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永豐銀行 阿里山雲端路跑」日前因受梅雨與路況影響,延期至6月16日舉辦,吸引近千名來自海內外支持的跑友共同跑上阿里山雲端。賽後跑友們紛紛驚呼阿里山最美賽道盡收眼底!而主辦單位也特別舉辦賽後徵文抽獎活動,最高獎項是價值近3萬元的2019大阪馬拉松參賽名額及住宿3晚,重量級獎項活動到6月30日止,跑友們要寫要快!
賽事當天由主辦單位活動咖執行長劉榮昌、活動代言人鄒族姑娘若妍等人一起鳴槍起跑,活動現場許多跑友讚許,全台唯一能暢跑在阿里山最美賽道只有這場,同時還能漫步在雲霧繚繞的山頭、大口吸森林的芬多精、欣賞朝陽日出絕景,一場路跑帶來多重享受,只有阿里山雲端路跑才能辦得到,是非常值得推薦的優質賽事。
今年21K半馬組男子總冠軍是來自肯亞的選手THOMAS MATHEKA MULI,以大會成績01:26:57稱王;女子總冠軍楊睿慈則以01:41:40封后。除了體驗路跑賽事與高山美景,主辦單位也邀請鄒族原住民樂團在現場精彩演出,並在完賽後供應熱騰騰的道地阿里山烤山豬肉、竹筒飯風味餐,讓所有跑友們品嚐原住民美食,活動也在樂團演唱聲及跑友們牽手共舞歡樂氛圍下落幕。
活動咖執行長劉榮昌表示:「特別感謝嘉義縣政府及相關單位的支持與協助,活動咖持續第3年舉辦阿里山雲端路跑,為推廣阿里山觀光之美、宣導愛護森林的全民環保運動,以阿里山豐富的自然與人文風光為特色,結合鄒族原住民文化,今年更申請AIMS國際賽道認證,邀請海內外跑友們一同跑上雲端欣賞阿里山日出、雲海、森林、鐵道及原住民文化底蘊。也特別感謝支持阿里山雲端路跑的跑友們,不因活動延期而放棄跑上雲端」。
主辦單位這次特別舉辦賽後徵文抽獎活動,獎項包括市值近新台幣3萬元的2019大阪馬拉松參賽名額(含參賽權及住宿4天3夜旅宿)、好運福袋等諸多跑者實用好禮,無論是跑者或陪同親友,只要親臨現場參與此場賽事,都可參加徵文抽獎。主辦單位表示,期待透過參與者的不同視角,讓更多人知曉阿里山雲端路跑賽事的特色,這項徵文活動也獲得許多跑友支持分享,笑稱「跑完最美的阿里山雲端路跑還送你到日本跑大阪馬,真的很大心!」
(阿里山雲端路跑賽後徵文活動詳情請見活動咖網站)
資料來源/活動咖
責任編輯/Dama
如果你想跑得更快,其所做的訓練不僅僅是速度。重量訓練對於跑者的訓練計劃來說是一個關鍵但經卻常被忽略。美國女性健身總監Jen Ator認為,「很多人會排斥重量訓練,原因是害怕訓練之後自己的身形會變得太過強壯」,但是重量訓練卻是提升速度的關鍵因素之一。當訓練之後,你所跑得每一步都可以產生更多的力量,跑得更快,並運用這股力量讓你不易疲勞,保持速度。
考慮到以上問題,身為顧問也是跑步狂熱者的Ator為跑者設計了兩部分的課表。這些動作能解決了常見的力量不平衡,特別是建立核心力量和增強臀部肌群以及改善姿勢和移動的腳步。
這個15分鐘的徒手訓練可以在一周的任何一天進行。Ator建議若在跑步後做,將有助於預防肌肉僵硬。
旋轉弓箭步一個全身性的訓練。可鍛鍊三頭肌、腹斜肌和臀大肌…等多項肌群。
右腳在前,左腳在後,雙膝彎曲呈90度,雙手插腰預備。上半身向右旋轉,停留10秒,左腳在前,右腳在後,雙膝彎曲呈90度,雙手插腰,上半身向左旋轉,停留10秒,左右交替,做1分鐘。
又稱「負向伏地挺身」,這個動作有點像俯臥撑。雙手撐地,身體與腿部保持在一條直線,身體慢慢往下,直到胸部貼到地面,然後撐起來,重複15次。
※注意在動作時身體要從頭到腳始終保持一直線,屁股不能往下沉或上翹,雙腳距離加寬可以幫助平衡、做起來更輕鬆。也能夠用上圖所示的動作,但膝蓋跪地做,只要確保大腿和背部是一條線的即可。
橋式是穩定臀部肌群最有效又簡單的動作。針對長期坐著的人而言,此動作能有效改善姿勢,對脊椎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動作。
雙腳與肩同寬,接著雙腿屈膝,雙腳踩地,雙手平放於身體兩側,臀部夾緊,慢慢將下背及骨盆離開地面,抬起身體後,保持肩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呈現一直線,維持10秒,再回到平躺姿勢,做3-5組。
登山式是一個全身性的運動。除了鍛鍊核心肌群外,還能鍛鍊到手部、背部及腹部的肌群。在執行過程中身體須保持平穩,勿震盪過大、臀部也不要翹太高。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呈棒式的姿勢預備,左腳彎曲觸碰左肘,背部仍保持水平,右腳彎曲觸碰右肘,以類似奔跑的方式快速替換左右腳,越快越能訓練爆發性,做30秒。
這個動作需要身體有一定的柔韌性。俯身趴倒地面,雙手張開,左腿抬起,向後屈膝,讓腳盡量抬到臀部,然後觸及地面,保持這個動作10秒。回到原位,換右腳,做15次。
這個20分鐘的訓練需要一對啞鈴和一個訓練椅。如果你是一位新手,當選擇啞鈴時,可先從最輕的重量開始,待熟悉後再慢慢增加重量。第一次做的話你的肌肉可能在第二天感到疼痛,所以當要執行這份課表時,應該避免在跑馬拉松前夕或休息日前後進行這項鍛煉。
上半身半蹲靠至重訓椅,雙手握住啞鈴置於腹部,上半身起身向後仰超過重訓椅,停留10秒,在慢慢回到原處,重複動作,做3-5組。
右手撐在重訓椅,左手握住啞鈴臂部完全伸直,雙腳向後伸直駛身體呈一斜線,身體保持不動,將啞鈴往上朝肩膀處划動,直到啞鈴接觸到下胸部。停頓,然後將啞鈴放回起始位置,一邊做3-5組。
用單手將啞鈴舉至肩膀的高度,一隻腳向後跨,膝蓋輕觸地面,形成弓步,將啞鈴推舉過頭。停頓一下,將啞鈴放下至肩膀的位置,然後用前腳腳跟的力量起身回到站姿,一邊做3-5組。
抬頭挺胸,雙手握住啞鈴,掌心朝向大腿,將一腿抬離地面,保持支撐腳微彎,從髖部向前傾身,同時將抬起的腳往後伸展。保持啞鈴靠近小腿並往下放低,直到背部與舉起的腿幾乎與地面平行。停頓10秒,然後以反向動作回到起始姿勢,一邊做3-5組。
呈站姿,將雙腳打開比肩膀略寬,腳尖稍微朝外。雙手握住一個啞鈴,置於胸口,將臀部往後推,採取深蹲姿勢,保持挺胸並將膝蓋向外張開。將啞鈴朝地面放低,並置於雙腿之間。然後站起身,回到起始姿勢,做3-5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