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跑步訓練
  • 核心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增肌
  • 瘦身
  • 運動生理
  • 徒手訓練
  • 觀念
  • 飲食
  • 跑5K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完美的跑姿是否存在?跑姿是否能標準化?
1
完美的跑姿是否存在?跑姿是否能標準化?
2
英國女王4/22化身倫敦馬拉松發令員
3
剛開始跑步的你,一定有過這幾個經典畫面
陳柏長
陳柏長

完美的跑姿是否存在?跑姿是否能標準化?

2018-06-28
運動部落 跑步 專欄 觀念 陳柏長醫師 跑步姿勢

完美跑姿真的存在嗎?這是有跑步這項運動以來一直都有的爭議。2000年初期,各個跑姿學派開始百家爭鳴,大家都宣稱可以增加跑步的效率、減少受傷、跑得更快,許多人就跟著去練習各門各派的跑姿。到了2010年代,回頭去看,就可以得到不少答案。尤其跑姿學習在2010年後才開始在台灣流行起來,歐美的經驗值得借鏡。

Runner World(編按:中文名為《跑者世界》,一本國際性跑步主題月刊)出版的專書上開頭就提出兩個問題:
.真的有完美的跑姿嗎?
.跑姿真的可以改善跑步的速度、效率嗎?

完美的跑姿是否存在?跑姿是否能標準化?(圖為日本跑者川內優輝)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跑姿是許多想精進跑步表現的跑者都相當關切的問題,但過度拘泥某一學派、某一跑法,真的對自己有幫助嗎?這篇類似讀後心得的文章不會給你一個明確答案,因為適合每位跑者的答案都不同;我們希望的是,透過陳柏長醫師的讀後分享,提供給你多一層思考面向,讓每個人都能自然而自在地用「最適合現在的自己」的跑姿邁開步伐。

有完美的跑姿嗎

對於跑姿,跑者世界認為跑姿是一種宗教,他不是一個科學。這些宗教進入台灣,產生了許多信眾,也產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例如姿勢跑法信眾,認為台灣奧運選手會受傷不進步,就是因為沒有學習新知的無知行為。

去分析100個跑者,會有100個不同的跑步姿勢,你可能從遠遠的地方看著對方跑步的姿勢,就可以知道他們是誰。去分析每個菁英跑者,也會發現他們的跑姿都有相異之處。但相同的是,他們跑起來都很優雅、很美、輕盈、足不點地般的輕鬆,可是沒有人是一模一樣的。

川內優輝贏得2018波士頓馬拉松後(編按:川內被譽為日本「最強市民跑者」,為2018波士頓馬拉松男子組總冠軍),一時之間,大家都開始對於他跑步姿勢產生很大的興趣。歐美跑者覺得川內的擺手過低很奇怪,但事實上日本的跑者擺手相對低,也能跑出好成績,而且也發現之前有些歐美名將擺手也是相對低。姿勢好不好看,並不會決定你跑步有沒有效率、跑得快不快。

各個流派常常拿特定一兩個跑者的跑步姿勢,放大到全部跑者一體適用。以我最熟悉的姿勢跑法來說,Usain Bolt是被每一個姿勢跑法教練都拿來當作樣板的選手,但是這裡犯了至少2個錯誤。

Usain Bolt是短跑選手,20-30年前的許多著作上,已經明確表示出短跑跟長跑的跑步姿勢不一樣。多數人喜愛上跑步、參與路跑,基本上都是從5K起跳,從5K到全馬找不到幾個選手姿勢接近Usain Bolt,全馬選手上,更幾乎找不到符合姿勢跑法標準的菁英選手。

會造成這樣的狀況,是因為每個人一生出來就都不一樣。每個人的柔軟度、骨頭的角度(內旋、外旋)等等都不一樣,加上每個人生長的環境不同,身體會根據目前最有效率的方式、跑步時不會疼痛的跑姿去運作,也因此造就了每一個人跑步的姿勢都不太一樣。

下肢跑姿

跑步姿勢或是效率能改善嗎

隨著現代化的生活,我們已經習慣了長時間坐姿,想想看我們坐著滑手機、看電視的樣子,髖關節屈著,雙手往前伸,彎著頭看著手機,可能身體側彎靠在扶手上。這些姿勢長期都會改變我們身體的排列、肌肉張力、活動度等等,因此如果能改善這些狀態,跑步的效率就可能有所提升。

絕大多數跑姿學派都把重點放在下半身。跑步的腳怎麼落地,是前腳掌還是足跟?膝蓋怎麼彎曲?步頻是要多少?等等問題,但這是看到結果所做出的論述。最常見的謬誤就是腳跟著地會造成剎車效應,但卻拿不出真的科學文獻證明,而也有不少菁英選手是腳跟著地的方式長期生存在比賽中。

