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你知道靜態拉伸與動態拉伸 哪個可以預防運動傷害提高訓練效率
1
你知道靜態拉伸與動態拉伸 哪個可以預防運動傷害提高訓練效率
2
久坐的疾病風險
每天只需30分鐘運動就可有效降低77%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
3
增肌促進抵抗力!專家:銀髮族更要有氧配上肌力訓練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你知道靜態拉伸與動態拉伸 哪個可以預防運動傷害提高訓練效率

2018-12-13
知識庫 健身 保健 運動傷害 觀念 伸展

你認為靜態拉伸還是動態拉伸比較好?這個在健身與運動訓練之間備受爭議的話題,尤其在一些研究(Rossi et al.2010; Shrier 2004; Behm and Chaouachi 2011; Kay and Blazevich 2012)中,提到靜態伸展可能會造成一些損害的概念及影響之後的運動表現,這也導致大家在運動前的靜態拉伸轉變為動態拉伸的動作模式。但是,靜態拉伸與動態拉伸哪個才是預防運動傷害和提高訓練成效的最佳方式?

靜態拉伸與動態拉伸哪個可以預防運動傷害提高訓練效率。

我們先來看一下最近的研究報告,其中包括靜態拉伸和動態拉伸對肌力、運動範圍與運動傷害預防的影響比較。這項研究發現靜態拉伸<60秒,被認為是增加關節活動範圍(ROM)的有效方法,並且通常被認為可以提高性能,並降低活動相關損傷的發生率;它還指出,推薦使用後伸展動態活動來減少肌肉損傷和增加關節ROM,對隨後的運動表現產生無關緊要的影響(Behm,Blazevich,& McHugh 2016)。
 
另外,2012年Kay&Blazevich的一項研究中;針對運動前靜態肌肉拉伸以及力量減少的研究報告,這項研究的主要發現顯示靜態的<> 60秒,更有可能導致肌力的小幅度或中度減少,並且,這些運動前訓練計劃通常不會用於運動員和一般人。而2011年Behm&Chaouachi發現在運動前的熱身期間,拉伸的持續時間較短,例如每個肌肉的總拉伸持續時間為30秒,可能就不會對接下來的運動及訓練產生不好的影響,特別是訓練有素的運動員。但這些研究都沒有注意到評估到肌肉是否過度活動、肌肉不平衡和錯誤的運動模式。

靜態拉伸肌力會減少嗎?

靜態拉伸不能降低傷害?

隨著美國科學家對拉伸效果性研究的深入,有多項研究報告指出,一次靜態拉伸會導致動態活動中力量的下降、最大向心等速力量的下降、最大等長力量的下降、平衡下降與衝刺能力下降等等,這些研究共同指向了一個關鍵問題,靜態拉伸會導致力量的減少,而力量的減少對於一個專業級的運動員來說無非是一項嚴重的問題。

動態拉伸比較好嗎?

那靜態拉伸不就一無是處!其實,從現在的研究報告來看,靜態拉伸適合於那些肌肉張力過高或肌肉攣縮嚴重,但是又沒有更好的辦法去改善並防止更嚴重的攣縮與肌肉收縮功能弱化的長距離耐力性運動員。大多數的人比較適合動態拉伸與沖擊式拉伸的方式;動態拉伸就是一般我們常見的暖身操,衝擊式拉伸比較適合專業的運動員。簡單來說,靜態拉伸與動態拉伸的使用,必須要決定在於你的運動方式、關節靈活性以及對於肌肉的長度-張力關係,應該根據每個人的具體運動需求來進行設計。

資料來源/mensjournal、nasm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每天只需30分鐘運動就可有效降低77%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

2020-05-14
話題新知觀念體適能保健

要促進身體心血管健康就必需要大量的中高強度運動嗎?根據瑞典卡羅琳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用輕強度的運動訓練代替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可能比以往用中高強度的訓練要來的有益身心健康。

久坐的疾病風險
用輕強度的運動訓練代替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也能有效降低新血管疾病的風險

在臨床流行病學(Clinical Epidemiology)雜誌中,研究人員報告了每天利用家務、散步、站立或類似的低強度活動,代替半個小時坐著不活動的生活習慣,將如何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能降低24%。這樣新的研究報告令人感受到驚訝,特別是那些從以前就認為必需要進行中等強度或劇烈運動,才能讓身體更加健康的人有了更不同的觀念。另外,這項研究報告是採用運動追蹤工具來客觀的評估運動訓練的水準,而不是採用受測者自行的研究報告,因此,更具有意義性。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卡羅琳醫學院神經生物學MariaHagströmer博士說,我們用運動追蹤器來進行數據的收集,這絕對比向受測者詢問最近活動的強度與不運動的時間要來的準確,因為,沒有人可以很清楚的記住一天裡面你做了多少事情或坐了多久的時間。

