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延續高橋盾獨特功能性運動美學:2019 春季 NIKELAB GYAKUSOU&
1
延續高橋盾獨特功能性運動美學:2019 春季 NIKELAB GYAKUSOU&
2
陳彥博
陳彥博私藏訓練法首度曝光﹗準備超馬比賽的6階段策略
3
KOREA 50K Trail Race:SUPERACE選手將代表台灣出征韓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延續高橋盾獨特功能性運動美學:2019 春季 NIKELAB GYAKUSOU&

2019-02-22
配備館 跑步 NIKE 服裝

有些人跑得飛快,有些人跑得持久,有些人則兩項皆擅長。有些人與時間賽跑、與對手賽跑,甚至憑智慧一較高下。很多人喜歡在平坦的賽道上孤軍奮戰,同樣也有很多人喜歡與夥伴一同體驗越野賽的崎嶇百折。跑步可以讓人高亢振奮,也可以讓人冷靜自若。

延續高橋盾獨特功能性運動美學:2019 春季 NIKELAB GYAKUSOU 系列

而對於UNDERCOVER品牌的創始人高橋盾(Jun Takahashi)而言,跑步是一種適合冥想沉思的運動,是取之不竭的創意源泉,他可以藉此構思設計下一個系列並將其視覺化。對於風靡了近十年的Gyakusou 系列,高橋盾欲將強大的功能性服飾與城市景觀結合起來。這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動態運動與靜態環境之間的共生關係,而這也是貫穿他所有設計創意概念的一個指標性目的。

NikeLab Gyakusou

“我特意採用了樸素自然的色彩,關鍵是要把我的美學理念與Nike 的功能性完美融合,”他如此表示。2019 春季NikeLab Gyakusou 系列繼續將高橋盾的獨特風格與Nike 跑步裝備的最新力作和諧融匯,包括本身俱備收納能力的服裝,也有借鑒人體運動分析圖譜設計而成的超強功能性服裝。 

模特雎曉雯身穿本季NikeLab Gyakusou 系列於洛杉磯拍攝造型片。

Transform JKT 衣如其名,是可以“變形”的夾克——拉開前襟拉鎖,即可把夾克的上部分放入口袋裡。而在Gyakusou 系列中,該夾克在可以抵御風雨的輕質編織外衫上採用了別具風格的顏色及圖案,而內層底衫採用柔軟的Dri-Fit 布料,可以有效吸收汗水。此外,還有一款Lightweight JKT,設計上運用了皮膚表面溫度圖譜,以此精準選擇激光切口的位置,最大程度提升衣服的透氣性。

“大家都在跑步,但每一個跑步的個體,所擁有的性格和人生都是不同的,這也是我所理解的'Gyakusou 逆跑'理念,敢於與眾不同,不隨波逐流。”
“這次拍攝,遇見了三位和我有著不同文化背景、性格和職業,特別有意思的跑者。我們在不同的場景拍攝,過程中產生的思緒和想法可以隨時記錄在收到的筆記本上,這本筆記本便成為了我們四人獨一無二的'Gyakusou ' 。”

男子緊身褲和女子緊身短褲採用以肌肉運動表現圖譜為基礎的高科技編織方式,有效減少接縫,且實現收放自如的功能性緊身效果。另有Nike Vaporfly 4% 和Nike Pegasus Turbo 跑鞋,採用大地色調,以呼應服裝產品,令整個系列更加完整。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陳彥博私藏訓練法首度曝光﹗準備超馬比賽的6階段策略

2020-01-15
陳彥博話題全馬訓練專訪跑步訓練越野跑馬拉松超馬跑步

陳彥博,台灣傳奇性的極限運動員,完成世界7大洲、8大站極地超級馬拉松賽事的亞洲第一人,又接續在2019年底拿下約旦250公里及柬埔寨220公里賽事亞軍和冠軍。這樣頂尖運動員究竟是用什麼方法準備賽事﹖運動星球專訪到陳彥博,他除了首度大方公開以往準備賽事的訓練方法和細節,更提出給一般市民跑者的具體建議。