多數跑姿派忘了跑步的起點不是下半身(更不是落下或是地心引力),跑步的起點是臀部。跑步的一切都與臀部有關,推蹬離地要有好的髖伸;落地的時候又有足夠的臀部肌肉支撐,讓阿基里斯腱儲存最大的彈性位能;核心要能穩定,讓上下半身能夠串連成一個整體。沒有臀部,不要說跑步,連走路都變得不可行。

手部因為長時間坐姿、打電腦等現代生活方式,導致手臂相關肌群的活動度改變。在跑步時擺臂會產生限制,手臂往後的能力會變差,導致身體的平衡需要重新改變,連帶影響到核心的穩定度。

同樣的,頭頸部在坐姿時往前傾,會造成身體頭頸部習慣性,在跑步時無法直立往正前方看,這又會進一步破壞平衡。頭顱的重量有數公斤重,當這樣的重量不是在理想平衡位置上時,就算其他部位是平衡的,也為了要平衡頭部的不平衡而產生新的代償,破壞舊有的平衡。

我們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看書、睡覺,這都會造成軀幹的肌肉產生不對稱的緊繃,這些不平衡都會影響到跑步的效率。從頭到腳的不平衡都會讓跑步無法達到最高效率,浪費能量在不必要的地方。例如關節的穩定度,原本是小肌肉就可以做到的事,但是持續地不平衡,使得大肌肉必須參與平衡,但大肌肉是應該要讓我們用來跑步出力的,這樣的狀態,就會讓我們浪費精力在穩定身體,而非更有效率地使用到跑步上。

這些長期的姿勢不良,書上提供了一些方式改善,透過改善身體排列、活動度、柔軟度、肌力,跑步自然會更有效率。雖然書上對於這些改善方式提供了很詳盡的做法,個人認為還是應該找專業的教練指導,改變永遠伴隨的風險;台灣教練費用相對低廉,有人幫忙確認姿勢是否正確,可避免新的不平衡產生。台灣有能力指導這樣技術的教練並不多,需要好好篩選,但可見未來有這樣能力的教練會越來越多。

跑步的一切都與臀部有關

跑姿風潮之後

2000年以來在西方吹起學習跑步姿勢的風潮,經過了超過10年期間,書上也提供了很多案例讓我們去思考。

書上訪問了很多著名的運動醫學專家、足部治療師、國家代表隊的教練,皆認為不要去刻意改變跑步姿勢。其中一些國家代表隊的教練,因為去改變選手的跑步姿勢,反而造成選手受傷。這幾年因為跑姿風潮進入台灣後,受傷的跑者開始逐漸出現。如果你從來沒有受傷過,就不需要人云亦云,等風潮過後確定有效再去學習也不遲。

保持身體的直立,建立更好的本體感覺,從低階的動作去知道自己在做一些動作時,哪些關節或動作不順,哪些肌肉緊繃或是沒有參與到動作。當這些低階動作確認身體狀態後,如果能保留到更高階的運動像是跑步,都可以降低受傷機會。

現有的證據,國家隊教練對於一般市民跑者的建議,基本上都是不要去改變現有的跑步姿勢。你現在跑步的姿勢,反映你現在身體的條件;改善了身體條件,你的跑步自然會更有效率,不必冒險花錢又賭上受傷機會。出門,自然自在得跑,反而是現在大多數專家的建議。

/ 關於陳柏長 /
陳柏長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英國女王4/22化身倫敦馬拉松發令員

2018-03-26
賽事新聞馬拉松跑步話題

全球六大馬拉松比賽之一,也是全球報名最難抽中籤的「倫敦馬拉松」將於4月22日開跑,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將在迎來她92歲生日隔天,搖身變成馬拉松比賽發令員,在溫莎城堡隔空為四萬名參賽者發號開跑令。

英國女王422將化身倫敦馬拉松發令員 ©LONDON MARATHON

根據倫敦馬拉松(以下簡稱倫敦馬)賽事說明,伊莉莎白二世將登上設在倫敦近郊溫莎城堡地標圓塔前的特別指揮台,於上午10:00按下啟動按鈕,而這場儀式將同步轉播在布萊克希斯(Blackheath)格林威治公園起點處的大型螢幕上,供四萬名跑者觀看。

女王的參與相當具有歷史意義。倫敦馬拉松組織主席John Spurling表示,今年是繼1908年奧林匹克馬拉松比賽的110年後,比賽啟動儀式再次回到溫莎城堡,而當年是由女王的祖母,也就是當時的瑪麗公主(後為瑪麗王后)發出起跑令。1908年奧運會的馬拉松比賽,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標準距離為42.195公里(26.2英里)的馬拉松比賽。

2017年倫敦馬拉松現場,賽道行經倫敦塔橋 ©LONDON MARATHON

今年倫敦馬舉辦時間在同為六大馬的波士頓馬拉松後一星期,許多菁英選手參與盛事。男子組包括來自肯亞的Eliud Kipchoge,他是2016年奧運會男子馬拉松金牌得主,也是同年倫敦馬冠軍;另有出生索馬利亞歸化為英國公民的黑人田徑運動員Mo Farah,以及2016年倫敦馬男子組銅牌得主Kenenisa Bekele。
 
