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知名的大型夜跑賽事「PUMA 螢光夜跑」即將於4 月 4 日及 4 月 11 日分別在台北、高雄正式開跑,從今(11月29日)14:00起至12月16日17:00止開放抽籤登記。邁入第14個年頭的2020 PUMA螢光夜跑,這次呼應全球關注的環境永續保護議題,特別首創採用First Mile環保紗線製成賽衣,以及全新參賽贈品環保水壺、號碼布腰帶等豐富好禮;購買指定系列跑鞋還可憑序號享免抽籤報名福利,PUMA邀請全台熱情跑者一起跑動熱情的城市魅力!
用行動守護環境是全世界的共同議題,2020年PUMA螢光夜跑將結合永續生態概念,升級推出PUMA x First Mile螢光夜跑環保賽衣,特別採用回收寶特瓶所製成的環保紗線製成,First Mile透過收集台灣、海地、宏都拉斯三地區的回收聚酯塑膠瓶,一年內可生產300多噸再生紗線,回收再利用。除了再生紗線製成的紀念賽衣(Recycle),環保行動還包括參賽贈品運動環保水壺腰帶組(Reuse),以及周邊規劃如環保鳴槍舞台(Reduce)。
高雄港都城市夜景 2020 PUMA螢光夜跑台北站正式路線長度21.6公里,獲得AIMS與IAAF國際認證,提供跑友們更國際化的數據紀錄,同時穿梭台北夜晚人文美景及指標景點間。高雄站21K菁英挑戰組則延續特色生態文化路線,途經愛河溼地公園、內惟埤文化園區、願景橋、與中都唐榮磚窯廠等,讓跑友留下高雄港都城市夜跑的美好記憶。
PUMA於2019年首創螢光夜跑校園星Run組,吸引眾多年輕學子踴躍參與。今年PUMA螢光夜跑持續推出Campus Run「校園星Run組」5K 團體組別,號召全台大專院校學生們揪團參加,為PUMA螢光夜跑挹注青春熱血星能量。PUMA螢光夜跑「校園星Run組」主打五大專屬「星」亮點:「明星領跑」、「免抽籤報名」、「免郵寄費用」、「專屬團體賽衣燙印」、以及全新打造歡樂無限的「巨型滑梯彩球挑戰」。
2020 PUMA螢光夜跑持續與公益團體「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合作,並捐贈本屆「Love Run 公益愛跑組」報名費收入所得,作為肝病防治推廣用途。同時在螢光夜跑現場,也將首度安排「PUMA Night Run 巨型滑梯彩球挑戰」邀大家放膽挑戰、高調秀愛心;凡報名「Love Run 公益愛跑組」的跑者將可現場免費體驗一次「PUMA Night Run 巨型滑梯彩球挑戰」。此外,在夜跑現場更設置肝病防治基金會專屬攤位,為跑者做肝病篩檢相關服務,呼籲跑友一同重視保肝健康。
2020 PUMA螢光夜跑同步推出多款創意加購商品:首創 PUMA Night Run 跑者斗篷,以國際六大馬拉松跑者最愛的斗篷款式改良,針對台灣氣候設計的特殊柔軟材質,於運動前熱身披覆可加速暖身效果,運動後則可擋風防寒,避免在長跑後快速失溫造成不適;PUMA Night Run無線藍芽耳機提供客製雷雕姓名服務,全無線入耳式設計讓跑者在運動時更方便使用且不易脫落;PUMA Night Run壓力小腿套則可讓跑者在運動中減少肌肉振盪,節省運動時的能量消耗。
此外,PUMA加碼祭出凡於2019年11月29(五)至12月15(日),購買指定PUMA Hybrid或PUMA Speed系列跑鞋,即可獲得2020 PUMA螢光夜跑免抽籤報名序號卡,憑序號直接登入活動官網報名,即可享免抽籤專屬報名福利。
活動相關詳情請至 2020 PUMA螢光夜跑活動官網 查詢
資料來源/PUMA
責任編輯/Dama
本週是距離東京馬拉松(2019年3月3日)的倒數第4週,也就是俗稱巔峰期 (Peak) 的階段。
巔峰期的訓練要點:維持強化期的專項強度,同時透過最大化里程提高耐力。一言以蔽之,就是把里程拉高的同時,又能夠維持質量。藉此把基礎體能轉換為專項能力、進入最佳狀況,在馬拉松配速下,能跑得更長、並且更穩。
如果從上週日的半馬調整賽 (21K@HMP) 來算,到本週六正好是一週。
我的課表是這樣的:
強度訓練:21 (半馬) + 9.6 (力量) + 16 (配速) = 46.6K
強度訓練比例:30.8%
個人習慣在賽前第4週進行巔峰週訓練,本週的訓練量會是整個週期最高、強度訓練比例也是最大的;賽前第3週會採取強度維持但距離減量,最後兩週就是單純的賽前減量階段了。
因為恢復的關係,常態課表的強度訓練比例以10-20%為佳。例如每週跑100公里的跑者,跑在馬拉松配速以下里程,每週只需10-20公里即可。
如單週強度比例超過20%對我來說就是突破性質的課表,必須注意兩點:
1. 強度很高:所以訓練前充分暖身、訓練後收操、訓練中前後的營養補給都很重要,必要時需要搭配超補、吃能量膠。(該捨得就不要省,讓身體最大化發揮能力也是訓練之一,不然比賽是跑不出來的,你的消化系統也可能不習慣超補/吃膠)
2. 恢復時間長: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恢復,下一週通常需要搭配適度減量(Roll back)建議每3-4週進行一次循環為佳。
了解自己身體的循環,知道狀態不會一直在巔峰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跑者建議3-4週可以安排一次突破課表,並且隨後搭配減量週恢復。訓練有素的跑者週期可以拉更長,例如Ryan Hall是 8 週減量一次。
如果對於全馬新手的要求是「1週至少能跑1個馬拉松的距離」,那對於進階跑者的對應說法「巔峰期時,1週能以馬拉松配速,跑1個馬拉松的距離」就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1週內能夠分次跑足 42.195K@MP,對我來說比賽八成沒問題,就很有信心了。
42K@MP 雖然是目標,但同時要搭配強度訓練比例原則。也就是說,如果跑量不夠,例如單週只有100K,那1週跑到42K MP 就超過 40%, 勢必得適度向下調整,例如MP配速總和30K即可。(白話翻譯:跑量不夠多,那你速度訓練就不能太多)
保持循環是很重要的,超負荷後要給身體時間進行超補償,這樣你才會進步!很多人會誤以為進步是發生在訓練(破壞)的當下,其實不然。更重要的是在後頭發生的超補償(修復)。
千萬不要連續3週、4週不斷跑突破課表,這樣你的身體不會有機會吸收。也許你可以僥倖躲過這次,但就沒有下次了。(白話翻譯:沒有天天過年的。你看,這下年過完了吧?)
