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跑最後不代表跑得差! 英國暢銷書作家用這些方式證明
1
跑最後不代表跑得差! 英國暢銷書作家用這些方式證明
2
抗熱5大策略 避免你參賽中跑到爆掉、騎到痙攣
3
肯亞女將Mary Keitany,奪冠背後的動力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最後不代表跑得差! 英國暢銷書作家用這些方式證明

2018-05-22
人物誌 跑步 故事 馬拉松

50歲的英國暢銷書作家麗莎.傑克遜,在她過去參與的106場馬拉松比賽中,高達25場、也就是近四分之一比率成為最後一個穿越終點線的人。你可能覺得跑最後一名很丟臉,不過麗莎用交朋友、看風景的收穫,換個角度證明了,最後一個跑過終點線的人並不代表跑得差。

跑最後不代表跑得差! 英國暢銷書作家用這些方式證明 ©Lisa Jackson

麗莎.傑克遜(Lisa Jackson)不只是位樂觀的馬拉松老手,也是英國暢銷書《Your Pace or Mine》作家,本身還是位催眠治療家。而她的人生初「全馬最後一名」在2012年英國South Downs 馬拉松比賽,當一位騎單車的男子在她通過後取下里程標示的那一刻,她就知道自己是最後一名了。欣慰的是,這名男子一直試圖鼓勵她、請她用自己的速度盡情往前,而她也幽默自嘲「我有專屬保鑣護送到終點站」。
 
South Downs馬拉松的經驗並沒有打擊麗莎,相反地,她持續參加馬拉松賽事,並且繼續吊車尾。麗莎表示,「我最擔心的是沒有完賽和最後無法跑進終點站;當我意識到吊車尾的跑者仍能獲得眾人的鼓掌歡呼,且拿到的獎牌與跑第一名的跑者相同時,我就不再害怕了。」於是,麗莎每次參賽就以單純「完賽」為目標,如果又落到最後一名,她會心想「那就這樣吧!」
 
成為最後一名可能對多數人來說有些羞愧,但對麗莎而言,在最後一名表象背後是能保持舒適。她認為快跑是種壓力,同時抽離了運動帶來的樂趣;相反地,她熱愛緩慢的步伐,也不會羞怯於承認「我跑最後一名」。於是,麗莎在過去參加過的106場馬拉松賽事中,跑出25場最後一名。

麗莎.傑克遜與她撰寫的暢銷書《Your Pace or Mine》 ©Lisa Jackson

 
 
如果用不同的標準來看待,例如交到最多朋友或是欣賞到最美風景,每一場比賽都有破個人最佳成績的潛力。---麗莎.傑克遜(Lisa Jackson)

不將注意力放在完賽時間,麗莎在賽事途中把每一位跑友當成朋友。「身為一名聊天跑者,我曾遇到250英里超馬選手、八旬老人、癌症患者、赤足跑馬選手、世界紀錄保持人,當然,也有花俏變裝的跑者。特別的是,無論麗莎和這些跑友間維繫了6分鐘或6小時關係,這些跑友都會和她保持聯絡。
 
69歲的鐵人三項運動員約翰佩克正是其中一位。他們在2015年美國羅德岱堡馬拉松中認識,當時麗莎落在馬拉松比賽人群的後方,就在那裏遇上騎著自行車的約翰佩克,約翰自願充當麗莎的自行車貼身保鑣,邊騎自行車邊說故事給麗莎聽,整整陪她跑了18英里。完賽後,兩人在沙灘上暢飲啤酒,約翰也分享了他在佛羅里達群島長途游泳的故事,至今兩人還是一對好朋友。
 
這樣的美好時光,驅使麗莎對跑步6小時的熱情不減,她計畫每年繼續參與幾場馬拉松賽事,同時,也想完成人生中100場半程馬拉松。

麗莎計畫完成100場半程馬拉松,圖為她近期報名的赫弗城堡半馬比賽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Lisa Jackson's Twitter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抗熱5大策略 避免你參賽中跑到爆掉、騎到痙攣

2019-06-03
觀念跑步馬拉松鐵人三項戶外運動知識庫

即使避開夏天,在台灣春、秋季期間比馬拉松、鐵人三項這類耐力型競賽,仍可能增加選手們熱到「爆掉」的機會,所以台灣的跑者、鐵人們該如何應對炎熱的比賽顯得特別重要!以下5大策略讓你在耐力比賽途中較能適應酷熱天氣、避免爆汗脫水導致運動表現下降,甚至造成痙攣、高血鈉症、熱衰竭等運動傷害。大熱天比賽前,先規劃好你的抗熱策略吧!

