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每天進行這5種徒手循環訓練計劃 能幫助你提高燃脂效率
1
每天進行這5種徒手循環訓練計劃 能幫助你提高燃脂效率
2
要增肌前最好先減肥?美國知名大學竟然作出這樣的研究結果
3
讓上半身視覺度破錶的斜方肌需要特別訓練嗎?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每天進行這5種徒手循環訓練計劃 能幫助你提高燃脂效率

2018-12-22
知識庫 健身 減脂 有氧運動 間歇訓練 無氧運動 徒手訓練

已經開始訓練一段時間的你都知道,想要有效燃脂就必須將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作結合,這樣除了可以增強肌力之外,還能有效率的提升肌耐力與心肺功能,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每天在健身房待上1-2小時以上,這時後該怎麼辦呢?

其實,採用高強度的間歇循環訓練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所謂的循環訓練就是一種綜合訓練模式;主要就是將3-5個訓練動作結合,這些動作包含了有氧與無氧訓練的優點,可以幫助沒什麼時間運動的你,每天運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大的效能,進而改善體型增加代謝率。接下來這5個動作全部做完算一組,請依據個人的肌耐力與心肺功能在做調整,基本上初階1-2組、中階3-4組、高階5-6組,每個動作做30秒休息10秒或45秒休息15秒。

資料來源/menshealth、barben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要增肌前最好先減肥?美國知名大學竟然作出這樣的研究結果

2019-05-13
新知觀念減脂增肌健身話題

一般來說我們都知道要增加肌肉量,除了要有適當的訓練量、充足且正確的營養與足夠的睡眠品質等因素外,還有哪些增肌要注意的因素?在近期科學家們還發現了「肥胖」有可能是導致你,增肌效率變差的原因之一。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公立大學-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最近在一項研究中指出了這點增肌的關鍵因素。負責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Nicholas Burd表示,我們研究的結論就是較肥胖的人,在肌肉的修復與成長中會獲得較為遲緩的跡象!想想看這句話代表著什麼?想要增肌你就必須先減肥!真的是這樣嗎?

要增肌前最好先減肥?美國知名大學竟然作出這樣的研究結果

關於這項研究也發表於Journal of Physiology(生理學雜誌)上,它們對於dirty bulking的健身飲食趨勢提出一項嚴重的質疑。dirty bulking在國外稱為垃圾增肌法,因為這個增肌方式只要求攝取足量的蛋白質之外,對於飲食方面並沒有特別的要求,意思就是說,你只要吃到一定量的蛋白質其餘的食物你可以隨便攝取,也因為這項研究特別突顯出保持健康體重;對於肌肉修復與成長有絕對的必要性。

首席研究員Nicholas Burd解釋說明,以前的一些增肌研究,當然也包含了我們在實驗室裡的一些研究顯示,肥胖的成人與正常體重的成人;皆在攝取正確的食物之下,肌肉蛋白質的合成效率上肥胖的人比正常體重的人為低!而這幾年我們重新作了一個研究,也更進一步的指出在重量訓練之後,進行正常進食狀態下所建立新肌肉蛋白質的效率與肥胖與否,存在著極大的相關性。

參與實驗的人平常不常運動的腿部肌肉來做為對照,我們能夠直接比較重量訓練如何影響肌肉建立新蛋白質的能力差異。

為了要驗證出這樣的研究結論,科學家們從18名年輕人中獲取了數據,首先,這些人都是平時不愛運動的年輕族群,有一半的人是屬於體重過於肥胖;另一半則是正常體重,接著都針對他們的大腿進行10-12次的阻力訓練,並從所有參與者的腿部取出氨基酸濃度與肌肉活組織檢查。Nicholas Burd說,透過這些參與實驗的人平常不常運動的腿部肌肉來做為對照,我們能夠直接比較重量訓練如何影響肌肉建立新蛋白質的能力差異。

並且,在每次訓練完畢之後,每個參與實驗的人都吃進170g的瘦豬肉;然後,在進食後的120與300分鐘進行氨基酸濃度與肌肉活組織檢查。研究人員發現,體重過於肥胖的成人血液內的胰島素濃度,大約比基準線高出3.2倍;這突出一定程度的全身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Nicholas Burd解釋說,胰島素抗性降低葡萄糖的吸收容易導致代謝綜合徵,因此,每單位瘦肌肉所能完成的工作量也低於正常體重的同年齡人,所以,過於肥胖與肌肉量的增加有絕對的關係。

