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台糖公益路跑幫助遲緩兒 11/24台南善化「古蹟開跑」
1
台糖公益路跑幫助遲緩兒 11/24台南善化「古蹟開跑」
2
2019萬金石馬拉松參賽幸運兒出爐 相揪明年3/17開跑
3
10公里的跑步訓練計劃與準備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台糖公益路跑幫助遲緩兒 11/24台南善化「古蹟開跑」

2019-08-16
話題 跑步 路跑 賽事 馬拉松

2019台糖公益路跑 11 月 24 日將於台南古都善化糖廠舉行!15日台糖與同樣關心「慢飛天使」的極地探險家林義傑共同召開記者會,宣布即日起開放線上報名,只要完成報名,台糖就為每位跑者捐出50元等值台糖物資給美善社會福利基金會,協助公益團體照顧發展遲緩及身心障礙弱勢孩童。

台灣糖業公司副總經理顧孝柔(左三)、美善社會福利基金會吳道遠神父(右一)、極地探險家林義傑(左二)與兩位智青朋友一起進行開箱儀式,宣傳台糖公益路跑正式開報

台糖公益路跑每年贊助不同公益團體,今年邁向第五屆,與台南的美善基金會攜手關注發展遲緩或有身心障礙的弱勢孩童,希望集結民眾愛心,與慢飛天使(遲緩兒)一起跑出生命的力量。報名日期自即日起至10月13日,分有4K休閒組、12K健康組及21K半程馬拉松組3組賽程,報名費依組別400-800 元不等,即可獲得吸濕排汗衫、紀念毛巾、文青束口背包、運動襪等好禮,補給總價值高達逾3,000元,算近年來收費較「親民」、CP值高的賽事。

 

報名參賽就能獲得超高CP值的參賽禮,更由台糖捐出50元等值台糖物資給美善社會福利基金會

路跑活動的起跑地點在擁有百年歷史、台灣唯二尚在運作的善化糖廠,沿途行經兼具懷舊韻味與藝術氣息的麻豆總爺藝文中心,童趣又充滿人情味的胡厝寮彩繪村,台灣最有名、歷史最悠久且最具規模的善化牛墟,宛如世外桃源的私藏美景溪美社區森林公園等,讓民眾能體驗台南歷史古都文化魅力。

 

此外,有鑑於台南連國際媒體CNN都推薦,享譽國際級美食之都的指標地位,特別將路跑沿途特色小吃如冬瓜茶、胡麻麵、牛肉湯、碗粿、土魠魚羹、鱔魚意麵皆納入2019台糖公益路跑美食攻略。2019台糖公益路跑結合公益、路跑、旅遊、美食、文藝五大元素,為公益路跑提供不一樣的「跑旅」風情。

跑者在賽事之餘能品嘗冬瓜茶、牛肉湯、碗粿、土魠魚羹、鱔魚意麵等台南在地美食

台糖副總顧孝柔表示,邁入第 5 屆的台糖公益路跑屢屢以優美的路線、貼心的補給及豐富伴手禮獲得跑友一致好評,今年為了推廣「跑旅」文化,特別選在擁有百年歷史,且是台灣唯二仍在運作的善化糖廠舉行。只要完成報名,台糖就會為每位參與者捐出50元台糖物資給美善社會福利基金會,協助關懷慢飛天使。

本次路跑公益大使林義傑指出,善化糖廠是一個具有百年歷史的糖廠,不僅有營運超過一甲子的紅樓辦公室、廠長宿舍及百年樟樹群等生活地景,本次路線還會行經麻豆總爺藝文中心,並會跑進充滿童趣的胡厝寮彩繪村,跑者除了可以飽覽古色古香及清新的鄉間風景外,更可以用雙腳做公益,用行動協助慢飛天使獲得更好的生活幫助。

美善社會福利基金會吳道遠神父說,現今平均每15位孩子就有一位可能是慢飛天使,對孩子來說,早期療育就像是長跑一樣,是段漫長且艱辛的路程, 期望透過台糖公益路跑,讓慢飛天使與父母親一起走出戶外,實踐真正大無礙的幸福。

美善社會福利基金會的智青啦啦隊

曾遠征撒哈拉沙漠及世界四大極地超級馬拉松巡迴賽總冠軍的林義傑,現身2019台糖公益路跑記者會擔任公益大使,與兩位曾獲特奧獎牌的智青朋友一同PK暖身動作,有如兄長般關愛的身影,讓現場畫面十分溫馨逗趣,並再次強調暖身對跑步來說非常重要,做足準備才能跑得安全又歡樂。

資料來源/台糖公司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9萬金石馬拉松參賽幸運兒出爐 相揪明年3/17開跑

