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想要讓核心肌群越練越有力?你決不能忽視骨盆底肌的訓練技巧
1
想要讓核心肌群越練越有力?你決不能忽視骨盆底肌的訓練技巧
2
臥推訓練的技巧與注意事項
進行臥推訓練時你最該注意的技巧與觀念
3
重訓者一個月增肌多少才合理?近年多項研究計劃發現這個祕密!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想要讓核心肌群越練越有力?你決不能忽視骨盆底肌的訓練技巧

2019-10-04
知識庫 健身 初階訓練 核心肌群 核心訓練 課程 講座 觀念

在健身課程中一定都有聽過「核心」這個名詞,核心肌群在狹義的定義上是指環繞腹腔伸層的肌肉,這裡頭包含了腹橫肌、橫膈膜、骨盆底肌與多裂肌。而骨盆底肌(Pelvic floor muscle)這個肌肉名稱,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一定相當的陌生,如果你有上過瑜伽課是不是常常聽到老師說「內收下腹部,上提會陰」?上提會陰就是啟動骨盆底肌的動作。骨盆底肌群是骨盆腔內底部的核心深層肌肉群,位於尿道、陰道和直腸周圍,它的作用有支撐尿道、膀胱、子宮與直腸;並承受因為運動所增加的腹部壓力,幫助我們完成坐、臥及躺等動作,骨盆底肌(Pelvic floor muscle)可以說是核心肌群中的核心。

想要讓核心肌群越練越有力?你決不能忽視骨盆底肌的訓練技巧

只是一塊肌肉?

然而,骨盆底肌對於我們來說並不單單是一塊肌肉,它是一個封閉骨盆底的深層肌肉群,骨盆底的結構分為四層,由腹腔內到會陰部表皮有各種筋膜、肌肉及以韌帶的結構,使得骨盆底可以對於骨盆腔內的各種器官達到懸吊及支撐的效果。包含了會陰肌,坐骨海綿體肌,球海綿體肌,肛門外括約肌等多塊肌肉和身體組織所構成,並且分為深層和淺層肌肉群,這些肌肉保持著微微的收縮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如排尿及排便等功能,如果骨盆底肌的機能變弱,就會讓我們的身體出現一些問題,例如:尿失禁、子宮脫垂與陰道鬆弛等等。

骨盆底肌肉 - 右側內側淺表 ©learnmuscles

身體核心的基礎

骨盆底肌主要是有助於穩定骨盆和支撐下腹腔器官的功能,與背部及腹部的深層肌肉都是我們需要練習核心力量的肌肉群,普拉提中「powerhouse」一詞指的就是這些肌肉。問題是,當你在日常生活中訓練或移動時,都很難感受到骨盆底肌的收縮,因此,有種運動叫做凱格爾(Kegels)主要是緩慢的收縮夾緊肛門持續縮緊到陰道周圍肌肉及尿道口,此時收縮的肌肉即是骨盆底肌肉或提肛肌,如此反覆的緩慢收縮與放鬆就是骨盆底肌肉運動,但這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骨盆底肌是否有力,也關乎我們最在意的臀部大小。

骨盆底肌會無力鬆弛?

骨盆底肌訓練不光只有女性才需要重視,男性也需要時常的注意這個肌群的練習,只是從骨盆底肌的結構上來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問題,因為女性的骨盆比男性要更寬闊面積更大,並且由於女性的骨盆底肌上面有三個開口,分別是尿道、陰道、和肛門,而男性只有兩個開口,尿道和肛門。並且女性的尿道通路比男性要短很多,如果一旦出現肌肉力量不足尿液很容易流出,這也就是為何有許多女性都有尿失禁的問題。另外,由於骨盆底肌在女性懷孕期間對胎兒重量的支撐,在生產時最大限度的伸張,骨盆底肌群受到巨傷害非常大,因此許多女性在產後因骨盆底肌群受損,其收縮的能力往往減弱了許多,因此,很容易造成懷孕後的女性尿失禁和陰道收縮無力等現象。

當然,即使沒有妊娠和生育經歷的女性,由於她們的骨盆底構造和男性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骨盆底肌群也會變得鬆弛,對內臟的支持力也相對的減弱,因此,導致內臟下垂與下腹向外突出的問題,尤其是產後的女性會更加明顯,這樣的問題也會影響女性的身體曲線美感,所以,加強骨盆底肌的訓練對於收縮小腹也佔有極大的功勞。

這就是你的骨盆底從上面看起來的樣子。 ©openstax cnx

你為何要上課?

