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第一屆桃園日月光半程馬 土窯雞補給、配速員加持創超高CP值
1
第一屆桃園日月光半程馬 土窯雞補給、配速員加持創超高CP值
2
被「叭噗聲」追著跑的女孩  13歲創全國女子馬拉松紀錄的血淚史
被「叭噗聲」追著跑的女孩 13歲創全國女子馬拉松紀錄的血淚史
3
最溫馨的馬拉松!首次有人在芝加哥馬拉松結婚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第一屆桃園日月光半程馬 土窯雞補給、配速員加持創超高CP值

2018-10-07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路跑 賽事

日前創下桃園市最快秒殺紀錄的「桃園日月光半程馬拉松」今(7日)登場,近八千名參賽者從國立體育大學開跑。該賽事舉辦第一屆,賽道綿延不絕的上下坡路段堪稱一大特色,半馬組更有專業配速員幫跑者穩定達標;此外,主辦單位不僅物資贈品大方送,賽道補給更是「澎湃」,土窯雞、米粉、蛋糕紛紛上桌,讓報名費最高僅NT$450的日月光馬CP值破表。

第一屆桃園日月光半程馬 配速員加持、土窯雞補給創超高CP值

史上最佛心賽事吸引八千跑者  桃捷首例加開班次

桃園日月光半程馬拉松早在報名階段,就因為豐富的活動贈品、史上最佛心報名價格引起跑友們關注,8,000個名額在開放報名不到兩天就被搶光,創下桃園市最快秒殺紀錄。因為參賽者眾多,桃園機捷也首開先例,加開班次,將眾多參賽者準時送達賽會場地國立體育大學。

賽道上下坡無間斷  配速員相挺

賽事分為3K休閒組、10K挑戰組及21K半馬組,半馬路線從國立體育大學起跑,經華亞科學園區、長庚醫院,在振興路折返;10K組與半馬組路線大致相同,差別在不經過長庚醫院;3K組則在體大校園內。
 
因為比賽地點位於林口台地,全程上下緩坡不斷,更有部分連續險升與險降,跑者能深刻體驗「地無三里平」的賽道特色。其中半馬組沿途行經華亞科技園區和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兩區都在台地地形頂部,因此跑者們必須連續上下兩座頂部,尤其到達桃園長庚之前路段連續險升,經桃園長庚後旋即險降,雖未達越野跑難度,但不斷上下坡增加賽事困難度。

賽道前段繞行華亞科技園區
賽道中段行經桃園長庚紀念醫院

雖然剛辦第一屆,但主辦單位就將賽事拉高規格,包括跑者號碼布上配戴紐約馬拉松(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指定計時晶片、晶片分段計時,並特別邀請四組配速員加入行列,配速時間分別為半馬1:45、2:00、2:15、2:30,讓跑者能跟著專業配速員的腳步穩定達標。半馬組最終由2017世大運選手周印庭(印帝)奪下男子組冠軍。

四組配速員配戴顯眼的氣球,讓跑者容易找尋

史上最狂補給+賽後餐盒  甕窯雞、爭鮮、摩斯讓跑者吃好吃滿

桃園日月光半馬有堪稱史上最好玩的賽道,不僅半馬組行經的賽道上在地特色美食「甕窯雞」作為補給品,各補給站還有桃園豆干等滷味拼盤、米粉、小蛋糕、麵包、餅乾和水果等豐富食物。
 
跑者完賽回到會場後,現場提供新鮮餐盒兌換,包括爭鮮、摩斯、中壢最有名的双營涼麵都可自由選擇。此外,會場有如遊園會般熱鬧,有造型超Q的胖卡餐車進駐,提供乾淨美味的輕食,也有伴手禮攤位讓各地跑者可以順路選購帶回家。

半馬組的賽道補給有在地特色美食甕窯雞

賽後飽餐一頓之餘,活動舞台上還邀請到搖滾才子范逸臣,以及熱愛運動的實力唱將梁一貞演唱多首代表作品,讓跑者在充滿熱血的氣氛下嗨到最高點。

搖滾才子范逸臣壓軸嗨翻全場

資料來源/桃園市政府體育局、義傑事業
採訪攝影/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被「叭噗聲」追著跑的女孩 13歲創全國女子馬拉松紀錄的血淚史

