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慢跑是降低「肥胖基因」最有效的運動!但你是不是想靠跑步維持體重卻覺得自己越跑越重﹖想透過徒手訓練維持體態,練半天連馬甲線的影子都沒看到﹖曾維持運動習慣一段時間卻無疾而終﹖許多人覺得跑步、徒手訓練不用學,看網路教學影片就好,但其實在剛入門時有專業教練在一旁帶領並指點觀念,會讓之後的訓練更如魚得水、加速進步,也間接延長運動習慣。
好處1: 降低「肥胖基因」
如本文第一段所說,今年(2019)8月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剛發表一項研究,指出即使天生較多肥胖基因,仍可透過後天的規律運動獲得改善,而他們在18種運動項目中,發現慢跑(每分鐘超過120步)對降低5大項肥胖指標最有效!相較於無運動習慣者,每月慢跑15次、每次平均42分鐘的人,BMI指數少了1.02(kg/ ㎡)、體脂肪率少1.2%、腰圍與臀圍分別少1.76及1.3 公分。
好處2: 增進後燃效應
強度較高的跑步運動比其他低強度運動更能增進「後燃效應(Afterburn Effect)」,也就是停止運動後身體持續消耗熱量來燃脂的能力。也因如此,如果比較相同距離,研究發現跑步促進減重的效果比走路好;更有一項針對跑者和步行者的長期比對研究指出,透過跑步消耗的卡路里遠比步行多出90%。
好處3: 時間效率高
跑步能在較快時間下消耗卡路里,雖然有許多高強度、短時間的間歇性訓練,例如HIIT、TABATA,在相同時間下能比跑步燃燒更多熱量,但這些訓練的時間太短,總消耗熱量不會比跑步來的好。
好處4: 入門花費低
對務實的人來說,投入一項運動要花多少錢,將是入門前的考慮重點。而「便宜」對於許多跑步初學者來說,是選擇這項運動的最大好處。除了一雙適合的跑鞋,練跑初期不需準備任何裝備或工具、不用花太多錢,在任何戶外場域都能開跑,下雨天還能躲進健身房跑跑步機,甚至出國都能保持習慣。雖然進階跑者會買GPS運動錶、運動太陽眼鏡、壓縮褲等貴桑桑的配備,但如果你只是想用跑步減重,別想這麼多,跑就對了!
該如何啟動跑步計畫、維持跑步習慣,讓體態更符合夢幻目標呢?為了幫助你達成目標,我們特別邀請到跑齡30年、The North Face簽約教練、國際超級馬拉松總會(IAU)台灣100K分齡20-24歲組紀錄保持人(台灣歷年第十傑)的知名馬拉松及越野跑教練黃崇華,專為想透過跑步控制體重、透過徒手訓練維持體態的初階跑者、每週保持1次運動習慣,或曾有運動習慣卻因故中斷者,量身設計一堂專對女性族群的跑步訓練課程!
1. 完整的熱身、主課表、收操三大環節
2. 單人、雙人、團體徒手核心肌力訓練要領
3. 常見的錯誤姿勢、易導致受傷的錯誤等注意事項
4. 基礎跑步原理
5. 對體態維持有助益的運動時間點
6. 對跑步運動和體態維持有益的飲食方式
.對自己體態在意但不知如何透過運動改變的妳
.想透過跑步和徒手訓練達到目標體態的妳
.保持每週1次運動習慣的妳
.曾有運動習慣卻因故中斷者的妳
.想投入跑步的跑步新手
.想找方法預防跑步受傷的跑者
現任:
華通概念運動執行長、The North Face簽約教練、Without limits長跑訓練中心總教練、三重箭歇團總教練
賽事成績﹕
IAU世界超級馬拉松總會認證 100KM 8:10:06 (2000年9月)
台灣100公里成績8小時10分06秒(暫列歷年總排第十名)
國際超級馬拉松總會(IAU)台灣100K分齡20-24歲組紀錄保持人
馬拉松最佳成績2:40:48(1997臺北國際國道慶豐馬拉松賽)
1993 曾文水庫馬拉松賽17歲以下組冠軍2:55(破大會記錄)
1995 高雄國際慶豐馬拉松賽19歲以下組冠軍2:53
1995 中華奧林匹克玉山攻頂賽優勝4小時08分
教學經歷﹕
2018-2019 The North Face國際越野挑戰賽訓練營總教練
2017-2019 The North Face簽約教練
2018 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官方訓練營總教練
2018-2019 Without limits長跑訓練中心總教練
2016 Under Armour 鬥陣跑團第三季總教練
2016 FILA DNA夜跑应援團 台灣區總教練
2014 台北市體育局馬拉松夢想班總教練
專長:馬拉松、越野跑
第一階段﹕實際運動操作(約100分鐘)
1. 熱身關節操
2. 熱身動態協調
3. 徒手肌力訓練
4. 靜態收操
第一階段﹕跑步原理講座(約35分鐘)
1. 基礎跑步原理
2. 有助體態維持的運動時間點及飲食
課程主題 成為跑者的入門訓練課
課程時間 2019年11月14日(四) 18:30~21:00(可提早半小時報到)
課程地點 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41號1F (城邦書房)
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11月13日23:59止
報名費用 原價NT$ 1,000、早鳥價NT$ 800(2019/10/25前購票)
主辦單位 運動星球
注意事項
1.請學員穿著全套運動衣物及運動鞋,便於課程現場實際操作動作。
2.建議學員上課前2小時進食完畢,肌力訓練有一定強度!
