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在IG上看起來快樂又完美的田徑校隊女孩,為什麼會想死?
1
在IG上看起來快樂又完美的田徑校隊女孩,為什麼會想死?
2
弓削田真理子月跑量700K、全馬Sub 3
月跑量700K! 62歲日本嬤苦練35年終於全馬Sub 3
3
2017 LAVA TRI鐵人三項賽台南馬沙溝站 孔沁安、Antoanela Manac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在IG上看起來快樂又完美的田徑校隊女孩,為什麼會想死?

2018-04-20
話題 跑步 書摘 故事

麥蒂森.霍蘭(Madison Holleran)19歲,一個擁有完美人生的女孩:美國常春藤名校資優生、田徑校隊、漂亮又受人喜愛,不管做什麼都名列前茅,她的大好前程正要展開。然而,她卻選擇走上絕路,造成一場震撼全美的自殺悲劇。

在IG上看起來快樂又完美的田徑校隊女孩,為什麼會想死? ©In Memory of Madison Holleran

照片人生

 
 
如果你想要的只是幸福,這一點都不難;難的是我們想要比其他人更幸福,因為我們老是以為別人比實際上還要幸福。-孟德斯鳩

蘿倫.蘇利文惠在社群媒體上追蹤女兒和她一些朋友的上傳訊息,所有父母都這樣,利用這個管道從中瞭解周遭年輕人的想法和行為;能夠從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知道你愛的人現在身在何處,知道他們至少當天一切平安,是多麼讓人放心,也是多麼棒的禮物啊!
 
2014年1月17日晚上,艾瑪剛回到波士頓學院準備迎接第二學期的到來,蘿倫在艾倫岱爾的家中滑平板電腦,當她看見麥蒂(麥蒂森的暱稱)上傳的最新照片時,整個人愣住了。蘿倫盯著照片看了一陣子,靜靜感受整個影像所流露出的氛圍。麥蒂想要表達的是什麼?一分鐘過後,蘿倫回到那張照片上,感覺還是一樣-詭異怪誕。看著這張照片,感覺上好像麥蒂想要緬懷一個她從沒到過的時空;倘若真是這樣,她又該如何壓抑住自己的這份渴望?
 
這樣的情況並非第一次,其他人(家長)對麥蒂上傳的照片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感覺,她上傳的一些訊息比其他同年齡孩子更顯得令人難解,有很多勵志言,也有不同的宗教觀點,這些訊息顯示出麥蒂試著想要表達些什麼,但卻不知道該怎麼做,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說的是什麼。這些訊息流露出來的,是一種渴望,一種無處宣洩的能量-彷彿失去了什麼重要的東西,卻不知道到何處去尋。
 
身為年輕人,我們不斷地想要宣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想找出自己的定位,直到發現一個比之前更正確的方向或位置為止。然而我們卻很少承認-或意識到自己正在做這件事。在社群媒體上,很少人坦誠自己花大把時間和精力準備自己上傳的訊息,我們不會這麼做的原因是以為只有自己會把時間花在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上,以為沒有人會像自己那麼在意;而且我們常常只相信表面上看見的,認為每個人一定就像他們上傳的照片那樣,即使我們自己上傳的照片幾乎沒一張是真正的自己。
 
我們把時間花在社群媒體上,認為這是個能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獨特形象的大好機會,我們非常在乎自己上傳的照片和底下打出的那一排文字,因為那會反映出我們的形象,以及我們想要製造出來的樣貌。如果你知道這是自己上傳的最後一張照片,那麼你會花更多或是更少的時間來準備?你會希望這張照片和這段文字完美無瑕、正是你的理想代表呢?還是突然頓悟這是一場徒勞無功的追求,整件事情不過是個假象,只不過是真實世界的扭曲形象,然後把時間花在真正親自感受世界呢?
 
1月17日晚上,麥蒂在費城市區的公園廣場拍了一系列的照片-她站在公園主要步道的乾枯草皮上,以及人們春夏時斜倚、冬季相互依偎的長椅後面,用iPhone手機拍了好幾張。麥蒂拍的第一張照片有點失焦,整張照片感覺有點陰鬱。第二張照片非常接近實際的景象,畫面上還有一對老夫婦,老太太穿著一件紅色大衣,老先生戴一頂帽子、穿綠色外套;因為移動的關係,所以兩個人都有點模糊。等麥蒂拍第三張照片時,那對老夫婦已經離開。
 
麥蒂選了最後一張照片開始編輯,先調顏色對比,讓原本暗棕色的長椅變成亮紅色,接著把小小的燈光調成燈火通明的景象,在前景映照下的夜色也從平凡無奇變成了壯觀的城市街景-彷彿海市蜃樓般浮現、熠熠閃耀。

