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 the higher standard of greatness every day.」是Jordan品牌的使命,Jordan品牌自創立以來便一直在運動場上設立新標竿並致力於服務最卓越的運動員們,運用最新科技與最佳訓練裝備,幫助選手在他們最熱愛的賽場上,對他們熱愛的競賽許下承諾,並傳承對偉大的執著信念。2018年夏天,Jordan 品牌正式與政治大學簽下為期3年的合約,將以頂級的場上、場下裝備助力政大雄鷹在籃球場上飛翔,同時也將進一步以Jordan品牌 “Love the game” 的飛人精神,傾力幫助本土的大專籃球發展,激勵更多熱愛籃球的大專球員無畏挑戰,追求卓越。
過去有很多文獻討論臺灣國民政府如何透過體育運動貫輸「儒家文化」,桎梏臺灣的體育發展(例:Chiang et al. 2015; Yu and Bairner 2011),但從臺灣卡巴迪的例子來看,訓練模式以運動員為中心 (player-centered approach),每個成員都需要徹頭徹尾的參與,這使大部份的運動員除了善於作賽外,也善於觀察、帶領、教導和分析賽事,給運動員一個較全面的發展。
當威暘跟我分享這番話時,正值臺灣剛剛跟巴拿馬斷交,媒體上也討論著臺灣被孤立的狀況,在國際體壇上,同樣地,臺灣常處於一個被動的位置。以代表隊稱號來說,他們不能以「中華民國」或「臺灣」參與國際賽事,只能以「中華臺北」,2008 年北京奧運,甚至被主辦國建議稱為「中國臺北」(Bairner and Hwang 2010),在種種原因之下,很多運動員都會覺得臺灣在國際體壇上常站在一個較邊緣的位置。
1. Bairner, Alan, and Dong-Jhy Hwang. 2010. “Representing Taiwan: International Sport, Ethnic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46(3)231-248.
2. Chiang, Ying, Alan Bairner, Dong-Jhy Hwang, and Tzu-husan Chen. 2015. “Multiple Margins: Sport, Gender and Nationalism in Taiwan.”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port and Social Science 4(1)19-33.
3. Yu, J.W. and Alan Bairner. 2011. “The Confucian Legac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Taiwan.” Europe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 17(2):21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