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Lafuma自由混搭MIX &MATCH系列 耐寒山系穿搭滿足多場合
1
Lafuma自由混搭MIX &MATCH系列 耐寒山系穿搭滿足多場合
2
騎車環遊世界金氏紀錄保持人 Paola Gianotti:夢想支撐我繼續騎下去
3
米克·凡寧並未真正遭受鯊魚攻擊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Lafuma自由混搭MIX &MATCH系列 耐寒山系穿搭滿足多場合

2018-10-24
配備館 戶外運動 服裝 攀岩 生活流行

冬季將至,每次在從事戶外活動、親近大自然前,最讓人傷透腦筋的是身上的服飾該怎麼兼具耐寒和時尚?法國貴族戶外品牌Lafuma推出「自由混搭Mix & Match」系列,不論是登高山、露營野趣、戶外休閒造型,輕鬆一套搞定,滿足多需求場合的山系穿搭。

Lafuma自由混搭MIX &MATCH系列 耐寒山系穿搭滿足多場合

三種特色穿法  穿出秋冬自由混搭風

誰說爬山穿搭不能很有特色?法國貴族戶外品牌Lafuma推出秋冬系列「自由混搭Mix & Match」,將戶外人的穿搭造型往上推一層。厭倦一成不變的一件式外套,那麼試試用這件讓戶外生活穿搭增添趣意。
 
TRACK二件式防水保暖纖維外套實穿性極高,可依天氣變化搭配出三種特色穿法,更配有Mix & Match拉鍊設計,並與其他Lafuma款式相容,可恣意搭出自己喜歡的樣式。喜愛求新求變的你,只要穿上Lafuma TRACK二件式防水保暖纖維外套,就能任意變出混搭質感造型術。

左:Lafuma TRACK二件式防水保暖纖維外套 藍(男款),NT$10,800/右:Lafuma TRACK 二件式防水保暖纖維外套 灰(女款)外層二件式外套,NT$10,800

Lafuma機能無所不在 人性化細節由你駕馭

TRACK 二件式防水保暖纖維外套除可隨心搭配,也兼具極高的保暖功能,內層填充保暖物採用最高性能的合成保暖纖維PRIMALOFT,提供戶外人舒適保暖的絕佳選擇;另擁有獨創科技CLIMACTIVE® & WINDACTIVE ®防水及防風性機能,使身體不易感到潮濕寒冷,保有透氣度且散熱循環效果佳。
 
在Lafuma俐落的二件式外套設計中,蘊藏著許多精緻小巧思。經典的Mix & Match拉鍊設計,自由混搭最有型;外層袖口附有魔鬼氈,可依照個人需求調整袖口鬆緊度;外層小內袋為了戶外運動時的收納方便而設計。到現在還不知道怎麼選擇秋冬戶外外套﹖Lafuma TRACK 二件式防水保暖纖維外套將帶給你戶外舒適機能新體驗。

Mix & Match系列自由混搭的拉鍊設計

資料來源/GO WILD野聚戶外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騎車環遊世界金氏紀錄保持人 Paola Gianotti:夢想支撐我繼續騎下去

2017-05-02
故事名人錄單車戶外運動人物誌

來自義大利的寶拉·嘉諾提 (Paola Gianotti),目前是女性騎車環遊世界與環遊美國48州速度最快的金氏世界紀錄保持人。日前寶拉曾應品牌邀約來到台灣,體驗了西進武嶺的挑戰,也與台灣朋友們分享了她這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環騎世界之旅的過程甘苦。她在2014年花了144天,騎行29,430公里,總爬升145,000公尺,從義大利出發,途經南美洲、北美洲、澳洲、亞洲共25國,歷經各種大小狀況、病痛、車禍等等,最後終於克服萬難回到義大利。

Paola Gianotti騎上武嶺 LONG攝影/Ares Taiwan 泰好鴻業提供

大學就讀經濟學系的寶拉,畢業後在一家金融諮詢公司工作,不過厭倦了辦公室生活的她,在2012年,她32歲的時候決定離開這樣的生活,為了給自己的人生更多挑戰,她選擇了騎車上路,一次又一次去挑戰一些極為艱難的人生目標。她說,為了重建她自己的職業生涯與人生的自我療癒,她需要給自己訂立一些龐大的目標,而很顯然的,她成功了。

