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馬拉松訓練到底要不要練間歇?
1
馬拉松訓練到底要不要練間歇?
2
NB祭出馬場武器大全 FuelCell Impulse、Hanzo C、Hanzo U、VongoV
3
UA推出「SPEEDFORM®FORTIS 2」,面對各種環境訓練不軟弱
許立杰
許立杰

馬拉松訓練到底要不要練間歇?

2018-11-20
運動部落 跑步 馬拉松 間歇訓練 跑步訓練 觀念 專欄 許立杰 全馬訓練

有時我會很好奇,為什麼台灣跑者對於練間歇有這麼強的執念?
提升5000公尺速度?練間歇。
提升10公里路跑成績?練間歇。
目標全馬破4?還是練間歇。
我還記得去年回了台灣一趟,趁著空檔在平日晚上走訪了幾個校園。第一個去的是中興大學的田徑場,當時操場上有一群很快的人,正在操著200 公尺間歇20趟,每趟配速大概是33-35秒。隔天去了逢甲大學操場,場上在跑 400 公尺間歇,大約是 80 秒。再隔兩天到了台北的師大操場...你猜的沒錯,還是在跑間歇。

馬拉松訓練到底要不要練間歇?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我們都懂得「依個人需求運用對的工具」的道理,例如自拍如果只為了記錄生活、在手機裡欣賞,那麼你就不會拿台單眼相機來自拍;又例如作者在文中提及「當你手邊就有電蚊拍,那就不要拿來福槍去打蚊子。」
練間歇是許多對跑步表現有要求的跑者,都會加入的訓練項目之一,然而作者打破這個既定執念,用上述道理反思「為什麼要練間歇」,而這可能是許多跑者吃課表時沒思考過的面向。當然,他並沒有否決間歇訓練,而是進一步分析,並針對為數不少的「只求完賽者」給予雖不中聽但中肯的建議。(同一主題相關文章請見PARTII、PARTIII)

短間歇目的

當然我知道這三天遇到的並不是同一組人,而我看到的也只是他們練習的片面。但其中一天我自己下去跟他們跑了幾趟,才發現這群人真的是咬了牙在幹。

舉例來說,400公尺跑到80秒,以我的理解已經是全馬245 左右的課表了,即使是我來跑也一點都不輕鬆。然而同跑的五六個人之中,可能只有一兩個是全馬Sub3(編按:破3,意即跑進3小時以內)水平,其他人每跑一趟都是拼命,最後可能到課表的一半就扛不住,要嘛降速、不然就直接跳車。

我們都知道200或400公尺這類型的短間歇,目的是提高最大攝氧(VO2Max),最大攝氧量指的是在激烈運動時,細胞所能消耗的最高氧氣量。一個人擁有更高的VO2Max,就被視為可以更有效率地使用氧氣,因此也常常被當成一個人心肺強度的指標。

但同時也請記得一件事,最大攝氧並不是馬拉松、特別是全程馬拉松所需要關注的唯一。其他包含乳酸門檻(Lactate Threshold,亦稱乳酸閾值)、跑步經濟性(Running Economy),甚至是你的軀幹及雙腿的肌肉力量強度等,也扮演了同樣重要的角色。意即你即使短距離跑得再快,跑不完全程也是白搭。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等等,跑個步而已,怎麼這麼複雜?不過實際上,市面上常見的週期化訓練課表,舉凡 Hudson, Hansons, Daniels, Hal Higdon都包含了這些項目的訓練內容。只要好好訓練、不要偏廢,最終你就可以獲得一個全面性、適合進行全馬比賽的身體。

至於更深入的強弱項分析及專項訓練,等時間到了(意謂,你成績提升不上去了...)你自然會去學,或者請教教練。

心肺或肌耐力不足  別跟課表了!

