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常常跟朋友討論:「如果真的要胖,胖哪邊就好。」這是一個時常被討論的問題,如果非要有一個地方胖,你會選擇胖屁股還是胖肚子?雖然大多數人都覺得胖肚子比較好藏肉、胖屁股的話舊傳統觀念好像比較受長輩喜歡,但其實大家都還少思考了一個問題,其實胖哪裡其實跟健康也有非常大的關係!
根據近期美國醫學期刊《JAMA》上的研究指出,如果你的脂肪囤積在臀部的話,相比胖在肚子的人較不容易罹患糖尿病與心臟病,胖在手臂的人,淋巴系統的循環會較為不好,因此要注意淋巴發炎等疾病,然而胖在肚子的人,可能因為遺傳基因的緣故,由於臀部無法囤積太多脂肪,進而導致脂肪都囤積在內臟器官或血液中,可能使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大提高。再來胖腰的人,易罹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動脈粥狀硬化等疾病!然而胖腿的人,有時不一定是真的「胖」!可能是因為內科疾病,像是充血性心衰竭症、肝臟疾病或肝硬化、腎臟疾病等病因造成,但所有疾病包含萬惡的心血管疾病、器官病變,都可能源自於身體有太高的脂肪含量!
另外,過去也有研究發現與西方人相比,亞裔人口更容易先從腹部開始囤積脂肪,這與糖尿病風險升高,有高度的關聯性。 根據期刊上研究了一項有關肥胖的實驗,研究者招募超過60萬名實驗者的基因進行了分析,此研究確定了200多種容易讓人「腰臀比」較高的基因變異,與較高腰臀比有關的這些基因,分別與較低的臀部脂肪和較高的腹部脂肪有關,並且都與高血壓、高血脂及較高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根據研究成果,研究團隊表示,從代謝角度來說,在臀部囤積脂肪,是一種更安全的儲存脂肪方法。
目前研究團隊正在探索研究中發現的基因,是否適合成為未來藥物開發的靶點。不過,對於那些由於遺傳而臀部脂肪較少的人群,研究人員指出,改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重要關鍵,像是限制熱量攝入或是做有氧運動,這些都能使每個人有很大的受益。
資料來源/HERO HEATHLY&HOPE、DAILY MAIL
責任編輯/妞妞
體重越來越難控制、飯後容易嗜睡或頭暈、睡再久還是覺得疲倦、記憶力下降、免疫力變差,小心是身體「提早老化」警訊!研究指出,只要2個器官老化,死亡風險就會增加2.3倍;若累積到8個以上老化器官,死亡風險更是暴增8.3倍。醫師警告,小心常吃「1類食品」恐加快身體健康老化速度。
初日診所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表示,一項刊登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期刊上、針對逾2萬名參與者的大型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攝取量最高的族群,其「生物年齡」平均比實際年齡大了0.34歲。
陳威龍說明,這樣的差異,並不是單純因為熱量或營養不足,而是與這些食物的「非營養特徵」有關,例如加工過程本身,可能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最終導致老化加速。
陳威龍指出,超加工食品中的「加工肉類」其實和抽菸、飲酒一樣,都是加速器官老化的重要因素。另一項刊登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期刊的研究也有類似發現,當人體累積的老化器官越多,死亡風險就會急遽上升:
擁有2~4個器官老化的人, 死亡風險增加2.3倍
擁有5~7個器官老化的人 , 死亡風險增加4.5倍
擁有8個以上器官老化的人 , 死亡風險飆升8.3倍。其中有60%以上在15年內過世。
若想延緩老化、維持器官年輕,陳威龍強調,少吃加工或超加工食品、調整飲食習慣並規律運動,是不變的關鍵,建議改善3大生活習慣:
少吃超加工食品,避免血糖劇烈波動:超加工食品(如餅乾、香腸、速食)往往含有高糖、高脂與大量添加物。長期攝取容易導致血糖忽高忽低,增加體脂肪堆積,加速器官老化。
規律運動與飲食調整,保護大腦與免疫系統:想要延緩老化速度,甚至延年益壽,關鍵在於維持年輕的腦部和免疫系統。規律運動與天然原型食物的飲食方式,可減少慢性發炎,讓大腦與免疫系統保持最佳狀態。
適時補充保健品,讓身體慢老:適時的營養補充也能成為維持青春的助力。維生素C(如紅椒、芭樂)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維生素A(如豬肝、菠菜)有助於角質代謝,鋅(如黑豆、牛肉)與皮膚結構及代謝相關,若搭配足量蛋白質與小分子膠原蛋白,再輔以抗氧化營養素,有助於維持皮膚健康與修復。
陳威龍提醒,很多人其實早已出現「加速老化」的5大訊號,卻沒放在心上。當體重越來越難控制、飯後容易嗜睡或頭暈、睡再久還是覺得疲倦、記憶力下降、甚至免疫力變差,這些都可能與血糖失衡和器官老化有關。如果出現這些狀況,建議及早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在問題惡化前,把健康拉回正軌。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關於大腿肌肉的重要性,幾年前,海外《糖尿病期刊》發表過大腿粗細與血糖的相互關係。人體會將血液中遊走的糖分以肝醣的型態貯存於肌肉中,而肌肉量多的大腿自然也會將血液中的糖分以肝醣型態貯存起來,扮演著降低血液中血糖指數的重要角色。
大腿肌肉由股四頭肌(股外側肌、股直肌、股中間肌、股內側肌等四塊肌肉)與大腿後側肌肉群(Hamstring,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等三塊肌肉)構成。大腿前後的肌肉會彼此取得平衡,主要用於屈膝再伸直時,以及髖關節前後左右彎曲再伸展時,還有轉身時大腿肌肉也會起作用。
股四頭肌之中被稱為股直肌的長肌肉附著在膝蓋骨上,途經膝關節,一路相連至髖關節。後方的大腿後側肌肉群也一樣,始於腸骨,途經膝蓋,一路相連至膝蓋下方的脛骨。此大腿肌肉會支撐臀部與軀幹,並將能量傳達至膝蓋下方。雖然它們彼此成雙成對,但若是處於不平衡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膝蓋韌帶或肌肉破裂。
此外,坐下再起身時,運動或日常生活中彎腰再挺直時,透過運動練就的大腿後側肌肉群和大腿肌肉,可減輕腰部肌肉的負擔,進而保護腰部。大腿肌肉也負責分散走路時或跳躍時,體重加壓在膝蓋上的垂直壓力。因此,大腿肌肉弱化會導致退化性關節炎,同時造成膝蓋不穩定。
放低姿勢的運動
‧ 大腿肌肉用來支撐臀部與軀幹,具有將能量傳達至膝蓋下方的作用。
‧ 大腿肌肉有抓住身體平衡的核心作用,一再強調它的重要性也不為過。
‧ 運動時放低姿勢便能鍛鍊大腿肌肉。
人體的臀部下接雙腿,上接軀幹,跟腰部一起擔任核心角色。如果腸骨左右不對稱或往前、往後傾斜,腰部的脊椎就會變彎(脊椎側彎),大腿肌肉也會萎縮或變長,這會讓身體失去重心,並引起其它部位的補償作用,導致腰痛與椎間盤疾病。此外,也很容易因為承受重力的負擔,使膝關節的軟骨變得更加脆弱。
躺著、趴著、坐著或站著,皆能進行大腿肌肉的柔軟運動。覺得手不夠長的話,亦可使用毛巾等物品輔助。只不過,對於腰部本來就很脆弱的人來說,站著彎腰來延展大腿後側肌肉群的伸展動作,會對椎間盤造成壓力,所以最好避免這種動作。
大腿肌力強化運動會大量操作深蹲姿勢。背靠著牆,藉由背和牆壁的摩擦慢慢往下滑,然後再慢慢將膝蓋打直,這是最基本的深蹲姿勢。如果膝蓋往前超過腳尖的話,會對膝蓋造成傷害,因此應小心留意。
此外,這項運動躺著、趴著、坐著都能操作。膝蓋脆弱的話,一開始在腳踝綁沙袋進行也無妨。更脆弱不堪的話,可運用雙腿本身的重量進行抬腿運動,效果也不小。力氣大的人,可在健身房掛上有重量的負重裝備來進行腿部運動。像這樣透過持續運動來鍛鍊大腿肌肉,對膝關節和腰部會大有幫助。
責任編輯/瀅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