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脂肪是否一直都無法有效的消除?然而,腹部的脂肪也是許多人所困擾的部位,如果你想要擁有明顯的腹肌線條或塊狀腹肌,就必需要更有效率的減少它。除了外觀之外,腹部脂肪也是許多造成慢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包含增加罹患心臟病、中風以及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那腹部脂肪該如何有效的消除呢?雖然,我們都知道沒有局部減脂這件事,但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六個方式,比身體其它部位的脂肪消除更針對腹部,現在就快來檢視一下你是否有做到以下這六件事吧!
臺灣路邊隨處可見的手搖飲料,就是讓腹部脂肪難以消除的元兇之一,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食用過量的糖(主要是果糖的攝取)會導致腹部以及肝臟周圍的脂肪堆積,同時,過量的添加糖對於身體的代謝及健康有大量的影響性。這是由於這些常見的糖類有一半葡萄糖和一半果糖,當你吃很多這類的添加糖時,我們肝臟中所攝取的果糖過多就被迫將其轉化為脂肪,它會增加腹部脂肪和肝脂肪,從而導致胰島素抵抗和各種代謝問題;另外,在飲料裡我們通常都會加入液態的糖,這會使得大腦似乎沒有像固體卡路里那樣記錄液體卡路里,因此,就容易讓熱量的攝取在不知不覺中超標。
減脂或增肌中最不能或缺的營養素就是蛋白質,研究表明,吃進足夠的蛋白質可以減少60%左右的飢餓感,同時,可讓身體每天增加80-100卡路里的新陳代謝,並能幫助你每天減少多達441卡路里左右的熱量攝取,所以,蛋白質不僅可以幫助減輕體重,還可以幫助避免體重增加。在2012年所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蛋白質的攝取量與腰圍大小呈現出反向的現象,另一項研究表明,蛋白質與女性5年內腹部脂肪增加的機會顯著降低有關。然而,這些研究還將精製碳水化合物、油類與腹部脂肪堆積程度連結在一起,並觀察到從蛋白質中攝取總熱量的25-30%卡路里,能有助於減重及減脂的成效。
有許多研究都支持減少食用精緻碳水化合物,是減少脂肪的非常有效的方法,當人們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時,他們的食慾就會開始下降並且體重減輕,這也就是為何低醣(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會風靡全世界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控制精緻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並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在短短的幾個星期就可以立即感受到明顯的成效,另外,有一項比較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和低脂肪飲食的研究表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特別能減少腹部以及器官和肝臟周圍的脂肪,這也意味著採用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能特別減少腹部以及器官和肝臟周圍的脂肪。
大家都知道膳食纖維是指不能由人體消化道酶分解的植物源食物成分,因此,有人會建議多吃纖維能有效幫助腸道蠕動並幫助減肥,但是你知道纖維的類型也十分的重要嗎?大多數可溶性纖維和粘性纖維都會與水結合,形成粘稠的凝膠並粘在我們的腸道內進而影響我們的體重。一項評論研究發現,每天增加14克纖維與4個月內卡路里攝入量減少10%和體重減輕約4.5磅(2公斤)有關,另外,一項為期5年的研究報告也指出,每天吃10克可溶性纖維與腹腔脂肪減少3.7%有關;這意味著可溶性纖維在減少有害的腹部脂肪方面可能特別有效。想獲得更多纖維的最佳方法,就是攝取多樣化的植物性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豆類以及一些穀物(例如全燕麥)都是很好的來源。
規律的運動習慣是延續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同時,也能有效的透過運用減少腹部脂肪的堆積。但這不意味著狂做腹肌訓練就能大量減少脂肪量,採用重量訓練及有氧運動才是減少脂肪堆積最好的方式,在另一項研究中也發現,運動與訓練完全可以完全防止,減脂之後讓脂肪再次堆積於體內的問題,這也就表明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可以減少炎症、降低血糖水平,並改善與腹部多餘脂肪相關的其它代謝問題。
