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跑步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核心肌群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
  • 運動器材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關於BMI數值對我們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1
關於BMI數值對我們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2
Ricky營養師的體脂10%增肌減脂秘訣
從體脂18%普男變身10%精壯男神 Ricky營養師的增肌減脂秘訣
3
體脂肪與體脂肪率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關於BMI數值對我們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2018-08-15
知識庫 瘦身 飲食 減脂 飲食方式 觀念

你是否常常聽到BMI數值超過多少就是過胖或低於多少就是過瘦!但BMI數值到底是什麼?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對人的體重與身型來做分類?這樣的方式到底對我們來說有這麼重要嗎?以下我們就針對BMI數值來做解說,讓你可以知道到底BMI值要注意多少!

你是否常常聽到BMI數值超過多少就是過胖或低於多少就是過瘦!但BMI值真的這麼重要嗎?

肥胖率翻升一倍

早在1980年,只有大約10%到14%的20歲以上的成年人被認為是屬於肥胖的身型,直到今天肥胖患者的數量約為30%,考慮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指出,自20世紀的1980-2008年以來,全世界肥胖症患病率幾乎是增加了一倍以上,2008年世界上10%的男性和14%的女性肥胖(BMI≥30kg/ m2),男性為5%女性為8%,估計有2.05億男性和2.97億20歲以上的女性肥胖。因此,減少目前在BMI圖表的「超重」或「肥胖」範圍內的兒童和成人的數量,是現在的當務之急。

自20世紀1980-2008年以來,全世界肥胖症患病率幾乎是增加了一倍以上!

女性比較容易肥胖

在全球範圍內,由於超重或肥胖,每年至少有280萬人死亡,估計有3580萬(2.3%)的全球DALYs是由超重或肥胖引起的。超重和肥胖會導致對血壓,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胰島素抵抗的不良代謝影響。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隨著體重指數(BMI)的增加而逐步增加中。另外,世界衛生組織美洲區域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最高(男性和女性超重均為62%,肥胖組為26%),東南亞區域最低(男性和女性超重均為14%,肥胖組為3%),由一些統計的數劇來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產生肥胖的現象,在世界衛生組織非洲,東地中海和東南亞地區,女性的肥胖患病率幾乎是男性的兩倍以上。

因此,世衛組織目前根據體重指數(BMI)值對人的體重進行分類,然而BMI測量是基於與身高相比的體重而製定的,但仍然存在一些爭議,因為主要是由於在了解某個人的獨特身體成分,例如:性別、年齡和種族如何去影響體重時的局限性。
 
基於證據表明身體脂肪不是導致某個人比同等身高的人體重更重的證據,我們必須知道肌肉質量、骨密度甚至液體等因素也會影響一個人的體重。有些人認為,由於體重指數測量值忽略了這一點,儘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很小,但運動員或肌肉比例較高的人,往往因為這樣就會被歸類為超重的族群。

某些地區的女性肥胖率是男性的兩倍。

另一方面,標準化的BMI圖表仍然被認為是監測一個人健康體重變化有用的工具,也是WHO方便跟踪處理肥胖疾病的工具。跟據一些研究表明,如果你的BMI越高罹患某些疾病的風險就會越高,這些疾病包括常見的健康致命原因,例如心臟病、高血壓、2型糖尿病、腸胃道消化問題、呼吸問題、睡眠呼吸暫停和某些癌症類型等疾病。那麼你應該依靠BMI圖表來確定你的健康狀況,還是轉向運用其它的方法和測量?

BMI究竟是什麼?

首先,我們先知道BMI(身高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是根據身高和體重衡量你是否體重狀態的指標數值,它適用於成年男性和女性以及所有年齡段的人,換句話說一旦你是成年人,你的BMI分數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急劇變化。在醫生和某些衛生單位BMI測量被用作確定這個人是否有肥胖風險的一項關鍵評估數值,另外,與BMI一起評估一個人肥胖風險的主要工具是腰圍測量和膽固醇和血糖水平測量,這是與肥胖相關的疾病和病症重要風險評估因素。

與BMI一起評估一個人肥胖風險的主要工具是腰圍測量和膽固醇和血糖水平測量。

什麼是BMI圖表?