陳彥博
陳彥博私藏訓練法首度曝光﹗準備超馬比賽的6階段策略

準備一場比賽的時間週期﹖

我(以下皆指陳彥博本人)最完整的訓練是抓比賽前半年,到了賽前約3個月會切換進賽季的訓練系統(即一般稱的強化期);不過,一年365天都會持續不斷地做基礎訓練。如果要細分準備一場比賽的各階段,扣除比賽,可分為基礎期、耐力期、技術期、高強度期、調整期、蜜月期6期。

田徑是運動之母,所有運動都是從田徑衍伸出來各種變化性的運動。所以我的訓練是以馬拉松訓練課表開始,等到恢復原來的身體狀態,再著手進行山徑訓練。而這些方式都是透過我大量的比賽經驗、認識自己的身體能力而規劃的,所以雖然分享我的經驗,但要注意,不能用我的方式套用在其他選手上,因為每個人的心態、肌力、平衡力等運動能力都不同。

陳彥博的比賽6階段訓練方法

1. 基礎期:這是至少在比賽前半年必須進入的階段,以恢復身體各項能力為主。所謂恢復身體能力,例如我在賽後休息1-2星期,有些敏捷度、上下坡跨越、身體多方向移動能力可能會下降,在基礎期就會做一些變化性訓練,讓身體各項能力回到基礎標準。我在基礎期的耐力跑會拉得很長,約20-30公里,相當於其他人賽前訓練課表跑的里程數;而到了賽前訓練,我的耐力跑會跳到50-100公里。

2. 耐力期:先以5-10公里耐力跑壓上速度,例如我10公里的目標是40分鐘,如果無法達到,就得繼續停留在耐力期的課表,先以重複1星期為單位,再視是否達到相關數據決定要不要進入下一個階段。

事實上,跑者間常說「以賽代訓」,最初就是選手遇到上述狀況而必須延後目標賽事,會把原本的目標賽事改成訓練的一環(而不是週週馬以賽代訓,實際上可能造成過度訓練)。

3. 技術期:訓練開始加入山徑跑,並加上補給、飲水、裝備等練習,技術期重點是讓身體的各種表現達到最高。我會在賽前兩個多月開始上水袋做山徑訓練、研究比賽的各種地形,此時的練習路線以公路(通常是產業道路)穿插山徑,也會開始壓表計時。以跑坡練習知名的風櫃嘴為例,我會從中央社區出發切進山徑,出山徑後再到風櫃嘴最高點,並在特定路段壓表計時,這樣做是為了要了解自己克服類似路段的能力是否提升,例如跑陡坡時肌力夠不夠﹖閃避的反應是否變慢﹖

.身體動力鏈:動力鏈指身體活動時神經、肌肉及骨骼的連動關係,流暢的動力鏈在山徑跑中相當重要﹗如果控制不好,常見一些選手從山徑跑進公路後就會沒力,有些選手卻能在接公路後還能穩定地跑3分40秒配速,這就是因為後者在山徑裡動力鏈做得非常好,沒有浪費過多肌力。山徑跑包含了踏點、推蹬力量、轉彎等各種不同速度的轉換,一個山徑賽中可能要連續接五十次以上這樣的轉換,所以這些技巧都必須熟練加強。
.補給與裝備:技術期要熟悉比賽中各種系統,也包括什麼時候喝水、吃補給﹖吃多少﹖哪個能量膠品牌自己比較能適應﹖補給、咖啡因、藥物放哪個位置、能在多快時間拿到﹖另一方面,也包括山徑跑必備的指南針定位(目標定位法)、反光鏡、比賽地圖等使用技術,以及起床後需要準備多久時間﹖我習慣開賽前90分鐘起床,包含廁所、吃早餐(讓胃排空1小時)、收睡袋當熱身、擦防曬、把東西收拾好後開始做動態熱身,直到賽前10分鐘就定位,這些流程一步步都有練習過,讓自己完全掌握情況。

技術期訓練加入山徑跑並上水袋(圖為劍龍陵)