身為大學田徑校隊的麥蒂總是用盡全力跑 ©maddyholleran IG

每件事都被調整過,無論是我們看到的或是希望別人看到的,包括麥蒂做的每一件事,像是:坐在諮商師面前談話,在艾瑪家和好朋友在一起時。但至少在這兩個場合中,麥蒂沒辦法輕易地躲在螢幕後面,或是輕鬆地以一個表情符號帶過,例如:遮住眼睛的猴子、一個lol、或是「哈哈哈哈」這幾個她幾乎都會加在文字後面的慣用語。
                         
表情符號是全世界共通的電子語言,然而它的膚淺卻令人驚恐,這些表情符號根本缺乏感情。麥蒂幾乎一天24小時不斷地與家人和朋友保持連線,加起來有好幾十個,表面上好像有很多很多好友,但其實真正深交的少之又少。而他發送了成千上百個訊息給這些人,也累積了來來回回好幾千則對話,卻幾乎沒有發現任何明顯的問題。
 
麥蒂在一月回到賓州大學之前,曾詢問史黛西和吉姆(麥蒂的雙親)是否可以拿走她小時候手拿網球拍的一張照片,她還問家裡是否有膠帶,但後來沒拿。而最後,在一月十七日離開宿舍之前的某個時間點,麥蒂打開電腦,把所有的網路資料全部刪除。她正為從內心深處浮現的那個選擇做準備。

麥蒂從小的家庭運動項目是網球 ©maddyholleran IG

那天早上離開宿舍之前,她還把床鋪好,她從來不鋪床的;她還把屬於他這一邊的房間整理的乾乾淨淨,然後草草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不知道自己是誰了,我試了一遍一遍又一遍。抱歉,我愛妳・・・・・・真的很抱歉・・・對不起・・・・・・對不起・・・・・・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麥蒂在手上提的購物袋裡放了第二張紙條,就在她為家人買的禮物當中。她打開停車場通往樓梯的那扇門,爬上九樓高的頂樓,因為底下還有空位,所以頂樓只停了一、兩部車。
 
麥蒂把那張小時候手上拿著網球拍的照片夾在《最後的目擊者》(Reconstructing Amelia)這本書裡,這本書描述一位悲痛的單親媽媽搜尋各種線索,想要拼湊出在貴族高中就學的女兒為什麼會在學校跳樓自殺的原因。這本書和《控制》(Gone Girl)一樣充滿懸疑的情節,兩本書的結局都令人感到意外,在《最後的目擊者》這本書的最後,讀者們才發現艾蜜莉亞沒有跳樓,而是被推下去的。在這本書裡,沒有一件事像表面看起來的那樣。
 
這本書為什麼會被放在停車場的頂樓,一直是麥蒂的家人和朋友疑惑的地方(麥蒂的父母尚未讀過這本書,只是讀了簡介)。難道麥蒂想要家人梳理她的過去,拼湊出一個和過去不同的她,好讓他們理解自己為何會往下跳?雖然這本書的結局並不符合麥蒂的故事,但是其他地方又十分吻合-麥蒂的天主教聖名就叫艾蜜莉亞,所以她才故意忽略最後與事實不符的結局嗎?或者她有意透漏自己也覺得被往下推?
 
也許麥蒂只是想要表達她在艾蜜莉亞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在艾蜜莉亞完美呈現的生活與外表下,沒有人看出或了解她內心真正的想法。就像麥蒂擔心自己的焦慮與掙扎永遠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因為一個擁有了美貌,看起來儼然就是人生勝利組的女孩,怎麼會不快樂呢?這句話當然不合邏輯,就好像我們認為只要一部電腦的螢幕毫髮無傷,它的硬碟就不可能損壞一樣。

麥蒂結束了她正要展開的年輕生命。一位大家都羨慕的高材生運動員,究竟為何走入這一步,詳見以下書訊,或點選運動星球另一篇書摘麥蒂為何而跑? 一個常春藤名校高材生運動員為什麼選擇結束生命

書籍資訊
◎ 首圖及文章摘自高寶書版,凱特‧費根(Kate Fagan)著作《麥蒂為何而跑:一個典型青少年的私密掙扎與死亡悲劇》一書。

本書特色
★全美青少年自殺率上升30%!網路世代的現今,家長、學校、甚至是關心身旁朋友的自己,都應該要看的一本書。


由ESPN知名體育記者Kate Fagan執筆,大學體育新星Madison Holleran殞落這令人心碎卻又不能不重視的重要案例故事。她的自殺死訊震驚賓州大學的校園,更揭露當代深受精神疾患所苦的青少年,不為人知的掙扎。
 