Paola Gianotti在2014年挑戰環騎世界。 ©bootleg.it
Paola Gianotti環騎世界挑戰路線。 ©road.cc

以下是寶拉接受贊助品牌Cinelli專訪的談話:

「2014年3月8日,我騎上我的自行車進行世界環遊騎行,並試圖以此來創造一個世界紀錄。因為我從孩提時代就有一個夢想,夢想裡只有我、自行車和世界。對我而言,極限運動挑戰這件事是高於一切的社會、文化以及人類經驗的。雖然這樣的挑戰已經有前例可循,但我希望能隨時因應變化做調整且最適合於我的路線,所以我號召了一些朋友來組成團隊,籌募了一些款項、帶上行囊,牽上心愛的Cinelli Hobo這款車就出發了。

©Paola Gianotti

這趟環騎世界大冒險是從我的家鄉Ivrea開始的,歐洲的路線經過法國的海岸、西班牙,最終到達里斯本,完成我第一段歐洲環騎路線。

©Paola Gianotti

第二站我來到充滿挑戰的南美洲,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利馬,這段騎行路線讓我領略了廣闊無垠的南美彭巴大草原。然後我騎在高卓人(南美遊牧民族)的部落之間,穿過安第斯山脈之後到達智利,那裡有世界上最乾旱的沙漠阿塔卡在等著我。

©Paola Gianotti

沙漠的溫度是如此之高,以至於我不得不改在夜晚中騎車。能在沙漠中滿天繁星的夜幕之下騎車,真是非常夢幻的經驗。

©Paola Gianotti

在那裡騎車的感受已經銘刻在我的皮膚之上,永遠不會忘懷,而安第斯山脈的道路也開始變得陡峭了,高山上騎車時常有狂風吹拂,氣溫也越來越低,實在是體能意志的一大考驗。

在這場挑戰我的總爬升高度有145,000公尺,在這裡往往一天就有1,200公尺的爬升高度,真是非常艱難。

©Paola Gianotti

第二段是北美洲的騎行,我穿過邁阿密、佛羅里達州的海岸和德州的油井,中途經過紐奧良這個南方大城,準備從史詩般的美國東海岸騎到西海岸的洛杉磯。

©Paola Gianotti

我在新墨西哥遇到了當地的原住民,然後到達亞利桑那州的沙漠地帶。

©Paola Gianotti

2014年5月16日是我的挫折日:我在鳳凰城被車撞到,摔斷第五頸椎,需要長達3個月的康復期。環遊世界的計劃只能暫時擱置了。

©Paola Gianotti

但沒有什麼能阻止我的夢想,所以我再次騎上我的Cinelli Hobo從我當時摔倒的地方重啟我的旅程。這次,我感覺自己更強大,也更專注於我的目標。

©Paola Gianotti

我在被亞洲悠久的歷史文化深深地迷住之前,橫越了澳洲這片紅色大陸。

©Paola Gianotti

在亞洲我騎車穿過洋溢穆斯林祈禱聲中的清真寺,同時也經過寧靜的佛寺。穿梭在廟宇林立的亞洲,讓我感覺能遇到各種不同文化與信仰的人民,實在是一件非常迷人的事。

©Paola Gianotti

我在歷經144天,29430公里的騎行以後,從伊斯坦堡回到我的家鄉IVREA,並刷新了金氏世界紀錄,獲得了豐富的人生經驗。每天都要騎上大約215公里,那的確是一個情緒沈澱之旅。」

©Paola Gianotti

「Cinelli Hobo是一款多功能的旅行車,適應各種路況,是我旅途中最可靠的夥伴。」

©Paola Gianotti

寶拉日前應品牌台灣代理來台,除了安排她體驗西進武嶺,還邀約了運動星球等媒體前往見面會,以下是寶拉與媒體談到那次環騎世界一些甘苦經驗: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1  長途單車旅行基本裝備如何準備?

