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三大女子馬拉松盛會之一、上半年萬名「姊」的目標賽事「2019 Taishin Women Run Taipei」14日清晨於台北市政府前廣場盛大開跑。今年有多達15,000人,包括30國近800外籍跑者報名,賽事當天更號召金曲歌后徐佳瑩、運動潮模Angelina、肌力女神Annie老師、法日混血姐妹花雷理莎、雷達達,以及鐵人主播侯以理等各領域女性名人同台,帶領萬名女性衝破無畏!
從2011年舉辦首屆女子半程馬拉松以來,台北女子半程馬拉松至今已是亞洲三大女子馬拉松盛會之一。2019 Taishin Women Run Taipei由台新銀行冠名贊助、國際運動品牌New Balance獨家合作,報名人數與國籍眾多,儼然更成為國際女子馬拉松的指標賽事。
開跑時全場尖叫聲不斷,嗨到最高點,隨著台北市政府體育局局長李再立、台新銀行環貿經融處副總經理蘇韻琇、New Balance Taiwan台灣區總經理楊涵雲和中華民國路跑協會理事長范姜瑞一起鳴槍後,約15,000名女生從台北市政府前廣場起跑。
10K跑者中,金曲歌后徐佳瑩跨界成為跑者並首次挑戰10K路跑。徐佳瑩跑前興奮表示:「平常運動習慣以重訓、核心、有氧為主,路跑真的是人生第一次體驗!在跑步過程中浮現很多創作歌曲的靈感,幾乎可以寫出10首歌了,也終於瞭解為何有人會愛上跑步,因為跑步需要不斷地跟自己對話,雖然過程很痛苦,但我一直告訴自己不能放棄、不能停下來!」初10k的她成績是1時30分54秒,跑後她希望下一次在速度上能有所突破。
徐佳瑩表示,透過賽前練跑發現我的體力、耐力及肺活量變得更強,對唱歌有很大的幫助,跑步不僅讓她內心蛻變得更勇敢,2019年立下新目標就是養成固定的跑步習慣。她認為跑步如同生活的梳子,每當生活雜亂無章時,藉由跑步能重心整理思緒、同時幫助自己找回生活的節奏。希望不論面對家庭、生活和職場再多困難,都能一直以跑者的堅毅不拔信念無畏向前!
2018 Taishin Women Run Taipei 21K冠軍-長跑甜心張芷瑄親臨現場,在終點站透用甜美的笑容說「辛苦了」,鼓勵每位跑者。而今年挑戰半馬的鐵人主播侯以理表示:「雖然中間到了麥帥橋一度想要放棄,但不要覺得事情不可能,而且現在很多如New Balance無畏班能幫助突破成績的訓練課程,希望女生能享受每一次挑戰!」天才跑者雷理莎帶傷出賽仍堅持參加半馬組,賽後表示這次成績雖然不盡理想,但樂觀的她笑說「沒關係!還有下次機會。」
今年每位跑者必拍的亮點是玫瑰造型的完賽獎牌,獎牌採用施華洛世奇®水晶點綴,還加贈玫瑰專屬號碼布扣,襯托每位女性跑者的美麗。同樣備受跑者好評的還有一連串貼心服務,除了用Gogoro作為前導車響應環保,衝線處也安排「守護小天使」,為體力透支的女孩們安全把關;抵達終點後,跑者能透過台新攤位臉部辨識系統找到賽道中被捕捉的身影,並設有更衣室、按摩區、梳妝區、伸展體驗課程、有氧拳擊體驗課程,以及10KM、21KM美髮區,讓每位努力後的女跑者都能用最完美的姿態離開終點大佳河濱公園。
21K前三名成績:
傅淑萍1:21:45
王丹莉1:23:36
林嫆菁1:25:32
10K前三名成績:
余亭緣41:07
許珮芸46:56
何奕儒50:06
資料來源/New Balance
責任編輯/Dama
炎炎夏日在戶外跑步,確實是一個折磨心志且可能增加傷害的事。但是為了年底的目標賽事,你不練嗎﹖美國路跑俱樂部(RRCA)提出8項熱天跑前應遵循的事,如果不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和準備,小心讓原本認為熱血的跑步訓練,變成打壞馬拉松訓練計畫的傷害。
跑步時,身體每20分鐘可能流失170-340克液體,因此,預先補水是相當重要的。跑前10-15分鐘補充約280-425克液體;跑步中每20-30分鐘補充一次液體;要確定你是否正常無脫水,請在跑步前後測量體重,跑後每減1磅(0.45公斤)就應補充約470克液體。跑到脫水的指標是脈搏在跑後持續升高、尿液呈暗黃色。請記住!口渴並不是脫水的適當指標。
(詳細跑步補水計算攻略請見《跑步前、跑步中精準補水攻略》)
如果室外溫度高於攝氏度,且濕度高於%,請避免外出!在跑步時,體溫透過汗液從皮膚蒸發的過程得到調節;但如果空氣中濕度太高,阻止皮膚上的汗液蒸發,身體無法散熱,將迅速因過熱而發生熱衰竭、中暑等熱傷害。因此,在台灣酷熱夏天出門練跑前,先檢查當下的氣溫和濕度適不適合。
雖然台灣許多戶外練跑路線是毫無遮蔽物的河濱和田徑場,但仍能盡量找到較多綠蔭的公園、有大樓遮擋陽光的操場。在陽光下練跑前,應塗上同時含防止UVA和UVB係數的防曬乳,並戴上可過濾掉UVA和UVB的運動太陽眼鏡。許多人喜歡戴帽子遮陽,但要注意選擇中空設計的帽子,有助於頭部散熱。
別為了愛美防曬就穿長袖長褲跑步!穿著淺色透氣的運動衣才是王道。如果因為穿著悶熱,在炎熱的天氣中讓身體大量流失水分,將增加熱傷害的風險。