2021-03-29
黃崇華教練書摘故事跑步話題馬拉松

馬拉松肯定是地獄,也可以是天堂,地獄輪迴天堂,僅在42.195公里距離之間。

被「叭噗聲」追著跑的女孩  13歲創全國女子馬拉松紀錄的血淚史
被「叭噗聲」追著跑的女孩 13歲創全國女子馬拉松紀錄的血淚史(右一選手221號為本篇主角蘇子寧,中間戴墨鏡白背心為黃崇華)

在我「出道」並獲得人生第一座路跑賽獎盃的同一年,每場路跑賽最受矚目的不是男子冠軍選手,而是一位與我年紀差不多的小女孩,可能還比我更小一些,在當時卻能夠成為國內女子長跑最頂尖的選手。

傳奇的故事在我們的驚嘆之中傳開了。據各大長跑俱樂部口耳相傳,這位小女孩長時間維持每天三小時以上的訓練。她約四歲開始練跑,在父親的 要求下,六歲開始每天必須上跑步機三小時才可以下來。她的訓練場是在台 北市青年公園中繞圈,有不少長輩看她年幼想要陪跑,她總是面露驚恐地拒 絕說:「不行,我爸爸看到會罵我!」

有兩年多跑齡後,小女孩六歲就開始參加全程馬拉松,不明白跑步是不是她的興趣,又或長跑訓練是她的志向、目標嗎? 我們都不得而知,或許當時她也不知道這是不是自己的興趣,但她被賦予高度期待與目標,接受計 劃性訓練與維持嚴謹的生活紀律,這是肯定的。

小女孩場場賽事名利雙收,十三歲那年更以 2 小時 49 分 19 秒締造台灣女子馬拉松全國紀錄,同時也為家人贏得一輛汽車與優渥獎金。

不知道她個人當時的獎勵是什麼?也許是一本故事書,或許奢望得到一天的休息。無論如何,她總是報紙體育版的頭條,不斷贏得眾人的喝采。

十三歲的她締造全國紀錄的賽事,我也參與其中,並親眼見證台灣長跑界歷史時刻。當時自己的最大極限,也是我當天的成績為 3 小時 03 分,這個數字烙下我國中階段的里程碑。

在一年僅有兩、三場馬拉松賽事的年代,每場比賽都顯得相當重要與珍貴。 那時選手們沒有晶片協助計時,號碼布與右下角小小一張名次卡僅靠一根釘書針「牢牢」繫住,是選手唯一的身分識別與護身符。

聽聞,某一年台南「曾文水庫馬拉松賽」,這位傳奇女孩一如往 常率先抵達終點,賽後她卻因那張「護身符」掉落在路上,以致主辦單位無法承 認她的成績及名次。所有選手不論參加或沒參加的聽到這個消息都相當驚訝,紛 紛為她打抱不平,據悉她的教練在現場已極力爭取,但後續判定結果如何卻未曾再傳出新的消息。

曾文水庫馬拉松,左五531號為蘇子寧、右六為黃崇華
本文作者黃崇華第二次參加「曾文水庫馬拉松」,左五531號為蘇子寧、右六為黃崇華

後來的數十年間,我僅在三重體育場短暫碰過她兩次,她都沒有下場跑步,而當年生澀稚嫩的臉龐依舊沒變。至於我,從與她同場比賽開始,我就對一種聲音,一種對所有小孩都會歡心鼓舞的聲音有複雜的感覺,那是賣冰淇淋的叭噗聲。

「叭噗、叭噗」的聲音響徹街巷,大家有深刻印象嗎? 想來一口清涼的冰淇淋嗎? 喔!每場路跑賽從鳴槍開始,傳奇女孩的背後總是不斷出現這個聲音,原來比賽全程一直有人騎著單車、拿著喇叭不停地壓出「叭噗、叭噗」,為的是鞭策她不斷賣力往前奔跑。騎著單車的這位卻是身兼教練角色的家人,而不是冰淇淋賣販。