如上所述,BMI或體重指數通過一個公式來計算,這個公式考慮了一個人的體重與身高的比較,再經由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為大家所提供易於計算的BMI計算器,只需要幾秒就可以計算出你的BMI指數,用來判別你的分類。由於BMI沒有將體脂肪率計算在內,所以一個BMI超重的人實際上可能並非肥胖,例如有在從事健身的人來說,由於體重內有高比例的肌肉重量,但在BMI計算公式內所算出來的數值可能會超過30,因此,會被歸類為肥胖I級(中等肥胖)這類,但有可能他的體脂肪比例很低,因此就不需要執行減重的程序。

標準化的BMI圖表分為四類:體重過輕、體重正常、體重過重與肥胖,而肥胖又可以分為三級!

結論:
這些理想的身高和體重表被批評為方法上的缺陷,例如不考慮遺傳或年齡差異等等的因素,因此它們已經被研究人員只做為參考的數值之一,根據營養學的報告指出,自20世紀70年代左右以來BMI已經取代了其它預測或測量肥胖的方法,儘管BMI計算方式有很多的批評與爭議,但也可初步的經由BMI測量結果簡單快速的辨別出是否有過重或過輕的狀態,所以,目前還是有許多的醫生與研究機構會採用BMI來做檢測。

資料參考/draxe、twojcel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從體脂18%普男變身10%精壯男神 Ricky營養師的增肌減脂秘訣

2020-08-06
專訪飲食飲食方式減脂增肌體脂肪瘦身人物誌

從小胖子減肥成一般身型並不難,但從一般身型變身為體脂 10% 健美線條的精壯男,那不只是努力,更要不斷學習和嘗試加上極度自律。男神營養師張家祥(Ricky)曾花不到一年時間減肥 13 公斤,從小胖弟減到 72 公斤、體脂 18% 的一般體態,不過他不滿意,花了多年嘗試各種錯誤方法,最後他找對方式,花了半年增肌減脂成為體脂 10% 完美體態。這段血淚史中,在運動、飲食和心態上必備什麼祕訣呢?看Ricky親身經歷的專業分享。

Ricky營養師的體脂10%增肌減脂秘訣
從體脂18%普男變身10%精壯男神 Ricky營養師的增肌減脂秘訣 /圖片提供:三采文化出版《體脂狂降20%!減醣外食快瘦攻略》

從小養成「資深胖子」的 Ricky,高三時體重飆到 85 公斤、體脂 30%,經歷一場失戀後,才驚覺自己該減肥了!於是,他瘋狂運動搭配原型食物的飲食,將體重降到 72 公斤、體脂降到 18%,這 13 公斤花了近一年努力。這時 178 公分的 Ricky 已成為身材勻稱的男孩,然而,他原以為瘦下來就會有肌肉,卻沒到達想要的健美體態。後來才發現,如果沒有營養與健身觀念,離理想體態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要走。

Ricky Before and After
Ricky高三時期體重 85 公斤、體脂 30%,對比體脂 10% 的理想體態 /圖片提供:三采文化出版《體脂狂降20%!減醣外食快瘦攻略》

Ricky的營養秘訣:減醣 + 間歇性斷食

身為營養師,再加上減肥之路上嘗試過各種飲食控制法,Ricky 對「吃」當然自有一套看法。他指出,任何減肥方法都是在控制熱量的大原則下執行,要遵守「熱量赤字」,建議控制在基礎代謝率(BMR,什麼都不做也會消耗的能量)到每日總熱量消耗(TDEE,基礎代謝率+攝食產能效應+活動耗能)之間,落在兩者區間的減脂熱量是最完美的。
(如何利用 TDEE 計算出自己的減脂熱量,請見 Ricky 著《體脂狂降20%!減醣外食快瘦攻略》一書)

TDEE
TDEE 算法 /圖片提供:三采文化出版《體脂狂降20%!減醣外食快瘦攻略》

在遵守熱量赤字下,Ricky 推薦的減脂方式是減醣飲食搭配間歇性斷食。對於減醣他指出,把醣類攝取從總熱量的 55% 降到 20-40%,就可以成功達成減醣,執行上可一餐不碰澱粉或只有一餐吃澱粉,非常簡單,新手好入門。同時,有在重訓和減脂的人,可以把蛋白質攝取量提高到每公斤體重的 1.6 - 2.2 倍,目的是不掉肌肉的話可直接吃到 2.2 倍。舉例﹕
體重 80 公斤 x 2.2克 = 176 克蛋白質
體重 60 公斤 x 2.2克 = 132 克蛋白質