看完上述有關於核心肌群中的核心-骨盆底肌對我們的重要性之後,你真的知道該如何測試自己的骨盆底肌有什麼問題嗎?要用什麼樣的矯正訓練才能將它恢復年輕時的彈性?又或者該如何才讓它更加的健康?關於以上的問題,運動星球特地邀請健身專業講師-筋肉媽媽,親自教授關於骨盆底肌的基本常識、測試方試以及最正確有效的訓練技巧,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與課堂實際操作,告訴你該怎麼訓練你的骨盆底肌,想要讓自己的訓練更有效率更正確嗎?趕快報名參加課程吧!

帶你回到核心-骨盆底肌訓練法即將開課!

課程重點

第一階段:骨盆底肌不是一片肌肉!它長在哪?

#教你認識骨盆底肌及感受骨盆底肌。

第二階段:不同生活型態下,骨盆底肌常見的問題!

#骨盆底肌的肌力檢測

第三階段:基本的凱格爾訓練真的適合你嗎?

#骨盆底肌的矯正訓練

#讓骨盆底肌更健康的運動方式

(以上標示#皆為運動術科課程)

專業課堂講師-筋肉媽媽

●國際認證

ACE-CPT美國運動協會個人體適能教練認證

IFBB國際健美總會康復專家導師證

IFBB國際健美總會運動營養專家導師證

ASP澳洲肌力表現學會肌肥大與減脂專家認證

FIT-TPPPC懷孕及產後婦女體適能訓練

FIT-FNS運動營養專家 FIT-GFIT系統化團體體適能專家

I.C.E.I整合性矯正運動 CKC壺鈴認證

BootCamp Lv1 + Lv2 國際認證

●現任:

Fit Strong飛創國際專任證照講師

TPPPC孕產婦訓練/PS型體訓練專家認證

Fit Asia 台灣/中國講師

FEA台灣/中國講師

2016~2018 體育署運動企業認證合作講師

IFBB運動營養專家/康復專家講師

2017 /2018TANITA台灣區品牌代言人

IFBB業餘健體比基尼選手

●賽事成績:

2016 Mr.Olympia 香港本地賽 比基尼形體163-分組冠軍

2017全國總統盃健美錦標賽 女子形體163- 亞軍

2018香港健身健美邀請錦標賽 比基尼160- 亞軍

課程報名資訊

課程主題   回到核心-骨盆底肌訓練法

課程時間   2019年11月06日(三)  18:30~21:00 (請提早半小時報到)

課程地點   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41號1F (城邦書房)

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11月05日23:59止

課程費用   

單堂課程:原價NT$1500、早鳥價NT$ 1300 (2019/10/25前購票)

課程贈送

Comefree美姿球(尺寸:直徑23cm/顏色:粉紅色)

主辦單位  運動星球

注意事項 請學員著輕便運動衣物,便於課程現場實際操作動作。

第一梯課程 擊退橘皮的肌筋膜訓練

第三梯課程 這樣練才有效核心肌群訓練

課程報名請點我。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進行臥推訓練時你最該注意的技巧與觀念

2021-04-13
觀念槓鈴啞鈴上半身肌群胸部肌群重量訓練健身知識庫

有在健身的人對於臥推這個訓練動作一定都不會陌生,一般來說我們常見的臥推在自由重量的器材上分為槓鈴與啞鈴這兩種,在普遍的觀念裡臥推是訓練胸大肌最有效的動作,只要訓練量越加越重就能促進胸大肌的成長,然而,這樣的觀念在經過科學的研究之後發現,臥推動作所徵召的肌肉會因人而異,例如在2007年Rocha Junior等人所作的研究指出,臥推時胸大肌比肩膀前方多提供約30%的力量;另一方面2005年時Welsch等人所作的研究則發現,三角肌比胸大肌要參與更多的肌力,這樣的研究結果有可能是因為姿勢不正確所導致,所以,這篇我們將介紹4種常見的臥推動作,告訴你臥推變化對於肌肉會出現什麼樣的影響。

臥推訓練的技巧與注意事項
臥推是訓練胸大肌最主意的動作之一,有哪些技巧與關鍵點要特別注意呢?

