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清晰雕刻胸肌中線 必需收藏的3個訓練技巧
1
清晰雕刻胸肌中線 必需收藏的3個訓練技巧
2
免疫力下降是因為運動
運動強度會影響免疫能力?養成這種習慣才能避免感染風險
3
原來爬行才是最強大的核心訓練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清晰雕刻胸肌中線 必需收藏的3個訓練技巧

2018-06-20
知識庫 健身 上半身肌群 胸部肌群 重量訓練 觀念

要說到大家最愛的健身動作毫無疑問就是胸肌訓練,這是除了腹肌、肱二頭肌與三角肌外最受歡迎的訓練動作之一!它不僅在視覺上令人愉悅,而且有助於上半身肌群的訓練強度和肌力結構,另外,訓練胸大肌也有助於改善上半身的姿勢,因為,它可以緩解背部肌肉的壓力。

訓練胸大肌也有助於改善上半身的姿勢,因為,它可以緩解背部肌肉的壓力。

當我們使用「訓練胸肌」這個名詞的時候,它主要是指胸大肌這塊肌群的鍛鍊,再加上胸大肌涵蓋著上半身前面的極大面積,所以,許多的健身教練都將胸大肌的訓練分為好幾個區塊,尤其是為了要更正確的把胸肌立體化,就必需從不同的角度來做訓練。一般來說胸肌分為上中下胸與內外胸這5個區塊來訓練,而大家時常忽略掉內胸的訓練動作,這裡將介紹三個針對內胸的訓練動作,你可試著練習用內胸這兩個小肌群「夾」看看。

胸肌中線,這樣雕刻!請收藏這三個訓練動作。

 動作  1 啞鈴飛鳥夾胸
一般來說胸肌的訓練都是以向心收縮作為主要訓練方式,而啞鈴飛鳥這動作恰恰好相反,它是以離心收縮作為主要的訓練,也因為離心收縮將肌肉拉長對於肌肉纖維的刺激及撕裂較為明顯,再加上啞鈴飛鳥這個動作需要將胸肌擴大後再向內壓縮(收與夾的動作),除了運動行程變長外啞鈴移動的軌跡相對變大,所以,在重量上我們就可選擇較輕的啞鈴來做練習,把注意力放在內胸的感受度上。

 訓練  2 繩索飛鳥夾胸
通常健身房裡都可以看到Cable多功能訓練機器,而繩索飛鳥就是使用這個機器由兩邊將繩索往中間交叉或相靠,運用繩索飛鳥來做內胸的訓練有個好處,就是能讓胸肌在整個動作過程中保持肌肉的緊張度與張力,也正因為繩索是採用滑輪的設計,所以它的高度將是決定你訓練的角度和方向。

 動作  3 窄距槓鈴臥推
槓鈴臥推對於胸大肌來說,絕對是一個十分好的訓練動作。一般來說用槓鈴臥推再訓練胸大肌時,大家都用採用寬距臥推來刺激中胸部位,如果我們要針對內胸來做訓練,就必需將雙手握槓距離小於肩寬,所以,能將槓鈴的重心轉移到內胸訓練上,讓內胸變為主力肌群加強肌肉的刺激度。

資料參考/barbend、breakingmuscl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強度會影響免疫能力?養成這種習慣才能避免感染風險

2020-04-10
COVID-19免疫力觀念有氧運動無氧運動健身知識庫

由於COVID-19新冠狀病毒(武漢肺炎)以及流感的大量流行,讓許多人開始重視免疫力這件事,同時,也有許多的研究報導指出持續的運動可以有效加強免疫能力,但根據聯新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林頌凱表示,過度的運動反而降低免疫力。難道運動強度跟免疫功能有關連嗎?

免疫力下降是因為運動
運動的強度會影響免疫力?