今天會這麼有感而發寫這篇文章,其實是因為有一位跑友私訊問我,他先前完成過一場全馬(關門前跑完)、另外一場 DNF(編按:Did Not Finish的縮寫,表示沒有完成比賽)。下半年開始訓練卻傷停3個月,目前重新開始跟全馬Sub4的課表,可是沒辦法達到每週的里程要求。例如目標40公里、他只能跑30,要怎麼樣才能慢慢增加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我第一句話就是讓他別跟課表了。他有點不是滋味,問說:「那能不能改成一個月做一次速度訓練?」

Q&A 的第一題我就直接寫了:至少有每週 26 英里(42 公里)的平均里程再嘗試,這個沒得商量。原因先前也說過,如果你沒有辦法在一週內,行有餘力地累積一個全馬的距離,那練課表風險就很高。

這代表你無論心肺能力或者肌肉,都還不足以支撐你跑 42 公里這麼長的距離。而在肌耐力欠缺的前提下,不去提升這些基本能力和跑步經濟性,卻有樣學樣跑400間歇,作用非常小(*註)。

更白話一點,就是如果你比賽連42公里都跑不完,那400公尺跑很快可以幹嘛?

*註: 其實對於姿勢的矯正、以及讓身體及中樞神經習慣「輕快跑」還是有點益處,不過這不該是這階段的訓練主軸。

作者指出,如果連42公里都跑不完,那400公尺跑很快作用也非常小

給只求完賽者的建議

你要專注的,就是腳踏實地的提升自己的基本能力。很多課表包含Hansons都有給只求完賽者(Just-to-finish)的內容。如果你真的毫無經驗,那應該由這種開始,尤其在這種情況下,初學者(Beginner)的課表對你都算要求太高。
以下是Hansons Marathon Method Just-to-finish的課表範例,詳細說明請自行買書。

初期
週一:5 公里
週二:7 公里
週三:休息
週四:7 公里 
週五:7 公里
週六:7 公里 
週日:10 公里

後期
週一:8 公里
週二:8 公里
週三:休息
週四:8 公里 
週五:10 公里
週六:8 公里 
週日:24 公里

你可以看到並沒有什麼速度訓練內容,因為你不需要;也沒有特別配速要求,只要你能達到這個距離就可以了。比賽你大概不會跑得很快,但至少能確保你能平平安安上起跑線、健健康康回家。

有人會問:「那我每週跑不到42公里,是不是就不要跑全馬了?」...其實我內心的小惡魔正在瘋狂點頭,不過你會這麼問,大概就還是想跑。

我的建議是:做好跑走結合的打算(例如跑 10 分鐘、走 2 分鐘)、確實依照策略補給,盡量延遲撞牆期的出現。真的不行,也千萬不要過度勉強自己。

那你大概可以 Survive(活過)一場全馬,即使過程會充滿了咒罵。賽後,運氣好的會痠痛一兩個禮拜、不好的可能要跑復健科。不過,這都是個人選擇,你決定好了就好。

若每周跑不到42公里,那麼比賽時建議做好跑走結合的打算

這篇文的對象其實涵蓋了不同程度的跑者,這是就我所觀察,普存於台灣市民跑者訓練的現象。(專業跑者我不清楚,也不敢說)我完全能夠理解短間歇練起來真的非常有成就感,而且也是提升最大攝氧最有效率的方式之一。但是在你搞清楚自己真正的敵人是誰以前,小心不要把力氣用錯了方向。當你手邊就有電蚊拍,那就不要拿來福槍去打蚊子。

全馬訓練的目標終究是好好跑個全馬,不是成為短距離間歇王,不是嗎?