4. 高強度期:跟技術期相近,約在比賽前兩個多月開始進入高強度期。這期我會把所有課表的目標時間往上壓,而每週分為「大練」和「小練」。

.小練:通常在週二、週四5點出門訓練,約20-30公里計時跑山路。
.大練:目的是讓身體習慣不同高山山徑的狀況,一天須承受海拔起降1,500公尺以上。例如我會選周五六日上山,在各山脈訓練,例如花兩天時間跑南投清境→武嶺→花蓮天祥→太魯閣牌樓→鯉魚潭;或是第一天從清境切奇萊單攻,第二天去西峰單攻,總里程約30-40公里。大練時建議盡量快上快下,不住山屋,可以住山下較舒適、有熱水沖的小木屋,以確保完整休息。另外要注意的是,在高山可能遇到任何高山症症狀,越野跑選手因為有快速移動能力,所以遇到任何症狀就要趕快下山;同時也要準備急救毯、威而鋼、丹木斯、鈉離子阻斷劑等高山症藥物。

5. 調整期:我個人覺得調整期是最難的時期,之所以困難,因為我目前還無法掌握身體狀態的巔峰期,也就是讓細胞隨時隨地準備好參加一場大賽的狀態。不過,我現在最慢2週、最快4週前就會開始調整;賽前1週提早到當地適應濕度、作息放慢,晚上九點半睡早上五六點起床,讓身體作息回到這樣的狀態;此外也要調整飲食、補充維生素、訓練自己固定時間排便、胃排空,有利讓體重降低不造成比賽負擔。

6. 蜜月期:比賽後可以盡情放鬆、吃自己想吃的食物,並做一些交叉訓練。每當我的賽後蜜月期都會打桌球、打籃球、划船…等,可以選擇做任何自己喜歡的運動,只要維持運動體能就好,也才不會厭倦。

陳彥博
比賽後可以盡情放鬆、吃自己想吃的食物,並選擇做任何自己喜歡的運動

兩場賽事間隔較近怎麼辦﹖

2019上半年我因為忙於《出發》紀錄片宣傳,目標賽事都壓在年底,約旦250公里與柬埔寨220公里兩場賽事相隔不到兩個月。每次當我遇到兩場賽事相隔較近,第一場賽事比完會把基礎期和耐力期刪掉,直接回到技術期,而高強度期的大練可能只做1-2次。最重要是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可透過測驗速度等數據,看速度就知道自己能不能承受比賽狀況;再者,兩場比賽時間的間隔也是訓練策略的考量關鍵。

例如我去年初帶領「前進南極點長征隊」,回台後整個肌肉型態都不對了,因為在南極我用髂腰肌跟脛前肌做越野滑雪動作,但跟越野跑使用的肌群完全不同。因此,我花了整個上半年重新打基礎,也把2019的賽季壓在下半年,並針對我比較拿手的項目參賽。事實上,我會先規劃好未來5年的賽事,每年平均2-3場重點賽事,加上海外較小場的100K或50K比賽。像去年的250公里約旦極地馬拉松雖然是場年輕賽事,但規模大,而且2020後將舉辦世界盃極限賽,因此成為我鎖定的賽事。

許多市民跑者到了賽季喜歡報很多場全馬,或是相隔不到一兩個月訂了兩場目標賽事(例如台北馬和渣打馬)。陳彥博對此笑說「人不要貪心!不可能兩場都是重點賽事。」國外多數頂尖馬拉松選手一年最多兩場目標賽事,雖然也有例外,像是日本的川內優輝,但他有精實的訓練來支撐。至於兩場離很近的賽事要把重點放在哪一場﹖建議選擇第一場為重點,第二場則抱著較輕鬆的心態。

假設兩場賽事只隔一個月,那這之間做節奏跑和有氧跑就好。因為一場大賽後免疫力下降,人變得精神狀況不好、容易感冒,建議賽後1週做走跑、游泳、放鬆、有氧舞蹈等交叉訓練。追求成績的跑者(全馬SUB3)比賽1周後再回復有氧跑和節奏跑,且建議維持10K或半馬內就好。

另外建議,在每一場賽後到開始訓練前,可先做自我檢測看是否恢復充足,例如在完全不疲勞的狀態下透過一趟順跑,了解自己目前的能力表現。總而言之,只要感覺到自己肌肉緊繃、沉重,或是早上起床的安靜心跳比平常高、反應神經變慢,那就代表是疲勞的身體反應。

