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稱為重量訓練之王的蹲舉 是否真的名符其實?
1
稱為重量訓練之王的蹲舉 是否真的名符其實?
2
健身車高強度間歇訓練
研究:高強度間歇訓練可逆轉衰老肌肉 每次20分鐘見效
3
開放式和閉鎖式動力鍊之間的運動差異性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稱為重量訓練之王的蹲舉 是否真的名符其實?

2019-02-12
知識庫 健身 重量訓練 下半身肌群 臀部肌群 觀念

只要有健身一段時間的人都聽過與知道,蹲舉是重量訓練最基本的動作之一,也是一項簡單而且每個人都應該要嘗試的訓練動作,這個看似只有起立及蹲下的2個動作組合,卻能與硬舉、臥推並列為健身及健力必練的三大項目動作,但它真的名符其實嗎?

稱為重量訓練之王的蹲舉 是否真的名符其實?

在標準的蹲舉動作裡主動肌群為股四頭肌,但由於身體髖關節會因為下蹲與起立時產生伸展的動作,因此,作為我們髖關節伸肌的臀大肌與腿後肌群也會同時被運用到,除此之外,我們身體也會隨著下蹲時膝蓋的位置變化,運用到的肌肉就會有所不同。例如當我們膝蓋固定不動時,只啟動寬關節將臀部後推下蹲起立時,就會以髖關節的伸展為主;相反的,當我們將膝蓋向前彎曲下蹲時,膝蓋的位置與身體重心就會因為距離變的較長,而產生膝蓋的伸展同時也可能讓膝蓋負擔變重。

在標準的蹲舉動作裡主動肌群為股四頭肌。

蹲舉的能力

隨著我們的膝關節及髖關節位置與身體重心的變化,在股四頭肌和臀大肌的作用比例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我們在蹲舉時必須要充分了解位置與重心的變化特性,才能更加安全的訓練到主要的目標肌群。然而,蹲舉的效果也會視每個人的身體型態而有所不同,在Fry博士等人於1988年發表的文章中有指出,蹲舉的能力好壞有36%取決於體型大小,當你的個子越小在蹲舉的過程中,保持身體直立的機會就越大;另外有33%取決於軀幹與大腿的長度比例,軀幹越長佔比越高的人,也就越容易保持姿勢良好的狀態,從這兩個數字可以看出,蹲舉的姿勢主要就是由身體型態所決定,因此,蹲舉姿勢必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必須根據每個人的軀幹、股骨與脛骨長度不同,來調整出適合自己的姿勢,雖然我們可以經由一些訓練方式來改善姿勢,但基本的身體構造卻是永遠改變不了的。

所以,如果你的身材不高但軀幹很長,這就表示你的腿部相對較短;反之,身材高但軀幹卻短的人,表示大腿的尺寸較長。因此,當你選擇採用蹲舉來做為股四頭肌訓練動作時,請務必將自己的身體型態納入動作與姿勢的考量內。

啟動大量肌群

而即使我們的膝蓋位置相同,蹲舉時所使用的肌肉也會隨著訓練的方式而有所不同,例如負重蹲舉時,我們必須要將身體軀幹穩定,這時候我們核心穩定需要用到的除了束脊肌外,還需要收緊腹腔以提高張力,這時就會運用到腹部肌群讓身體穩定避免脊椎受傷;接著在腿部伸展時還會用運用到小腿的肌肉群,頭部的穩定也會讓斜方肌參與其中。除此之外,在雙手向前平舉的徒手蹲舉動作時,我們手臂的重量將會由背部肌群來承擔,另外,還有人用如同相撲的基本動作「四股」來做訓練,就會因為採用雙腳距離較寬的動作下蹲,進而運用到大量的股四頭肌與內轉肌,因此,就會比較用不到臀大肌和後腿肌群。雖然,蹲舉的動作變化型非常多,但基本上都會運用到全身大部分的肌群參與,雖然看似簡單又基本的兩個動作組合,但實際上卻是運用到大量肌肉與技巧的訓練動作,因此,被稱為重量訓練之王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資料來源/mensjournal、barben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研究:高強度間歇訓練可逆轉衰老肌肉 每次20分鐘見效

2020-02-10
新知高齡保健單車間歇訓練健身話題

隨著年齡增加,尤其是女性更年期報到,通常伴隨肌肉量減少、體脂肪增高(特別在腹部周圍)、有氧適能降低等三種身體變化。而近期在《更年期》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帶來好消息:每次20分鐘、每週只要1小時的自行車高強度間歇訓練,就可能對女性的肌肉產生重大影響,逆轉更年期的衰老變化!

健身車高強度間歇訓練
研究:高強度間歇訓練可逆轉衰老肌肉 每次20分鐘見效

以往許多研究已證明,高強度間歇訓練對年輕男女減脂、增肌的好處。而澳洲的研究團隊想嘗試將同樣訓練用在中高齡婦女上是否見效?於是研究團隊招募40名停經後婦女,並將她們隨機分為高強度間歇訓練組和久坐組。

 

高強度間歇訓練組參與了為期8週的高強度間歇訓練計畫,每次騎20分鐘健身車(大於最大心率的80%),每週練3次,8週下來共鍛鍊8小時。在計畫結束時,運動組婦女的腿部和軀幹肌肉增加了1.5磅(0.68公斤),減少了0.8磅(0.36公斤)體脂肪,並提高12%有氧適能(Aerobic Fitness);久坐組則沒有任何變化。

健身車
每次騎20分鐘健身車,每週練3次連續8週,婦女的腿部和軀幹肌肉增加1.5磅

 

該研究第一作者、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博士Yati Boutcher表示,研究顯示高強度間歇訓練對於肌肉量的增加,優於重量訓練的效果;但是與阻力訓練相比,想要更快增加軀幹和腿部肌肉量,將需要花更多時間才能達到類似效果。

目前尚未清楚高強度間歇訓練對肌肉影響的機制,不過Boutcher指出,做自行車上間歇訓練,可能大量增加腿部粒線體和肌原纖維蛋白的合成,並增加軀幹的蛋白質合成,加上肌肉持續做等長收縮,兩者都有助於肌肉生長。

什麼是等長收縮?