減醣飲食的醣類攝取比例
減醣飲食的醣類攝取比例 /圖片提供:三采文化出版《體脂狂降20%!減醣外食快瘦攻略》

Ricky 強調,減醣最適合搭配間歇性斷食,他通常會搭配 16:8 的輕斷食,也就是一天選 8 小時是進食時間,其他時間斷食;例如他通常在下午一點吃第一餐,晚上九點前吃完第二餐,兩餐之間僅用 1 杯希臘優格、1 小份堅果等作為點心。對於初學者,每週可先選 3 天執行16:8 輕斷食,再循序漸進往上加。

Ricky的健身秘訣:每週重訓5次 + 有氧200分鐘

在到達體脂 18% 之後的多年來,Ricky 的體脂一直維持在 16-18% 下不去,後來他增加重訓比例,從原本一週 2-3 次只練胸,增加到一週 5 次,訓練全身包括胸、背、腿、肩膀、手臂,才發現全身各部位都要練到才能確實增加肌肉量。他建議,一般男生如果目標是類似他稍微壯碩的身材,很建議重訓一週 5 次;針對初學者,可改為每週 3 次重訓加 2 次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時間 20-30 分鐘即可),再視身體狀況往上加 。

「要達到什麼目標,就要去做什麼樣的努力!」Ricky 表示,從小胖子減到體脂 18% 對一般人來說都很容易,但要降到較極端的體態 10% 就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他除了一週 5 次重訓,再加上 200 分鐘的有氧運動。從小不愛跑步的 Ricky 主要做快走,他會選擇在重訓後接著快走,每天走半小時(約等於一萬步)。

不過 Ricky 提醒,因為他的有氧是快走而非跑步,所以重訓後接著做有氧,但對於一般人,建議重訓和有氧之間至少隔 3-4 小時,例如早上重訓、晚上有氧,否則運動效益會打折。他解釋,這跟運動時消耗肝醣或是脂肪有關,快走主要消耗脂肪,但跑步越快越激烈就會消耗肝醣,而重訓也是消耗肝醣,如果兩者連著做,讓肝醣消耗過多,效益會降低。

Ricky重訓
Ricky 建議一般男生如果目標是稍微壯碩的身材,一週可做 5 次重訓 ©營養師Ricky FB粉絲頁

同是天涯減肥者的實用提醒

1. 用數據讓自己堅持下去
「我多年來這麼努力減脂卻常卡關,我認為主因是沒有固定用 Inbody 測量身體組成。如果每週量,知道自己狀態變好就不會擔心。」Ricky 指出,Inbody 能較一般家用體脂機精細地測量身體細微的差距,在健身房通常可見,但需要付費約 200 元,如果不方便每週量,建議至少每個月量一次,並每週用拍體態照、量六個身體部位的圍度來觀察自己。

6 個部位圍度包括:脖圍、胸圍、腰圍、臀圍、大腿圍、手臂圍。Ricky 提醒「有數據才能看到成果」,很多人覺得減肥這麼久體重都沒變,其實體重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每個人天生會胖的部位不同,不是腰圍沒減就等於沒瘦。如果有固定量六圍的習慣,數據小了一寸其實就能明顯知道。

Ricky 減肥成精著作成書《體脂狂降20%!減醣外食快瘦攻略》
Ricky 多年來減肥減出一套心得,結合自己專業著作成《體脂狂降20%!減醣外食快瘦攻略》一書

2. 不要沒耐心地不斷嘗試不同減肥法
常見減肥者使用對的方向一陣子,後來卻改到反方向,這樣前面的努力都浪費了。請花一段時間專注在單一方法,給這方法一段過程,才能知道是否真正適合你。

3. 單向性減脂或增肌
「同時增肌減脂是最困難的,但直接增肌或直接減脂是簡單的。」Ricky 指出,單向性發展一個訊號的效率較高,例如增肌時不要管體脂肪。他本身花了半年同時增肌減脂,期間增肌效果就很差,半年才增1公斤多。