3.現場準備茶水及飲用水。
4.課程實際操作時身體會接觸到地板(場地為地毯地面),若在意可自行帶瑜伽墊。
課程報名 請點我
運動品牌New Balance釋出2021年為響應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所推出《We Got Now》女力無所畏懼形象廣告,邀請到了「運動女神」房思瑜與「長跑甜心」張芷瑄攜手詮釋女性在逆境中突破,散發出的自信光芒的時刻。
《We Got Now》的形象標語詮釋了品牌Fearlessly Independent無畏獨立的核心精神:無須等待他人的許可,展開積極行動的最佳時機就是現在。New Balance用此品牌精神鼓勵女性為自主權的發聲,以城市路跑做為引子,帶出兩位不同專業領域的女子 – 房思瑜與張芷瑄,透過運動鍛鍊、步伐調適、呼吸平衡等心境轉折,以來演繹女力突破心境之美,特別在這世代,身兼多職、累積無數斜槓加權已是常態,女性如何在多重身分與外界標籤的壓力下,仍無所畏懼的綻放自我,不設限的把握當下的邁出步伐,以女力勇敢征服舒適圈。
「We Got Now的精神是鼓勵全球的年輕世代無畏地重新定義自己,並且追求自己的熱情。」New Balance全球行銷副總裁Chris Davis表示。「 New Balance相信當下的力量。的確,未來屬於每個人。但是現在卻只屬於我們。」
房思瑜示範款:極致緩震Fresh Foam 1080 v11
由New Balance實驗室所開發的獨家中底科技Fresh Foam X,將過去大受好評的Fresh Foam緩震系統再強力升級,整合跑者步態分析以及足部壓力圖等數據,打造出屬於新世代的科技結晶。Fresh Foam X中底以多邊、凹凸的幾何形狀加上雷射切孔創造出潰縮空間,並減去不必要重量,結合中底材質本身具備輕量、高韌性、耐用等特性。
鞋身選用精心製作的 Hypoknit 針織面料呈現半內靴式型態,使鞋面能縝密貼合腳掌曲線,透過織線密度的調整在不同區域表現出延展性、側向支撐、透氣排熱等功能,不需要太多磨合適應即可輕鬆開跑。Fresh Foam 1080v11 流線精練的外型可以輕鬆與不同風格的服裝相襯,從輪廓到細節曲線的安排都以不規則線條去勾勒,在提供舒適的暢快跑動體驗的同時,Fresh Foam 1080v11 都是那搶眼的足下亮點!