/ 關於許立杰 /
許立杰

沒有受過一天田徑訓練,長大才發現自己很喜歡跑步;參加過兩屆波士頓馬拉松,全馬最佳成績 2 小時 39 分。目前居住在加州,與同樣追求全馬夢想的夥伴一起努力著。

FB Jay的跑步筆記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NB祭出馬場武器大全 FuelCell Impulse、Hanzo C、Hanzo U、VongoV

2018-07-30
鞋子馬拉松NEW BALANCE跑步配備館

年底馬拉松旺季越來越逼近,現在起,正是全面準備迎戰得最佳時機。想在馬場上跑出預期成績,選擇合適的備戰武器是關鍵之一,New Balance為不同類型與需求的跑者量身設計全系列鞋款,分別提供反饋動能、速度突破與極限遠征的FuelCell Impulse、Hanzo C及Hanzo U鞋款,同步更新進化以穩定為訴求的Vongo V3,打造完整備戰全裝備。

NB祭出馬場武器大全 FuelCell Impulse、Hanzo C、Hanzo U、VongoV3全新上市

10K-21K適用:Run Fast 極速動能FuelCell Impulse

延伸自2017年推出最具反饋力的旗艦鞋款FuelCell,以單隻233克的極輕量化鞋身全新進化,搭載原僅運用於NBx頂級專業系列的N2避震科技,以全氮氣注入雙片式TPU材質,提供前腳掌絕佳靈敏度與回彈力,並搭配REVlite輕量化中底交互作用,優化跑鞋緩震性能與動能反饋,同時搭配外嵌式後跟穩定構造與緹花工程網布,提供後跟支撐力與貼合包覆。FuelCell Impulse不僅著重立即性的反饋,為速度型跑者提供韌性十足的回彈力,極輕量鞋身更讓爆發力得以完整發揮。

New Balance FuelCell Impulse輕量跑鞋,NT$4,250

10K-21K適用:Run Far 極致緩震Fresh Foam Vongo V3

打破傳統穩定型跑鞋常規,Fresh Foam Vongo除了在內外側採不同密度的中底配置,更充分利用市面上穩定系跑鞋獨見的4mm足尖至後跟極低落差設計,配合大底溝槽與前足配置,輔以在包覆、緩震及重心引導的精準定位,提供過度內旋型跑者最佳的解決方案。相較於第二代,Fresh Foam Vongo V3採用網眼材質,並在外層加上3D立體強化結構,不僅提升貼合包覆性,同時更輕盈透氣,單隻重量僅303克。此外,中底厚度及側壁網狀構造的加高,提供更優異的緩震與穩定貼合,以完美包覆與極致緩震成為跑者的穩定系神器。

New Balance Fresh Foam Vongo V3緩震穩定跑鞋,NT$3,850

21K-42K適用:專業旗艦NBx系列Hanzo-C

大獲跑者好評、來自日本專為亞洲跑者設計的Hanzo家族,今年秋季再增生力軍,由NBx頂級專業跑鞋系列的1500進化,為全馬目標SUB4的跑者打造競速利器Hanzo-C,成為競速跑鞋中少數同時兼具穩定系性能的全方位鞋款。 

置入重心傳導溝槽,將跑者重心聚攏於中間,避免偏移、穩定步伐,足內側以T-Beam穩定片搭配Medial Post高密度材質強化支撐,提升穩定度。輕量化鞋身重量僅244克,以REVlite輕量緩震中底、Fantom Fit超薄熱貼合鞋面搭配工程網布,減輕重量、加強緩震度與包覆力,大底針對跑者著地策略,設計內外側不同密度刻紋,靈敏提速、耐用加乘,集輕量回彈、穩定支撐關鍵武器於一身,成為極速跑者突破表現的最佳戰友!

New Balance NBx系列Hanzo-C競賽跑鞋,NT$3,350

42K及以上適用:專業旗艦NBx系列 極力長征Hanzo-U

前身來自日本2016年銷量最佳的跑鞋-1040,Hanzo-U是專為長距離、甚至超級馬拉松跑者打造的緩震跑鞋,有別於其他Hanzo家族鞋款所強調的輕量與速度,Hanzo-U帶來平實穩定的跑感,獨特的平緩鞋底與更寬廣的貼地面積,讓跑者能夠穩定每一個落地步伐。足內側採用雙密度中底,在經過長時間跑動足弓疲乏時,能給予雙腳安定的支撐、穩定跑姿;中底結合輕量緩震的REVlite與Rapid Rebound高回彈材質,帶來長距離所需緩衝,並有效減少鞋身重量,同時搭配TPU足跟杯(Heel Counter),在雙腳跑動時給予安定感,無論是LSD練習或超級馬拉松,皆能提升跑者耐久度與續航力,完成更長更遠距的挑戰。