你喜歡跑步嗎?跑步帶給你有多大的健康與歡樂,跑步是否如水分子功效,滋潤著我們的身體與渴望? 相信每一位跑者都是自由自在地奔跑著,如同玩瘋狂追逐遊戲的小孩們,雙腳的動力來自參與的慾望與企圖心,那是天真無邪的慾望與企圖心。

回頭看看自己的女兒,正如一張白紙被我們捧在手上輔以色彩,時間讓她慢慢展現屬於自己的藝術。而自己的興趣,做不到的成就,以及無法達成的願望與遺憾,跑了三十一年的我仍堅決不願意冠在她的身上。

那位傳奇女孩的故事,鮮活地不斷提醒與警惕著自己。

資訊

• 本文摘自莫克文化,黃崇華著《一萬天不休跑:地才跑步教練黃崇華與他的31年跑界風雲》一書。

本書特色

✓ 十餘場經典路跑賽、國家級競賽詳實紀錄
✓ 超過百名台灣近30年馬拉松、田徑、越野跑界風雲人物紙上現身
✓ 退役長跑選手暨資深跑步教練分享對跑步訓練的策略與心法
✓ 以親身案例分析馬拉松、中長跑比賽戰略
✓ 超人氣跑者雷理莎初全馬破3的完整訓練策略大公開

適合讀這本書的人

✓ 跑步教練︰讀完彷彿跟一位資深前輩促膝長談教學理念
✓ 現役與退役長跑選手︰絕對一面讀一面感嘆:「這不是我嗎!」
✓ 路跑、越野跑賽事相關工作者︰深入了解已消失的各大經典賽事規則和舉辦型式
✓ 市民跑者︰沒天賦沒關係!看一名地才跑者如何透過不斷訓練、堅強的意志和比賽戰略贏得勝利,再透過跑步回饋到跑步以外的世界
✓ 一般大眾︰維持31年努力不放棄的經歷,不只能轉化成職場、人生上的養分,更吸引你踏出跑步的第一步!

更多《一萬天不休跑》資訊 請點此

《一萬天不休跑:地才跑步教練黃崇華與他的31年跑界風雲》
《一萬天不休跑:地才跑步教練黃崇華與他的31年跑界風雲》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最溫馨的馬拉松!首次有人在芝加哥馬拉松結婚

2016-05-18
六大馬馬拉松跑步話題

據Runner’s World網站報導,芝加哥馬拉松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一對新人結束了他們的「愛情長跑」,在一個實際的長跑賽場上、於四萬人的見證之下交換誓約成為夫妻。

像任何老牌馬拉松一樣,史蒂芬妮·萊因哈特(Stephanie Reinhart)通常會避免在比賽當天嘗試任何新的東西。但今年在芝加哥,她做了一些例外。她第一次穿上一套白色網球裙以及一條綴滿寶石的蕾絲頭帶從馬拉松的起點起跑,當她越過終點線,除了完賽獎牌,她還得到一位新科老公。

35歲的萊因哈特與46歲的馬克·約克爾 (Mark Jockel),2015年10月11日在芝加哥馬拉松賽上揮汗完婚。這兩位新人在比賽約8英里 (約13公里) 處跳離賽道,並在一個掛滿了比賽獎牌的木架前,於眾目睽睽之下說出他們的誓言。經過簡短的儀式與運動飲料的狂飲,他們「以歡欣勝利之姿跑完了繞過城市周圍的剩餘18英里,」約克爾說。

©REBECCA EDEN/Runner's World

「我認為這是對於婚姻的一個完美象徵,」他們的證婚人、同時也是萊因哈特童年好友的馬黛蓮·戴維森說,「婚姻是一輩子長長久久的,而馬拉松亦是一個長跑比賽。在理想情況之下,我想你對於兩者都應該要投注很多心思。」這兩位女性在高中時也一起跑越野跑。

女方好友馬黛蓮·戴維森為兩人證婚。 圖片翻攝YouTube

雖然以5小時25分27秒的時間完賽,大約慢於他們正常的速度兩小時,約克爾和萊因哈特絕對在一路上都成為全場焦點,被拍到的照片應該會締造記錄,因為沿途觀眾和跑者都紛紛對他們提出拍照請求。「就像當時有一個人說,『你們是我所見過打扮得最棒的情侶!』」身穿印有晚禮服圖樣黑色T恤的約克爾說道。同時,萊因哈特對於能夠在不將螢光色的運動飲料噴到她的象牙色洋裝上面而跑完整場比賽顯得非常感激。