女子組則包括來自肯亞、三次獲得倫敦馬冠軍的Mary Keitany,以及多屆奧運金牌女將Tirunesh Dibaba。Mary Keitany表示,這次目標是打破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人Paula Radcliffe的紀錄。

三次獲得倫敦馬冠軍的肯亞女選手Mary Keitany今年將再次參與倫敦馬 ©LONDON MARATHON

根據倫敦馬拉松組織統計數據,2018年倫敦馬拉松抽籤人數再創紀錄,共38萬6,050人次報名,較2017年的25萬3,930人次大增,其中58%的英國報名者將是人生第一次参加全程馬拉松,而超45%的英國報名者為女性,後者數據也打破歷年紀錄。

知識便利貼|倫敦馬拉松
創辦於1981年,每年於4月下旬舉行,是全球六大馬拉松之一,也曾是歷史上產生男女世界最佳成績最多的城市。比賽從布萊克希斯格林威治公園出發,途中行經倫敦塔橋、道格斯島、聖詹姆士公園等著名景點,終點線位於購物中心 (The Mall)。

倫敦馬特別在於它是場慈善馬拉松,約三分之二跑者都是以慈善捐款方式獲得參賽資格。另一特色是參賽跑者無不發揮創意角色扮演,吸睛造型多數是為了吸引公益慈善募集籌款,倫敦馬組織更從2007 年起,與金氏世界紀錄聯合推出Cosplay造型比賽,選手們將自己的造型及預計成績提前向金氏世界紀錄進行備案,比賽時身著審核通過的Cosplay造型,若能在預計時間內完賽,將能免費完成驗證並獲得Cosplay造型的金氏世界紀錄。

©LONDON MARATHON

參考資料/LONDON MARATHON、Runner’s World、新浪體育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剛開始跑步的你,一定有過這幾個經典畫面

2017-03-07
運動心理趣味馬拉松跑步話題

人生的經歷會不同,但跑步的經歷卻會不約而同。在開始跑步之前,我們都覺得跑5公里或者10公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別說馬拉松了。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堅持、忍耐、毅力,任何人都能成為一個跑者,跑完42.195公里的距離。
 
當你開始跑步,準備自己的第一個馬拉松的時候,一定會經歷下面這些時刻。

剛開始跑步的你,一定有過這幾個經典畫面

第一次跑步,連1公里都跑不完,怎麼可能跑到42公里的距離?

千萬別被距離嚇到了,你的每一次跑步,每一次跑得更遠的時候,你就會感嘆:原來自己也可以做到,我真是太厲害了,我被自己的意志力感動了,我為自己的堅持而感到驕傲。

跑步時無法順暢的呼吸

跑步時的呼吸是有技巧的,當你跑步的時候不再為呼吸感到困難的時候,你也就愛上了跑步。這需要很長時間的練習,更有趣的是,慢慢的你會享受大口喘氣,肺部灼熱的感覺。

我跑多遠了,快到5公里了吧?

5公里快到了嗎?看看手錶或是APP上的顯示竟然才2公里,但卻感覺跑了很久、很遠了吧?看看手錶,才顯示跑了3公里。

糾結要選什麼樣的跑鞋

支撐系列,緩震系列,極簡系列,輕量跑鞋,有太多的選擇,我無從下手啊!

©zubits.com

我每天去跑步會不會被人嘲笑?

當你跑步的時候,不要太在意路人的眼光,就像小時候,你穿新衣服上學,總會擔心同學們指指點點。但其實根本沒人在乎你穿什麼,根本沒人在乎你跑還是不跑。

©PRETTY52

我的跑姿是不是很難看?

最重要的是我們邁開腿去跑步了,還有很多人說要去跑步,但也就是說說而已,從來不行動。保持自信很重要,而當你跑過5公里或者10公里的時候,你也會變得更自信。

©indiatimes.com

痛苦,太痛苦了

肌肉酸痛,腳底起水泡,膝蓋疼痛,臀部疼痛,側腹痛,還有頭疼......我應該堅持跑下去嗎?

©womensrunning

我的速度真的、真的很慢

所謂的跑者不見得一定要跑得多快,速度再慢,也可以被稱為跑者,不要太在意自己的速度。雖然這說起來容易,其實你的速度會在累積到一定跑量之後突然提升。
 

當成功報名第一場馬拉松比賽,你會興奮一整天

是的,你的大腦會開始想像比賽那天的一切場景,怎麼通過起跑線,用什麼姿勢衝過終點線...等等,我還沒跑過這麼遠的距離,會不會無法完賽?別緊張,比賽的那天總會到來的,好好執行你的訓練計劃吧。

©ALEXINWANDERLAND.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跑步訓練
  • 核心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增肌
  • 瘦身
  • 運動生理
  • 徒手訓練
  • 觀念
  • 飲食
  • 跑5K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3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