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運動穿戴品牌 Suunto 錶款,一直以來在登山越野、潛水等戶外運動上相當受歡迎,而今年推出的 Suunto 7,有別於以往 Suunto 5、Suunto 9 著重運動功能,作為首款以 Google Wear OS 的 Suunto 錶,擁有觸控式 AMOLED 屏幕的高畫質、強調智慧功能,顯得更具都會生活感,但又比一般智能手錶多了 70 款不同種類的運動功能與戶外離線地圖。一錶兩用,相當適合白領階級一天內上班開會、下班運動的雙面需求。
這次運動星球編輯收到一只測試用 Suunto 7,主打運動與生活結合的 Suunto 7 走的是一貫高顏值路線,在今年推出的全黑、經典黑 萊姆綠、石磨灰 復古銅、砂岩 玫瑰金,以及經典白 勃根地等五款中,我們拿到的是經典白款。
從外包裝到手錶本體,明顯易見來自北歐的簡約風格。全白錶身搭配鋼灰色錶環,錶環還極具巧思地做得比鏡面高,既能防撞緩衝,也增加外觀層次質感。
錶面採用康寧大金剛玻璃鏡面,不論在室內或戶外陽光下都能輕易觀看錶面資訊;另採觸控式 AMOLED 屏幕,畫質非常好、解析度高(不過因為高畫質和智慧功能,電池續航力較 Suunto 5 和 9 來的低,後段會詳細介紹)。
寬度 24mm 的矽膠錶帶柔軟且相當親膚,平時戴在手上,不會有一般運動錶不流汗時僵硬、一流汗就黏膚的不適感,快拆設計還可以自行更換同寬的皮革或尼龍編織錶帶。錶款因為親膚感佳,所以雖然重量 70 克且鏡面偏大,編輯以女生細瘦的手腕戴起來,也不會有太沉重或卡卡的不適感,配戴穿搭男女皆宜。
在運動功能方面,除了一般智能手錶可測的步數、心率、卡路里,並有 GPS 定位技術,內建 70 種以上運動模式,從跑步、自行車到水上活動(防水等級 50 公尺),提供除了日常穿戴使用之外,在不同環境下也能精準追蹤運動過程。其中,跑步模式與一般跑錶一樣,可測配速及分段配速,另可測游泳泳式、單車速度、登山高度等,但指南針要另外下載。
Suunto 7 支援離線地圖下載(須連線 Wi-Fi 或熱點,並在充電狀況下),以及 15 種不同戶外運動項目的 Suunto 熱圖,幫助使用者規劃最佳訓練地點和行徑路線,透過 GPS 定位技術,即使不帶手機或在訊號覆蓋低範圍地區,也能輕易查看路線地圖。值得一提的是,Suunto 地圖是收錄 Mapbox 公司的圖資,全世界都適用,且有別於 Google 地圖不會有戶外詳細資訊,Mapbox 在戶外原始的路徑(Off-road)都能收錄,所以即便在國外健行、登山也能使用。
Suunto 7 整合了 Google Wear OS 作業系統,可以顯示繁體中文訊息及介面,更可以使用 Google Play Store、Google Assistance、Google Fit 等功能(首次開機時會提醒於手機安裝 Wear OS App 並綁定個人 Google 帳號)。接著,使用者就可從 Google 助理獲得個人化幫助;透過 Google Fit 獲得私人教練指導,並隨時與社群好友分享訓練成就;還可以依照自己需求,在 Google Play 商店數以千計的 Apps 中自行下載應用。
Suunto 7 手錶擁有 4.5G 容量可供下載地圖、音樂、App等,在運動時按左上角按鍵,就能持續操作智慧手錶的功能,如聽音樂、看新聞、對手錶講話轉化為文字以回覆訊息,讓你在盡情運動時也不會漏接任何資訊。
在前文有提及,Suunto 7 因為高畫質與智慧功能較耗電,電池續航力無法跟其他 Suunto 運動錶款一樣高。在開啟 GPS 模式做運動軌跡記錄下,約可使用 5-6 小時;日常使用約 48 小時,但建議 1 天結束就要充電;在省電模式下則可待機 3-4 天。
