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跑步
  • 訓練動作
  • 瑜伽
  • 核心訓練
  • 減脂
  • 飲食
  • 跑步訓練
  • 增肌
  • 運動生理
  • 瘦身
  • 徒手訓練
  • 啞鈴
  • 跑10K
  • 觀念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PUMA豔夏繆斯女神鞋來勢洶洶
1
PUMA豔夏繆斯女神鞋來勢洶洶
2
想要進入美軍海豹部隊?兩階段共18週的極機密入伍訓練計劃大公開
3
107年國光體育獎章頒獎典禮體壇菁英聚一堂星光閃耀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PUMA豔夏繆斯女神鞋來勢洶洶

2018-08-07
配備館 綜合 PUMA 運動時尚 鞋子 穿搭指南

國際知名運動品牌 PUMA 全球新女力運動火力全開,以「DO YOU 我就這樣」鼓勵女孩們大膽主導自己的人生,散發獨一無二的自信魅力,由同樣身為國際超模的 PUMA 全球女力大使卡拉‧迪樂芬妮(Cara Delevingne)與劉雯共同號召全球女孩們一同加入「DO YOU 我就這樣」新女力運動,自信大喊:「我 就是繆斯女神」。

PUMA豔夏繆斯女神鞋來勢洶洶

盛夏之際,PUMA 強勢推出全新女神系鞋款 MUSE Maia Street,大膽高調的鞋型設計搭配簡約時尚的色彩點綴,兩大女神卡拉及劉雯以各自獨有的女力魅力親自詮釋,展現專屬於自己的女神風采。

PUMA全球女力大使Cara展現無所畏自信女力

PUMA MUSE 繆斯女神鞋款年初以浪漫唯美的 MUSE Echo 為首波,成功創造話題攻佔少女心,粉嫩配色搭配皮革點綴鞋面,無法抗拒的優美仙氣深受女孩們的青睞,成為 2018 年度 PUMA 詢問度最高的鞋款之一。

今夏,新款繆斯女神系鞋款 MUSE Maia Street 一改唯美形象,以亮眼醒目的街頭風格展現獨特女神魅力,結合時尚元素與機能科技,打造無所畏懼的女力潮履,PUMA MUSE Maia Street 以透氣網布鞋面包覆,並於前後加厚鞋底內置入輕量 EVA 中底材質,提升穿著舒適性與輕量感,延伸至腳後跟的貼合織帶及 TPU 裁片同時提供足部穩定性;外型設計部分,則於鞋側質感皮革裁片印上 PUMA 字樣,大膽時尚的全白的鞋面點綴螢光紅綠色彩,提升整體吸睛亮度,也呼應現代都會女孩五光十色的燦爛步調,彷彿化身為新世代繆斯女神般,散發堅定自信的都會女力風采。

PUMA Muse Maia Street

PUMA 豔夏繆斯女神鞋款 MUSE Maia Street將於 8 月 9 日全球同步開賣,除此外,也同步推出主題系列女力服飾,以螢光紅綠線條滾邊上黑色服飾主調,彷彿闡述著都會夜空下五光十色的燦爛生活,無所畏的都會女孩時尚新態度,大膽綻放屬於自己的女神魅力。

資料來源/PUMA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想要進入美軍海豹部隊?兩階段共18週的極機密入伍訓練計劃大公開

2019-07-24
話題路跑游泳無氧運動有氧運動體適能重量訓練初階訓練綜合

在2011年擊斃賓拉登一舉成名的美國海軍三棲特戰隊(United States Navy SEa, Air and Land Teams,SEALs)又被大家稱為海豹部隊,是世界知名的三棲特種部隊。然而,想要佩帶上代表三棲隊員的三棲特戰隊的佩章可沒這麼容易,首先,必須得先通過基礎水下爆破訓練以及專業的三棲資格訓練你才能成為正式的海豹隊員。

想要進入美軍海豹部隊?兩階段共18週的極機密入伍訓練計劃大公開 ©thenewsrep.com

但是,想要正式進入三棲訓練之前,必須要先通過兩階段共18週的陸軍體能訓練,這些訓練方式與強度並不適合所有人,兩個訓練程序包括I類(針對目前不活動的人的初學者訓練) 和II類訓練例程(有點運動基礎或習慣的人),現在就來看看你的體能是否能進入海豹部隊!