出門前先規劃你的練跑路線,以便能在已知地點裝滿水瓶、喝飲水機的水,或是投自動販賣機。沿著河濱從中間點往左右來回跑、繞著公園跑都是不錯的選擇;同時記得在你出門跑步時,一定要告訴某個親朋好友你在哪裡跑、大概跑多久,並攜帶身份證件在身上。
跑步時如果發生頭暈、噁心、發冷或是不再出汗,立刻停止跑步!並找個陰涼處喝水或運動飲料,如果仍不舒服請尋求協助。
在身體無法調節溫度、體溫持續升高時,恐導致熱衰竭,嚴重者發生中暑。中暑症狀包括中樞神經異常(精神錯亂、情緒不穩、無意識)、皮膚直到腋下都乾燥無法出汗,嚴重恐危及性命,如果發現有熱傷害症狀,先量體溫有沒有超過 40 度、觀察精神狀況,先辨別是熱衰竭或中暑。如果是熱衰竭可先嘗試降溫,再觀察體溫是否持續升高或其他意識狀態問題;如果精神狀況已有問題,不用懷疑立刻送醫,並且一面做降溫動作。
如果你有心臟或呼吸系統疾病,或是固定服用任何藥物,請先諮詢醫師是否適合在炎熱天氣下跑步;或者,也許在室內跑步機上跑步較符合你的狀況。另外,如果你曾有中暑或相關症狀,請特別謹慎。
兒童跑步建議在早晨或傍晚時分,更要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太陽高照時外出,以減少熱傷害機會,當孩子在戶外玩耍或跑步時,家長應留意隨時補充水分。
資料來源/RRCA, medpartner,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責任編輯/Dama
慢跑風氣在台盛行多年,根據2017年資料,全台一年間大大小小馬拉松、路跑、超馬、三鐵等賽事高達999場,跑者總人數初估40-50萬不等。無論對平時有持續運動或無運動習慣的人,長距離的馬拉松都是個不小的負擔,運動傷害處處可見;據統計,每年有高達75%的跑者受傷。中醫傷科醫師指出,成為跑者的基本條件是體能佳、下肢排列正常,而足弓的排列影響整個下肢關節,處理好足弓問題,往往是中醫傷科治療跑步傷害成功的關鍵。
路跑容易被大眾接受的主因是:路跑屬於非接觸性運動,一個人也可以輕鬆上路,上手容易、無須高難度技巧,也無須添購昂貴設備,只需一雙合適的慢跑鞋就能隨時隨地開跑。然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傷科主治醫師謝明憲指出,跑步時產生的地面反作用力是平時行走時的2.5-3倍,平時沒有常態性訓練的新手,常常因下肢肌力不足或不平衡,導致在跑步時出現腳痛、膝蓋痛等問題,這是因為肌肉及關節超出負荷所致。
路跑可能造成傷害的主因包括:強度、頻率、時間過度、下肢或軀幹等承重關節結構不良、相關軟組織柔軟度太鬆或不足、肌力不足或不平衡、跑步姿勢不良、路面狀況不佳、跑鞋不佳等。因此謝明憲強調,要成為一名跑者的基本條件是體能佳、下肢排列正常。
練跑初期,謝明憲建議先鍛鍊下肢肌力、柔軟度和協調性,可以增加肢體的負荷強度;若有下肢關節排列問題,常見包括扁平足、膝關節內翻、骨盆或腰椎歪斜等,都會使跑步的局部負荷加重,造成發炎疼痛。而受傷常見部位包括膝關節、小腿、足踝、大腿,主要是肌肉拉傷、扭傷、肌腱炎、骨膜發炎,例如跑者膝、阿基里斯腱炎、足底筋膜炎、足踝扭傷、肌肉拉傷、腸脛束發炎、梨狀肌發炎、壓力性骨折等。
研究指出,跑步步伐與運動所受的傷害息息相關。跑步時步伐越大,若以腳跟著地,膝關節所受的負擔越大。因此謝明憲建議,跑步時步伐適度,保持膝關節微微彎曲,以腳掌中間部分著地,以減低跑步對膝關節的負擔。
另一方面,腳型與足弓高低都會影響跑步時的受力,所以正確的跑步動作與合適的跑鞋很重要!平時應注意跑鞋的磨損情形,藉此了解自己跑步時著地的動作是否正確,足部是否過度旋前或旋後,再訂製鞋墊矯正或改變跑步姿勢。
謝明憲指出,足弓排列的正確與否,在中醫傷科針對馬拉松跑者的臨床治療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影響範圍可從腳踝連帶到髖部。足弓不正往往會影響連結薦骨與髂骨的「薦髂關節」的定位,相對因為錯位的足弓,間接影響脛腓關節往上對位。他解釋,如果筋膜系統中的共構力線在銜接時產生轉折問題,就會影響到腳踝的距骨跟小腿內側脛骨翻轉,近端的脛腓關節促使大腿的股骨也偏旋,進而影響髖部的大轉子與髂骨對位,之後薦髂對位也會發生問題。
因此,足弓結構的拆解在中醫傷科治療中是很重要的環節,如何精準處理好足弓問題,往往是治療成功的關鍵。足弓如果沒有拆透,鞋墊高後,整體足弓共構力線改變後,足弓便無法正常使用並且旋轉,進一步導致跟骨、距骨與脛骨偏離足弓力線,而使跑者的運動傷害無法妥善修復。
謝明憲提醒,就算治療後症狀能暫時緩解,但在跑者持續的訓練及比賽之後,疼痛症狀也容易復發。因此若有下肢關節排列不正問題,建議可請中醫傷科醫師或物理治療師調整,否則參加路跑時只能量力而為。
資料來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