寶拉:除了簡單的修車配備和輕量化外。要能適應任何氣候的「衣服」也很重要。因為在長途中,會是從早到晚,平地到高海拔的山上,需要注意溫差。食物補給可以準備一些高熱量的輕食,或是能量補給棒等等。Garmin這類的GPRS也是必備的。另外,像我這樣的環遊世界挑戰,需要朋友的支援。他們通常會在當地租一台休旅車跟著我,這台車便成為我的補給庫和旅館。

 2  請說說環騎世界各段的大致經驗?

寶拉:南美洲的高度爬升很可怕,一天之中要經歷的溫差也不小,尤其高山上的風很大,容易失溫要特別注意。南美洲風景優美,但是路上大卡車也非常多,重點是沒人會理你這樣一個單車騎士,常常從你身邊呼嘯而過,一點都不懂得禮讓。美國唯一的印象是空曠,尤其沙漠地帶,方圓幾百里可能看不到一個人家或店面,這時準備好足夠的補給非常重要。澳洲是最有人情味的國度,不管城市還是郊區,每個看到我的居民都會為我加油鼓掌,人民非常和善,雖然市區交通繁忙,但是大家都非常守秩序,連大卡車都會讓路給我,令人感動。亞洲地區除了文化洗禮,我比較困擾的則是食物,在馬來西亞和泰國比較難找到我習慣吃的食物,尤其長途騎車需要高蛋白補給。

 3  想推薦大家騎車旅行的城市?

寶拉:首推的當然是歐洲。北歐有很多地區都設有單車道,是對騎士們非常友善的區域。我個人認為義大利是風景最漂亮的地方,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騎車。我喜歡選擇較為郊外的地方,因為較接近大自然,人、車和十字路口也會比較少,騎來起比較順且安全。

 4  第一次挑戰長途旅行的建議?安全上需要注意的部分?

寶拉:除了剛提到的基本配備外,也要針對自己要騎的地方做足功課,尤其是到其他的國家,除了了解地理氣候外,當地的文化和政治上也是需要考量的。我在泰國時,我父親當時透過臉書與我聯絡說,當地邊境有宗教暴動,穆斯林和佛教徒有衝突事件,要我改道,於是我就趕緊放棄橫越邊境的路線而逃過一劫。挑戰長途旅行,人脈也很重要,如果在當地有認識的朋友,也會比較有照應。路線方面建議不要找市區,儘量騎沿海或郊區的路線,會比較安全,而且風景通常都比較優美。

 5  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持妳創下這項紀錄 (Guinness world records) 的呢?

寶拉:夢想是支持我騎下去的最大信念。不過,在騎的過程中一定有很累的時候,在這個時候,我就會給自己一些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例如想想自己的家人,以及大家對我的支持等等。另外在騎車的時候,路上也可能會有人給我加油打氣,那麼我會自己設定一個目標,例如這次路段要跟20個人打招呼等等。另外,在這個時候就要忘記Garmin的存在,不要去在意那個數字。以上這些,都是在心力俱疲時能幫自己撐下去的方式。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Paola Gianotti騎上武嶺 LONG攝影/Ares Taiwan 泰好鴻業提供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米克·凡寧並未真正遭受鯊魚攻擊

2016-05-16
話題新聞戶外運動水上運動

職業衝浪選手米克·凡寧 (Mick Fanning) 2015年7月在南非J-Bay衝浪錦標賽遭遇大白鯊攻擊的片段(點此)像恐怖片的某個場景,佔據了各大新聞版面。在影片中觀眾看到,一陣波濤洶湧之後,一片超大背鰭出現在這位三次世界衝浪冠軍得主身後,他當時似乎嘗試要擊退這尾巨獸,然後一陣浪頭襲來擋住視線,讓觀眾驚恐等候了10秒鐘;後來,像是奇蹟般的,凡寧從混亂之中毫髮無損逃脫出來。

