自身的乳酸閾值,最後將沒有剩餘能量撐到完賽

資料來源/ACTIVE、Personalrunning.com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