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暖身與緩和
1
暖身與緩和
2
馬拉松、三鐵等耐力運動的夏日訓練策略
3
全新 NIKE SPORTSWEAR ACG 系列的三大亮點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暖身與緩和

2016-05-17
話題 跑步 保健 運動傷害 運動恢復 伸展

暖身與緩和可謂運動的開始與結束,這兩項動作有助於提高運動時的運動表現,也可以增加運動後的身體恢復,現在才會提倡運動前做「動態伸展」,運動後做「靜態伸展」,以往學校在運動前會帶學生在操場上做「伸展操」,就是靜態伸展,這樣的暖身方式並不會達到暖身效果,而且把肌肉延展,導致減少肌肉的爆發力與運動能力等等問題,所以不建議以靜態伸展做暖身。

現在的暖身開始以可以提高身體溫度,增加肌肉中的血液流量,提升肌肉的適應性的「動態伸展」當作暖身,才能讓肌肉在真正的運動中,才可以達到完全的啟動,這樣的動作才有意義。

©Shutterstock

動態伸展

「動態伸展」就是利用運動的方式來暖身,廣義來說,像是慢跑、跳繩或飛輪等有氧運動,都是動態伸展的一種,藉由提高體溫,增加肌肉內血液的流量讓末梢血管充血,關節之間產生潤滑,提高身體各部位的連結性增加,讓身體些微出汗,才是暖身真正的用意。在暖身的動作上,只需要十分鐘上下低強度的動作,只要讓身體感到發熱,微微流汗即可。

同時動態伸展也開始研發出不少的伸展操,利用大幅度的動作變換,並且將伸展動作融入運動,讓動作同時達到運動與伸展的效果,讓整體的熱身動作可以更加的全面。

另外也有專項運動「動態伸展」動作,利用專項運動常會用到的腳法或是動作當作暖身,以重量訓練來說,可以在開始訓練每一個部位前,以最輕的重量,做上一組完整的動作,讓肌肉事先準備動作模式,在正式動作時,可以發揮更好的效果。

©Shutterstock

緩和運動

運動完成後就需要緩和動作,當身體持續保持在高強度的運動狀態中,突然結束運動直接休息,這時的血流量與肌肉溫度都還在高峰,突然的休息容易造成身體上的不適,也會造成循環器官的壓力,所以才會需要緩和運動的輔助幫助身體恢復。

緩和運動的方式與暖身運動大致相同,利用輕鬆簡單的有氧運動,讓身體降溫,讓血流與心臟的速度趨於平緩,讓身體慢慢地恢復到一開始運動前的狀態,再進行休息與「靜態伸展」才會是比較好的選擇,所以在運動前的暖身與運動後的緩和都是在運動中不可或缺的任何要素。

©Shutterstock

參考資料

1.《運動健身知識家》,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運動生理學》,新文京出版公司 (2014)
3.《肌力訓練解剖學》,合記圖書出版公司 (2015)
4.《肌力訓練圖解聖經》,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5. 江旻諺-全面啟動:你真的知道啟動是在幹嘛嗎?
6. 山姆伯伯工作坊-運動前,不要進行靜態伸展
7. 山姆伯伯工作坊-運動前進行靜態伸展的影響
8. 山姆伯伯工作坊-[怪獸訓練] 動態伸展與靜態伸展

分享文章
陳柏長
陳柏長

馬拉松、三鐵等耐力運動的夏日訓練策略

2019-04-30
運動部落全馬訓練夏日跑堂馬拉松跑步訓練陳柏長醫師跑步

台灣夏天炎熱潮濕,對於進行各項戶外訓練、比賽的運動都是一種挑戰。近年隨著天氣暖化,冬天不酷寒,冬季的時間也逐漸變短,夏日的時間越來越長,選手或是特定運動的愛好者,越來越不太可能避免夏天的訓練,因此對於熱天適應的策略就會越來越重要。

馬拉松、三鐵等耐力運動的夏日訓練策略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夏天到了,認真的跑者、鐵人們在難熬的酷暑仍能堅持逆境開鍊,甚至運用炎熱天氣做耐熱訓練。那麼你知道耐熱訓練如何運用、在科學研究下哪些策略幫助較大?陳柏長醫師清楚解析4種策略與其運用方式,在大太陽下出門運動之前,先參考一下吧!

