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專家:經常騎自行車能降低罹患心臟病風險降24%
1
專家:經常騎自行車能降低罹患心臟病風險降24%
2
馮俊凱逆勢突圍 敦克爾克第四站拿敢鬥賞
3
破紀錄!電動機車單趟長征19,000公里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專家:經常騎自行車能降低罹患心臟病風險降24%

2019-08-08
話題 戶外運動 單車 觀念

刊登在《循環》和《美國心臟協會周刊》上的兩項研究指出,經常騎自行車的人,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L,同時騎自行車被視為一種對健康非常有益的運動。此外,根據丹麥學者的研究顯示,每周一次、花90分鐘騎單車的人,發生心血管疾病機率降低24%。

專家:經常騎自行車能降低罹患心臟病風險降24% ©health.harvard.edu

騎單車較不容易有心臟疾病

研究人員調查了4.5萬名丹麥成年人,發現在20年的追蹤調查中,經常騎自行車的人,心臟病發作風險降低了11%~24%,然而每周只需要騎半小時自行車就能夠幫助機體抵御冠狀動脈疾病,在頭5年跟蹤期間經常騎自行車的人,相比隨後15年不騎自行車的人,患心臟病風險降低25%。根據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周刊》上的研究報告表示,研究人員對2萬名瑞典40 歲、50 歲及60 歲的人,進行長達10年的追蹤調查,對這些人的上下班習慣、體重、膽固醇水平、血壓及血糖進行了監測,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開車上班的人比,騎自行車上班的人中,15% 的人不易肥胖、13%的人不易患高血壓、15%的人不易患高膽固醇症、12%的人不易患糖尿病。

©cyclingweekly.com

保持騎自行車習慣能降低肥胖風險

在接下來10 年的調查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保持騎自行車習慣的人,肥胖風險降低39%、高血壓風險降低11%、高膽固醇風險降低20%,以及糖尿病風險降低18%,研究人員認為,騎行自行車對每個人來說都不晚,那些從開車或坐公交上下班轉到騎自行車上下班的人,可以顯著感受到他們心血管健康的改善。

騎單車雖然好,但小心造成身體5種傷害

雖然騎乘自行車對身體好,但是,會因為在騎行時各種不同的原因而造成運動傷害,尤其是那種騎乘公路長距離的人,都必須特別小心以下5種自行車造成的運動傷害。

腰部傷害:騎單車時,人體的腰部負擔是最重的,如果騎車時把單車的坐椅調得過高,此時容易造成騎車時臀部過度左右扭擺,長時間下來,會引起腰肌疲勞損傷。

尾椎與臀部傷害:而在正常情況下騎車,臀部以坐骨結節著力,但當路面不平受到顛簸落下時,臀部難免向前滑動,會使坐骨結節落空在兩側,而一旦坐骨結節長時間承受不合理的摩擦、擠壓、負重時,長時間下來可能會導致創傷性滑囊炎的發生。

頸椎傷害:騎自行車者容易會讓身體過度傾斜,因為會由一般車身結構設計的問題,為了觀察前方,必然要抬頭仰頸,而這是一種強迫性姿勢,期時間下來可能會造成頸部肌肉疲勞、損傷,並且造成頸椎或頸部肌肉不適或是發炎。

膝蓋傷害:有研究顯示,當騎車者騎姿不當時,膝蓋可能會受傷,特別是膝蓋外側容易罹患髂脛束症候群,這種原因導致的傷害占所有因騎車造成運動傷害的15%左右。

手部傷害:因為騎自行車可能造成的手部傷害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尺骨神經病變,第二種則是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主要原因為抓握把時,壓力直接傳達到主控拇指、食指、中指及一部分無名指的正中神經所致,造成手麻、手指疼痛、無力的情況。

資料來源/BICYCLING、明醫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馮俊凱逆勢突圍 敦克爾克第四站拿敢鬥賞

2017-05-14
賽事新聞單車戶外運動話題

敦克爾克四日賽第四站,從馬克(Marck-en-Calaisis)至勒波泰勒(Le Portel),共設有六個登山點,在167公里的賽程中起伏不斷。從地形圖的安排不難看出,今、明兩站是六個賽段當中,最具考驗的兩道關卡。

開賽伊始,本站的突圍集團已然形成,而讓人驚喜的是,帶傷上陣的馮俊凱,本站是領銜強攻的一員!阿凱與盧卡·帕西奧尼(Luca Pacioni)確立突圍小組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現效力於二級車隊的帕西奧尼,是阿凱2015年在藍波美利達(Lampre-Merida)時期的隊友,看見他們偶爾用義大利文交談,顯見合作的默契!

突圍集團當中的馮俊凱與帕西奧尼。 圖片來源/4 jours de Dunkerque官方

而在大集團當中,由AG2R與直接能源(Direct Énergie)兩支法國車隊,領銜追捕脫逃的兩員。隨著比賽的里程數越來越少,阿凱和帕西奧尼在終點前30公里回歸大集團陣列,此時巴林戰隊中仍有多名好手在集團前緣,等待最後決勝階段的到來。

巴林美利達在終點前12公里發力,高昂的強度,一度讓集團出現斷差;但最後的爬坡路段,沒有參與決勝的領先集團,最終由地主車手香帥沙瓦內爾(Sylvain Chavanel)單飛進站,一舉拿下總成績的領先地位;我們的成員中,傷癒歸隊的豪斯勒成績最佳,本站排名第12位。

摔車後演出超過百公里的突圍,阿凱的表現讓人驚喜。 圖片來源/4 jours de Dunkerque官方

賽後,阿凱也分享了本日的作戰策略:「今天開會的時候,菲利普(運動總監)說,以往的經驗這一站沒有一個隊能100%的控制,所以我們必須要有人在突圍集團,今天我很順利在前面的位置跟了出去突圍,一開始前50公里風大,主集團不放超過2分鐘,所以前面騎得很辛苦;過了65公里才拉出約8分鐘的差距,但是只有2個人所以很累,雖然傷口麻掉,不過腿的感覺還可以。」

在第二站終點前歷經摔車意外,阿凱的身體尚未恢復完全,疼痛與酸麻的感受不難想見,而第四站隨即為車隊演出突圍,在前線堅持超過一百公里的表現,一舉讓他抱回敢鬥賞的榮譽,不僅在歐巡賽最高級別的賽場上,為巴林美利達留下光榮的紀錄,也為個人的旅歐生涯留下亮點!