陳彥博約旦250公里
陳彥博2019年底參加約旦250公里超馬賽事

陳彥博的放鬆與飲食秘方

訓練和恢復是一體兩面的,我在比賽前會多做放鬆,例如在強度訓練後冰水療、伸展、泡溫泉。但無論如何,我自己最推薦的恢復方式是「睡到飽」。例如賽前一週我一定會每天睡滿8小時,賽前1天則不出門整天休息,因為極地超馬連續7天期間通常無法熟睡,所以要確保賽前把睡眠補足。 

至於飲食,「肝醣超補」必須在專業營養師監督規劃下進行,如果控制不好可能造成反效果。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內每千克肌肉約儲存著 15 克的肝醣,建議一般市民跑者做「肝醣超載」,也就是在攝取的總熱量不變下,將食物組成替代成較多比例的碳水化合物。我自己在賽前(3-4天)會做肝醣超載,研究發現這種準備方式可以提高體內的肝醣儲備(25 克 / 每千克肌肉)。此外,訓練時必避免高GI食物和精緻糖類。

補給和衣著裝備建議

以快速移動的越野跑選手來說,裝備輕量是最重要的!像我只會準備水、鹽錠、能量膠、蛋白棒當作補給。通常我1小時補2顆鹽錠(視每家產品劑量不同),比賽時會在檢查站之前先咬碎,再到檢查站配水吞下,一個檢查站平均花5-15秒做補給。設想,如果一個檢查站節省30秒,一場比賽6個檢查站就可省3分鐘,這就是策略和技巧。不過,對於休閒跑者,帶些軟糖、梅子糖,可在比賽痛苦時尋求一些味覺上的改變。

至於衣著,追求速度的選手仍以輕量為主,像我連羊毛襪都選擇較薄的。但建議一般休閒跑者可帶選擇舒適性高、可停駐式的衣著系統,例如較厚的羊毛襪在踏地時腳踝會較舒適,但仍以快排輕量為原則。

陳彥博
追求速度的選手衣著以輕量為主,一般休閒跑者則可選擇舒適性高、可停駐式的衣著系統

最後,陳彥博提醒,現在很多人剛開始跑步就想短時間內參加全馬比賽,其實很容易受傷!建議準備第一年先完成半馬,第二年再挑戰全馬賽事。如果沒跑步習慣、跑量不夠就報名全馬,受傷機率很高,也可能造成運動傷害以及潛在風險。真正重要的是,多了解自己的身體、對自己的健康負責,累積技術、專項和身體表現都需要慢慢來。

原來,再強大的運動員,都是靠穩扎穩打的訓練、規劃、自我認識和嘗試,一步步累積而來的。陳彥博面對比賽並不是「哪時候開始」準備,而是「隨時隨地都在準備」!

圖片來源/RunForDream夢想工作室
採訪攝影/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KOREA 50K Trail Race:SUPERACE選手將代表台灣出征韓國

2017-04-21
賽事話題越野跑跑步

2017年在韓國東豆川市舉辦的KOREA 50K Trail Race,即將在4月23日盛大舉辦,東豆川市位於首爾北部,距離朝韓軍事分界線僅20公里。賽事設全程組59公里組及體驗組10公里,比賽將從東豆川事體育場出發,翻越Chilbong,Cheonbo, Haeryong, Wangbang和Audeung五座山峰。該比賽是韓國第一場長距離越野跑賽事,也是ITRA(國際越野跑協會)認可的第一場韓國賽事,完賽選手可獲得ITRA 的4個賽事積分!

2017年在韓國東豆川市舉辦的KOREA 50K Trail Race,即將在本週日盛大舉辦

已往參加過的選手,都對KOREA 50K Trail Race的路線、美景讚不絕口,能獲得ITRA 4個賽事積分,賽事的難度自然不在話下。去年大會設定的關門時間是12個小時,接近40%的選手沒辦法在限時內完成,因此今年特地將時間拉長至15個小時,自然也吸引更多各國越野好手前來挑戰,其中即包含今年(2017)一月參加SUPERACE台灣站獲得團體組冠軍的「高雄鐵人隊」的三位菁英跑者,自稱三傻的他們將代表台灣參與本次經典越野賽事。