熱適應策略

耐力運動的選手或是愛好者,會選擇在早上或晚上天氣較舒適的時候訓練,或許像是網球球員就必須培養出整天的熱適應能力。目前對於熱適應的一些策略,也有不少研究進行過不少的實驗,像是比較昂貴的主動式熱適應,或是相對便宜的被動式熱適應,都被認為可以降低悶熱天氣對運動表現的影響。

科學家會研究這些議題,主要是為了每4年舉辦一次的奧運,舉辦時天氣通常相當悶熱,溫度往往大於攝氏25度,濕度超過70%,一般認為這樣的天氣條件下,會降低運動表現以及耐力運動的持久性,因此熱適應的策略因而被重視。

就算在亞熱帶的台灣,長期處在悶熱環境下,對於熱適應也沒有我們自身想像的好。2018的倫敦馬拉松,溫度是史上最高的一次(23度),看起來以台灣動輒30度以上的天氣似乎沒什麼,但是起跑在10點之後,非台灣常見的6-7點起跑,加上城市在陽光照射下的熱輻射,跑起來感覺一點都不輸給台灣的天氣。

主動的熱適應像是在運動場館裡,把溫度調到攝氏30-40度,濕度70度以上,在這樣的設施內進行為期約2週的運動;被動的熱適應則是進行30分鐘以上的運動後,浸泡30度以上的熱水或是進入蒸氣室。經歷這樣的過程後,可以對於悶熱天氣產生一定程度的抵抗。

除了主被動的熱適應外,比賽前的cooling、合適的水分補充、更好的代謝能力都被認為可以降低身體的核心溫度,更可以抵抗悶熱的環境。這4種策略都值得嘗試,但是身為運動員或是愛好者,應該都會想知道孰優孰劣,各自的優缺點或是對於個人可能值得先做哪種嘗試。

先說結論,以耐力運動員來說,可能幫助的優劣排名:

1. 有氧耐力
2. 主被動熱適應(2週以上為優)
3. 賽前cooling
4. 合適的補水策略

主動的熱適應像是在運動場館裡,把溫度調到攝氏30-40度,濕度70度以上,在這樣的設施內進行約2週運動

1. 有氧能力訓練:降低核心溫度

對於耐力運動員來說,有氧能力的訓練是這項運動最核心的能力之一,沒有好的有氧能力還來跟人玩什麼耐力運動。因此整個訓練的核心項目,也是為了培養更好的有氧能力。

經過訓練後的運動員,在擁有更好的有氧能力後,排汗的速度及皮膚血管的擴張,都可以進一步降低身體的核心溫度,進而達到對抗悶熱天氣的好處。同時經由這樣的訓練,耐力運動員可以忍受較高的核心溫度完成比賽,但這是一個雙面刃,可以忍受更高的溫度,但也可能在事後產生較大的傷害,善泳者溺,善跑者也是最容易產生意外的一群。不過在馬拉松比賽當「步兵」除了畫面難看外,很難有很大的意外。

2. 主被動熱適應

在經由不斷的濕熱環境刺激後,身體會對悶熱的環境產生適應。心血管及核心溫度可以在熱刺激後7天產生適應,有氧耐力及體溫調節能力則要14天以上的適應時間。經由熱適應後,可以發現在賽前有較低的核心體溫、較低的心律、較大的心輸出量及血液流量。同時經由皮膚的血流量也增加,進而增加身體熱能排出的能力。

然而,這些熱適應產生的好處,對於長期處在亞熱帶或熱帶國家的居民來說,可能已經長期接受這樣的刺激,去進行熱適應的策略並無法再帶來進一步的好處。同時也因為現代化的生活,讓身處這些國家的居民,因為使用空調而可能破壞身體調控溫度的能力。