2018-10-26
賽事話題路跑馬拉松跑步

第17屆的「萬金石馬拉松」即將在2019年3月17日開跑,主辦單位這次從近兩萬名報名者中抽出1萬1千名幸運兒參賽,25日下午3點已抽出參賽者名單,並在下午6時公布於活動官網。在25日舉辦的賽事記者會中,代言人大馬女神歌手林明禎身穿全新設計跑衣首度亮相,另有「黑色閃電」蔣介文、亞運女排「微笑隊長」蕭湘凌、運動型男Elmo戴家昀,以及法日混血美女雷理莎等運動名人齊聚,邀約大家3/17「#17來WAN」。

2019萬金石馬拉松參賽幸運兒出爐 相揪明年3/17開跑

新北市長朱立倫表示,這屆報名相當踴躍,從近兩萬報名者(19,397人登記報名)中抽出1,1000人參賽。萬金石馬拉松是新北市最具代表性的馬拉松,也是台灣唯一經國際田徑總會(IAAF)認證的銀標籤賽事,未來將朝金標籤努力;藉此賽事,可提供國內外菁英選手交流平台,培育更多台灣優質且具潛力的選手。他也提到,北海岸獲得國外雜誌票選為亞洲十大打卡景點,也是台灣唯一入榜的景點,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跑者能體驗台灣在地文化,欣賞萬里、金山及石門最美麗的維納斯海岸。

新北市長朱立倫表示,萬金石馬拉松未來將朝IAAF認證金標籤努力

萬金石馬拉松邁入第17屆,新北市政府體育處表示,這次活動主題「#17來WAN」,就是要邀民眾一起來同樂;因此特別在報名系統結合套裝旅遊專區,希望藉馬拉松邀請大家到北海岸來趟運動觀光之旅;另有為跑者打造專屬「測5000」活動及訓練營計畫,提供跑友在賽前的交流管道。而這屆宣傳的主視覺設計以賽事沿途的山海風景做為底,女王頭內填入波光粼粼的海面意象,並結合書法揮灑出「萬金石」三字,凸顯中華文化,也呼應「萬中選一」的磅礡氣勢。

活動代言人是來自馬來西亞的陽光女孩林明禎,她身穿新款土耳其藍跑衣亮相,簡約具設計感的線條象徵著萬金石特有的海岸線及等高線,熱愛重訓等運動的林明禎表示,這件跑衣衣穿上就感覺很專業,非常喜歡它的設計,希望明年3月17日能到比賽現場一邊看風景,一邊跟大家一起跑。被問及要參加42公里全馬組、14公里迷你馬組,還是7公里快樂馬組,林明禎開玩笑答「沒有1公里的嗎﹖」

活動代言人林明禎身穿土耳其藍跑衣,為萬金石馬拉松站台

曾是田徑運動健將的雷理莎在這屆萬金石馬負責掛牌,她表示,姊姊(雷艾美)參加過萬金石馬,聽她說路線很美,明年自己剛好要準備全馬,之後也想參加萬金石全馬項目。平常跑21K半馬的Elmo戴家昀笑說,很想試試看「乘著風跑」的感覺,但因為萬金石馬沒有半馬項目,希望參加下一屆的全馬,全力以赴。平常以衝刺訓練為主的蕭湘凌則表示,還沒嘗試過馬拉松,以後如果退役或較少訓練時,希望能參加馬拉松活動。
 
身經百戰的蔣介文提醒參賽者,東北角的賽道路線風勢大,通常去程是逆風、回程是順風,建議去程跑慢一點,回程視自己體能量力而為,能快則快,不能快就欣賞美麗的海岸風景。在十多年前參加過萬金石半馬的他表示,萬金石馬拉松將是他明年賽事規劃中的重點。

(左起)Elmo戴家昀、雷理莎、蔣介文、蕭湘凌

沒抽中萬金石馬拉松的跑者也別難過!2019萬金石專屬周邊商品已同步於pb+好物商城開放獨家限量預購,其他「2019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活動詳情可見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官方網站及臉書粉絲團查詢。

2019萬金石專屬周邊商品

採訪/Dama
攝影/Moose   

分享文章

10公里的跑步訓練計劃與準備

2016-12-02
知識庫跑10K觀念書摘跑步訓練初階訓練跑步

10 公里

10 公里賽事需要非常好的耐力,但如果想要參加菁英等級的比賽,還需要有轉換至快速配速的能力。過去只會要求長跑跑者要累積非常高的跑量,最後以一些間歇訓練作結就行了。但現在競爭激烈,頂尖的10 公里跑者甚至馬拉松跑者連1500 公尺的賽事都參加,時代已經不同了。因此想要達到最佳表現,就得要速度、耐力和肌耐力都一起鍛鍊。