馮俊凱賽後獲頒敢鬥賞殊榮。 圖片來源/4 jours de Dunkerque官方

敦克爾克四日賽第四站單站成績

海因里希·豪斯勒(Heinrich Haussler) 第12名
多蒙·諾瓦克(Domen Novak) 第46名
大衛·佩爾(David Per) 第77名
王美銀 第86名
博魯特·博日奇(Borut Bozic) 第94名
尼科洛·博尼法齊奧(Niccolò Bonifazio) 第98名
馮俊凱 第99名
因喬斯蒂(Jon Ander Insausti) 未完賽

敦克爾克四日賽第四站累計總成績

海因里希·豪斯勒(Heinrich Haussler) 第27名
大衛·佩爾(David Per) 第52名
尼科洛·博尼法齊奧(Niccolò Bonifazio) 第77名
博魯特·博日奇(Borut Bozic) 第99名
多蒙·諾瓦克(Domen Novak) 第101名
王美銀 第119名
馮俊凱 第121名

資訊、圖片提供:巴林美利達車隊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破紀錄!電動機車單趟長征19,000公里

2016-07-06
趨勢單車戶外運動話題

隨著Gogoro電動智能機車的發表,讓我們對於這種新的移動方式有了更多想像與疑惑,到底電動機車可以騎多遠?

去 (2015) 年8月初,美國人湯馬士·湯姆齊克 (Thomas Tomczyk) 騎著他的電動摩托車進入哥倫比亞的翁達市(英文名Honda,位於波哥大西北部約150英里之遙),打破了電動摩托車單趟騎行路途最長的世界紀錄。湯姆齊克以他的2012 Zero S這款電動重型機車,騎了12,644公里(7,856英里),來到這個位於中央哥倫比亞的美麗小鎮。

Thomas Tomczyk騎在南美鄉間小路上。 ©facebook/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Thomas Tomczyk騎到Honda鎮時,打破紀錄的GPS紀錄。 ©blog.motorcycle.com

在這之前的世界紀錄也有超過12,000公里,但那個紀錄其實是得力於一輛廂型車的幫助,為那台電動機車提供充電和維修。湯姆齊克這趟是獨自騎行,得靠自己維修和少數充電站來完成這次壯舉——能提供充電的包括監獄、學校、博物館、住宅、車庫,以及咖啡館等等。

他這趟騎行的最終目標是提升大眾對於永續旅遊的認知。「我想證明以電動摩托車做長途旅行不是未來的想像,而是現今一個可被實行的選擇,」湯姆齊克說。「我和兩個朋友共同創建了一個名為『電能奧德賽 (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的計畫,通過它,我們希望傳播這種新冒險旅行方式的消息。」

當然,這個壯舉也關於締造一個新的世界紀錄。「我也想成為以電動摩托車從美國騎車到南美洲盡頭的第一人。」沒錯,他正準備進一步往南走,儘管已經打破了紀錄。他的計劃是繼續一路騎車到南美洲南端的巴塔哥尼亞,這意味著他還有6,000多公里要走。

Thomas Tomczyk騎在南美沙漠中。 ©facebook/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他的Zero S機車一天可以騎乘200英里,但每次充飽電只能走大約90英里路。還有其他一些獨有的挑戰,例如荒涼而遙遠綿長的公路和維修資源的缺乏。「在墨西哥北部塔毛利帕斯州一些冷清的道路上騎這台摩托車真是相當大的挑戰,這個地區的基礎建設匱乏和不安全感,令人在車上隨時擔心害怕,」湯姆齊克說。「在拋錨時,與當地維修師傅合作,來維修這台他們從來沒見過的車輛也是一大挑戰。」

當地修車師傅對於這款車感覺新奇。 ©facebook/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Tomczyk必須四處找插座充電。 ©facebook/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但湯姆齊克對這趟長途騎行意志堅決。他擁有超過17年的摩托車長途道路騎行經驗,並有單趟從南非一路騎到歐洲的紀錄。然而,這趟旅行對於他來說,有一點比別人更特別。「今天,在南北美洲的公路上騎傳統摩托車更是一種耐力和耐心的鍛鍊而不是冒險,」他說道。

湯姆齊克和他的團隊一路上會同步拍攝紀錄片,來向世人呈現這種旅行是什麼樣子,與之前任何電動機車的騎行有什麼不同,並透過在Kickstarter網站上面募款來為這個計畫籌得更多資金。此外,他以社交媒體同步更新他這個冒險,在透過Twitter發布和網站更新的同時,他將繼續往巴塔哥尼亞騎去。

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荒漠中,有任何狀況都很棘手。 ©facebook/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Tomczyk已成功騎到南美洲南端。 ©facebook/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駱馬是南美常見野生動物。 ©facebook/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深入南美大陸,才能見到如此美景。 ©facebook/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臉書專頁:Electric Powered Odyssey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