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運動品牌 PUMA 近年來以超狂聯名系列奠定時尚指標地位,持續致力於與世界各地知名品牌、設計師合作激盪創意火花,積極將運動結合時尚打造獨一無二的風格單品。身為運動潮流界引領先驅,PUMA 去年祭出超級重磅聯名,首度與時尚老佛爺 KARL LAGERFELD 攜手合作,推出深具現代前衛風格又不失精品優雅的聯名系列,極具話題性且精緻細膩的時尚單品,更受封為當代運動時尚圈經典之作。
今年春夏,KARL LAGERFELD 與 PUMA 續彈高端時尚篇章,以復古指標性鞋款 PUMA ROMA 為原型,注入 KARL LAGERFELD 時尚不羈 DNA,以俏皮風格設計打造全新 KARL LAGERFELD x PUMA ROMA 經典永存鞋履,充分將街頭潮流態度加乘高端時尚優雅,一探 Karl 內心童趣深柢,傳唱他令人尊崇的當代時尚典範。
巨星的誕生總是無聲無息,而巨星的殞落卻撼慟每個人的心。今年初,一位時裝界凱薩大帝的逝世震驚全球,他是時尚老佛爺 KARL LAGERFELD,跨世紀的傳奇時尚大帝,更是不褪流行的巴黎時尚代名詞,KARL LAGERFELD 曾說過:「運動褲是失敗的標誌」,但透過他的時尚指點,運動褲也可以走上時裝週伸展台。他與 PUMA 接續創造世紀之作,將 PUMA 經典復古指標鞋款 ROMA 賦予 KARL LAGERFELD 的時尚狂魂,以普普風圓點花漾外衣妝點,透過極具現代圖騰藝術完美展現 KARL LAGERFELD 內心深柢的不滅童趣,他仍然不忘經典黑白配色初衷,保留 PUMA ROMA 蘊含的經典優雅本質。
此番聯名推出專為女性設計的 PUMA ROMA AMOR x KARL LAGERFELD 復古厚底鞋款,以 60 年代 ROMA 為設計原型大刀闊斧翻玩運動潮鞋,採用緞織鞋面修飾鞋身,印上 KARL LAGERFELD 圓形字樣和純白實心普普圓點妝飾,嫩粉鞋款內襯透漏少女情懷巧思,層層堆疊的超高厚底更是女孩們傾心的時尚小心機,打造完美身形比例。而另一款 PUMA ROMA x KARL LAGERFELD 則是賦予 ROMA 幹練雅痞的紳士靈魂,鞋面使用柔軟質感皮革包覆,印上不同大小的純白圓點,鞋口以靛藍線條勾邊展現法式時尚的獨具優雅,盡顯高端風範。兩款鞋款皆可見到由 KARL LAGERFELD 字樣勾勒圍成的圓型圖騰,呼應整體鞋款普普圓點風格的設計主張,更隱含著 KARL LAGERFELD 一生對於時尚文化產業的圓滿貢獻,經典將永續傳唱。
KARL LAGERFELD x PUMA ROMA 經典永存聯名鞋款將於 5 月 16 日於 PUMA 指定門市正式登台販售,為運動經典續彈高端時尚篇章,黑白優雅傳唱不朽傳奇。
資料來源/PUMA
責任編輯/妞妞
在一般人既定的印象中體育生就是只會運動!在北投運動中心執行長楊子興的身上看到的絶對不只這樣的感覺。然而,身為一位喜愛運動又從高中開始就成為選手的他,卻怎麼樣也沒想過有一天會從運動員轉變為運動中心經營者的身份。這次,我們透過獨家專訪楊執行長的機會,帶你了解想要經營一間運動場館需要具備什麼知識?並透過執行長的角度分析目前運動產業的概況和趨勢。
想踏入這個行業是我在學生時代就有的念頭。我從高中開始學田徑,大學那些年又接觸舞蹈、游泳以及健身等各種運動項目,因此,我從學校畢業之後就一直秉持著「學以致用」投入我最喜愛的運動健身業,轉眼至今已經25年左右。綜觀當年台灣的巿場,所謂的運動休閒業是以收會員的俱樂部為主,場館內擁有高檔的運動器材與時尚潔淨的運動環境,做為教練的我十分喜愛這樣的工作環境及內容;而我一入行是從游泳教練的工作開始,接著也擔任過健身教練,後來走向場館經營者的這一步,卻是我始料未及的人生方向。