抗熱5大策略 避免你參賽中跑到爆掉、騎到痙攣 ©AsiaTRI.com

賽前熱適應

無論如何,「準備」是你最好的朋友!適應炎熱就像任何運動項目一樣要事先練習。因此,如果你已經報名了一場歷年來溫度偏高的賽事,那就從夏天起增加自己的熱適應能力,例如熱瑜伽、三溫暖、讓你爆汗的室內飛輪課都相當適合。其他熱適應方式可參考《馬拉松、三鐵等耐力運動的夏日訓練策略》。

擬定補水計畫

除了配速計畫,對比賽同樣重要的是補水和營養策略。我們都知道,在耐力運動中身體含水的多寡,與脫水和運動表現降低息息相關。除了比賽期間補水策略,開賽前適當喝水也相當重要;同時須確保賽前幾天身體都有充足的水分,將尿液外觀維持在淡淡的稻草色,可作為水分適當的標準。此外,賽前避免酒精,因為攝取酒精會造成利尿作用,當身體內水份減少過多,就會降低有氧運動的能力、增加脫水現象。

除了配速,對比賽同樣重要的是補水和營養策略 ©Forbes Advocate

T1轉換後展開策略

雖然鼓勵從游泳轉換成自行車(T1)之後盡早補水,但每位選手的補水策略有些許差異。在開放式場域游泳,可能吞下大量的湖水、海水以及空氣,可能對胃造成嚴重破壞,這可能是大多數鐵人都曾經歷過的。因此,當你離開T1轉換區騎上自行車,先暫時給胃一點時間冷靜,採取小口啜飲而不是大口大口地喝,請記住這個喝水方式並全程使用,尤其在游泳後必須遵守,以避免胃痙攣。

賽前流汗率測試

T1之後就必須掌控好你的補給節奏,然而多久該補給一次,每次該補充多少水﹖因為每個人流汗率各異,也會有不同標準。為了更瞭解自己的補水需求,建議在賽前先進行60分鐘流汗率測試﹕在1小時模擬比賽強度的訓練前後,分別測量自己體重,如果途中沒有進食、上廁所或休息等外在因素,那就很容易測量出1小時運動中身體流失的液體(詳細補水計算方法可參考《跑步前、跑步中精準補水攻略》)。流汗率測試能避免你過度補水狂跑廁所、或是補水過少嚴重引發高血鈉症。

能量膠是耐力比賽中較常見方便使用的補給品 ©Alamy

除了水,碳水化合物的消耗是耐力運動中出現疲勞的關鍵原因,所以你的水瓶裡裝了什麼就是重點。當你爆汗運動,身體排出大量礦物質和鹽,而這些流失掉的水、碳水化合物、鈉、鉀、鎂和鈣,都是維持肌肉功能不可少的營養素,缺乏可能會引起痙攣,甚至毀了整場比賽。市面上戶外用品店、馬拉松用品店都會販售各類果膠、果凍、鹽錠等補給品。更詳細的能量補給可參考《跑馬幫手能量膠怎麼吃?吃多≠滿滿能量》。

資料來源/British Triathlon, 運動生理學網站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肯亞女將Mary Keitany,奪冠背後的動力

2016-11-07
賽事六大馬馬拉松跑步話題

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的紐約馬拉松於6日舉行,肯亞女將凱塔妮(Mary Keitany)連續第三年摘下女子組冠軍,成為本世紀第1位在紐約馬拉松取得3連霸的女選手。今年34歲的她,以2小時24分26秒擊敗對手切普柯魯伊(Joyce Chepkirui)衛冕成功。

肯亞女將凱塔妮(Mary Keitany)在2016紐約馬拉松贏得冠軍 ©espn.com

女兒祈禱成真,衝出好成績

朗的天空加上合宜的氣溫,紐約馬拉松於當地時間9點20分,由女子組的比賽率先起跑,在一群菁英選手之中,凱塔妮(Mary Keitany)的身材是最嬌小的,過去曾獲得兩次倫敦馬拉松冠軍的她,由於在今年的比賽中因不甚跌倒只獲得第9名,因而落選了肯亞奧運代表隊。於是賽前,3歲的女兒Samantha就提醒她:「不要跌倒」,她也將這句話謹記在心,並要女兒為她祈禱。

凱塔妮的3歲女兒在賽前為她祈禱 ©runnersworld.com

賽後凱塔妮平心的說:「因為沒有拿到里約的門票,所以這次比賽我有足夠的時間做準備,也確實準備得很好。」另外她也表示,自己沒有想過成績會如此接近賽會紀錄,只想全程的比賽中照著自己的節奏跑,對此她真的感到很開心。
 
第三次的冠軍對於凱塔妮來說意義非凡,因為這不是件容易的事,當近終點之時,凱塔妮看見丈夫與兩個孩子在為她加油打氣時,更覺得是分無比的榮耀。

凱塔妮與她的先生和兒女 ©runnersweb.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