熱適應策略所帶來的好處,很難很明確跟有氧耐力訓練所帶來的好處做清楚的切割,兩者帶來的好處機制類似,所以無法區分清楚是兩者加成抑或是單獨創造出好處。

被動的熱適應是進行30分鐘以上運動後,浸泡30度以上的熱水或進入蒸氣室

3. 賽前cooling

利用cooling來降低運動時的核心溫度,可以延緩核心溫度的上升時間,藉由這樣的方式來達到延遲運動的疲勞或是能量消耗。Cooling的方式包含浸冷水、穿冰背心、吹冷風、喝冷飲等方式。

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身體核心溫度,但是有研究發現cooling可能會破壞身體體溫調節的能力,也有可能造成運動員的不適,而無法進行這樣的策略。同時cooling也可能會讓運動員無法在比賽達到理想的身體運動溫度,進而無法達到最佳表現。

Cooling對於馬拉松、鐵人三項等大型比賽,有設備上取得不易的問題。除了菁英選手外,多數人都要提前進場排隊,不太有可能持續吹冷風、浸冰水的機會。所以現實上,cooling存在著不小的限制。

Cooling包含浸冷水、穿冰背心、吹冷風、喝冷飲等方式

4. 體液補充

耐力運動中補充水分是一再被強調的觀念,要盡量維持身體體液的平衡,才能避免降低運動表現。同時體液在身體裡流動,可以藉由汗水蒸發來降低體溫,進而維持運動表現。一般認為體液流失2%可能會造成4%的運動表現下降。而過度飲水可能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進而產生其他問題,同時我們也不想因為過度飲水上廁所而損失比賽時間吧?

理想上,我們應該在比賽前就將身體保持在充足水分的狀態,並且在比賽時適當的補充水分。過與不及都不是我們所想要的。

運用

夏天持續在相對悶熱的天氣中保持運動習慣,可以讓身體的有氧耐力持續進步,更可藉由熱刺激來達到熱適應的效果。身處在台灣,應該是不必為了熱適應而去特別浸熱水、進烤箱,走出室外一切都是免錢的熱刺激。

Cooling相對較有爭議,但是在長距離課表時備涼的運動飲料,是可以稍微降低點核心溫度,同時可以補充電解質避免過度補充水分帶來的電解質不平衡。關於補水補能量的文章,我已寫過不少篇,就放在延伸閱讀中讓大家做參考吧!

延伸閱讀:
馬拉松補給怎麼吃?怎麼喝?
飲食及補給策略(漢森課表建議)
長跑練習 水怎麼喝?能量膠怎麼吃?

/ 關於陳柏長 /
陳柏長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全新 NIKE SPORTSWEAR ACG 系列的三大亮點

2019-02-27
配備館鞋子NIKE跑步

1989 年耐克發布ACG(全天候裝備)系列,為戶外運動帶來了開創性解決方案。三十年後,ACG 系列裝備依舊以優良性能應對炎日雨雪等各種天氣狀況。Nike Sportswear ACG 全新系列將通過三種方式向該系列的審美和技術創新傳統致敬。

全新 NIKE SPORTSWEAR ACG 系列的三大亮點

 1  復古印花回歸

這些印花是由創立於1983年的耐克美術部門設計,並在1989年ACG系列的首秀中得以應用,一直延續到90年代採用的人工石刻藝術、岩層、植物等諸多元素。這些鐫刻在記憶深處和耐克基因裡的花紋奠定了耐克作為服裝設計巨擘的品牌地位。

 2  引入女子服飾

打底衫和運動褲以易於運動為設計主旨,確保實現服裝設計的功能、貼合和質感的三位一體。

女子ACG 風帽上衣的暴雨防護層和隱蔽口袋使隨身物品保持溫暖乾爽

 3  機能疊搭系統回歸

吸汗Dri-FIT羊絨打底衫、抓絨隔熱層和GORE-TEX ®  面料共同作用,為穿著者提供街頭或遠足途中的大部分天氣防護。

男子ACG 夾克借鑒了ACG 歷史設計中的趣味印花元素,在復古感和超級柔軟的隔絕層設計之間取得平衡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