臥推是一個訓練上半身肌群十分良好的動作,這包含胸大肌、三角肌、肱三頭肌及核心肌群,會根據你所設定的訓練目標進行不同角度或握距的變化招式,這當然也會刺激到不同的肌肉群,例如較窄握距的推舉可以訓練到較多的肱三頭肌和前臂肌群。而臥推訓練的好處能增加上半身的肌力與肌耐力,對於從事短跑、曲棍球和足球等運動訓練的人來說是有效的強化動作。

臥推變化對肌肉的影響

每一種的臥推變化都可以來自於平躺的角度與握距之間的大小,常見的有平板臥推、上斜臥推、下斜臥推與窄距臥推這四種。

1.平板臥推

這個臥推動作也是最基本的訓練方式,它可以針對胸大肌、肱三頭肌與三角肌來進行刺激和訓練。

2.上斜臥推

當你已經能掌握平板臥推的訓練技巧時,就可以將臥推椅往上拉起(頭高腳低)約30-45度左右,這動作將會特別針對上胸肌和三角肌的肌肉刺激。

3.下斜臥推

另一種常見的變化動作,正巧與上斜臥推的動作與刺激肌群不同,將臥推椅往下放(頭低腳高)約-15度,這動作將會特別針對下胸肌與三角肌的肌肉刺激。

4.窄距臥推

通常雙手擺放的位置對於胸肌與肱三頭肌的力量分配,扮演著絕對重要的角色。窄距握姿(雙手距離10cm)會減少約30%的胸大肌參與,相對來說會增加雙倍的肱三頭肌刺激。你應該會有興趣的文章「槓鈴臥推的握距將影響你的訓練肌群與成效」

不同的臥推角度
不同的臥推角度及方式對於肌肉都會有不一樣的刺激性。

臥推常見的三種方式

運用槓鈴進行臥推訓練時,當槓鈴下降至胸前的瞬間你有以下三種選擇可做:

1.在胸上回彈

這個動作特別是臥推練到最後一組時,當感覺已經沒有力量單靠肌力將槓鈴舉起的時候;槓鈴快速碰到胸部肌肉會引起非自主的肌力,這同時也會伴隨著胸肋處的回彈力量,將槓鈴往上回彈正好彌補最難舉起的距離,但這樣的動作也充滿著危險性。

2.在胸前停留

這是與在胸上回彈恰恰相反的技巧,由於一但槓鈴停頓在胸肋上,負向離心階段累積在肌肉裡的彈性肌力將會流失掉一部分,這時槓鈴就會變得較難舉起;這也就表示你必須要採用較輕的重量來進行訓練,然而,雖然重量減輕但這樣的技巧動作反而可以增加胸大肌的徵召。

3.輕觸胸肋處

除了以上兩種方式之外,還有一種就是當槓鈴輕輕觸碰到你胸前時,在沒有任何休息與回彈力道之下便將槓鈴往上推起的動作,這也是現在許多人都會採用的臥推動作。

延伸閱讀:

臥推的手臂夾角對於胸大肌與肩部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胸肌必做的臥推訓練採用啞鈴、槓鈴與史密斯機哪個較好?

資料參考/musculardevelopment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重訓者一個月增肌多少才合理?近年多項研究計劃發現這個祕密!

2019-05-02
觀念增肌重量訓練健身知識庫

你有想過健身房裡那些充滿肌肉線條的巨巨們,到底訓練了多久才能擁有這樣的肌肉量?然而,真的只要透過重量訓練就能讓你建構出更強壯的肌肉嗎?那一個月內我們的身體能增加多少的肌肉量才合理?這些問題一定都是許多進入健身房的你,非常關心的問題!根據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運動生理學家兼CSCS私人教練的Mike T. Nelson博士說,只要經過有效率的訓練安排,我們平均每個月能夠增加0.5-1kg的肌肉量,但這並不表示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這樣的增肌進度,因為,這將與我們每個人的基因與身體結構有所區別,接下來我們將告訴你有關增肌的秘密!