如果你瀏覽19歲的Madison Holleran的IG頁面,你會看到一個完美的生活呈現於眼前:常春藤名校的新生、獲選田徑隊徵召,一個漂亮、受歡迎、無比聰明的年輕生命。這女孩征服了生命中的各種挑戰,而大好生命才正要展開。
 
但當Maddy展開她期待的大學生活,父母卻留意到了一些改變。曾是好強堅毅的她變得退卻,開始想著如何改變自己的生活。即便付出無數的時間與心神練習體育及唸書,她卻開始考慮轉學離開這所她曾夢想的學校。當Maddy的父親Jim在春季開學日送她到學校,她別離的擁抱,似乎比平時長了一點點。而這也將是Jim最後一次見到女兒。
 
《麥蒂為何而跑》源自於Kate Fagan為ESPN所寫的一篇專欄,報導Maddy的生命。然而原先一個年輕運動員消逝於自殺的故事,在其他大學運動員也相繼傳出遭受精神疾病所苦時,顯得更深刻也更為重要。本書是Maddy Holleran的生命故事,關於她如何與憂鬱症奮鬥掙扎,同時也是年輕世代─尤其是大學運動員們─在這個著重人際聯繫,以及往往在社群媒體上為生活套上修飾濾鏡的網路社群世代,演出完美的人生,面對龐大壓力的真實寫照。

• 更完整的高寶書版《麥蒂為何而跑:一個典型青少年的私密掙扎與死亡悲劇》一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香港01
香港01

月跑量700K! 62歲日本嬤苦練35年終於全馬Sub 3

2020-09-18
跑步人物誌路跑馬拉松故事

日本跑者弓削田真理子的第一個Sub 3,是一場35年的等待。

在Google搜尋她的名字,得出這些結果:58歲跑Sub 3、60歲以上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61歲女超人。 去年11月,當時61歲的她先在下關海響馬拉松跑出2小時59分15秒,成為首個跑進3小時大關的60歲以上女跑者;一個月後,她於埼玉馬拉松將自己保持的W60世界紀錄推前超過2分鐘,以2小時56分54秒排女子組第18。在日本新冠肺炎疫情下,弓削田仍跑出700公里驚人的月跑量,更目標直指65歲以上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

弓削田真理子月跑量700K、全馬Sub 3
月跑量700K! 62歲日本嬤苦練35年終於全馬Sub 3 ©Runningmagazine.ca

世界紀錄背後,更有一個勵志故事。話說弓削田第一次跑馬拉松是1982年的東京國際女子馬拉松,那時24歲的她才進社會工作第二年,就跑出3小時09分佳績。跟許多跑者一樣,她深信:Sub 3不是夢。

但26歲榮升人母後,弓削田的時間與心思都花在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身上;到了人生40,她再次工作,成為在職媽媽,時間根本不夠用。

「40歲之後,我十分忙碌,如何在工作與生活間取得平衡,令我很頭痛。不過,我沒有因為忙就放棄跑步,盡量爭取時間,例如在體育課與學生一起跑。」

故事發展至此,她在1982年發的那個Sub 3夢,還沒實現,人生卻已不知不覺來到下半場。「五十代」後半,弓削田加入一個以長者為主的跑團「アトミクラブ」(暫譯:艾多美俱樂部),竟然成為長跑路上的契機,「同伴們的眼神告訴我,50歲的女人,一樣可以朝着目標衝」。

弓削田真理子創W60馬拉松世界紀錄
W60馬拉松世界紀錄讓弓削田真理子成為焦點 ©mybestruns.com

2017年大阪國際馬拉松,每月訓練里數達600公里的弓削田,以2小時58分05秒衝線,當時她已58歲,那是她第80場馬拉松,原來Sub 3真的不是夢!但她沒想到的是,60歲後的人生,原來更精彩。

「我的丈夫笑說我是條鮪魚,在汪洋裏高速游到世界不同角落。我不喜歡沉悶孤獨,只要有隊友在旁,無論訓練多辛苦,我都可以承受。」

弓削田受媒體訪問
弓削田受媒體訪問 (圖片擷取自RUNNET channel YouTube頻道)

這條鮪魚大抵沒想過,自己對於馬拉松的熱愛與忠誠,足以戰勝孤獨。弓削田今年從原本任教的一所埼玉縣高校,轉到母校川越女子高中任職,更是田徑校隊教練一員,但受疫情影響,教務、校隊以至自己的比賽大都停擺,也無法與跑會隊友一起練習。但她沒因此偷懶,上班日會到奧武藏的樹林獨自訓練,平時要比賽的周日,則跑10至14趟1000公尺的間歇跑。