耐力訓練

想在10 公里項目中取得好成績,得先好好鍛鍊有氧能力。長距離跑和總跑量對於建立一般耐力基礎很重要。與所有賽事一樣,里程數應循序漸進的增加,基礎期結束時達到最高點。如果是慢縮肌型10 公里跑者,里程數應保持穩定,到了比賽前期和比賽期早期才稍微減少10%左右。但若是快縮肌型10 公里跑者,里程數應較大幅的下降,可高達20%,但仍應維持高跑量。快縮肌型跑者到了賽前調整期才會顯著調降跑量,而慢縮肌型跑者只會稍微減量。至於10 公里菁英跑者的總跑量則差異很大,若是快縮肌型跑者,跑量大約80 ~ 90mpw,慢縮肌型跑者則可高達近130mpw。

長距離跑對10 公里賽事的重要性也比其他距離較短的賽事高。一開始也是先專心拉長距離(可長達14 ~ 20 英里),然後再加入一些「材料」。此後,基礎期甚至到比賽前期早期,要開始進入比賽期,訓練量減量至維持程度前,都應將長距離跑視為附加訓練。到這裡,所有其他賽事在轉變成全面性訓練前不會再加入附加訓練。但10 公里賽事的訓練應持續提升強度,刺激才會非常高,練法是在長距離跑中增加長達30 ~ 40 分鐘的結束前提速跑,配速為穩定至馬拉松配速。此外,也常以長距離的閾值跑來代替長距離跑,閾值跑可拉長至10 ~ 12 英里(16 ~ 19.3 公里),剛開始用穩定配速,再慢慢增快至馬拉松或稍快的配速。最後,可在長跑後加一些交錯跑,取代提速跑或長距離閾值跑。

由於長距離跑的強度較高,因此最好每週循環一次。循環的意思是建立一套輪流的順序,第一週先輕鬆的長跑,第二週是長距離跑加上中等強度的附加訓練,第三週為長距離跑加主要的附加訓練或全面性的長距離閾值跑。順序不一定是每三週輪一次輕鬆跑,而是按照跑者個人狀況和恢復情形做調整。在這樣的課表中,環繞長距離跑的其他訓練也會改變。輕鬆長跑那一週可以完成兩項「困難」的訓練,而高強度長距離跑那一週,最好只安排一項「困難」訓練,其他安排中等強度的訓練即可。以下為範例:

◆ 16 英里輕鬆跑(25.8 公里)
◆ 跑15 英里(24 公里),結束前跑25 分鐘的提速跑
◆ 跑14 英里(22.5 公里),前2 英里熱身,接著10 英里閾值跑,最後2 英里緩和
◆ 16 英里輕鬆跑

長距離跑後加入一段提速跑或長距離閾值跑,可建立有氧支持;長距離交錯訓練也有相同的效果。這些訓練一開始可作為有氧支持的訓練,慢慢增強強度之後就能作為直接耐力支持訓練,最後成為專項耐力訓練。練法是先用馬拉松配速跑「困難」的項目,然後以稍慢一點的配速做恢復跑,隨著訓練進行,慢慢縮短困難的項目並加快配速,先加速至乳酸閾值,最後加速至10 公里配速。達到10 公里配速後,就可以進入專項耐力漸進訓練,增加困難項目的距離,或減少恢復跑的距離。有氧支持訓練應在基礎期後期開始,一直持續到比賽前期。進入比賽前期後,訓練重點應轉向直接支持訓練。

比賽前期的訓練應以乳酸閾值(LT)跑為重點。目標是利用各項比賽的準備349分段的乳酸閾值跑,若是菁英跑者,則乳酸閾值跑的時間可拉長至40 分鐘,其他人可以少5 ~ 10 分鐘。前面提過,交錯跑也能作為直接支持訓練。10 公里跑者在比賽前期即將結束前,跑完乳酸閾值跑後加一些附加訓練會有幫助。可選擇的訓練項目包括坡地或上坡閾值跑、閾值跑中加入加速跑、跑完閾值跑後再跑一段漸速跑,或再加另一段訓練形成綜合訓練。跑完閾值跑後再加一段10 公里配速的短距離跑,有助於過渡至專項訓練。

最後,鍛鍊肌耐力是10 公里訓練邁向成功很重要的一環。可在基礎期進行坡地循環訓練,包括有氧配速跑,並安排許多一般耐力訓練。其他選擇包括跑非常陡的路線、有氧坡地法特雷克變速跑,和上坡閾值跑。比賽前期,可在各種訓練結束後加入坡地反覆跑,讓這些項目更具專項性。最後,距離較短但強度較高的坡地跑可促進高強度速度耐力,接著進行專項綜合訓練,將間歇跑分為短距離至中距離坡地跑,配速10 公里,便可操到專項肌耐力。

