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2018香港單車節引進「Hammer Series」讓盛事體驗再升級
1
2018香港單車節引進「Hammer Series」讓盛事體驗再升級
2
37年來第一人 台師大教授洪聰敏獲運動學術界最高殿堂院士
3
面對人生逆境你該怎麼做?用意志力顛覆自我極限「WILL FINDS A WAY志在必行」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8香港單車節引進「Hammer Series」讓盛事體驗再升級

2018-07-18
話題 綜合 單車 新聞 活動

由香港旅遊發展局舉辦的體育盛事「香港單車節」,今年即將於10月14日舉辦,去年專業賽甫升格為國際單車聯盟(UCI)亞洲巡迴賽1.1級公路賽,今年整體賽事體驗與規格再升級,將2017年首創的歐洲Hammer Series公路賽引入香港舉行總決賽,吸引11支國際單車聯盟世界巡迴賽車隊(UCI WorldTour Team)同場飆風。台灣車友除了可以近距離欣賞世界一級車隊的職業競賽外,一樣可以報名「50公里挑戰組」,將是難得機會能夠於全程封道的香港街道馳騁!台灣車友跟東南及雄獅二家旅行社報名還可以免收NT$2600的活動報名費! 

2018香港單車節引進「Hammer Series」讓盛事體驗再升級

台灣車友不容錯過的「三高規格」50公里挑戰組

除了「Hammer Series」專業賽事,香港單車節也規劃讓車友爭相報名的50公里挑戰組,以「國際高手領騎、高速道路全程封道、高難度賽事路線規劃」三高規格籌劃。路線以尖沙咀為起點,途經青衣、馬灣,最後折返尖沙咀,途經許多香港的標誌性建築物及舉世聞名的維多利亞港天際線。沿途高速道路將進行程封道,路線中包含連國際車手都大呼過癮的「攞你命斜」陡升坡尖山隧道路段與考驗控車技巧的強烈側風的青馬大橋路段,全年僅有一次機會能夠用如此獨特的體驗旅行香港!

「Hammer Series」專業賽事

Hammer Series為車迷帶來前所未有的自由車觀戰體驗

2017年創立的Hammer Series公路賽有別傳統賽制,分為爬坡、競速及追逐賽,更強調團隊合作、路線集中以繞圈形式進行,節奏明快、過程令人血脈沸騰,讓觀眾的觀賽體驗大大提升,甫創立一年即頗受好評。今年度的Hammer Series已在挪威斯塔萬格及荷蘭林堡分別舉行了分站賽事,首度跨足亞洲,選中香港做為2018年壓軸的「收官戰」,將吸引11支國際單車聯盟世界巡迴賽車隊(UCI WorldTour Team)、近百位職業單車好手參賽。其中包含備受矚目的世界排名前五名的隊伍比利時Quick-Step Floors (快步車隊) 、德國BORA-hansgrohe、澳洲Mitchelton-SCOTT、英國Team Sky (天空車隊) 、美國BMC Racing Team (BMC車隊)都將於香港集結,盛況空前,令全球車迷萬分期待。

「Hammer競速賽」:每隊各派出五名選手,在尖沙咀維多利亞港海展開緊張刺激的速度之爭,進行共十圈、全長43公里的賽事。
「Hammer追逐賽」:按參賽車隊於競速賽所取得的成績分成兩組,各車隊將進行總計五圈、全長21.5公里的追逐賽,爭取得分。
「Hammer Series公路賽」最佳觀賽點:難得機會可以近距離觀賞世界級的車隊競速,車友們可於尖沙咀沿梳士巴利道(靠近尖沙咀海濱長廊)及麼地道觀賽。

東南、雄獅香港單車節專屬行程  免收50公里挑戰組報名費

為了方便台灣車友參與香港單車節,雄獅和東南旅行社都有包裝3天2夜套裝行程,包含機票、住宿、50公里挑戰組(免收報名費NT$2,600)和約騎活動,雄獅還獨家安排愛騎單車的藝人林彥君151達人帶路,一起約騎香港大帽山及太平山;東南旅遊則推出揪團優惠,4人同行每人優惠NT$1,000,6人同行每人優惠NT$1,500,約騎香港大帽山及大美督。詳情請洽:

雄獅旅遊:https://goo.gl/TkStCW  報名電話: 02-8793-9608
東南旅遊:https://goo.gl/vFxstN    報名電話: 02-02-25678111 分機219
想要近距離欣賞「Hammer Series公路賽」,香港旅遊局也特別為雄獅/東南旅行社的車友安排位於麼地道的貴賓觀賽台,讓台灣車友感受這令人血脈沸騰的精采賽事。

香港單車節活動項目除了Hammer Series公路賽和50公里挑戰組,也有30公里挑戰組、男子/女子公路專業繞圈賽、家庭單車樂及兒童青少年單車樂等。如果想要自行上網報名的話,則可於7月21日上午10時起,進行網上報名,各組別名額有限,額滿即止。(網址:http://register.hongkongcyclothon.com)。

