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足底筋膜炎的一般認知,我們都會認為是跑者在跑步時姿勢不正確、或跑鞋選擇的問題,才導致足跟疼痛的症狀。但是根據醫學臨床統計,身材較胖的人,罹患足底筋膜炎的比例也非常高。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又稱跑者足,是一種足部的疾病。患者會有腳跟或腳底疼痛,症狀在每天的走路時的頭幾步最嚴重,若休息一段時間後再行走也會有類似情形,將腳掌及腳趾向脛的方向彎曲,也會疼痛,若跟腱很緊情形會更嚴重。然而足底筋膜炎是許多運動員常見的一種運動傷害,尤其是跑者!當罹患足底筋膜炎時,雙腳可能會出現不平衡的狀態,此時會導致在跑步時一腿比另一腿的承受更多壓力,同時還會降低運動表現。足底筋膜炎有很多種治療方法,但令人困擾的是,無論什麼方法通常都需要長時間的治療,最長可能需要一整年的時間才能痊癒。
足底筋膜炎會痛,但是哪些族群,會感受到這種一走路、就會痛進骨子裡的不舒服感?其實,主要就是跑者或是運動選手,因為長期訓練的關係,導致腳跟較其他人得承受更多的壓力以及腳跟磨損,所以誘發足底筋膜炎這種疼痛性炎症的可能性,也較一般人高。另外,就是肥胖者,由於肥胖者的足部必須承受超載的體重,加上肥胖者不運動或是運動不足,一旦肥胖者連續步行或是站立半小時以上,體重對足底的壓迫,就會造成此生理性的惡性循環。所以,當你感覺到走路時、運動時,腳底疼痛,這可能就是足底筋膜炎發出的警訊,提醒過胖者該進行體重控制。
足底筋膜組織位置就在腳跟跟骨、包覆著,幫助承受全身重量,為什麼在肥胖者的身上,特別容易出現?因為在短時間內變胖,身體負載過大,像是孕婦就可能因為孕期體重飆升,而常見足底筋膜炎的發生,這個的解決方式還算簡單,產後或是孕期控制體重,就能減緩不適。另外就是真的過胖者。一直沒有進行體重控制且隨著年紀增長、體重增加,足跟底下的皮下組織纖維墊開始萎縮,或者拉扯到肌腱與骨頭結合處,就會讓足底筋膜炎的症狀,隨之嚴重。
過胖者如果想要根治足底筋膜炎,除了求助專業醫師去減重來減輕腳底的負擔外,也必須持之以恆才能看得到成果。
資料來源/VERYWELL FIT、WORLDGYM
一般人對糖尿病印象就是只要醫生宣布你罹患糖尿病,大概就等於是宣布你被判了健康的無期徒刑,逃不了要終生服用降糖藥,甚至可能要施打胰島素的命運。不過,最近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2019年美國糖尿病協會年會上,專家宣布一項研究結果:如果早期糖尿病患能夠成功減重15%,則病情有可能完全逆轉且從此跟糖尿病說再見。
根據Medscape網站的報導,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醫學和新陳代謝教授泰勒(Roy Taylor)在糖尿病協會的年會中提出報告。他的研究發現了減肥和糖尿病緩解之間的關聯性,在他的糖尿病緩解臨床試驗(DiRECT)中獲得了正面而良好的結果。 這是讓糖尿病患者非常奮的好消息,意味着如果被診斷得了第2型糖尿病,也有可能回到過去的健康狀態。教授泰勒指出,在DiRECT 研究中,研究人員讓最近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患者接受了為期3~5個月的熱量限制液體飲食(800卡路里/天),隨後逐漸恢復正常飲食並持續體重控制.結果發現,有36%的患者獲得了糖尿病緩解且持續了24個月。
而所謂的糖尿病症狀緩解,是指在不使用藥物的情況下維持糖化血色素低於6.5%,空腹血糖值低於126mg/dl,一般而,認為正常人的糖化血色素應在6%以下,空腹血糖值則在100mg/dl以下。
而根據DiRECT研究的結果顯示,在減肥超過10公斤的參與研究的患者中,有64%的人在2年後獲得緩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病患都能緩解,成功率與診斷罹患糖尿病的時間有關。能夠成功緩解的人平均確診糖尿病時間約為2.7年,而未能成功緩解的人平均診斷時間為3.8年,與成功緩解者相差了1.1年。泰勒教授分析,用於產生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破壞是進行性2型糖尿病的標誌,患者的β細胞功能下降了大約50%,而在成功緩解的患者中,他們體內有一些處於休眠狀態的β細胞,當體重減輕和相關的代謝壓力降低時,β細胞的功能又恢復了,可以讓胰島素再重新開始生產,使得糖尿病情獲得緩解。
不過,建議罹患前期糖尿病的患者,還是要聽從專科醫師的診斷來配合所有治療的方式,才有可能逆轉病情,以及讓胰島素恢復正常的控血糖功能。而且即使是在病情逆轉的情況下,還是必須定期進行抽血檢驗,以確定自己的血糖值維持正常,否則,糖尿病還是有可能新找你的麻煩,而且是一輩子的麻煩的。
最後泰勒教授表示,每一個被診斷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都應該被告知,如果能夠減掉15%的體重,他們的病情可能是完全可逆的!同時也希望接下來透過進一步的研究可以來確定減肥與糖尿病緩解的具體聯繫關係。
資料來源/明醫網、DIABETES、MEDICAL NEWS TODAY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