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開普敦馬拉松(Sanlam Cape Town Marathon)於 24 日被亞培世界馬拉松大滿貫(AbbottWMM)正式公布確認為世界級菁英賽的候選賽事,成為馬拉松冠軍的故鄉 - 非洲第一場獲得此提名的比賽,開普敦馬如果在三年內達成 AbbottWMM 設定的標準,即可在 2025 年成為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的新成員。目前已被列入候選賽的另有成都馬,原本在列的新加坡渣打馬則從觀察名單中剔除。
開普敦馬拉松在2020年已連續四年獲得世界田徑聯會(WA)認證為金標賽事,這是非洲唯一、也是全球少數有此地位的馬拉松比賽。2021開普敦馬將於10月17日開跑,2022則進入候選程序。
同樣是AbbottWMM候選賽的成都馬拉松,首屆於2017年開辦,2019年就被列入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候選賽,也正接受AbbottWMM觀察評估。另外,新加坡渣打馬拉松原本被看好會早於成都馬,成為世界第七大馬,但因為商業考量,今年萬達集團以7.3億美元出售IRONMAN集團(新加坡渣打馬拉松由其營運),新加坡渣打馬也不再是AbbottWMM候選賽。
延伸閱讀:世界六大馬變成七大馬? 成都馬列入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候選賽
「我們始終相信,開普敦馬拉松將是非洲第一個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事,所以成為候選賽事是一個巨大的榮耀!」開普敦馬拉松賽主席 Francois Pienaar 說:「開普敦馬拉松被公認為一場全球性賽事,始終如一提供頂級品質的世界級比賽,並在 2020 年線上虛擬賽期間,不斷創造出世界首創的計畫,例如沉浸式聲音體驗。」
Pienaar 進一步表示:「加入亞培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成員,就像每年舉辦一次世界錦標賽一樣,將對賽事所在城市、國家甚至整個非洲大陸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而開普敦馬拉松已滿足了 AbbottWMM 設定的許多要求,將持續改進賽事條件。非洲是世界頂尖馬拉松運動員的故鄉,我們希望這些選手在未來的幾年,有機會在自己的故鄉跑世界馬拉松比賽。」
開普敦馬拉松的主要贊助商 Sanlam 已連續贊助八年,對列入候選賽一事也相當興奮。Sanlam 品牌執行長 Sydney Mbhele 表示:「我們一直深信這場比賽的願景 - 成為非洲第一個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事。非洲是我們的家,這是我們的比賽,我們堅持致力於投資在這片有潛力的大陸上;我們的目的是幫助非洲人民自信地生活,而這場比賽是促進非洲經濟成長、顯示人民無限潛力的完美方式。」Mbhele 說:「毫無疑問,我們會在短短三年內滿足所有(AbbottWMM 設定的)條件,在本土舉辦非洲大陸第一場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事!」
開普敦是南非西南海岸尖端的港口城市,擁有世界著名的旅遊景點桌山(或譯特布爾山,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因為她豐富的自然環境、一覽無遺的壯觀景色、海灘、適合家庭旅遊的活動,以及不少世界知名的餐廳,開普敦常被評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和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開普敦市長Dan Plato表示,列入候選賽對開普敦、南非甚至非洲意義重大,受觀察的這幾年將為開普敦與居民提供巨大的經濟成長,預計未來每年將有約一萬名國際運動員與其支持者湧入這座城市,尤其是正式列入亞培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之後。同時,這將進一步鞏固開普敦作為體育之都的聲譽。「我們迫不及待歡迎更多市民跑者和馬拉松菁英運動員來到開普敦,是時候向世界展示我們如何以非洲的節奏跑馬拉松了!」
資料來源/AbbottWMM, THE STRAITS TIMES
責任編輯/Dama
曾經三度搶到70.3世錦賽門票,竟然只過其門而不入!回首來時路,6日將參加全運會鐵人三項競賽的「鐵人暖男」楊志祥期勉自己:「面對挑戰,可以更勇敢一點!」同時強調:「再讓我拼到世錦賽資格,我絕不再躊躇!」
106年全國運動會鐵人賽將於10月6日、7日在宜蘭梅花湖登場,八月剛服完兵役退伍的楊志祥,之前在標準鐵人賽最佳名次是第六名,混合接力賽則在上屆拿到第三,本屆將以拼進標準賽前五名、混合接力前三名為目標。
1992年3月13日出生的彰化溪湖囝仔楊志祥,是愛在戶外趴趴著的陽光男孩,國中被教練相中網羅進田徑隊,後來進入虎尾高中體育班。「比賽得名是種肯定,但運動真正讓我著迷的,不是名利,而是樂觀的態度和正能量。」
每場比賽都有冠軍,不同世代自有不同王者引領風騷,楊志祥說:「比起奪冠,我更珍惜為賽事作準備,以及比賽時和對手切磋的感動,這比單純為了拿冠軍而比賽,讓人更踏實。」
英雄最怕傷來磨,高中有一次比接力賽時,楊志祥右後大腿嚴重拉傷,整整六周無法正常訓練,一直到現在,身體有時還是會受到不平衡的影響,但他告訴自己:「既然喜歡這項運動,就該『樂觀面對,享受痛苦』。」
楊志祥原本主攻跑步,因緣際會又接觸自由車和游泳,愛上了三合一的鐵人三項運動。「游泳、跑步加上自由車,進行這三種不同項目運動時,身體的感受完全不同,我覺得這個轉換的過程,是鐵人三項最迷人的地方。」
進入台北市立大學水上運動學系後,楊志祥鐵人生涯攀上顛峰。2010年和2011年,三度艱辛取得IRONMAN 70.3世錦賽門票,但令人意外的是,他竟然連一次也沒去參加。
「當時有經費問題和身體上的顧慮,再者自己有點膽怯,畢竟隻身一個人出國比賽這件事,對當時的我來說太巨大,顧慮太多又不夠勇敢,就這樣,雖然我三次取得70.3世錦賽資格,但最後一次也沒去比。」
回頭看看以前走過的路,楊志祥想法已大不同。「面對挑戰時,其實可以再勇敢一點,踏出去一步算一步。現在的我,仍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希望能夠通過,那個七年前無法進入的終點拱門。」
楊志祥生涯印象最深刻的比賽,是2013年全大運鐵人賽,完成游泳和自由車兩項排在第十、落後三分鐘的他,當時只想用最快的方式跑完每一步,結果在跑步項目後來居上拿到第三名,也因為這個成績,讓他取得鐵人三項專任教練資格。
台北市立大學體育研究所畢業後,楊志祥於去年八月入伍,因為當兵時不能自由運用時間,壓縮到訓練和休息,一度很不適應,體會到鐵人選手訓練也會侷限於身份,讓他有感而發在網誌寫下:「臨時演員也是演員,分齡選手也是選手。」
今年八月退伍出社會後,楊志祥更深刻感受到,職場如戰場,除了要善於規畫自己的時間和人生外,也必須有所取捨,「什麼都想要,結果可能什麼都做不好。」
對楊志祥來說,「學會做好自己」是鐵人生涯最大的收穫。「比賽很現實,認真地準備,才有機會得到對等的成績,如果以僥倖的心態作準備,就會很誠實地表現在成績上,一點也僥倖不得。」
自承有輸過、但沒怕過的楊志祥,甫受邀加入720團隊,藉由品牌資源的挹注,希望接下來的每一天,自己能夠「無懼則強,勇敢面對每個挑戰!」
資訊、圖片提供/720 armour 運動墨鏡
責任編輯/Oliver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