指肌肉長度不變,有持續出力的狀態;也就是持續出力但角度沒有改變,例如:舉啞鈴固定在一個張力的角度不動。這種肌肉收縮的機制是當肌肉的主體部分,像是肌腹收縮時,它拉長了與它相連的肌腱,與此同時保持兩側肌腱在骨骼上的附著點之間的距離不變,這樣便構成等長收縮運動。不過,當等長收縮產生的力量超過一定程度,肌肉局部的血液供應便會暫時終止,形成缺氧狀態。

如果你不喜歡做高強度間歇訓練,可以用增加騎行距離來獲得相同的結果嗎?

可惜的是,Boutcher表示可能不行。因為與有氧運動(均速騎行)或悠閒散步相比,高強度間歇訓練持續被證實可以在更短時間內帶來更多的好處。

資料來源/Bicycling, Pub Med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開放式和閉鎖式動力鍊之間的運動差異性

2018-10-23
增肌重量訓練觀念健身知識庫

無論你從事任何運動項目或動作,在四肢的關節活動性我們可以分為開放式動力鍊運動(Open Kinetic Chain)與閉鎖式動力鍊運動(Closed Kinetic Chain),也許這兩個名詞對你來說非常的陌生,但想要更進一步了解有關身體關節與運動性的你,一定不可以不知道這兩個名詞。

開放式和閉鎖式動力鍊之間的運動差異性。

何謂開放性動力鍊運動

開放性動力鍊運動(Open kinetic chain簡稱OKC),它的運動定義為當運動時四肢可以自由移動,且遠端未固定於任何平面上,這類型的動作包含肢體在空間中的移動,無論是否加上負重,所以,它可以不需要配合其它的關節同時動作,因此,就能單獨訓鍊單一關節的特定肌群;例如下肢的腿部伸展或後腿肌群彎舉訓練;上肢的肱二頭肌彎舉與肱三頭肌伸展動作,都是屬於OKC的訓練動作。

常見的肱三頭肌伸展動作,就是屬於OKC的訓練動作。

遠端(distal)與近端(prosimal):​
這兩個名詞是一種相對性的觀念,我們以身體中心做為基準來說,在下肢的膝蓋跟腳踝;膝蓋較靠近身體中心所以是近端,腳踝就是遠端。上肢的部分如果是手肘與手腕來說;手肘靠近身體所以是近端,反之手腕就會是遠端。

何謂閉鎖式動力鍊運動

閉鎖式動力鍊運動(Closed Kinetic Chain簡稱CKC),它的運動定義為運動時四肢不能自由移動,在一般的情形下閉鎖式動力鍊運動是以槓鈴或徒手進行訓練,剛好跟開放性動力鍊的單關節運動相反;CKC是屬於多關節性的運動,所以,有很多的訓練動作都是屬於這類型;例如人的腳固定於地板上支持身體所產生動作,深蹲、硬舉或蹲舉這類的下肢訓練;上肢訓練有引體向上、臂屈伸與伏地挺身這類,都是將雙手固定於地板或訓練槓上所做出來的動作。

多關節運動的深蹲就屬於閉鎖式動力鍊運動的一種!

肌肥大該用閉鎖式動力鍊運動

如果你的目標是針對肌肥大的訓練,那閉鎖式動力鍊運動或半閉鎖式動力鍊運動的動作效果最好,這其中包含了槓鈴訓練;最常見的如蹲舉、硬舉、引體向上與仰臥推舉等等的多關節運動,舉個例子,你認為過頂式槓鈴推舉與倒立伏地挺身這兩個動作那個對於肌肥大的訓練效果較好?正確來說,是過頂式槓鈴推舉會比倒立伏地挺身要好,因為,倒立伏地挺身很明顯的比過頂式槓鈴推舉需要更多的核心穩定性,所以,會限制了可用於執行這項動作所需要的肌力,也由於少了一些物理張力,因此,由這項動作訓練所獲得的肌肥大總量也就跟著減少。

開放性動力鍊常用於復健治療

那開放性動力鍊運動都會用在哪邊?因為,開放性動力鍊的動作可以選擇性的單獨訓練特定的目標肌肉群,相較於閉鎖性動力鍊運動來說更能有效率的訓練身體的單一肌肉群,正因為OKC可以輕易的針對局部肌群的弱點、需加強的部位以及修正某些動作的運動模式來進行治療,例如腳踝關節扭傷需要進行治療;這時後就可安排大量的OKC運動,便能有助於強化腿部肌力防止肌肉萎縮。當關節活動度與肌力及其它因素獲得改善之後,便可進行大動作的運動模式(蹲跨或站立訓練)回到CKC的運動訓練上。

開放性動力鍊常用於復健治療。

資料來源/draxe、t-nation、muscleandfitnes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