巔峰期已經是馬拉松訓練的關門階段,在此時所有的訓練對我來說是「雖然累人,但都很有信心完成」。最後3、4週坦白說進步也有限,能守成保持到起跑線上,就已經超過一百分。
不要妄想在此時再有大幅進步,告訴自己:「我已經練完了!」
關於許立杰沒有受過一天田徑訓練,長大才發現自己很喜歡跑步;參加過兩屆波士頓馬拉松,全馬最佳成績 2 小時 39 分。目前居住在加州,與同樣追求全馬夢想的夥伴一起努力著。
FB:Jay的跑步筆記
沒有受過一天田徑訓練,長大才發現自己很喜歡跑步;參加過兩屆波士頓馬拉松,全馬最佳成績 2 小時 39 分。目前居住在加州,與同樣追求全馬夢想的夥伴一起努力著。
FB Jay的跑步筆記
在鐵人三項誕生地所舉辦的世界鐵人三項錦標賽——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 (IWC) 向來是世界各地好手的終極殿堂,眾家頂尖選手莫不在一年之中努力拼搏,期能進入這個大家夢寐以求的聖殿。在場上,除了名次之外,還有另一種世界紀錄的競逐,其中還包括最高齡的完賽者這一項。先前的紀錄是由Lew Hollander所保持的82歲紀錄,不過,這項紀錄在去年終於被一個來自日本的老人稻田弘所打破,他將最高齡的男性完賽者紀錄又推高了兩歲。
稻田弘從69歲時開始接觸鐵人三項運動,在77歲時第一次參加日本的鐵人三項競賽,但是當時的他並沒有完賽。在2011年時,他再次參加一場韓國的超級鐵人三項競賽,他以15:02:31的成績獲得75至79歲年齡組第一,從而開始鎖定鐵人世錦賽的參賽資格。事實上,他是那個年齡組的唯一選手,同時也是全場最高齡的人,只須在關門時間前完賽即可。最後,他頑強的意志力幫助他順利完賽,並讓他成功獲取Kona的資格。
但是,滿懷期望出征Kona,卻連第一關都沒闖過,但如果只遭受一次重挫就被嚇跑,就不是他了。稻田弘回憶:「我當時在我心裡發誓,我明年我一定還會回來!」於是,在同年的12月,稻田在泰國普吉島參加半鐵 (70.3) 的亞太錦標賽,以6:42:01再獲年齡組第一,又再次獲得一張Kona的門票,並讓他可以再次出賽,挑戰上次的失敗。
在2012年10月時,即將要滿八十大壽的稻田弘,以15小時38分25秒終於完賽IWC(游泳1:49:34,騎行7:42:08,跑步5:41:51),距離17小時的關門時間綽綽有餘,他在男性組排名是第1315,總名次第1807,但是同年齡組他還是第一,直到2013年,稻田完成了所有項目——游泳1:47:44,騎行8:13:00,跑步6:42:32,可惜最後被關門了。
在2015年時,稻田弘以六秒之差挫敗,他以游泳1:43:52,騎行8:10:25,跑步6:23:47,總共花上16:50:06,但是,他不小心在終點前摔倒了兩次,這個失誤以六秒之差讓大會將他在跑步項目判為DNF(未完賽),但是,稻田弘並沒有因為這次失敗而感到氣餒,反而充滿淡然的感覺。
雖然在2015年失敗,但他又以堅強的意志力奮鬥不懈,終於在365天後重返2016 IRONMAN世錦賽,稻田弘以16:49:13的成績,終於順利讓他成功贏得這份榮耀,成為該項賽事年紀最大的男性完賽者。
在稻田弘屢敗屢戰的頑強精神背後,其實是他為備戰鐵人賽付出的巨大努力,他每次都會在賽前開始,每週訓練40小時,比很多專業選手還要投入,這種堅定又充滿毅力的精神是多令人敬佩,而且在努力的還是一位這麼高齡的人。
稻田弘:「如果我可以讓自己每天在更進步一點,我一定會更加努力,有時我不想出門,是因為我覺得外面很冷,但是,這時就會對自己説,趕快把你的屁股挪到外面去,該起身了,雖然我沒有三頭六臂,但是唯一的優點就是堅持不懈,如果你跌倒了,就爬起來繼續前進,因為到終點線才是贏家。」
資料來源:IRONMAN官網、亞特蘭大新聞、grassrootsnews.tv、lasueur.com、tuxboar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