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這是指脂肪細胞、肌肉細胞和肝細胞對正常濃度的胰島素產生反應不足的現象,亦即這些細胞需要更高的胰島素濃度才能對胰島素產生反應。在脂肪細胞內,胰島素抗性導致儲存的甘油三酸酯的水解,進而提高血漿內自由脂肪酸的含量。在肌肉細胞內,胰島素抗性降低葡萄糖的吸收;而在肝細胞內,降低葡萄糖的儲備,兩者共同導致血糖含量的提高。胰島素抗性引起的血漿中高胰島素和高糖含量經常導致代謝綜合徵、痛風和2型糖尿病。(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另外,研究人員還注意到這兩種群體對於在含豐富蛋白質的飲食後攝取的差異性;較為肥胖的人體內,會抑制由大量的肌微絲(myofilaments)所組成的肌原纖維,在蛋白質的合成速度以及負責在肌肉中產生力量並增加大小作為對運動之間的反應效率。由此可知,過於肥胖的人對於增肌與力量訓練的效率,都會相對低於一般正常體重的人,因此,體重是否正常對於我們想增肌的人來說影想有多大!

資料參考/dietdoctor、bodybuilding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讓上半身視覺度破錶的斜方肌需要特別訓練嗎?

2018-07-30
知識庫背部肌群上半身肌群重量訓練觀念健身

你知道在我們背部有一個形狀為菱形的肌肉嗎?它主要是從我們的頸部一直往下延伸至背中部的肌肉群,它有個閃亮的名稱-斜方肌(Trapezius)!通常你在很多健美或是強壯的運動選手身上,都會看到它的存在,除了可以讓我們的運動表現更好之外,也同時能讓我們上半身的視覺效果更加完美。

讓上半身視覺度破錶的斜方肌需要特別訓練嗎?

知識便利貼|斜方肌: 
將頭部和肩部向後拉的背部肌肉就稱做斜方肌(Trapezius),這兩塊斜方肌從脊椎和頭骨底部,經過背部和肩部連接到肩胛骨和鎖骨,它們可使頭部抬起和傾斜並使雙肩抬起或穩定,兩者共同形成一個稱為斜方型的四邊形,這個名稱就來自於此。斜方肌起於枕外隆凸和枕骨上頸線內三分之一段、頸韌帶、第七頸椎棘突、所有胸椎棘突和相應的棘上韌帶,上束纖維向外和側方延續,止於鎖骨的外側三分之一後緣;其功能為上舉及外旋肩胛骨,協助頭部後仰與側屈及旋轉;下束的纖維向上和側方走行,在肩胛附近聚合成一個腱膜,讓肩胛岡內側的三角滑面可以滑動,止於其尖端的一個結節;其功能為下壓肩胛骨,中束纖維水平走行止於肩峰內側緣,肩胛岡後緣的上唇;其功能為內收(縮回)肩胛骨。
(資訊來源:維基百科)

看完上面有關斜方肌的說明之後,其實簡單來說我們將斜方肌分為三個部分,上斜方肌負責抬高肩膀;下斜方肌主要是拮抗上斜方肌的作用並降低肩膀;中段斜方肌是連同菱形肌一起讓肩胛骨靠攏。因此,訓練的方式也會依照這三個部分的功能來做設計,讓上中下斜方肌都能穩定的發展。

簡單來說我們將斜方肌分為三個部分,訓練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斜方肌不是越大越好

通常我們都會希望肌肉能越練越大在視覺效果上也會比較強烈,但過於肥大的斜方肌可是會讓你的肩膀在視覺上看起來變成窄肩的狀況,另外,也會讓你的肩膀在訓練時造成干擾三角肌的問題,所以要把斜方肌練多大,就請先檢視一下三角肌的形狀與肌力做為評估。

斜方肌訓練的技巧

健身訓練課表的安排有很多種也有不同的訓練形式,但基本上都是依照肌群的部位大小來做劃分與設計,通常你都會有練胸日、練背日與練腿日,但幾乎都沒聽過練斜方日!因為,在大多數的情況之下斜方肌都會與別的肌群安排在一起訓練,它不會像二頭搭配背與三頭搭配胸那樣的常規,而我們該將斜方肌分配到跟肩還是背一起訓練呢?就如同我們上面所說的,斜方肌有分為三個部分,所以,斜方肌上部一般都會建議與肩部的訓練安排在一起,例如你做側平舉或是肩推的時候,肩胛骨就會產生上提的動作,因此都會將上斜方肌安排在肩部訓練後做幾組聳肩的動作,來刺激與加強這個斜方肌部位,斜方肌的中下部正好相反,它們需要讓肩膀降低並且讓肩胛骨靠攏,因此都會安排在練背的時候,加入幾組訓練動作來加強中下斜方肌。

參考資料/T-NATION、PLT4M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