鍛鍊肌耐力是10 公里訓練邁向成功很重要的一環

速度訓練

大多數10 公里跑者是出於生物力學和神經的因素而鍛鍊一般速度。神經方面的因素就是為什麼10 公里跑者在基礎期仍需要每週練一次坡地短跑。坡地短跑可增加肌纖維儲備量,增強力量生成,並預防身體受傷。與較短距離的比賽不同,有些10 公里跑者不需要練到平地短跑;目標反而應設定為增加訓練次數。當所有累積的跑量讓身體產生緩慢/有氧適應時,坡地短跑對於維持速度就非常重要,因為短跑有助於與之抗衡。

此外,在基礎期一定要建立好的跑步力學,且要能用較快配速跑但不會感到太辛苦。當累積了很高的跑量,跑者很容易就變得疲軟無力,肌肉反應變差,施力不當。為了不要發生這樣的狀況,基礎期應進行加速跑、快步跑、有氧間歇跑和節奏訓練這類輕鬆的項目。一開始先在長跑後加一些快步跑和加速跑,再慢慢在整週的課如何訓練。

表中加入輕鬆的有氧間歇跑。這些間歇訓練可以是1 英里至5 公里配速跑100 ~ 400 公尺間歇跑;還要安排大量的恢復跑,而因為目標是要能用較快的配速跑,同時跑得輕快且控制得宜,因此訓練強度不用太強。

比賽前期則應安排有氧間歇,並延續其他這樣的練法。有氧間歇可以再分支,形成完整的5 公里配速訓練。如果想在菜單中安排直接支持(5 公里配速)訓練,可以利用訓練頭幾週的5 公里專項耐力訓練;另一個方法是運用綜合和混合訓練,我在前面有提過。

到了比賽期,5 公里配速訓練應與專項10 公里訓練並用,以產生專項速度耐力。可選擇的練法包括混合與綜合訓練,或坡地反覆跑。

專項訓練

10 公里的專項耐力訓練始於比賽前期,基礎期時會先以加速跑、提速跑和漸速跑打好基礎,之後才慢慢增加強度。任何推展專項耐力的訓練都可以使用;通常會用比10 公里配速稍快的速度跑5 ~ 6 公里的利迪雅德式計時跑,結束專項耐力訓練。在10 公里比賽前兩週,用比10 公里配速稍快的速度跑5 公里路跑即可輕易達成。如果是菁英跑者,透過交錯跑可將MaxLASS(乳酸穩定強度)拉到約10 公里配速,強化跑者快速完賽的能力。

鍛鍊專項速度耐力時,應一併進行專項訓練與5 公里配速訓練。再次強調,要怎麼練完全自由發揮。有個方法是用間歇跑鍛鍊完賽能力,例如跑1600 公尺的間歇跑,前800 公尺用10 公里配速跑,後800 公尺用5 公里配速跑,效果很不錯。另外,訓練重點放在以較快的3 公里~ 5 公里配速完賽的階梯式綜合訓練,也有同樣的效果。最後,混合訓練也是很好的選擇;練法是用10 公里配速跑較長的區段,較短的區段一開始先用5 公里配速跑,隨訓練進行慢慢加快速度,或用坡地反覆跑代替快速跑那段的訓練。有幾個混合訓練的例子可供參考,
例如5 公里配速跑1600 公尺、2×300 公尺,3 公里配速跑1200 公尺、400 公尺,1 英里配速跑1000 公尺、2×200 公尺;長距離區段跑完後休息3 ~ 4 分鐘,短距離區段跑完後休息1 ~ 2 分鐘。

維持

長距離跑可用來維持一般耐力,但比賽前期全程都要保持高跑量才能達到維持的效果,偶爾可以附加一些強度適中的其他訓練。此外,還應在一般耐力訓練外加練距離較短的馬拉松配速跑或漸速跑,每2 ~ 4 週練一次。還要練閾值跑或一些混合的綜合或漸速跑,
以維持直接與有氧支持訓練成果。

由於耐力訓練的訓練量高,因此大多數10 公里跑者應經常練坡地短跑,因其為訓練期間唯一的極快速刺激。因此,應每7 ~14 天就練一次坡地短跑或類似項目。專項耐力則可透過基礎期或賽前調整期的輕鬆間歇跑和法特雷克變速跑來維持。

各項訓練範例,該如何訓練?

書籍資訊
◎本文摘自晨星出版,史蒂芬‧麥格尼斯 著作《跑步的科學與實務》一書。如何探索極限,透過訓練達到最佳表現。

從高水準運動員和成功教練視角,結合作者多年跑步經驗及研究,告訴你是什麼限制跑步!

書籍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