重訓者一個月增肌多少才合理?近年多項研究計劃發現這個祕密!

初學者蜜月期

時常聽到健身老手都會說:「要好好把握初學者的健身蜜月期」,但為何新手們會有健身蜜月期呢?Nelson博士說,當你沒有經歷過所謂的重量訓練時,你在初期的過程中可以看到身體有大幅度的轉變,就算是在新手過程中做了一些不是非常標準的動作時,同樣會獲得有效率的進步,當然,這樣的蜜月期大約在六個月之後就會消失。而許多的初學者們在第一個月的訓練過程中,會因為進行所謂的肌肥大循環而獲得更多的肌肉成長,這是我們人體肌肉受到刺激之後的成果,但隨著訓練時間的增加你的肌肉能適應越來越大的訓練量時,你就必須要提高強度來刺激它的生長。

在美國密蘇里中央大學的一項為期八週的訓練計劃研究中發現,經驗豐富的健身老手在重練訓練的過程中,平均只增加了2.18-2.33磅(0.98-1.05kg)的肌肉量,而且這是兩個月的成績,這時候也明顯的發現與不像當進健身房的新手有這麼快速的增肌成果。如同前面所說隨著訓練時間的推移,身體建立肌肉的過程,將會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性,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預設的增肌「上限」,可以積累多少肌肉?Nelson博士說,一旦你的身體肌肉達到能應付日常活動時,我們從人類的生存角度來說擁有太多的肌肉,其實是沒有太多的必要性,因為,如果身體是以生存做為基礎的設定之下,它會盡一切的可能性確保身體運作的效率性,而增加10磅(4.5kg)的肌肉就會有降低身體效率的可能性,但這一切都建構在最基礎的生存條件之下。

時常聽到健身老手都會說:「要好好把握初學者的健身蜜月期」,蜜月期又是什麼?

遺傳影響肌肉生長

肌肉的成長速度與成長量在遺傳學上也有很大程度的關聯性,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應用生理學實驗室主任Abbie Smith-Ryan博士指出,為何有些健身者能快速且極端的增加肌肉量,而大多數的人則需要更多的時間累積才能達成?在一項人體阻力訓練期間強效肌纖維肥大的研究中發現,當舉重運動員花費16週時間(肌肉科學研究的永恆性)訓練他們的股四頭肌時,其中四分之一的人肌纖維增加了58%,二分之一的人增加了28%剩下四分之一的人則完全沒有增加,這項研究是針對訓練人員的股四頭肌進行檢測,他們發現肌肉相對數量的專用幹細胞(又被稱為衛星細胞)可以預測肌肉在訓練過程中的生長情況。

該怎麼建構肌肉

Smith-Ryan博士表示,雖然你無法控制你身體與生俱來的遺傳DNA,但你如何設計你的訓練計劃和營養,對你是否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遺傳潛力有很大的影響。例如,雖然長期建構肌肉的訓練都以3組10下做為首選目標,但在2017年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期刊中表示,只要訓練到肌肉疲勞,這個疲勞意謂著你無法在正確的做出任何一下這個動作,無論你做幾組都能刺激肌肉成長。另外,美國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NSCA)也建議,將訓練的強度重點放在一組之間,次數抓在6-12下之間並組間以休息1分鐘以獲得最佳的肌肥大過程,並且在每次的動作過程中放慢速度以增加肌肉緊張的時間,也是建構肌肉肥大一個重要的方式。

在每次的動作過程中放慢速度以增加肌肉緊張的時間,也是建構肌肉肥大一個重要的方式。

除了訓練方式要特別注意之外,保持高蛋白質的攝取量也是建構與修復肌肉很重要的一塊,2018年發表在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的一篇評論指出,為了獲得最佳的肌肉生長,男性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消耗0.4至0.55克蛋白質,所以,如果你體重180磅(大約80公斤)的話,那麼每餐可以吃到33到45克蛋白質,目前的NSCA是建議每天每公斤1.5-2g的標準略高,但基本原則是相同的。只要你能保持肌肉修復與成長的蛋白質量,再搭配上有計劃性的重量訓練,3-4週內你就可以期待從鏡子裡看到肌肉的增加。

資料參考/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