因此,Suunto 7 最適合上班後固定運動 1-2 小時的上班族,無論正式場合穿搭或是運動服裝都可以搭配。但如果當天要做全程馬拉松、鐵人三項等耐力運動,就不建議使用。戶外部分,爬約 5 小時完成的郊山可以使用,但不建議爬高山時使用。
騎自行車被視為一種對健康非常有益的運動,但根據丹麥學者的研究顯示,每周一次、花90分鐘騎單車的人,發生心血管疾病機率雖然降低了24%。但是,會因為在騎行時各種不同的原因而造成運動傷害,尤其是那種騎乘公路長距離的人,都必須特別小心以下5種自行車造成的運動傷害。
騎自行車者容易會讓身體過度傾斜,因為會由一般車身結構設計的問題,為了觀察前方,必然要抬頭仰頸,而這是一種強迫性姿勢,期時間下來可能會造成頸部肌肉緊張!當頸椎關節和肌肉長期充滿緊張感時,容易疲勞、損傷,並且造成頸椎或頸部肌肉不適或是發炎。
騎單車時,人體的腰部負擔是最重的!如果騎車時把單車的坐椅調得過高,此時容易造成騎車時臀部過度左右扭擺,長時間下來,會引起腰肌疲勞損傷,如果習慣了這種姿勢並養成俯身習慣,甚至很可能會形成駝背進而影響體態。
正常人坐位時,受力的支點是兩側臀部堅強粗大的坐骨結節,尾骨基本懸空且不承重。而在正常情況下騎車,臀部以坐骨結節著力,但當路面不平受到顛簸落下時,臀部難免向前滑動,會使坐骨結節落空在兩側,而一旦坐骨結節長時間承受不合理的摩擦、擠壓、負重時,長時間下來可能會導致創傷性滑囊炎的發生,而這種滑囊炎大多發生在一側坐骨上,這可能與騎車時姿勢的不平衡有關。此外,當騎自行車碰到路況不好時,也容易因為顛簸的關係,讓尾骨成為全身承重的支點,以及受到頗大的重力,在反覆與堅硬的坐墊相撞後,有可發生折斷或與骶骨分離的狀況。
然而有些車手為了挑戰自我極限,時常嘗試超過體能的長距離騎乘,很可能會因此而造成肛門括約肌拉傷甚至發炎,而肛門括約肌主導排便功能,所以括約肌發炎非常麻煩,除了使用藥物外,還要每天坐浴泡熱水,且坐姿勢不能再壓迫到傷口,至少得3~6個月才能痊癒。
因為騎自行車可能造成的手部傷害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尺骨神經病變(Ulnar neuropathy),主因是在騎行中上肢長時間受壓且運動量極小,導致上肢的血循環減少,再加上抓握下把手時,尺骨神經的過度延伸所導致手部出現痲痹、無力或小指發生疼痛等狀況。第二種則是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主要原因為抓握把時,壓力直接傳達到主控拇指、食指、中指及一部分無名指的正中神經所致,造成手麻、手指疼痛、無力的情況。
騎單車原本是對膝蓋非常理想的運動方式,在騎行時,膝蓋伸展幅度是在其正常活動範圍內,基本上不會承受任何壓迫,也不會受到外力的衝擊。不過也有研究顯示,當騎車者騎姿不當時,膝蓋可能會受傷,特別是膝蓋外側容易罹患髂脛束症候群,這種原因導致的傷害占所有因騎車造成運動傷害的15%左右。
而要防止這5種騎自行車時的運動傷害,此時就要注意騎車的姿勢與使用的單車規格。
第一:騎行時要採取上體較低,頭部稍傾斜前伸的姿勢,而雙臂要自然彎屈便於腰部弓屈,降低身體重心,同時防止由於車子顛簸而產生的衝擊力傳到全身
第二:在騎行時,雙手必須輕而有力地握住把手,同時臀部也要坐穩車座位。
第三:為了保證正確的騎行姿勢,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車輛、車座、握把都是必須要盡量符合舒適。
第四:如果是長時間騎行的話,應該每個小時要下車伸展身體,一旦遇到路面顛簸不平時,最好是下車推車步行,然而長途騎行得人一定要量力而為,不要逞強造成運動傷害。
資料來源/HERO HEATHLY&HOPE、BICYCLING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