第I類訓練程序

第一類的目標是達成每週16英哩(約25.749公里),然而為期九週的訓練計劃除了跑步外,還必須進行基礎的體能訓練及游泳訓練這兩項目;以下是海豹部隊入伍新兵共18週的訓練課表。

1.跑步訓練計劃

第1週和第2週:

每天2英哩(約3.21公里),在週一、週三與週五進行,本週預計9.63公里。

第3週:

這週為了避免運動傷害,因此,沒有跑步訓練課程。

第4週:

每天3英哩(約4.82公里),在週一、週三與週五進行,本週預計14.46公里。

第5週和第6週:

週一2英哩(約3.21公里),週二3英哩(約4.82公里),週四4英哩(約6.43公里),週五2英哩(約3.21公里) ,本週預計17.7公里。

第7週到第9週:

週一4英哩(約6.43公里),週二4英哩(約6.43公里),週四5英哩(約8.04公里),週五3英哩(約4.82公里),本週總計25.749公里。

2.肌力訓練計劃

主要在每週1、3與5進行基礎的徒手肌力訓練。

第1週:

伏地挺身:4組15次重複

仰臥起坐:4組20次重複

單槓上拉:3組3次重複

第2週:

伏地挺身:5組20次重複

仰臥起坐:5組20次重複

單槓上拉:3組3次重複

第3週與第4週:

伏地挺身:5組25次重複

仰臥起坐:5組25次重複

單槓上拉:3組4次重複

第5週與第6週:

伏地挺身:6組25次重複

仰臥起坐:6組25次重複

單槓上拉:2組8次重複

第7週與第8週:

伏地挺身:6組30次重複

仰臥起坐:6組30次重複

單槓上拉:2組10次重複

第9週:

伏地挺身:6組30次重複

仰臥起坐:6組30次重複

單槓上拉:3組10次重複

這裡為了能讓肌肉獲得最佳效果,將採取一組伏地挺身然後一組仰臥起坐,接著一組單槓上拉的循環方式,並且組與組之間沒有任何休息時間。

3.游泳訓練計劃

徒手游泳訓練以一週4-5天的訓練頻率來進行。

第1週和第2週:

每次持續游泳15分鐘。

第3週和第4週:

每次持續游泳20分鐘。

第5週和第6週:

每次持續游泳25分鐘。

第7週和第8週:

每次持續游泳30分鐘。

第9週: 每次持續游泳35分鐘。

如果你在嘗試訓練時,無法運用游泳的話也可以採用自行車代替,但每次訓練的時間就要是游泳的兩倍,這裡的游泳距離以每次游200公尺的長度為準,你也可以漸漸嘗試1分鐘內游50公尺的速度加強訓練。

第一類的目標是達成每週16英哩(約25.749公里)。 ©Men's Journal

第II類訓練程序

海豹突擊隊II類訓練計劃是一項更加激烈的運動,專為參與常規體能訓練計劃的人或已完成I類訓練常規要求的人所設計,除非你已經可以輕易完成9週I類訓練,否則,請不要輕易嘗試第II類訓練。

1.跑步訓練計劃

在週一、週二、週四、週五和週六,一週共五天跑出規定的里程數。

第1週和第2週:

週一3英哩(約4.82公里)

週二5英哩(約8.04公里)

週四4英哩(約6.43公里)

週五5英哩(約8.04公里)

週六2英哩(約3.21公里)

每週完成30公里。

第3周和第4週:

週一4英哩(約6.43公里)

週二5英哩(約8.04公里)

週四6英哩(約9.65公里)

週五4英哩(約6.43公里)

週六3英哩(約4.82公里)

每週完成35公里。

第5週:

週一5英哩(約8.04公里)

週二5英哩(約8.04公里)

週四6英哩(約9.65公里)

週五4英哩(約6.43公里)

週六4英哩(約6.43公里)

本週完成38.62公里。

第6週:

週一5英哩(約8.04公里)

週二6英哩(約9.65公里)

週四6英哩(約9.65公里)

週五6英哩(約9.65公里)

週六4英哩(約6.43公里)

本週完成43.45公里。

第7週到第九週:

週一6英哩(約9.65公里)

週二6英哩(約9.65公里)

週四6英哩(約9.65公里)

週五6英哩(約9.65公里)

週六6英哩(約9.65公里)

每週完成48.28公里。

對於第8周和第9週的訓練就沒有必要增加跑步的距離,這時後你必需要研究你6英哩的跑速;並嘗試將它們的速度降低至每英里7:30或更低,但如果你想要增家跑步的距離也請逐量增加,每週跑量不要增加超過1英哩(約1.6公里)。

2.肌力訓練計劃

每週訓練三次,基本上以週一、週三和週五進行肌力訓練。

第1周和第2週:

伏地挺身:6組30次重複。

仰臥起坐:6組35次重複。

單槓上拉:3組10次重複。

雙槓撐體:3組20次重複。

第3周和第4週:

伏地挺身:10組20次重複。

仰臥起坐:10組25次重複。

單槓上拉:4組10次重複。

雙槓撐體:10組15次重複。

第5週:

伏地挺身:15組20次重複。

仰臥起坐:15組25次重複。

單槓上拉:4組12次重複。

雙槓撐體:15組15次重複。

第6週到第9週:

伏地挺身:20組20次重複。

仰臥起坐:20組25次重複。

單槓上拉:5組12次重複。

雙槓撐體:20組15次重複。

這些訓練的次數基本上都是為了肌耐力而設計,主要是要訓練肌肉延長疲勞程度,因此,更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來進行重複次數。為了獲得最佳效果,每組進行一次同第I類肌力訓練的方式來進行循環,以便在短時間內恢復肌肉效能。

這些訓練的次數基本上都是為了肌耐力而設計,主要是要訓練肌肉延長疲勞程度。 ©wild-turkey.wonderhowto.com

金字塔鍛煉

當你的肌力有達到I類和II類標準後,你可以將上述的項目進行金字塔訓練與交替訓練,但這次選擇一個次數作為你的起始數字,接著往上增加再降低回來,讓次數訓練在金字塔中上下工作。例如:單槓上拉次數可以設定為1,2,3,4,5,4,3,2,1;仰臥起坐3,6,9,12,15,12,9,6,3(單槓的3倍);伏地挺身2,4,6,8,10,8,6,4,2(單槓的2倍);雙槓撐體次數與單槓上拉相同。

3.游泳訓練計劃

游泳訓練將每週游4-5天。

第1周和第2週:

每次持續游泳35分鐘。

第3周和第4週:

使用蛙鞋每次連續游泳45分鐘。

第5週: 使用蛙鞋每次連續游泳60分鐘。

第6週至第9週: 使用蛙鞋每次連續游泳75分鐘。

首先,為了減少從使用蛙鞋開始時,我們腳部肌肉所產生的壓力,因此,可採用交替游泳1000公尺有蛙鞋和1000公尺沒有蛙鞋開始訓練,這階段的訓練你的目標應該是在45秒或更短的時間內游50公尺。