今年一月參加SUPERACE台灣站獲得團體組冠軍的「高雄鐵人隊」

「既然是報名團體組,我們就一定會等最慢的那一個,絕對不會自己衝自己的啊!這就是團體賽好玩的地方,不是嗎?」三傻中的大哥-崔毅軍說
在高雄鐵人隊這個大家庭裡,大家都稱他們為三傻,因為不管是訓練上、或是在各種賽場上總是看到他們一起出現,而他們三位在這個傻勁十足的團體中,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倒是分配得非常明確。

崔毅軍(崔傻)-標準運動員體型,出賽得名十拿九穩,據說在鐵人三項場上,沒有人不認識他,因此總是展露出經驗老道的老大哥模樣。
馮國璋(二馬)-在銀行上班,多年前接觸鐵人三項之後,熱愛挑戰的靈魂大爆發,可以說是現今最不安逸的上班族了,
葉寬裕(寬裕)-講話總是慢條斯理,不急不徐,二毛說他是三傻裡的公關,因為只要出國比賽所有機票、住宿都由他一手包辦。
 

對於面對瘋狂這件事我們沒有設限 只要是挑戰通通都來

聽到高雄鐵人隊這個稱號,大概都會覺得他們應該只玩鐵人三項吧?但毅軍表示他接觸鐵人三項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也常出國參與各大國際賽事,一年多前在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越野跑,他才驚覺原來在鐵人三項之外,還有這種單純只靠著自己身體的能耐,奔走在山野間,歷經溪流、攀岩,這樣衝擊又刺激的比賽,當然一發現這樣好玩的新挑戰,絕對不會忘了要推另外兩個團員一把,把推坑精神完全展露無遺,而三人最近更是剛挑戰完成2017橫台賽。
 

超越極限,是一種不管多痛苦都必須實踐的使命

對於挑戰的不設限,是他們對於自己的要求,所以今年一月報名了SUPERACE台灣站,毅軍說其實第一屆的時候他們就曾有想過組隊參加,但是當他看到報名費要一萬二,然後簡章上還說這三天所有的水、食物、睡袋還有其他參賽用品都要自己背在身上,兩天晚上還要睡帳棚!他就想說「這什麼鬼東西啊,這麼貴,還要自己背東西,誰會報啊!」但自從接觸越野跑之後,就能理解要舉辦這樣的越野超馬賽,不僅距離要拉長至一百多公里,還須將天數增加到三天,這當中所有細節與安全上的安排規劃,都必須要花費相對的時間排除各種困難,才有辦法達成,當然就能明白為什麼SUPERACE會是這樣的玩法與費用。

所以特地找了另外兩傻一起組隊參加,在第二天的賽程中,寬裕因為腳受傷沒有辦法跟上其他兩位的速度,害怕拖累了團隊成績,所以要團員先往終點跑,但身為老大哥的毅軍覺得既然報名團體,就應該要一起進終點,才有意義。最後,在三人互相鼓勵與扶持之下,不僅共同完成了挑戰,更是以團體第一名之姿獲得了KOREA 50K的參賽資格。

用團隊精神累積冒險 共同成長

這次參加KOREA 50K越野賽的團體組,最近收到大會通知信的時候才發現團體組規定三人抵達終點的時間不能相差超過10分鐘,否則將會取消團體競賽資格。當天聽到這消息的毅軍突然激動的說「我們不是報個人組嗎?夭壽!寬裕你趕快去把你的腸胃看好啦!不要又比賽一直拉肚子,拖累大家!」雖然老大哥毅軍這樣嚷嚷著,但整個團隊中最在意團隊精神的非他莫屬了,每一次只要是組隊報名,他都不會將成績放在第一順位,只在意三人是不是能一起完賽,只要有一個人稍微慢下來或狀況不好,他就會馬上展現出老大哥應該有的風範,以最慢的那個人為定速標準,對他而言,能一起完賽的意義比任何成績證明都來的重要,成績只是一個數字上的大小變化,但能一起完成挑戰,卻能獲得無法量化的成就。

這次高雄鐵人隊出戰韓國,是由高雄鐵人隊孟亞輝帶隊,SUPERACE也將會有特派記者一同隨行,並在網路上進行即時轉播(4/22~23),想要追蹤高雄鐵人隊的參賽實錄嗎?請隨時關注SUPERACE粉絲專頁。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