當年我在某知名俱樂部擔任教練,有一天老闆突然很慎重的問我未來想走「專業教練」還是「場館管理」?這個突如其來的2擇1選擇題,令當時熱愛教課的我著實猶豫了好一陣子,經過慎重的考慮,我決定放下專業教練這個熟悉的工作領域,選擇從來沒接觸過的場館管理。經驗告訴我 : 經由學習「如何管理經營一間運動場館」才有機會真正改造「運動休閒」這個產業的廣度與深度。儘管,以當時的大環境來看,大型的俱樂部己經是相當優質的運動休閒去處,但我總覺得還能在它原有的模式上增加一些什麼內容,讓整個產業的軟硬體的配置更符合不同民眾的需要,同時讓場舘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個場館的經營者我稱他為「經理人」。曾聽過有人說: 「經營一間運動場館不需要什麼專業能力,只要有資金把器材放進去就可以成功。」以我的看法,場館要經營的好除了資金、設備,更需要具備統合能力、整合能力、領導能力、市場敏銳度以及分析規劃等5項專業能力。不少經營者具備了前四項能力,卻缺乏十分重要的分析規劃力,也因為卻乏這個專業,容易單憑著自己的經驗來告訴員工該怎麼做,以致無法在最好的時候做出最正確的決策。「不少真實的例子放在我眼前」,楊執行長表示。
經營大型的運動場館,除了上述的五個專業能力,還需要擁有其他的知識專業,包括財務分析、語文能力和行銷等等。與許多專業經理人一樣,要養成一位專業的運動經理人是必需要具備多重的專業與能力,這些知識與經驗既然無法在學生時期的3-5年內養成,那麼只要一天待在這個產業,就有動力不斷充實自己與學習,只要有缺什麼我便立刻就去學。於是,從大學開始一直到研究所,只要是有管理或是財務的相關課程,我一有時間都會去課堂旁聽,回頭想想,我也帶了很多的新知識接地氣的在運動產業加以運用。
除了我剛剛所說的這些能力之外,要投入這個領域一定要有一顆「熱誠」、「不敗」與「勇於助人」的心!運動產業中很大的一環是針對人的服務業,只要是為人服務就一定會有所謂的「客訴」產生,在面對客訴時如果以逃避與敷衍的心態面對,那你就缺乏「不敗」的心。「勇於助人」則是指協助他人、鼓勵他人運動的心,在這個產業裡,我認為擁有這三個關鍵的心才是一個適合經營運動場館的經理人應有的「基本心態」,最後,還必需要有可以容納員工犯錯與培養員工的心胸;總之,想要成為一位成功的場館經理人,專業課題的學習與心態課題的養成要兩者兼備。
數年前我對於台灣運動休閒產業的發展做過評估研究,未來的趨勢走向將呈現兩個極端:一個就是小型化、小眾化、精緻化與客制化,以傳產業來說小眾化這點是絕對無法支撐營運的,但運動休閒屬於服務業的一種,實務上如同現在有很多小型的健身工作室,把自己的定位做好、找到適合的目標族群,經營者打造自己成為擁有特定專業職能的人;另一個走向就是大型化、大眾化、多樣化與多元化,例如運動俱樂部、連鎖健身房和運動中心等,這些場館經營者必需思考並評估未來經營的領域要走的方向,目前雖然有些場館遊走生存在這兩大趨勢之間,但是未來台灣的運動休閒服務業一定會往這兩個極端膨脹。記得20多年前的一項統計,台北市會去運動場館的人口比例都在7%以下,但在前年台北市政府體育局針對台北市運動人口做了一項調查,會去運動場館運動的人數己佔總運動人口的30%以上,這樣的數據就可以發現,大型化、大眾化、多樣化與多元化的運動中心興起,鼓勵了台北巿民的運動需求並續產生極大的效應中。