發表在《運動免疫學評論》雜誌上一項關於運動與免疫系統功能之間聯繫的四十年研究分析上指出,大多數人發現中等強度的運動對免疫系統有益,但是激烈運動的效果一直存在爭議。有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過度的訓練會抑制免疫系統,當訓練後數小時甚至數天感染風險實際上更高時,就會創造一個免疫空窗期。許多運動醫學研究都證實了這個論點,西元1990年,美國加州洛馬林達大學公共衛生學院1項研究分析參加普通馬拉松(42.2 km)或是超級馬拉松(90 km)的選手,1,828人在參賽前,沒有呼吸道感染症狀;比賽之後,236人於1週內出現呼吸道感染。

關鍵問題

但巴斯大學衛生學系的詹姆士·特納(James Turner)博士和約翰·坎貝爾博士,在2018年進行一項研究的審查時發現,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夠支持運動後免疫系統空窗期的這項理論。他們所得出的最新結論是,日常不良的飲食、心裡壓力、睡眠不足甚至是體育比賽的大聚會等重要因素,都可能是增加這些運動員們感染的風險,而不是因為他們自身的訓練或運動有關。

巴斯大學衛生學系的詹姆士·特納(James Turner)博士解釋說,我們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是,持續運動會直接被病毒感染的風險證據非常有限。在這些無論是COVID-19新冠狀病毒(武漢肺炎)或是流感等病毒,和我們所生活的調間之下,最重要的是你的身體暴露在危險與傳染之中,反而不是運動量與強度之間的問題。

坎貝爾博士也特別指出,人們不應該擔心運動會抑制他們的免疫系統,使他們患冠狀病毒的風險增加,在短期內的運動訓練可以幫助免疫系統發現並應對病原體,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經常運動訓練可以減緩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的免疫系統變化,進而降低身體的感染風險。

運動與感染風險
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是持續運動會直接被病毒感染的風險證據非常有限,運動時的群聚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研究建議

他們都建議定期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步行、跑步或騎自行車,目的是每周達到150分鐘或是進行更長和更劇烈的訓練也不會有害,但是如果由於健康狀況或殘疾而導致運動能力受到限制,則建議有運動總比沒運動好;尤其進行阻力型運動對保持肌肉量有明顯的好處,也有助於免疫能力的加強。

同時,研究人員也特別強調運動時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的重要性,包括運動後徹底洗手,他們建議為了給身體最好的抵抗感染的機會,除了進行定期運動之外,還需要注意獲得的充足的睡眠量並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就能保持運動前後能量平衡的狀況。

資料參考/sciencedaily、muscleandfitnes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原來爬行才是最強大的核心訓練

2017-08-10
訓練動作核心肌群初階訓練核心訓練健身知識庫

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利用爬行探索世界,直到我們的雙腳足夠強壯到站立的姿勢。一旦我們開始走路後,便再也不會回頭看過去的種種。但事實證明,如果一個成人願意花一些時間在地板上爬行的話,可以使你的身體更強壯。
 
根據運動矯正專家Dani Almeyda表示:爬行健身是最新的趨勢,為跑者們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全身力量、耐力、專注、和改善姿勢。

原來爬行才是最強大的核心訓練動作 ©edition.cnn.com

像跑步這類對關節具有衝擊力的活動來說,爬行健身對身體的影響相對較低,它可以提供一個很好的突破。Almeyda說:「爬行是一個很好開發強度,且沒有受傷的風險和過度訓練的機會。」

德國Flexi-Bar創辦人Andy Sasse也在台灣的師資訓練班說過:「以生理學來說,手掌的設計本身應當是能從事撐的動作,但當我們在訓練的時候,卻時常容易感覺到它的不舒服,原因是因為手腕的肌肉太弱。」

 為了證實上述的理論,Almeyda決定給這個奇特的訓練兩周的測試時間。不管是新的或是舊的學生,只要是這段時間有到他教室上課的人,他都要求他們做爬行訓練。每天花4-5分鐘做以下的測試動作:嬰兒爬行,豹爬行和豹轉爬行。或許你會認為在地板上爬來爬去聽起來很幼稚可笑,但Almeyda堅持,只要五分鐘的地板探索,便會感受到明顯的挑戰。