New Balance NBx系列Hanzo-U緩震穩定跑鞋,NT$4,050

資料來源/New Balance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UA推出「SPEEDFORM®FORTIS 2」,面對各種環境訓練不軟弱

2016-10-04
UNDER ARMOUR路跑馬拉松鞋子跑步配備館

跑步屬於耐力性運動,一般的平地跑能幫助跑者提升有氧耐力、心肺肌力,但想要提升速度、提高訓練強度,則可利用間歇跑或是上坡跑、階梯跑,幫助跑者訓練不同部位的肌群。高強度的跑步訓練更需要具保護性以及靈活性的跑鞋,合適的跑鞋不僅減緩訓練時對雙腳帶來的衝擊,還能輔助雙腳做任何訓練動作,讓跑步訓練達到更佳的功效。為此UNDER ARMOUR針對高強度訓練的跑者推出「Run Strong」系列的「SPEEDFORM® FORTIS 2」鞋款,幫助跑者面對各種環境的訓練、增強力量、跑出強而有力的表現。

採用創新UA能量複合式大底,提供優異緩震與彈力回饋,吸收足部的著地衝力,讓每一步都充足有力且連續不停。UNDER ARMOUR 「SPEEDFORM® FORTIS 2」鞋款,要讓所有跑者強壯有力,毫不軟弱、展現無限潛能!

UA跑者穿上「SPEEDFORM® FORTIS 2」

創新UA複合式大底加強支撐,幫助跑者步伐不中斷!

「SPEEDFORM® FORTIS 2」運用針織鞋面的設計,幫助雙腳增加透氣性,加上鞋身延續SPEEDFORM家族一體成形的優越性,使用細膩製衣技術打造出無車縫、全面貼合的舒適材質,降低足部的摩擦、提升穿著舒適度,同時保有跑鞋輕量的特性;創新UA能量複合式大底,在外圈使用硬度較高的Micro G®,加強雙腳的穩定性、支撐性,腳掌處則採用Charged Cushioning,提供優異緩震與彈力回饋,幫助跑者的每一個步伐連續不中斷;塊狀式鞋底設計,增加雙腳抓地力、加強耐磨性,幫助跑者多向移動,不管是在山地、階梯、各種有坡度的環境下都能跑出絕佳成績!

UNDER ARMOUR 「SPEEDFORM® FORTIS 2」是一雙集輕量、穩定於一身的跑鞋,不受跑速快慢的影響,能讓雙腳適應更高強度的超強裝備;鮮明高彩度的配色、簡單俐落的外觀,不只能成為有力裝備還能帶領新一季的跑步時尚,打造早秋最有型的強悍跑者!

「SpeedForm® FORTIS」系列

⚡Speedform貼合鞋面:採用針織鞋面的設計,增加雙腳的透氣性;加上一體成型的細膩製衣技術打造出無車縫、全面貼合的舒適材質,降低足部的摩擦、提升舒適度。
⚡創新UA能量複合式大底: 外圈使用硬度較高的Micro G®,加強雙腳的穩定性、支撐性,幫助跑者跑得更輕鬆,腳掌處採用Charged Cushioning,提供優異緩震與彈力回饋,吸收足部的著地衝力,讓每一步都充足有力。
⚡塊狀式橡膠大底適合多向移動:增加雙腳抓地力、加強耐磨性,幫助跑者多向移動,在任何環境都能跑出絕佳的成績。

「SPEEDFORM® FORTIS 2」
「SPEEDFORM® FORTIS 2」

資訊、圖片提供:Under Armour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1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