「眼見比賽逐一取消,但我的訓練里程數沒減少,每月大約700公里。如果我不控制自己的訓練,就不能再跑Sub 3了。」

能夠跑多久、跑多遠,天曉得,但對於我們還能控制的,至少也要做好。弓削田正朝下個目標邁進,就是65歲以上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

撰文/李思詠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01體育」

/ 關於香港01 /
香港01

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香港01以網站、手機App、周報和01空間為本,構建跨媒體多維平台,打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

香港01有2017年全港獲獎最多的新聞頻道,還有雅俗共賞的娛樂、生活等主力頻道,以及個性化頻道。2018年9月起與運動星球成為內容合作夥伴,於香港01網站也能看見運動星球的自製內容。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7 LAVA TRI鐵人三項賽台南馬沙溝站 孔沁安、Antoanela Manac

2017-09-03
賽事鐵人三項話題游泳單車跑步

2017年LAVA TRI鐵人三項賽台南馬沙溝站於本月3日於馬沙溝濱海遊憩區舉行。揮別前幾日的陰雨氣候,週日比賽當天出現久違的晴朗天氣,但由於浪況不佳,主辦單位於上午5點30分宣布將51.5標準賽的第一項的游泳項目,調整為3K路跑來進行。51.5公里標準鐵人三項賽事及鐵人二項賽於3日上午06:45於馬沙溝濱海遊憩區大門口鳴槍開賽,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風景管理處徐振能處長及台灣耐力運動協會林澤浩理事長進行鳴槍儀式;本屆賽事共有近1,300名鐵人好手參賽,其中有788位選手參加三鐵個人賽事、39組三鐵接力、373位選手參加二鐵個人賽事。

2017LAVA台南馬沙溝站鳴槍起跑。

本次賽事也特別於賽前9月2日下午,和LEADER 領袖人一同規劃提供40個免費開放水域課程名額,讓選手能學習安全又正確的開放水域游泳知識,幫助更多朋友完成鐵人夢,亦鼓勵民眾攜家帶眷一起來到台南運動加旅遊。

本次賽事焦點莫過於來自羅馬尼亞Liv贊助選手Antoanela Manac,她生涯囊括2015-2017鐵人三項賽國家冠軍 及2015-2016鐵人二項賽國家冠軍。Antoanela Manac賽前提到希望盡可能的參加各項國際比賽,並能獲得獎牌,同時協助推廣鐵人三項運動。最大的目標則是放在2020東京奧運會上,代表羅馬尼亞參加鐵人三項賽!而最終成績也不負眾望拿下本次51.5標鐵女子組總排名第一的好成績。

2017LAVA台南馬沙溝站 51.5標鐵女總一 Antoanela Manac

3日進行的51.5公里標準賽事,51.5公里標鐵男子組前三名及成績分別為孔沁安(01:53:32)、王金晴(01:57:33)、王皓正(02:00:07),51.5公里標鐵女子組前三名及成績分別為Antoanela Manac(02:05:24)、許靜怡(02:16:41)、張瑋婷(02:21:27);鐵人二項男子組前三名及成績分別為陳銘宗(01:58:45)、林冠伯(02:05:13)、曾淵聖(02:06:41),鐵人二項女子組前三名及成績分別為劉丰嬌(02:28:18)、曾懿萱(02:29:15)、劉芷妤(02:37:50)。

2017LAVA台南馬沙溝站 51.5標鐵男總一 孔沁安

延續往年,本屆賽事充滿台南純樸漁村風情特色,現場提供蚵仔海鮮粥於賽後給完賽選手享用,各大運動品牌齊聚馬沙溝共襄盛舉。主辦單位捐贈新台幣伍萬元給華山基金會台南將軍站,回饋在地將軍區獨居老人照護服務,同時並邀請華山基金會台南將軍站至賽事現場進行義賣活動。

國內首創先例的鐵人俱樂部對抗賽(TriClub)也增加不少賽事張力,最後由地主277鐵操人勇奪Tri Club冠軍盃。當然最熱情的莫過於來自國立台南女中、國立臺南家齊高中、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及屏東科技大學的志工熱情參與,讓來自全台灣各地的鐵人選手及眷屬感受到無比的歡樂氣氛。

運動賽事結合在地活動為地方提升觀光效益,從一年比一年提升的參與率可見一般.主辦單位台灣耐力運動協會於賽後特別感謝台南市議會、台南市鳳凰城文教關懷協會、台南市政府警察局、台南市學甲分局、台南市佳里分局、將軍區公所,在行政、場地以及安全上的大力協助,讓賽事順利進行,期待明年再次合作,共創地方繁榮!

Liv贊助選手-羅馬尼亞籍國家隊冠軍 Antoanela Manac

資訊、圖片提供/台灣鐵人三項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