三個基礎爬行健身法

Almeyda讓他們從最簡單的嬰兒爬行開始,雖然容易,但仍然會感覺到你肩膀和核心的啟動。一旦進入豹和豹轉的爬行動作後,你的膝蓋將會離開地板,心跳率也將加速上升。請看以下的三個示範:

 1  嬰兒爬行

步驟1:雙膝跪地,雙手撐地,背部打直預備。
步驟2:左膝往前、右手往前,右膝往前、右手往前。左膝往後、右手往後,右膝往後、右手往後,兩邊互換,視線朝前。

©prevention.com

 2  豹爬行

步驟1:雙膝離地,雙手撐地,背部打直預備。
步驟2:左膝往前、右手往前,右膝往前、右手往前。左膝往後、右手往後,右膝往後、右手往後,兩邊互換,視線朝前。

©hackingcraker.blogspot.tw

 3  豹轉爬行

步驟1:雙膝離地,雙手撐地,背部打直預備。
步驟2:想像你的肚子頂著一根竿子; 右腳往右踩,左手往左擺,身體跟著旋轉。左腳往左踩,右手往右擺,身體跟著旋轉。如果需要休息,可以放下你的膝蓋變回嬰兒爬行的姿勢。

©fitnessfirst.com.au

挑戰不僅是身體上的,還有心理障礙

爬行提供了另一個心理挑戰:協調。當走路或跑步,相對的腳和手同時向前擺動時,我們的身體會形成一個X形,這個甚至是在你跑步過程中,自然兒然的發生,但當移動到地面上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卻必須重新學習這種運動模式。許多人經常會犯一個錯誤:右腳和右手、左腳和左手會一起前進,所以需要一直訓練,直到它們能夠保持相反的手和腳一起移動。
 
豹轉爬行特別具有挑戰性。雖然此時,你可能已經練習好四肢的協調,但是這個動作是橫向的移動,先別說旋轉了,第一次嘗試時,可能很容易就跪在地上。

進行身體的微調

訓練幾天後,或許你會在爬行過程中感到手腕疼痛。根據Almeyda的說法,如果你過去不習慣在地板上爬行,這樣的疼痛是正常的。Almeyda說:「不必太擔心,如果你需要的話,做一些手腕的伸展,若疼痛加重,可以減少練習的量。」
 
如果在地面上爬行導致你的不適,Almeyda建議可以利用護膝作為輔助。她說:「如果真的很麻煩,那麼也許這種爬行方式不適合你。」在這些情況下,則可以使用你的腳來代替使用膝蓋爬行。

如何合併爬行計畫?

若想開始嘗試自己爬行,有很多方法可以把它添加到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可以使用爬行當作跑步前的關節熱身或者在訓練結束後的伸展。假設你需要一個開始計劃,可以參考以下的時間表,有了它,就可以在一周的時間內進行每天五分鐘的多個爬行健身訓練。過程中,當你需要休息時,可以先暫停手上的計時器,以便最終完成五分鐘的爬行。在第一周結束後,可從下周重複開始執行整體的計劃。
 
  • 第一天: 5分鐘的寶寶爬行
  • 第二天: 5分鐘的組合爬行:寶寶/豹爬行、豹向前爬,然後寶寶向後爬。
  • 第三天: 5分鐘嬰兒向後爬行
  • 第四天: 5分鐘的豹爬行
  • 第五天: 5分鐘的豹轉爬行,沿一個方向移動兩分半鐘,然後換邊。
  • 第六天: 5分鐘的豹爬行
  • 第七天:15分鐘的快走,頭部向上延伸, 大力擺動手臂。

延伸閱讀:IVAN教練徒手訓練教學─貓爬​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德國Flexi-Bar創辦人Andy Sasse教學課程內容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