現代人生活緊張忙碌,有時後隨便買個便當就囫圇吞棗式的吃進肚子,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了什麼,如果你想要減去多於的脂肪或體重時,就必需要記錄每天的飲食內容與營養成分,例如有的人認為自己吃的是高蛋白或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但如果沒有紀錄追蹤飲食成份,你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攝取過量或是不足呢?因此,紀錄吃進肚子內的食物及營養素,就能幫助你了解每天的飲食狀態,並能觀察出是否高估或低估熱量的攝取。
關於身體的脂肪或腹部的脂肪都與某些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因此,改變飲食習慣與養成規律的運動,就能有效率的降低體脂肪的堆積,例如飲食盡量減少精緻的碳水化合物並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再加上蔬菜與水果的攝取,就可讓腸胃道能更加的健康進而減少疾病的發生率。
資料參考/healthline
責任編輯/David
身為健身初學者,如果想變得更強壯,增肌想必是第一目標!無論你稍嫌瘦弱,或是看似壯碩但想要有寬闊的肩膀而不是腰身,這篇由10年的健身老司機寫下的增肌訓練指南,都相當適合你在計畫前先看過一遍。
增肌需要舉起沉重的物體,這意味著你需要一間提供自由重量訓練的健身房,裡頭有啞鈴、槓鈴、壺鈴等負重器械,以及深蹲架、長凳,和提供你做引體向上、雙槓撐體等訓練空間。這樣的需求,為的是透過大量的全身性訓練創造穩定的刺激與成長,同時鍛鍊身上多個肌肉群。
為什麼是自由重量訓練﹖如果你把所有時間花在機械式器材上,各別訓練單一肌肉群,你只是鍛鍊特定的肌肉,卻無法鍛鍊到任何的穩定肌群(因為機械幫你做了所有穩定的工作);相反,當你做像槓鈴深蹲這類訓練時,你身體上的每一寸肌肉都活躍起來,這能讓你在無傷情況下變得更強壯。
在每個訓練課表中,都應該包含腿部訓練、推力訓練、拉力訓練以及核心訓練各1次。學習並熟稔這些訓練,你的身體將會越來越強壯。
腿部訓練﹕深蹲、硬舉、弓箭步
推力訓練﹕臥推、過頭推舉、雙槓撐體
拉力訓練﹕反向划船、窄握引體向上、開握引體向上
核心訓練﹕反向捲腹、懸吊提腿、棒式
週一﹕深蹲、臥推、寬握引體向上、棒式
週三﹕硬舉、過頭推舉、反向划船、懸吊提腿
週五﹕負重弓箭步、負重雙槓撐體、負重窄握引體向上、反向捲腹
1. 每週可漸進式增加每個訓練的負重重量,例如這週深蹲150磅3組5次,那下週可嘗試深蹲155磅3組5次。
2. 有關訓練組數與次數的詳細建議,請見 《增肌最佳訓練頻率、組數與次數 美國權威分析22項研究告訴你 》一文。
1. 訓練前熱身﹕先做些動態熱身來提升心率、讓肌肉開機,例如開合跳、弓箭步、深蹲、橋式、伏地挺身、擺腿、跳躍等動作,用1-2組肌力練習開啟你的訓練,並可以慢慢在這些熱身動作中加入負重,進入你的正式課表。
2. 注意動作正確性﹕如果你徒手深蹲時動作不正確,可能養成了不良習慣;一旦當你的肩上扛了150公斤,用原有習慣做出不正確的深蹲姿勢,那很可能造成嚴重傷害。所以初學就必須時時自我檢查,從相當輕的重量開始,並確保全程動作正確。
3. 是刺激肌肉纖維,而不是摧毀﹕部分教練會鼓勵你做力竭訓練(對單一訓練動作在同一組內,用固定重量操作同一個反覆動作,直到無法再做任何一下為止),但老司機認為這只是提高受傷、姿勢不正確和肌肉痠痛的機會;建議在完成1組時,還能留下能再做1次的力氣,因為你的肌肉是在休息時建立的,而不是在健身房裡,所以別每天努力在健身房摧毀它們,這樣並不值得。
4. 不要過度﹕在重量訓練中,多做不代表比較好!你不需要在健身房待2小時、不需要做15種不同的胸部訓練,例如老司機的課表通常不超過45分鐘,每種訓練動作只做3-4組,已足以刺激肌肉生長。頻率上,每週訓練3天已足夠,別每天做重訓,因為肌肉需要時間去恢復、生長。
5. 改變組間休息時間﹕如果你做相當重的訓練3組5次,組間休息時間可3-5分鐘;如果同樣次數分為8-12組,盡量把組間休息控制在1分鐘左右,這樣可以不同方式影響你的肌肉。
6. 記下所有訓練內容﹕保持寫訓練日誌的習慣,並準確記下每項練習做了多少組、多少次,以便比較這次和上次的作法,也較能知道這週要提升多少才能比上周更強。
資料來源/NERDFitness, Men'sHealth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