跑步一直是約克爾和萊因哈特的戀情中心。兩人相識於2013年夏天芝加哥地區路跑協會的馬拉松訓練計劃之中,「事實上,在步速方面我們真的很相配,」萊因哈特說。「我們都參加了以八分鐘跑一英里的組別。因此,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彼此跑步,並在這當中去了解對方。」

他們那年秋天在各自參加的馬拉松為對方加油,萊因哈特完成她在芝加哥馬拉松第二場比賽,並創下個人最佳成績(PB)3小時24分15秒,而約克爾則以3:36:15完成海軍陸戰隊馬拉松,然後他倆在12月開始約會。他在一年後他們的第一個除夕夜晚餐約會裡向她求婚,很快地,他們訂下了在今年10月11日芝加哥馬拉松上的婚期。

這對新人請一位平面設計師來幫他們設計了一款以比賽為主題的特殊婚禮標誌,其中有芝加哥的天際線、二人的鞋印組成愛心的形狀和標語「第8英里,我們等不及了。」(編按:原文為有押韻的“Mile 8 We Can’t Wait.”)他們將它印成賽事海報大小的邀請函,並以巨型厚紙筒郵寄給他們的50位客人。邀請函還包括標記為「賽事指南」的一個資料夾,其中包括賽事地圖、一款讓大家跟上當天活動步伐的腕帶,與一塊號碼布。幸運的是,客人不需要在他們的禮服上扎下別針——每個人還收到了一件個性化的T恤,讓他們可以穿到當天的儀式去。

兩人在眾多跑友的見證下完婚。 ©REBECCA EDEN/Runner's World

起初,雙方的家庭對於這場迅速而就的儀式似乎感到很驚訝——「他們問,這會是合法的嗎?」約克爾說,連自己的跑友都有點覺得不可思議。「當她第一次說出這個計畫,我還以為她是在開玩笑呢,」同樣在上述組織認識兩位新人的客人莫琳·戴利說道。「她當時說,『我們要在馬拉松比賽時結婚。』我當下的反應是,『哦,這聽起來很酷。不過,你真正的計畫是什麼?』」

但是在最後,大家都一致認為,這對運動二人組選擇了最完美的方式。「這基本上非常像史蒂芬妮會做的事,她從來都不遵循傳統,」另一位身著運動服的朋友阿萊納·卡里略抵達時氣喘吁吁地說道。她在5英哩處時曾試圖趕上這對新人,不過基本上她都是一路在苦苦追趕著。「我在路上狂奔,因為除了跑這條馬拉松路線,沒有其他辦法來這裡,一路上都被交管了,」她說。

在這對夫妻衝進終點前,一個朋友遞給萊因哈特一束捧花;接下來,他們套上由大會工作人員遞上、專門設計的新娘和新郎圍兜拍了更多照片,接著跑到芝加哥康復室做了快速冰敷。然後,他們去好好洗個澡並前往他們在一家墨西哥牛排館的婚宴接待處。在那裡,他們一一遞給所有與會者一個塞滿了LÄRABAR(一種堅果與果乾穀物棒)和其他暖心甜點的禮袋,並為他們的跑者朋友們多準備了特別的禮物像能量凝膠,Nuun(能量飲品)和特別印製的髮帶。

雖然他們的媒人、前述訓練計劃的配速組長在現場擔任DJ的工作並努力放音樂,這對幸福的新人並沒有跳太多舞。幾個星期的恢復之後,他們會在十一月出發去度蜜月。

一點也不奇怪的是,這對不遵循傳統的新人肯定不會選擇多數人去的海灘之旅。相反地,他們將前往副極區 (the sub-Arctic) 去陪北極熊散步。

©美聯社
親友們在掛滿獎牌的架子後方合照。 ©Stephanie Reinhart
會後合照。 ©Stephanie Reinhart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1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