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NIKE X MMW訓練服飾系列 將人體運動資料融合時尚機能
1
NIKE X MMW訓練服飾系列 將人體運動資料融合時尚機能
2
BMX鄭喬鴻
不斷超越自我 BMX好手鄭喬鴻飛出新高度
3
JUST DO IT 瘋狂夢想終將實現!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NIKE X MMW訓練服飾系列 將人體運動資料融合時尚機能

2018-05-22
配備館 綜合 NIKE 服裝 運動配備 穿搭指南

運動訓練服飾通常以大眾化運動需求作為產品設計的出發點。其特點就是降低時尚元素(就像隊服設計一般),設計通常以專業性能為第一需求。Nike服裝設計副總裁Kurt Parker說道 “對於訓練服裝而言,會完全以功能用途勝過審美考量。”因此邀請Matthew M Williams加入正是對該類型服飾進行改造的最佳時機。

NIKE X MMW訓練服飾系列 將人體運動資料融合時尚機能

Matthew M Williams是一位美國設計師(現居義大利),同時也是新銳品牌Alyx的主理人,擅長在獨特時尚美學和實用性間取得巧妙平衡,並因此而聞名。Matthew M Williams本次與NikeLab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男子和女子訓練衣服、長褲及配飾,在結合了人體運動資料、兼顧機能為主的設計理念的同時又注入了時尚審美的特點。

Matthew M Williams與NikeLab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男子和女子訓練衣服

去年AAE膠囊系列以T恤的方式展示了未來服飾的設計趨勢,該系列的基本設計原理便是來自這裡。其本質就是應用數位設計將Atlas圖表達熱量聚集和出汗區域以及動作模式資料轉換成結構化圖案,這代表著生產高水準運動產品的新方式。Kurt Parker解釋道 “當你掌握了資料形象化的方式,就可以開始思考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

比如深入思考先進的體溫調節或生物力學有助於挑戰傳統的服飾結構。Matthew M Williams提到,數位設計和資料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設計趨勢。這幫助我們看得更遠,及更多未來發展的可能性。這有助於我們產生不同的視角,並由此展開思考。將資料和需求結合起來是一種非常有趣的體驗。”

我們都認為雖然資料與數據帶來了新機會,但是只有這些還無法進行時尚設計。而轉機就是Matthew M Williams所提出的觀點,他提出在服裝中增加一種“更真實的感覺”。在此系列中,最明顯的做法就是用“不完美”來消除電腦設計的生硬感,例如女子中間層背心就採用了毛邊處理。“如何以人性與理想化的方式對資料進行詮釋,這時就需要設計師介入了。如何使產品與機能需求產生關聯,同時注入一點情感,就會產生撥動心弦的力量,這就是我的職責所在。”
 
從Matthew M Williams對Nike X MMW系列男子短袖上衣的毛邊細節處理和整體色調中明顯可以看到情感化時尚表達的痕跡。

Nike x MMW系列應用數位設計和資料設計方式。

Matthew M Williams的精選配飾同樣有助於此系列的廣泛應用。Kurt Parker 表示,與Matthew M Williams合作的樂趣在於保持Nike設計的領先優勢的同時還帶來了實用並時尚的機能價值。Kurt Parker說道“訓練系列需要的是適用於多種場合的功能性,因為我們知道穿著者不僅只在健身房中著用訓練服裝。也會需要儲物口袋,以及一些可拆卸的、可調整的功能。Matthew M Williams為此系列設計了一款毛巾,因為他知道這些東西也是運動員所需要的。”
 
如果說毛巾是功能最純粹的配飾,那麼最具趣味性的設計便是Nike運動襪,這也證明了Matthew M Williams的確具備為經典產品注入新鮮感的能力。Kurt Parker 表示 “我非常喜歡這種雙層襪,其特有的比例和親切感,稍加設計便會產生一種新奇而熟悉的感覺。”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不斷超越自我 BMX好手鄭喬鴻飛出新高度