採取輕度的運動
利用散步或做家事這類的輕度運動,也可以讓新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24%

避免不活動也很重要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門依據2018年所頒布的身體活動指南指出,為了能獲得更加健康的身體成年人每週應至少進行150-30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或是75-150分鐘劇烈的有氧運動,另外,還需要每週進行中等或更高強度主要肌群的肌力訓練2次。同時,還特別指出我們應該要致力於避免不運動的人群,並強調參加任何形式的運動或訓練都可以讓成年人的身體獲得一些好處。

然而,這項新的研究報告將會帶給那些,連一點點運動時間都撥不出來的人有一些安慰,有許多的人可能無法每週進行長時間的運動,但可以每週撥出2.5小時來進行家務工作。研究人員在一項稍早之前的研究中證實長時間久坐不運動的風險,這個研究表明每天坐10小時與每天坐6.5小時相較之下,10小時造成過早死亡的風險將會高出2.5倍。

長時間久坐死亡風險會增加
如果每天坐10小時與每天坐6.5小時相比,做越久造成過早死亡的風險將會高出2.5倍。

每天10分鐘運動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參與研究的851位男性和女性在生活行為與變化中的數據,並使用Actigraph活動追蹤器來收集運動訓練的數據,並從從公部門收集有關死亡與死亡原因的數據,隨訪時間平均為14.2年。在這長時間的隨訪過程裡有79名參與研究的人死亡,死亡的原因為心血管疾病24名、癌症27名以及其它原因的有28名。

當針對這些人死亡原因進行分析的數據結果時,研究人員發現採用輕強度運動與心血管疾病所導致死亡風險都明顯的降低24%,另外別種原因造成死亡的風險也都降低11%;而每天僅用10分鐘進行中度或劇烈運動,來替代久坐時間的人,就可以讓心血管疾病風險下降38%;每天增加運動到30分鐘的話則可降低77%,但癌症的死亡率在統計學上並沒有發現有顯著的降低。

資料參考/medicalnewstoday、health.gov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增肌促進抵抗力!專家:銀髮族更要有氧配上肌力訓練

2020-03-24
話題COVID-19免疫力觀念保健健身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根據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提醒,顧好免疫力,除了吃好、睡好之外,運動也不可或缺。尤其是銀髮族更要保健自己。根據2016年《American journal of lifestyle medicine》期刊的英國研究指出,規律適度的運動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和降低感染風險。

©gymppikunto.fi

在2008年《European Review of Ag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期刊的義大利研究指出,中等強度運動可能改善因老化而下降的免疫功能,增加生活品質。然而運動有做就會有效果,有氧和肌力兩種運動搭配效果最好。

有氧加上肌力訓練好處多

有氧加上肌力訓練除了能提升抵抗力,還有許多好處,如預防三高、降低體脂、增加肌力、預防骨質疏鬆、改善血液循環、提升新陳代謝、延緩大腦退化、讓心情變好和預防失智等。而銀髮族、三高慢性病患者的抵抗力相對較弱,易受細菌病毒侵害,但體育署108年調查發現,銀髮族大多是做有氧運動,卻常忽略了肌力訓練。

©freepik.com

有氧加上訓練讓銀髮族更健康

根據2016年《運動醫學研究期刊》發表的研究顯示,追蹤銀髮族運動狀況8個月後發現,只要有做運動,對降低體脂肪、血脂和提升肌力都有幫助。但合併有氧和肌力運動的組別,降低血脂的狀況最好,三酸甘油脂可降低19%、總膽固醇可降低14.7%。另同期刊2018年發表的研究亦顯示,銀髮族實施12周的有氧搭配肌力運動後,明顯提升下肢肌力、腿部力量及步行速度,有助於降低跌倒、住院風險及死亡率。

©archive.totalfratmove.com

銀髮族建議運動方式

根據專業醫師建議,銀髮族們每周5天做半小時以上有氧運動,對身體較好。像是快走、游泳、慢跑、健行、排舞等,並搭配2天肌力運動,太極拳、瑜伽、重量訓練等。在疫情期間,應避免人潮密集的團體課程,可至較空曠的戶外或郊區健行。此外,銀髮族們請多攝取蛋白質和蔬果來增強自我防禦能力、降低感染風險。

資料來源/NOW健康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