4. 不要把增肌減脂的時間想得太夢幻
「別以為自己一個月後就會變歐爸!」Ricky 表示,每個人增肌減脂需要的時間不同,大致來說,肌肉量的成長以年為單位,減脂的速度以月為單位。 減脂時間可自行計算,瘦 1 公斤需要消耗 7,700 大卡熱量,如果每天減少攝取 500 大卡,一個月可瘦兩公斤,不過 Ricky 不斷強調「體重不是重點,體脂肪才是!」一週體重下降程度建議不超過體重的 1%,以 80 公斤的人來說,一週瘦 0.8 公斤就好。至於肌肉量的成長緩慢,一個月可能只會增加零點幾公斤。

圖片來源/三采文化 
採訪撰文/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體脂肪與體脂肪率

2016-05-16
瘦身減脂體脂肪觀念運動生理話題

為了想要擁有好看的身材線條,藉由運動來降低自己的體脂肪率,也會時常測量自己的體脂肪率,然而我們究竟是要降低體脂肪還是體脂肪率呢?

現在的體脂肪率的測量,多半是利用「生物電阻分析法」,利用「微量的電流通」過身體,藉由「肌肉」與「脂肪」不同的電阻來判定體脂的多寡,可是難免會出現誤差然而有些人會非常的在意這種的體脂肪的數字,更瘋狂的減脂。

圖片來源:amazon.com

所謂的體脂肪是由「皮下脂肪」、「內臟脂肪」與「血脂肪」所組成,而體脂肪率代表的是人身體總體重有多少百分率為脂肪重量,但這些數字顯示出來的多半是 「皮下脂肪」的佔了多少體重的百分比,雖然現在有些電阻式的體脂己經可以測量到「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但是依然有誤差存在。

我們應該追求的是適當的體脂肪率,而非一昧的追求低體脂肪率。一般人來說,男性的標準體脂肪率為18%以下,女性為23%以下,女性因為身理上因為皮下脂肪與乳房的關係,所以體脂肪會相對來說比男性高。
運動員一般來說體脂肪大約是在8~10左右或者更低,但是這樣的體脂肪只限定於部分的運動員,對於某些運動來說,較低的體脂肪可以讓選手變得比較輕盈,靈活性較大,雖然較高的體脂肪雖然會讓身體變得比較笨重,但是也可以藉由這些脂肪量當作身體對抗的屏障,以「籃球員」跟「相撲選手」來說,同樣都是運動員,可是彼此的「體脂率」卻差別很大,但是他們的體脂率是因為特殊的需求才去達到這樣水準。

雖然我們不應該追求過低的體脂肪,但是體脂率過高卻是非常的危險,對於一般男性超過35%,女性超過40%就已經達到肥胖的狀態了,過高與過低的體脂率其實都不好的,畢竟脂肪也同時是人體能量的來源之一,適當的脂肪還可以成為身體上自然的一個保護屏障以免因為碰撞而讓內臟受傷。

對於想要擁有比較好身體線條的人來說,最好的方法應該是同時進行肌力訓練與有氧運動,藉由提高身體的肌肉量,來增加在有氧運動時的燃脂量,藉由這樣的方法來達到比較好的體態才是比較好的選擇,而非盲目的降低自身的體脂肪,造成身體出現問題。
最後對於體脂率的測量,應該採取一個平均數的方式,藉由每天固定的時間,以及身體狀況之下去做測量,最後將這段時間的體脂率算出一個平均數,會比每週固定 測量一次來的準確。再說,其實體脂率的降低,其實可以很輕易的從鏡子中,從自身的身形看出來,所以不要再輕易的被體脂肪率的數字給束縛了。

©Shutterstock

參考資料
1.《運動健身知識家》,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運動生理學》,新文京出版公司 (2014)
3.《肌力訓練解剖學》,合記圖書出版公司 (2015)
4.《肌力訓練圖解聖經》,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5. 司博特-體脂計上的數字,參考就好
6.  Coach Hank-量體脂肪-你不可不知的內幕
7.  史考特醫師的一分鐘健身教室-為什麼你不該相信電阻式體脂計?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跑步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核心肌群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
  • 運動器材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