2021-07-09
重量訓練綜合人物誌單車故事核心訓練

台灣極限單車(BMX)好手鄭喬鴻,從小跟著爸爸騎車,生涯首度參賽是為了想換台新單車,在爸爸朋友的鼓勵下參戰,初試啼聲的他,就在場上做出放單手的技巧,「當時真的很想贏,放了單手,令全場相當驚訝,從那時候開始,我對BMX更有興趣,也願意投入大量時間鑽研,做不到的事情,會更努力去突破。」

BMX鄭喬鴻
BMX選手鄭喬鴻平時會在健身工廠訓練

白晝之夜、國慶表演 台灣人最榮耀的事情

「身為台灣人最榮耀的事情,當然是在國慶日上表演,總統還看著你鼓掌,全台灣的人都在看你!」談起國慶日站上凱達格蘭大道演出,鄭喬鴻眼神閃耀著自信,因為這一刻,讓BMX被全世界看見,「我們一直被歸類在次文化或街頭藝術,如今在國慶日的正式場合演出,代表我們開始被重視、被看見。」

國慶日BMX表演
在國慶典禮上表演BMX令鄭喬鴻充滿著激動,因為這一刻讓BMX被全世界看見。 (照片版權:中華民國各界慶祝109年國慶籌備委員會,由鄭喬鴻提供)

鄭喬鴻今年10月受邀在白晝之夜以及國慶日上表演,解鎖人生成就,回憶白晝之夜那晚現場爆滿人潮,猶如大型夜店趴的情景,他說:「第一次在台灣表演有這麼多觀眾,親戚朋友及認識你的人都到現場,開始前真的很緊張,但音樂一下心情瞬間放鬆,很專注地在自己的表演。」由於白晝之夜的演出,得搭配扯鈴選手及音樂,所有招式都得在音樂拍子上,講求零失誤,鄭喬鴻坦言,確實有難度,但完整演出仍令他很開心。

健身+運動修復 鄭喬鴻訓練菜單大公開

3年前因為腰部傷勢,鄭喬鴻開始意識到運動後修復及重量訓練的重要,這無論在運動表現或是預防運動傷害,都有明顯的幫助;且極限運動並非主流項目,早期選手沒有重訓、修復的觀念,最多只是訓練後收操,但鄭喬鴻認為,只有收操並不夠,「我會提醒選手,身體是自己的,做重訓、運動修復都是保護自己,也是提升表現的方法。」

鄭喬鴻在健身工廠自我訓練,訓練菜單通常會視行程安排,最愛踩飛輪,也會用划船訓練機來鍊背,或是用壺鈴、藥球等鍛鍊核心和全身肌群。

鄭喬鴻自我訓練
鄭喬鴻自我訓練項目最愛的就是踩飛輪。

飛輪:對於BMX選手在訓練上有最直接有幫助,另外還有提升心肺功能。鄭喬鴻表示,如果當天還有搭配其他訓練,飛輪一次大約踩20分鐘,若只有飛輪的訓練,通常會踩40分到1小時,再根據自己的心律做調整。

背部划船訓練機:模擬騎車時跳起來瞬間,通常會大量使用背部肌肉,因此背部肌群的鍛鍊也很重要,另外鄭喬鴻提到,他會把踩在地上步伐,模擬平常騎車的樣子。

背部划船機訓練
BMX跳起的瞬間會使用到大量的背部肌肉,因此背部肌群的訓練也十分的重要。
壺鈴弓箭步訓練
壺鈴搭配弓箭步:訓練下肢和核心。
藥球伏地挺身
用藥球做伏地挺身:訓練核心和上肢的穩定度。

另外,鄭喬鴻還分享平常訓練時的音樂清單,「通常我會聽HIP HOP,踩飛輪時會以抒情或日本HIP HOP為主,開始做重量,會放在比賽時常聽到的音樂心情比較亢奮,做起來成效也會比較好。」BMX通常和音樂搭配,世界盃也有DJ在台上放音樂,根據選手的喜好去挑選,和選手有互動,「這是BMX和主流運動不太一樣的地方,我們有競技但又很酷、很特別,選手上場都很享受比賽的當下,因為騎車就是要快樂啊!」