資料來源/香港旅遊局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37年來第一人 台師大教授洪聰敏獲運動學術界最高殿堂院士

2018-10-03
綜合故事心得分享新聞話題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洪聰敏獲選為2018年美國國家人體運動學院院士(Fellow,National Academy of Kinesiology,US),該學院是全球體育運動學術界最高殿堂,92年來頒發140多位國際院士中,僅4位非美籍華人,而洪聰敏是暌違37年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台灣人,也是該學院成立至今第二位台灣人。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洪聰敏

赴美授證書  受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恭賀

洪聰敏於9月22日美國國家人體運動學院的年度學術會議上,與其他12位共同受頒發為新任院士,並從主席Bradley D. Hatfield手中接下院士就任證書。洪聰敏成為2018年唯一新當選的國際院士及華人,會議中,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Tip S. Thorne、下屆主席Bradley J. Cardinal都在場恭賀。
 
Bradley J. Cardinal表示,事隔37年,洪聰敏成為第二位來自台灣的國際院士,代表他在人體運動學領域中成為新時代的領導者,也確信他將成為激勵下一世代的最佳典範。

洪聰敏與2017年諾貝爾理獎得主Tip S. Thorne(右)合照

知識便利貼|美國國家人體運動學院院士
「人體運動學(Kinesiology)」是美國高等教育界用來描述體育、運動科學以及其他與人體動作有關學術領域的通稱。美國國家人體運動學院成立於1926年,自此開始遴選院士,以美籍學者為主,外國籍學者則為國際院士。至今(2018年)獲選院士人數共725人,其中140多位為國際院士,獲選院士者代表他在人體運動領域有極崇高學術地位,且是終身榮譽。

國際院士大多數來自歐洲,少數來自亞洲,至今僅有4位非美籍華人,台灣有則兩位當選。台灣首位獲選的蔡敏忠(已故)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41級校友、前國立體育大學創校校長、教育部體育司(當時國內體育與運動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首任司長,於1981年獲選;第二位即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洪聰敏。另兩位非美籍華人則是中國上海體育學院院長陳佩杰、香港浸會大學退休教授傅浩堅。

美國國家人體運動學院院士就任證書

貧農之子→桌球國手→大學教授  運動改變一生

洪聰敏出生南投草屯鄉下,從小家中經濟貧困,父母都是文盲,而他靠著「運動」改變了一生。25歲前,洪聰敏是個桌球國手,他國小四年級就開始學打桌球,17歲當選為國手,一路獲獎無數,直到25歲從球場退休。沒想到退休隔年,竟發現他患有地中海型貧血,才知道以前跑步或打球時,為何容易比別人疲累。

洪聰敏表示,桌球培養了他的抗壓能力和韌性,也養成自我良好的紀律 。在還不知道自己有地中海型貧血的情況下,他經由不斷訓練,最終能在20分鐘內跑完5,000公尺,證明了人的身體有很高的潛能與可塑性,只要給身體機會,循序漸進適當刺激,身體就會慢慢達到意想不到的境界。

1989年,洪聰敏從台師大體育系碩士班畢業,赴美國馬里蘭大學人體運動學系攻讀博士;1997年返國後,便聚焦運動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成立多個運動心生理學實驗室,他培養出的碩博士生中,現在不乏在美國及台灣擔任大學教職。

學術成果助亞奧運選手   洪聰敏:適應刺激環境,成功就會到來

在學術上,洪聰敏特別關注兩大研究議題:一為競技運動表現之認知神經機制與控制,就此發現運動表現最佳心理狀態的大腦皮質活動特徵,以及透過神經回饋控制之方法。二為運動對大腦認知神經功能的影響,發現不同運動處方與老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以及其他一般對象的關係;研究對於採用運動處方來提升大腦功能,特別是前額葉的執行控制功能,具有重要的方法與證據貢獻。
 
上述研究成果已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超過140篇論文、專書章節超過20章、國際研討會論文超過150篇,並被運用在幫助國內亞奧運選手提升國際競賽成績,以及幫助體育老師、特教老師提升運動教育的績效。因此,洪聰敏今年也榮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肯定。
 
他表示,自己身為運動員及體育人,深深感受運動對國家社會可以產生的助益,往後將持續以研究來推動競技與健身運動,幫助國家運動員為國爭光,並促進全民身心機能降低照顧費用、提升運動產業促進經濟發展。
 
洪聰敏說:「現代人很容易失去動力、信心,希望透過自己的經驗,能帶給大家一些希望。像我這樣患有地中海型貧血的人都能成為國手、中學沒唸書卻能成為教授,所以大家不要自我設限,只要多花一些時間,慢慢適應刺激環境,成功就會到來。只要給自己機會,就會發現,人真得有無限潛能。」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秘書室公共事務中心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面對人生逆境你該怎麼做?用意志力顛覆自我極限「WILL FINDS A WAY志在必行」

2018-04-24
話題運動配備穿搭指南運動時尚服裝UNDER ARMOUR綜合

無論是先天障礙或後天逆境,憑靠自我堅定意志戰勝挑戰,是人生旅程必修課題!面對生命中各種艱難考驗與壓力時,如果是你會怎麼做?作為幫助運動員變得更強的專家 UNDER ARMOUR ,全球同步發表2018 春夏訓練系列,並以世界最認真的男人Dwayne Johnson巨石強森為首,廣邀來自不同領域的運動員分享他們的「WILL FINDS A WAY志在必行」意志宣言,藉由刻畫各界頂尖運動選手的勵志旅程來啟發及鼓舞這個世界!