也因為運動的人口變多,因此開始出現分眾市場,這也就是運動的人開始出現了個人的需求,那如果小型化、小眾化、精緻化與客制化的工作室可以滿足這些人的特殊需求,那這些工作室它就有活下來的能力。所以,目前這兩大塊方向是正在進行的趨勢,之後還會有特色化、差異化、國際化與連鎖化這4個趨勢共同形成未來運動產業的重要方向。這些面向都是我們身在運動產業的經營者們或經理人必需要注意的事情。
談到一個運動中心的營運,它的收入則含概票劵、變動場地租金(球場這類)、固定場地租金(商店與停車場這類)和課程等四大項的收入。然而,課程收入對運動中心來說不是很高的。以北投運動中心為例,過去開辦的課程收入大約佔整體營收的20~30%左右,但是在經過計及調整後,2019年的課程收入已經佔整體營收的51%,課程的種類也已超過100種。所以,做為北投運動中心的經理人,不但要為這間運動場館的定位與角色做出有利的營運方針,也要積極的安排課程的設計與各種創新,來滿足運動中心的各種消費群。
2020年初造成全球產業重大災情的COVID-19的確影響了每一個人,更遑論對於仰賴場館利用率與運動職人服務的運動休閒業的損失與衝擊。所以,我考慮要導入E化的系統與設備,將營運中固定的人力做優化的精簡與改變,這也是產業未來在成本結構會發生的一些變化,例如,在需要有溫度的客戶服務上多安排人力,而在販售或換兌票劵上就可以使用網路或是機器人來處理。此外,在一些基本客服問答或是專業知識方面也可以採用雲端服務來解決。E化運用對於場館經營者來說己十分重要,唯有如此,才能為運動中心的四大成本與收入結構做出大幅度的調整與優化;這樣也才能在任何可能的重大事件來臨時,讓衝擊與營運的影響降到最低,這同時也是各行各業經營者們必須去思考的。
運動俱樂部與潮流兩者之間有非常緊密的關係,早期在亞歷山大健身俱樂部的那個年代,有許多的龍頭連鎖俱樂部都會跟國外的一些課程配合,並引進許多時下流行的運動課程到臺灣;可是反觀運動中心走的是比較普羅大眾的課程與平價的收費方式,再加上票劵的收費與俱樂部這類的健身中心不同,所以比較難比照健身俱樂部或大型連鎖健身房引進的國外課程的方式來進行。如同我前面提到,「了解自己的定位」很重要,畢竟這是屬於兩個不同的經營方式,運動中心就是定位在引導大眾並進行多元化運動的推廣,當然,我們以後也不排除朝向俱樂部的經營方式來前進,採用分眾化的市場模式來進行小型化客制化的服務,藉此改變市場結構、引進更多新的課程,這對於臺灣整體的運動休閒產業的發展是有幫助的。
六年前,我接手北投運動中心時,就喊出要「一館一特色」的口號,當時我清楚競技型運動是各學校體育系的發展重點,當我看到許多運動員離開校園到社會上班後,就找不到能延續運動生命的方式,畢竟在臺灣這個市場不是所有的運動都能走到職業選手這條路,於是我特地安排武術課程,把它放入北投運動中心,並針對上班族打出「圓選手夢」的口號,讓這些上班族也有機會可以透過武術出國參加比賽,很高興的是武術一直都還能是這個運動中心的重點特色課程。另外,我也規劃傳統武術,例如:白鶴拳及太極這類的養生拳法,特別針上了紀的長輩們,一則養生一則也設計更進階的拳法課程讓長輩們可以去參加比賽,成功的建構出運動健康之外的個人成就感。當然,我們還有許多其他的特色課程,都能針對市場的需求創造出來,例如市場上比較少見的太鼓課程就十分受到學員的喜愛。
有興趣從事教練工作的朋友,基本的運動證照一定要有,以前十分流行取得國外的運動證照,但這並不符合臺灣人的身型與運動標準,所以我建議可以去各專項的運動協會詢問有關證照的訓練內容。雖然目前體育署並沒有規定必需要取得哪些證照,加上各個健身俱樂部與運動中心的要求與規定不同,因此,要取得哪些證照就必需要看個人想走的方向而定。