鄭喬鴻分享音樂清單
鄭喬鴻分享自己的音樂歌單

從日本世界冠軍看到堅持 BMX未來還有更多可能

BMX正式登上奧運殿堂成為表演項目,鄭喬鴻認為,只有9個名額基本上要爭取參賽有難度,但他表示,若透過奧運,讓更多人認識BMX會是很棒的事情。過去和日本世界冠軍、18歲的中村輪夢交流,令鄭喬鴻印象深刻,「以前我大概一個禮拜騎3、4天,但他每天都要騎6小時,日本職業選手甚至每天騎8小時,對中村來說,一天沒騎車就很不舒服,記得之前去日本,剛好碰上下雪,他還請媽媽載他室內場地訓練,每天把騎車當成工作,但能保有熱情又很快樂,是我很佩服他的地方。」

不只懂BMX 鄭喬鴻也愛透過鏡頭看世界

除了極限單車,多才多藝的鄭喬鴻對於動態攝影也有研究,「以前只是單純愛拍照,後來訓練時曾有攝影師跟著紀錄,發現專業的攝影師可以把畫面拍得很有質感,也有很多專業之處。」這讓鄭喬鴻決定花時間研究攝影,希望透過鏡頭記錄訓練、比賽畫面,讓大家有曝光機會,也能用不同的視角去看世界。

環台教學 推廣BMX成為使命

鄭喬鴻希望打破外界對於極限單車的迷思,「入門只要會騎腳踏車就好,我有很多學生是4、5歲的小朋友,這項運動大家都能玩。」他認為,訓練是循序漸進,並非一開始就得學會特殊招式,「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我也曾教過60幾歲的學生,練習一天就能跳起來。」他認為,各種運動都有受傷風險,只要有專人指導,做好防護措施,BMX是大家都能體驗的運動。

鄭喬鴻把推廣BMX視為生活重心,全世界有90%的腳踏車都由台灣製造,發展這項運動彼此相輔相成,期盼未來政府、企業能更重視極限運動,「以後我想要環台教課,可以去學校、育幼院,讓更多人認識BMX,若有更多人投入,能培養更多優秀選手、教練,成為一種新興職業,我一直覺得,推廣BMX是我的使命。」

鄭喬鴻健身工廠
對於極限運動員來說,重量訓練是保護自己,也是提升表現很重要的一環。

鄭喬鴻 極限單車BMX選手

車齡19年 教學經歷9年

自2002年至今參加無數國內外大小賽事獲獎無數

2020中華民國極限單車國手選拔冠軍

2020臺北極限運動大賽冠軍

鄭喬鴻IG @chiaobmx 

CHIAO極限單車教室 Line官方帳號:@548mwker

本篇文章由「健身工廠」授權刊

登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JUST DO IT 瘋狂夢想終將實現!

2018-09-07
新聞話題綜合故事生活NIKE

三十年來,「Just Do It」的口號一直激勵著全世界從事各種運動項目和各個級別的運動員。為了致敬此精神,JDI系列影片中的"Dream Crazy"講述了一系列家喻戶曉的運動員以及那些激勵人心的運動員故事。他們擁有著同樣的精神,那就是透過體育的力量來推動世界的前進。

Just Do It!

同時,多位職業運動新星和世界冠軍也出現在了這部影片中:加拿大足球明星Alphonso Davies;夏威夷巨浪衝浪選手Kai Lenny;美國滑板選手Lacey Baker和Nyjah Huston;德國拳擊冠軍Zeina Nassar;以及美國女子足球國家隊。並由美式足球運動員Colin Kaepernick擔任配音。

"Dream Crazy"影片激勵每一個心懷瘋狂的夢想和目標的人跨越障礙追求自己的目標。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