圖片翻攝YouTube

但我們要理解,這事件的關鍵因素是發生在鏡頭之外。鯊魚專家安迪·卡薩格蘭德 (Andy Casagrande) 說,「我不會說這是一個攻擊。」卡薩格蘭德是一位經驗老道、專注於大白鯊生態的水底攝影師,他曾為國家地理頻道、英國廣播公司等拍攝影片,作品包括探索頻道的鯊魚週。「結局可能只有一個,但他很幸運。」

凡寧在事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覺得在看到背鰭之前,這頭鯊魚似乎被他的腳繩纏到了。對於這點,卡薩格蘭德說,應該就是救了凡寧的關鍵因素。「在拍攝鯊魚時,我已經看到這類現象好多次,」他說,「當牠們碰觸到繩索——不管是拴在籠子上面的或是一條錨線——他們會立即做出本能反應。這就像有人在你的背部潑冷水,你會立即彈開。」

卡薩格蘭德認為凡寧的腳繩碰到了鯊魚的臉或鰓,導致牠反應激烈、粗暴地想逃脫,過程中很可能把凡寧撞下板子。「事實上,凡寧的腳繩可能救了他一命或他的四肢,」卡薩格蘭德說,「如果鯊魚已經盤旋了一兩圈,也許一口調查性的試咬就可以命中凡寧大腿的股動脈。」

大白鯊出現在凡寧身後。 圖片來源:每日郵報

坊間對於這頭鯊魚的品種有許多猜測。由背鰭來看,卡薩格蘭德說,這頭鯊魚很可能有八到十英尺長、不是完全成年的大白鯊,但也絕不是一頭小鯊。(年輕的大白鯊捕食一般小魚和魟魚,而成年大白鯊的目標一般則是更大的獵物。)卡薩格蘭德也提到,雖然看起來很像是凡寧的下肢被咬到,但鯊魚比較像在調查凡寧是否是一個可以食用的獵物,而不急著痛下殺手。

「如果這是一個狙殺的行動,牠們通常會由下方接近獵物並展開快速攻擊,目標通常是頭部或尾部,」卡薩格蘭德說,「牠們會先讓獵物失去行動力或判斷力。」

此外,這頭鯊魚在碰到凡寧的腳繩之後就馬上離開,證明卡薩格蘭德所言非虛,這很可能只是牠在對凡寧做一些好奇性的調查。「現實情況是,如果這頭鯊魚是在真正的捕食模式之下,牠是不會在意是否被腳繩糾纏到的,」卡薩格蘭德說。「當牠們從海底衝上來,牠們已經準備好要大開殺戒了。」

種種事跡顯示,這頭大白鯊並不想獵食人類。雖然,根據國際鯊魚攻擊檔案所記載,從1960年到2013年間,大白鯊在南非僅有59次攻擊人類的事件。換算下來平均每年僅有一次襲擊,在這麼一個聚集了成千上萬衝浪者,超過1700英里的綿長海岸線上。但,位於南非東南岸的Jeffreys Bay傑弗里斯灣,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旅遊景點之一,它卻也代表了一個相對的鯊魚攻擊熱點,在過去20年中至少有八次鯊魚襲擊事件。在這次攻擊事件發生後,當地官員正在考慮使用空拍機或定點攝影機來定期檢查鯊魚的出沒情形。

今年的比賽時機也不對,卡薩格蘭德補充說明。除了讓選手在大白鯊的狩獵場衝浪,比賽期間正逢沙丁魚大遷徙經過當地。每年夏季期間,數十億的小魚擠滿南非海岸線,吸引了上百隻鯊魚前來獵食,「這就像你抱著一顆橄欖球想要往前衝,但是卻碰巧對上塞倫蓋地國家公園的動物大遷移,密密麻麻的動物群向你衝過來,然後後面跟了一整群獅子的那種情境。」

凡寧:「我不好吃啦!」(設計對白) 圖片來源:每日電訊報
大白鯊:「我只是剛好在附近,然後被一條腳繩纏住,接著就被踢惹好幾下。(哭哭)」(設計對白) 圖片來源:metro.co.uk
大白鯊:「抱歉咬了你,我只是想把噁心的味道咬掉。」(設計對白) 圖片來源:PETER BROELMAN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