「速度」是New Balance FuelCell極速科技的DNA,身為New Balance史上回饋效能最強大的中底發泡材質,FuelCell極速科技能快速回彈造就澎湃推進腳感,挑起追求速度的渴望,幫助跑者盡情發揮實力,締造極速表現,2019年發表至今也持續以性能特色各異的跑鞋迎合不同族群的需求。
本季New Balance針對其Rebel系列推出全新第二代改革,除了延續第一代表現搶眼的科技中底帶給跑者的動能反饋,更使用與高階碳版競速鞋RC Elite 相同配方的中底;第二代優化了鞋底橡膠材質使其更輕盈,並針對高磨耗區域配置耐磨橡膠,提供更流暢的競速體驗外,更加倍衝刺與競速所需的絕佳穩定性與力量傳導,能於賽程後段有效帶動跑者奔向終點。
FuelCell Rebel第二代在鞋型輪廓上也大躍進,鞋身使用輕質網眼面料維持透氣乾爽,鞋領以兩側低、後跟高的造型兼顧腳踝靈活性與腳跟保護;鞋側的經典N字識別搭配不對襯色調拼接設計,在全新的大膽亮眼配色強化下,演繹了嶄新的競速運動美學。
資料來源/New Balance
責任編輯/Dama
有人說跑步是群體運動,但卻也有不少人認為跑步是獨處的一種過程。從表面上看喜歡跑步的人大部分的個性都偏外向,朋友多,生活樂子更多。但世界上有這麼多喜歡跑步的人,相信一定也要一群內向而話少的跑友。
或許此刻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也正輕聲附和著:「是!我是一位內向的跑友。」你不喜歡主動與人交談或參加活動,除了跑步之外,其他休閒時間喜歡在家無拘無束地過著。你之所以喜歡跑步是因為工作已忙碌整天了,而這是唯一一件能夠讓你放鬆的事,只有在這個時刻,你才能徹底放空,不去思考瑣碎的事。
內向人的性格特徵是習慣在一個時間只專注於一件事情,甚至經常在孤獨的追求中找到安慰。典型內向的人大都願意獨處而不是與他人共處,雖然他們也願意與親密的朋友交往。西維吉尼亞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家和助理教授Helgoe曾說:「就內心世界而言,內向的人更傾向於自己的心靈而不是外界的社交。」
跑步的世界是非常迷人的。一場路跑賽有與你同興趣的選手、好看的紀念衣服,即使現場充滿了汗水也非常開心,每個新手在他們挑戰的過程中從以為自己快要放棄到最後的堅持到底,通過終點線的那一刻,他們大聲喊著:「我是跑者」。
事實上,像大部分運動一樣,跑步不僅僅是一個活動,它也是一種文化,是最好將自己文化發揚的運動。無論是什麼理由,直接(來自其他跑步者)和間接(媒體和互聯網)的壓力都可能導致我們質疑如何才稱的上自己是一位運動員。例如,跑者經常感到同儕壓力,要報名參加比賽或加入某個社團,雖然這些活動的皆看起來相當吸引人,但大多數內向跑者並不會因此而選擇參與。
不只有跑步,其實在生活中有許多事情也是你自己喜歡,也只想要一人開心地做,但卻沒有辦法抗拒同儕的壓力。拿自行車來說,這個項目也受到許多人歡迎,喜愛騎自行車的人們,天還沒亮,就與一群車友相約到騎乘起點,一起翻山越嶺,中途還不時會遇到加油的路人。活動的盛宴,交際、遊戲或是參賽後的閃亮獎牌,一切看似開心完美,接著,車友要求你負責規劃下一次的活動…天哪!這個無形的壓力該跟誰說呢?對內向的你而言不是不愛騎車,但為什麼一定要一起行動呢?
有辦法逃避同儕的壓力嗎?其實可以,只要你願意離開社交媒體一段時間(像FB、IG…等),回歸於自己,相信壓力就能減輕不少。
如果跑步仍然是你持續想要做的事情,那麼在跑步以外的時間,可以練習冥想。Helgoe說:「正面冥想只是一種不帶附件的存在練習。」
當我們允許自己注意到過去不曾看到的、聞聞風的味道,感覺身體要與我們說的話,透過自己的想法,讓跑步變成一種冥想。這種分離的關注能使我們以不同的方式體驗人群;無論過去在外面我們遇到多少熱情的人,看到多少耀眼活動,聽到多少振奮人心的音樂,對於一位內向的跑者而言,你們不會花時間停留於此。
最後,即使你從來沒有跑過任何一場比賽或是參加任何一個社團,也告訴自己你是一位真正的運動員。如果因為自己的性格而放棄了對跑步的期望,其實根本就不用開始。獨處本來就是人生的另一個境界,你能夠做到,也更證明了自己內心的強大,而後你會發現跑步可永遠都是內向者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