如果是想要朝向管理場館的經理人一路,我建議除了運動的專項,可以從通識的商業管理課程入手,藉以運用在產業面。有了自己的強項,能評估整體趨勢走向如何,當你真的進入產業之後,就會發現自己或許還缺少什麼專業知識,再針對你的不足來加強。如果你正是一位專業的運動教練,就近的了解自己與別的場館的優勢,進修需要的專業提升本職學能,一旦要經手管理一個場館,放眼多了解產業概況與未來趨勢,那麼你就是巿場歡迎的人。
專訪、撰文/David
攝影/Oliver Wu
場地/北投運動中心
臺灣豐富的山林景觀是我們共同的驕傲,為鼓勵透過雙腳踩踏深入認識寶島,並賺取人生重要財富(健康),教育部體育署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合作舉辦「107年全國登山日」系列活動,除全臺逾200場實體活動外,更推出線上登山活動,讓國人隨時隨地都可以透過運動賺好康也賺健康。
「107年全國登山日」實體活動由中華民國山岳協會及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攜手推動,在9至10月間22縣市總計逾200場實體活動,不論是登上連江縣雲台山遠眺馬祖列島、還是到花蓮縣瓦拉米步道「一起去做某件事」(註:瓦拉米(Walami)在布農族原意指「一起去做某件事」),亦或是前往新北市更寮古道探訪古厝遺跡,都有在地登山團體帶您一起去。
而今 (107)年10月13日全國登山日主場活動分別於臺北桃源國中及臺中都會公園舉辦,只要報名繳費完走全程,就能將MERRELL、美津濃、歐都納、登山友、施巴、美娜或犀牛戶外用品等品牌好禮帶回家,報名期限將於9月24日截止,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趕緊加入行列,讓登山健行構築人生美好回憶。
為擴增國人參與機會,並推廣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理念,107年全國登山日特於「健行筆記」辦理線上登山活動,並推出「萬人淨山大作戰」、「一起搜集小百岳」、「一起加入登山攝」、「親山‧清涼‧輕步道」及「全臺40條步道經典必訪」等5大主題路線,不論您喜歡郊山、淨山還是運動攝影,都可以找到符合需求的線上任務,依指定規範將登山照或山域美景上傳活動官網者,就有機會獲得Arc'teryx始祖鳥、Haglöfs、Odlo、Salomon、Gregory、Smartwool、Hydro Flask Taiwan、Eastpak、100mountain百岳等品牌贊助好禮,歡迎您呼朋引伴共同參與,讓登山健行運動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登山健行運動沒有年齡限制,為鼓勵各族群共同參與,107年全國登山日與知名量販通路家樂福合作,家樂福除將透過旗下千萬粉絲廣宣平台宣傳活動資訊外,也支援多頂帳篷響應登山日主場活動,期與體育署及健康署攜手共同打造運動生活圈。
而為鼓勵國人從就學階段就培養登山運動習慣,體育署本(107)年度納入「山野教育」共同推廣,總計10個縣市、20間學校響應,期透過貼近戶外環境的機會,讓孩子的學習不只侷限於課本內,更可在大自然中,透過山野印證學科知識,讓山林成為我們獨一無二的導師。另為協助民眾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健康署也與22縣市政府合作設置「社區健走步道」網頁,期讓民眾走遍社區,進而提升身體活動量,達到運動健康,疾病預防的效果。
資料提供/教育部體育署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