WILL FINDS A WAY志在必行,由Dwayne Johnson巨石強森為首,廣邀來自不同領域的運動員分享他們的意志宣言。

世界級的硬漢巨石強森:
Dwayne Johnson巨石強森作為「WILL FINDS A WAY志在必行」的精神領袖,他以自身為例,展示出如何靠意志力顛覆世界的不可能!曾經立志作為一名職業足球運動員的夢想破滅,甚至一度口袋裡剩不到7美元,但巨石強森成功戰勝所有困難並成為訓練室裡最認真之人,為人生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經歷了種種考驗,他意識到必須具備的心理因素即是藐視一切懷疑、對抗失敗並突破重圍!

我很榮幸能和這些擁有最強意志力的世界頂尖運動員們一起努力。

NBA潛力新星Dennis Smith Jr.:
Dennis Smith Jr.的膝蓋,曾遭受嚴重的運動傷害,而這場意外甚至讓他的籃球夢想差點破滅,但他選擇忽略任何外在的影響,在北卡羅萊納州的費耶特維爾操場上學會扣籃後,終究邁進了世界籃球殿堂NBA這條他認為不可思議的路。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Dennis Smith Jr.也將這一切歸功於他的家族、他的家鄉菲耶特維爾(Fayetteville)和他的堅定信仰。

我是個異類… 我奶奶常這麼說我。

中國武打巨星張藍心:
因為重大傷勢,讓曾獲得全國跆拳道冠軍並入選國家隊的張藍心被迫提早退休,終結夢寐以求的運動員生涯,但她並沒有因此駐足,將重心專注在武打戲劇展演上,並把握機會在鏡頭前將畢生所學完美發揮。她憑藉驚人的敏捷以及快速適應能力,伴隨著改變的決心,讓張藍心晉升成中國最著名的女演員之一。

突破自己,不斷地撕裂自己,你才能看見全新的你。

世界短跑冠軍Natasha Hastings:
生性害羞的Natasha Hastings錯過了精彩的童年,更不得不面對那些嘲諷她壯碩身材的人,但她將所有的精力集中在跑步和訓練上,讓生活中殘酷的現實驅動她的意志,引領她充分發揮無限潛力,不僅讓她成為世界菁英選手,更光榮贏得「400公尺短跑天后」的封號。

你必須相信你能贏。

奧運難民隊游泳選手Yusra Mardini:
Yusra Mardini在故鄉敘利亞經歷了戲劇性的國家動盪和戰爭,當時她拉著引擎故障且船艙正在進水的船一路游到安全地點,憑藉毅力與勇氣拯救無數其他難民;而求生意志的爆發更為她的生命帶來無比強大的動力,她開始接受游泳運動項目的培訓,並且成為十位難民奧運代表隊運動員之一。不滿足現狀的Yusra Mardini將繼續突破自我,實現她的下一個人生目標—前往2020年東京奧運。

我只是個平凡人,但我擁有勢不可擋的意志力。

三鐵生命戰士Johnny Agar:
Johnny Agar的奮鬥故事帶給UNDER ARMOUR與世人極大的激勵,今年他的故事將與「WILL FINDS A WAY」再次延續。罹患先天性腦性麻痺症曾讓他喪失基本生活技能,每天都須面臨一般人難以想像的挑戰,但他仍舊堅定意志完成每日早晨的自我訓練,無視對自我身體的懷疑,用純粹的力量超越身體極限,Johnny Agar最終透過達成驚人的成就,與他父親一起走完鐵人三項賽的最後一哩路。

再也沒有任何事情能夠阻擋我。

拳擊體操雙料冠軍Javon “Wanna” Walton:
Javon “Wanna” Walton在其短暫的十年人生中,反覆從不看好他的人口中聽到「不可能」的字眼,但懷抱絕不妥協的信念與堅定不移的訓練,年僅11歲的他成為體操和拳擊運動的雙料冠軍,激發他繼續朝著成為重量級冠軍的目標前進,這世界上已經沒有任何事情能夠阻擋他!

為什麼只能取得一個冠軍… 我就想要兩個。

奧運柔道金牌 - Teddy Riner:
自幼即專注在成為頂尖柔道家的修煉之中,也許世人將Teddy Riner獲得的一切頭銜視為理所當然,但這其實是因為他投入了大量時間專注訓練,再加上對自我的極度要求後才品嘗到的甜蜜果實,這也是他持續成為世界最偉大柔道選手的關鍵所在。

如果意志堅定,那你將無所不能,就能成為冠軍。
如果意志堅定,那你將無所不能,就能成為冠軍。

資料來源/星裕國際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