拉伸和體能訓練

由於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都致力於肌力訓練課程,因此,你可以在星期二、星期四和星期六至少進行20分鐘的肌肉放鬆;同時,你也可以在每次訓練之前與之後,單獨進行15分鐘的肌肉伸展訓練。伸展最好的方式就是從頭頂開始然後到腳底,每個部位的放鬆以15-20秒為準,拉伸時請特別專注於大腿前後、胸大肌、背肌與肩部。

資料參考/sealswcc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107年國光體育獎章頒獎典禮體壇菁英聚一堂星光閃耀

2018-11-30
話題新聞綜合

教育部體育署今(30)日舉辦「107年度國光體育獎章暨運動科學研究及發展獎勵頒獎典禮」,公開表揚2018雅加達-巨港亞運會、2018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2018年世界中學生運動會及各單項國際錦標賽獲獎之選手,以及今年績優運動科學研究得獎者,共有35個綜合暨單項運動錦標賽事的選手及教練為國爭光,總計有698人次,包括選手377位與教練80位榮獲國光體育獎章的榮耀;體育署預計發出新臺幣4億5,895萬元的獎助學金。

教育部葉俊榮部長(左)頒發國光體育獎章予亞運女子舉重金牌選手郭婞淳。

教育部葉俊榮部長親自到場勉勵獲獎選手,並激勵我國好手在國際競賽能夠發光發熱,持續為國爭取光榮;而政府各部門教育部、體育署及國訓中心皆應提供強力的後勤支援及行政協助,也期許教練及選手透過一次次的國際賽會,不斷的精進與強化。葉部長表示,本屆亞運亮眼的成績受到國人高度肯定與讚揚,不僅獲得國際友誼,且每位選手皆是最佳的臺灣代言人,也感謝教練團的努力耕耘與支持,期勉選手們展現企圖心,在2020東京奧運進一步爭取佳績。

教育部葉俊榮部長(左)頒發國光體育獎章予亞運鞍馬金牌選手李智凱。

我國運動選手在2018雅加達-巨港亞運會共計獲得17金19銀31銅,在45個參賽國中排名第7名,成績僅次於我國在1998年曼谷亞運會,不僅超越賽前所定的參賽目標,更重要的是帶給國人無可取代的感動;本屆亞運選手即獲頒了310面國光體育獎章,獲獎人次最多是傳統划船龍舟項目,共計獲得122面獎章,其中殷琬婷、何佳霖、吳俊傑、吳陳柏、周智偉、林聖儒、陳周岳弘、簡證嚴等8位選手各囊括了7面國光體育獎章,今天皆親自出席頒獎典禮。

在本屆亞運女子舉重奪金的郭婞淳、改寫我國體操史以「湯瑪士迴旋」勇奪鞍馬金牌的李智凱、男子單槓及地板項目分別摘金奪銀的唐嘉鴻均親自出席領獎。本次獲獎者的未來表現值得期待,期盼這些優秀選手在邁向「更快、更高、更強」的階段中實現自我,象徵著我國競技運動榮耀的延續與未來希望。

教育部葉俊榮部長(第二排左3)、體育署高俊雄署長(第二排中)及體總王金平首席總顧問(第二排左2)與國光獎章獲獎選手合影。

本次頒獎典禮除表揚國光獲獎選手的優異表現外,體育署同時也利用這次難得的場合,公開鼓勵肯定投身運動科學研究與發展,且有優異成就的運科研究人員,藉由渠等逐步建構更完善的運動科學支援機制,強化及提升我國選手訓練質量,進而在國際運動賽會中有良好的表現,以締造卓越的成績。體育署期望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運科研究的領域,帶動我國運動訓練的新思維,進一步提升國際運動競賽的競爭力。

資料來源/教育部體育署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跑步
  • 訓練動作
  • 瑜伽
  • 核心訓練
  • 減脂
  • 飲食
  • 跑步訓練
  • 增肌
  • 運動生理
  • 瘦身
  • 徒手訓練
  • 啞鈴
  • 跑10K
  • 觀念
ABOUT
Copyright © 2022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